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形态学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艳 黄辉 +2 位作者 蒋丽莉 邓均 郑峻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2344-2345,共2页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综合应用化学、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等方式,着重对人体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感官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
关键词 临床基础检验学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形态学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 显微镜检查 专业课程 应用化学 生物化学
下载PDF
医学检验专业开展系科结合模式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辉 郑峻松 +1 位作者 邓均 方立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年第4期393-394,共2页
医学检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益飞速发展,而当前医学检验教学却严重滞后于临床实践。通过开展系科结合教学模式,充分整合利用全校检验学科的人才、设备、技术等资源,并采取科学的运行机制,使附属医院检验科与检验系的人才、设备、技... 医学检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益飞速发展,而当前医学检验教学却严重滞后于临床实践。通过开展系科结合教学模式,充分整合利用全校检验学科的人才、设备、技术等资源,并采取科学的运行机制,使附属医院检验科与检验系的人才、设备、技术等资源形成一体化,从而提升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教学方法 系科结合
下载PDF
《军事检验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蒋丽莉 黄辉 +5 位作者 邓均 方立超 李艳 贺娟 程平 郑峻松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6期1217-1220,共4页
《军事检验医学》学科是军事医学和检验医学相互交叉融合产生的一门新兴军事医学特需学科,高新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和发展,对我军军事检验医学职责和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承担着全军检验医学本科、硕士、博士... 《军事检验医学》学科是军事医学和检验医学相互交叉融合产生的一门新兴军事医学特需学科,高新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和发展,对我军军事检验医学职责和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承担着全军检验医学本科、硕士、博士等全学历教育和全军野战检验培训班等任职教育任务,《军事检验医学》学科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质量,直接影响我军军事检验医学人才队伍的岗位任职能力。"十五"以来,按照军委对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全面提升现代卫勤水平的指示,和基于我军高素质军事检验医学人才的紧迫需求,探索并实施了"军事检验医学"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中的应用,致力于提高我军军事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检验医学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院系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检验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均 郑峻松 +3 位作者 黄辉 方立超 程平 蒋丽莉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7期2686-2687,共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而日益迅速地发展着.临床医学检验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然而当前临床检验学的现实授课和临床严重脱钩,急需变革以应对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而日益迅速地发展着.临床医学检验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然而当前临床检验学的现实授课和临床严重脱钩,急需变革以应对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临床检验学的特点是与仪器设备有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性,但由于教学经费的不足,不能、也没有必要购置大量昂贵的仪器,所以在教学中所讲授的大多数是基础的、经典的手段,实验安排也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同临床检验科所配备的先进自动化检测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相比显得既古老又落后。学员在实习和毕业后工作,会感到在校所学的和临床工作有巨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模式 临床检验学 临床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技术 仪器设备 临床检验科 医学领域 教学经费
下载PDF
临床基础检验学多元化立体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黄辉 郑峻松 +5 位作者 邓均 方立超 程平 蒋丽莉 李艳 贺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39-339,共1页
关键词 教学方法 临床基础检验 应用
下载PDF
医学检验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邓均 郑峻松 +5 位作者 黄辉 方立超 贺娟 程平 李艳 蒋丽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43-244,共2页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医学检验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检验教育体系,为中国社会主义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2]。尽管中国医学检验教育取得了...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医学检验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检验教育体系,为中国社会主义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2]。尽管中国医学检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仍不相适应,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教育 科研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本科生 毕业后教育 基础教育 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
下载PDF
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姚婕 黄辉 +2 位作者 方立超 邓均 郑峻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047-1048,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国内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件的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生物恐怖袭击以及突如其来的SARS,四川、青海大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现场快速检验对灾害现场救援的乏力支撑,已经严重制约了应急医疗救援的整体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国内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件的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生物恐怖袭击以及突如其来的SARS,四川、青海大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现场快速检验对灾害现场救援的乏力支撑,已经严重制约了应急医疗救援的整体质量。同时,在军事检验医学实际工作中,野战医学救援对军事(应急)检验医学的技术需求亦日益突出,医学检验的学科领域已经远远超出过去传统的中央实验室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改革 生物恐怖袭击 现场快速检验 应急医疗救援 灾害事件
