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检验仪器分析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梦军 张惠静 +2 位作者 肖正华 管潇 邬晓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第2期197-198,共2页
仪器分析是医学院校医学检验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多媒体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总结了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教学改革 仪器分析教学 多媒体教学 医学院校 教学内容 实践经验 综合能力 基础课
下载PDF
《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研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莉 张世德 《医学检验教育》 2000年第2期19-20,共2页
分析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学生普遍认为分化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计算复杂、不易学习。因此,怎样才能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分析分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微流控分析芯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毕颖楠 张惠静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7-171,共5页
微全分析系统(μ_TAS)又称为芯片实验室,自从Manz等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μ_TAS已成为生物分析的一个独立领域并被学术界所认可。微流控分析芯片作为μ_TAS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其快速、高效分析,低消耗和... 微全分析系统(μ_TAS)又称为芯片实验室,自从Manz等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μ_TAS已成为生物分析的一个独立领域并被学术界所认可。微流控分析芯片作为μ_TAS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其快速、高效分析,低消耗和微型化等特点发展非常迅速。在此结合微流控分析芯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状况,着重从基因检测、蛋白质分析和细胞分析等方面,对该技术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芯片 基因检测 蛋白质分析 细胞分析
下载PDF
生理缓冲液应用于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中的电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毕颖楠 张惠静 管潇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0期1872-1874,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绘制TE缓冲液的伏安曲线和电流一时间曲线.对芯片内TE缓冲液的伏安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方法对高场强下TE缓冲液体系的电流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在本实验加电压范围之内(0~5000V),不同PH值的TE缓冲液在同一芯片上... 目的本研究通过绘制TE缓冲液的伏安曲线和电流一时间曲线.对芯片内TE缓冲液的伏安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方法对高场强下TE缓冲液体系的电流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在本实验加电压范围之内(0~5000V),不同PH值的TE缓冲液在同一芯片上均显示出良好的伏安线性;在连续高场强的作用下,随着加压时间的延长.两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的电流均显示出了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经过了一定的稳定期后.电流急速下降后又急速上升.且极不稳定。结论在以电渗流为驱动的芯片系统中,选用TE缓冲体系有着巨大的优势。另外,长时间的连续施加高电压可能会使通道内的液体性质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其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电渗流 伏安特性 稳定性 TE缓冲液 V-I曲线 I-T曲线
下载PDF
医学院校仪器分析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莉 张惠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仪器分析 教学
下载PDF
医学院校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梦军 邓金 +1 位作者 张惠静 刘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年第6期684-685,共2页
分析了医学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具有前沿性和新颖性及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 仪器分析 教学改革 实验改革
下载PDF
浅谈高等医学院校的素质教育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惠静 张梦军 +2 位作者 任建敏 肖正华 王云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11期1508-1508,共1页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 素质教育 教学实践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山茱萸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及萃取物GC-MS分析的研究
8
作者 陈华 张惠静 +1 位作者 张梦军 肖正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优选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及萃取物GC-MS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时间四因素对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并对萃取物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①CO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 目的优选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及萃取物GC-MS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时间四因素对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并对萃取物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①CO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2h。GC-MS共分离出72个峰,鉴定了其中32种物质,占总组分的84.27%.主要成分为棕榈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及其相关酯类。结论优选了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并对萃取物进行了GC-M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正交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甙的工艺比较及实验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梦军 覃仁辉 +1 位作者 聂金媛 李志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 选择微波辅助提取银杏黄酮甙的最佳条件 ,并对银杏黄酮甙的微波辅助提取法与常用的热浸泡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热浸泡法及微波辅助法提取银杏黄酮甙 ,同时对微波法进行正交和均匀实验优化 ,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干膏中的... 目的 选择微波辅助提取银杏黄酮甙的最佳条件 ,并对银杏黄酮甙的微波辅助提取法与常用的热浸泡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热浸泡法及微波辅助法提取银杏黄酮甙 ,同时对微波法进行正交和均匀实验优化 ,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干膏中的黄酮甙含量。结果 正交和均匀实验优化获得的最佳条件下的提取率和黄酮纯度基本相当。正交实验的最佳提取率为 2 12 .4mg g ,纯度为 61.9%;均匀实验的最佳提取率为 2 16.2mg g ,纯度为 5 7.1%。而热浸泡的提取率仅为 114 .6mg g ,纯度为 40 .1%。结论 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率和产物纯度均有显著提高 ,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合适的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黄酮甙 微波辅助提取法 均匀设计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毛发水解液中混合氨基酸的分离富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莉 李文 +1 位作者 肖正华 张世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目的:研究毛发水解液中混合氨基酸的分离富集方法。方法: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US双柱串联的方式使除盐和氨基酸的富集同时完成。结果:混合氨基酸成品纯度大于99% ,回收率为54.21% 。结论:离子交换法是一种较简便有效的分... 目的:研究毛发水解液中混合氨基酸的分离富集方法。方法: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US双柱串联的方式使除盐和氨基酸的富集同时完成。结果:混合氨基酸成品纯度大于99% ,回收率为54.21% 。结论:离子交换法是一种较简便有效的分离富集混合氨基酸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水解 氨基酸 分离 富集
下载PDF
HPLC测定比格犬血浆中的盐酸二甲双胍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皮喜田 肖霄 +3 位作者 彭承琳 刘洪英 郑小林 刘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测定比格犬血浆中低浓度的盐酸二甲双胍,研究盐酸二甲双胍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DikmaDiamonsil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0m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含7.5mmol·L。十二烷基... 目的测定比格犬血浆中低浓度的盐酸二甲双胍,研究盐酸二甲双胍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DikmaDiamonsil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0m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含7.5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pH5.5)(32:68),柱温30℃,检测波长235nm,流速1.0ml·min-1,内标法检测。结果盐酸二甲双胍与内标分离良好,线性范围0.05~4.0μg·ml-1;在比格犬的胃、小肠和结肠3个部位释药得到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差异明显。结论所建方法灵敏、准确度好,测定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 比格犬 高效液相色谱 药物动力学 定点释药胶囊
下载PDF
反相离子对HPLC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明 张梦军 +6 位作者 张莉 曹文轩 张惠静 韦城 汪超 葛晓翔 蒲荣喜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2209-2210,221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的反相离子对HPLC方法。方法在血浆中加入盐酸二甲双胍标样及内标阿替洛尔,用乙腈除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加二氯甲烷萃取乙腈,再次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分析;色谱柱为Diamons...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的反相离子对HPLC方法。方法在血浆中加入盐酸二甲双胍标样及内标阿替洛尔,用乙腈除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加二氯甲烷萃取乙腈,再次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分析;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150×4.6mm,5μm),流动相组成:(0.01mol/L磷酸二氢钠+0.0075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pH5.5):乙腈(70:30),检测波长为235nm,柱温:30℃,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二甲双胍在0.05~4μ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7,最低检测限为0.015μg/mL,方法回收率大于97.98%,萃取回收率大于89.35%,日间、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的治疗药物监测、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盐酸二甲双胍 阿替洛尔 血浆
下载PDF
重点学科创新型人才胜任力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懿 王中强 王振维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2616-2617,共2页
关键词 胜任力 创新型人才 重点学科 能力倾向测验 工作绩效 美国学者 个人特征 因果联系
下载PDF
茶树油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懿 王振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 观察茶树油 (teatreeoil,TTO)对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PV)的杀灭效果 ,了解TTO对病毒的灭活能力。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指定的方法 ,采用细胞感染试验测定病毒与各浓度TTO溶液作用前后感染细胞的滴度。结果  0 .5 %TTO... 目的 观察茶树油 (teatreeoil,TTO)对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PV)的杀灭效果 ,了解TTO对病毒的灭活能力。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指定的方法 ,采用细胞感染试验测定病毒与各浓度TTO溶液作用前后感染细胞的滴度。结果  0 .5 %TTO作用 40min和 60min能分别灭活PV 4.3 3log10和 5 .5log10 ;1.0 %TTO作用 40min和 60min能灭活PV 5 .3 3log10和 5 .5log10。结论 TTO对悬液中的PV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TTO) 脊髓灰质炎病毒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氨基酸非键作用指数用于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定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梦军 周鹏 +2 位作者 李声时 肖正华 邓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0-444,448,共6页