下载PDF
对我国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黄辉 邓均 +3 位作者 蒋丽莉 方立超 李艳 郑峻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0期2559-2560,共2页
检验医学是利用细胞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人体的血液、体腔液、排泄物、分泌物和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提供客观... 检验医学是利用细胞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人体的血液、体腔液、排泄物、分泌物和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提供客观依据的学科,检验医学是联系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与纽带。近二十年来,检验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只注重标本检验,发展为集实验室检测、实验项目开发、实验室咨询和实验室管理等为一体的学科。如何应对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检验人才,促进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是检验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改革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标本检验 分子生物学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管理
下载PDF
军事检验医学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蒋丽莉 黄辉 +4 位作者 邓均 方立超 李艳 贺娟 郑峻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1期2681-2682,共2页
在军事检验医学实际工作中,野战医学救援对军事(应急)检验医学的技术需求亦日益突出,医学检验的学科领域已经远远超出过去传统的中央实验室检验。新形势下,对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生的培养必须既能满足大型医院岗位任职能力,又能在急... 在军事检验医学实际工作中,野战医学救援对军事(应急)检验医学的技术需求亦日益突出,医学检验的学科领域已经远远超出过去传统的中央实验室检验。新形势下,对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生的培养必须既能满足大型医院岗位任职能力,又能在急救现场和基层单位开展现场快速检验,本系承担了全军检验医学专业五年制、四年制本科和任职教育全军野战检验培训班、全军检验科主任培训班等教学任务,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改革,摸索出“自编教材一网络课程一专用现场模拟训练室一野外演训”四位一体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专业 教学模式 课程创新 军事 医学检验专业 应用 现场快速检验 实验室检验
下载PDF
谈医学院校检验医师的培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丁 郑俊松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11期1040-1041,共2页
通过分析教育部对检验本科培养的目标要求和目前检验专业培养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培养措施和方法,同时也对检验医师培养及岗位中将面临的现实困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检验医师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丽莉 黄辉 +2 位作者 邓均 方立超 郑峻松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4期3832-3833,共2页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通过综合应用化学、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等方式,着重对人体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其他各种...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通过综合应用化学、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等方式,着重对人体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其他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进行感官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以及自动化仪器检查等。以获得有关病原体感染、机体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信息的一门实验应用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基础检验学》 实验教学改革 自动化仪器 医学检验专业 感官检查 显微镜检查 病原体感染 检验医学
下载PDF
浅议《军事检验医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立超 程平 +5 位作者 李艳 贺娟 黄辉 邓均 蒋丽莉 郑峻松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31期39-39,共1页
本文依据新形势下《军事检验医学》的学科特点,阐述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内容安排和构建多元化立体教学体系方面所做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军事检验医学 教学内容 多元化 立体教学体系
下载PDF
在临床检验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立超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期150-151,共2页
常言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检验专业学生对《临床检验学》学习兴趣成为学习并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新知识、新进展的重要条件。针对《临床检验学》课程特点和检验专业学生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 常言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检验专业学生对《临床检验学》学习兴趣成为学习并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新知识、新进展的重要条件。针对《临床检验学》课程特点和检验专业学生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学》课程 检验专业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 新知识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任建敏 邹全明 +1 位作者 彭承琳 王缚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纳米技术 纳米机器人 纳米材料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其剂量与抑制方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3
15
作者 司维柯 潘静 +1 位作者 陆华 李招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0.05g·L^(-1)~3.5g·1^(-1)浓度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及其剂量与抑制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打下基础;为临床应用苦参碱治疗肿瘤奠定基础。方法苦参碱处理细胞后,MTT... 目的研究0.05g·L^(-1)~3.5g·1^(-1)浓度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及其剂量与抑制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打下基础;为临床应用苦参碱治疗肿瘤奠定基础。方法苦参碱处理细胞后,MTT法、细胞计数法、H^3-TdR掺入法测定HetG2细胞存活率、细胞生长曲线、DNA合成率的变化;台盼蓝拒染法和细胞外液LDH活性测定观察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苦参碱浓度小于0.2g·L^1时不能抑制HepG2的增殖,细胞存活率大于80%;0.7g·L^(-1)~0.8g·L^1时,HepG2对药物中度敏感,细胞存活率为30%~50%:大于1.0g·L^1时为抗HepG2的敏感药物浓度,细胞存活率小于30%;苦参碱大于3.0g·L^(-1)时,细胞膜完整性破坏,以坏死细胞为主。而苦参碱对大鼠肝细胞影响很小,达1.5g·L^(-1)时,细胞存活率仍为72.4%。结论一定浓度苦参碱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且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0.8g·L^(-1)可作为诱导HepG2细胞分化的作用浓度;1.5g·L^(-1)~2.5g·L^(-1)可作为诱导HepG2凋亡的作用浓度;苦参碱大于3.0g·L^(-1)时主要引起HepG2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药理学 剂量 肿瘤细胞 药物作用
下载PDF
院系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及效果评价指标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均 郑峻松 +3 位作者 黄辉 方立超 程平 蒋丽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教学模式 院系结合
下载PDF
唾液肌酐浓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王懿 黄辉 魏明竟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3年第3期110-111,共2页
目的 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唾液肌酐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唾液肌酐浓度和血清肌酐浓度,并观察肾脏疾病患者唾液肌酐浓度与血清肌酐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例正常人唾液肌酐平均浓度为52.3μmol/L,血清... 目的 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唾液肌酐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唾液肌酐浓度和血清肌酐浓度,并观察肾脏疾病患者唾液肌酐浓度与血清肌酐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例正常人唾液肌酐平均浓度为52.3μmol/L,血清肌酐平均浓度为105μmol/L,肾脏疾病患者唾液肌酐与血清肌酐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8)。结论 高特异性的肌氨酸氧化酶法可测定唾液肌酐浓度的正常值,而用于肾脏疾病的过筛检测和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肌酐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唾液肌酐浓度 肌氨酸氧化酶法 临床意义
下载PDF
CD4^+CD25^+Treg细胞对B细胞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琦 郑峻松 +7 位作者 张艮甫 黄赤兵 李健 范明齐 冯嘉瑜 方针强 肖亚 黄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7-389,393,共4页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B细胞作用机制。方法:用尼龙毛柱法分离B细胞,用MACS磁珠分选法从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分离CD4+CD25+Treg细胞,然后将分离纯化的Wistar大鼠Treg细胞负载SD大鼠抗原。以Trans Well Millcell-PCF分隔...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B细胞作用机制。方法:用尼龙毛柱法分离B细胞,用MACS磁珠分选法从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分离CD4+CD25+Treg细胞,然后将分离纯化的Wistar大鼠Treg细胞负载SD大鼠抗原。以Trans Well Millcell-PCF分隔培养槽分隔或共培养Treg细胞与不同淋巴细胞组成的反应体系,然后向共培养体系中加或不加入Anti-TGF-β1、Anti-CTLA4的阻断方法,培养5天后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上清中的IgA和IgG分泌水平。结果:分隔培养组上清中的IgG和IgA水平分别为(4·7±1·1)、(10·5±1·7)μg/ml,与阳性对照组中IgG的含量(5·1±1·0)μg/ml以及IgA的(11·2±1·6)μg/ml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共培养组上清中的IgG和IgA水平明显降低(P<0·01),分别达到了(2·2±0·8)μg/ml和(5·4±0·9)μg/ml。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Anti-TGF-β1后,上清中的IgG和IgA的分泌水平分别达到(3·1±0·5)μg/ml和(6·9±0·8)μg/ml;加入Anti-CTLA4后,上清中的IgG和IgA的分泌水平分别达到(3·2±0·6)μg/ml和(7·2±0·9)μg/ml;两种阻断剂同时加入后,上清中的IgG和IgA的分泌水平分别达到(3·5±0·5)μg/ml和(7·4±0·6)μg/ml,三组分泌水平都较共培养组明显升高(P<0·05),但仍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CD4+CD25+Treg通过细胞-细胞间接触机制直接抑制B淋巴细胞反应,在这一过程中TGF-β1和CTLA4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细胞 B细胞 IGA IGG TGF-Β1 CILA4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胰蛋白酶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丽华 潘静 魏明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7-1058,共2页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胰蛋白酶原 急性胰腺炎 诊断方法 尿淀粉酶 尿肌酐
下载PDF
伴刀豆球蛋白A识别正常与肝癌γ-谷氨酰转移酶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司维柯 李士敏 +4 位作者 罗朝学 胡珍国 何长生 王源 魏明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4-295,共2页
目的 :观察伴刀豆球蛋白A是否能有效的区分出正常与肝细胞肝癌特异γ 谷氨酰转移酶 (HCC SGGT) ,为进一步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肝癌特异GGT的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用植物凝集素亲和微柱法 ,二步洗脱 ,分离 10例正常人、5例... 目的 :观察伴刀豆球蛋白A是否能有效的区分出正常与肝细胞肝癌特异γ 谷氨酰转移酶 (HCC SGGT) ,为进一步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肝癌特异GGT的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用植物凝集素亲和微柱法 ,二步洗脱 ,分离 10例正常人、5例肝细胞肝癌病人、5例良性肝病病人血清中的GGT ,用速率法检测酶活性。得到层析图谱、总酶活性比和亲和率。结果 :正常与良性肝病病人血清第一步洗脱的酶活性较低(平均峰高分别为 1 62 ,1 2 6) ,而肝癌病人血清第一步洗脱的酶活性较高 (平均峰高为 16 8)。总酶活性比分别为 0 2 4,0 13 ,0 48;亲和率分别为 80 6% ,88 1% ,67 6%。结论 :伴刀豆球蛋白A与正常人、良性肝病病人血清中的GGT亲和性较强 ,与肝癌病人血清中的GGT亲和性较弱 ,伴刀豆球蛋白A能有效的区分出正常与肝癌特异GGT ,利用该特性可建立检测肝癌特异GGT的植物凝集素亲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γ-谷所酰转移酶 伴刀豆球蛋白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