目的预测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方法从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出发,基于静电、立体、疏水这三类与生物活性直接相关的非键作用方式,经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得到了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表达方法——氨基酸非键作用指数。利用该... 目的预测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方法从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出发,基于静电、立体、疏水这三类与生物活性直接相关的非键作用方式,经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得到了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表达方法——氨基酸非键作用指数。利用该指数结合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对152个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建模,再使用该模型对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进行预测。结果预测出8个活性值大于7的九肽表位。结论通过对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的预测,从而为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的实验探测和鉴定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X-1 SSX-4 氨基酸非键作用指数 HLA-A*0201 CTL表位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二次微分示波极谱法测定血镉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正华 阳明福 +1 位作者 李文 王巧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血镉的方法。方法 :二次微分示波极谱法。结果 :用本方法进行8次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RSD=3.34 %。在线性分析中 ,其线性方程为Y=2.90 +0.61X ,相关系数为r=0.9948 ,镉浓度在3.12×10 -9~2.35×10 -7 g...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血镉的方法。方法 :二次微分示波极谱法。结果 :用本方法进行8次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RSD=3.34 %。在线性分析中 ,其线性方程为Y=2.90 +0.61X ,相关系数为r=0.9948 ,镉浓度在3.12×10 -9~2.35×10 -7 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测下限为3.12×10 -9g/ml。样品回收率为94.00 %~105.33 %。结论 :本方法所用试剂简单 ,操作方便、快速 ,灵敏度高 ,可用于临床中快速测定血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中毒 血清诊断 二次微分 示波极谱法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双氯西林和阿莫西林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梦军 张惠静 +1 位作者 管潇 肖正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双氯西林和阿莫西林的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样品以甲醇除蛋白,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VP-ODS C_(18)(150mm×4.6mm,5μm),双氯西林的测定以0.05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4.5)-乙腈(68:32),加...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双氯西林和阿莫西林的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样品以甲醇除蛋白,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VP-ODS C_(18)(150mm×4.6mm,5μm),双氯西林的测定以0.05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4.5)-乙腈(68:32),加0.3%三乙胺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柱温为25℃;阿莫西林的测定以0.033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2)-甲醇(88: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9nm,柱温为20℃,流速均为1.0mL·min^(-1),进样量均为20μL。结果:在不同的色谱条件下,血浆样品中双氯西林和阿莫西林无干扰,双氯西林的线性范围为0.2~102.4μg·mL^(-1),r=0.9999,最低检测浓度为0.2μg·mL^(-1);阿莫西林的线性范围为0.25~128.0μg·mL^(-1),r=0.9998,最低检测浓度为0.25μg·mL^(-1)。双氯西林和阿莫西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101.6%。结论:这种以相同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不同的色谱分离条件分析双氯西林和阿莫西林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结果稳定,可用于阿双西林胶囊或片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双氯西林 阿莫西林
下载PDF
不同来源茶树油抑制LPS诱导TNF-α释放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懿 王振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茶树油(tea tree oil,TT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筛选无细胞毒性作用的TTO溶液浓度;各浓度TTO水溶液按量效和时效关系预处理细胞后,测定LPS激活RAW264.7细胞...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茶树油(tea tree oil,TT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筛选无细胞毒性作用的TTO溶液浓度;各浓度TTO水溶液按量效和时效关系预处理细胞后,测定LPS激活RAW264.7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tic factor-alpha,TNF-α)的浓度,以观察国产和进口TTO水溶液对LPS诱导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浓度低于0.001%的国产和进口TTO溶液对细胞无毒性作用;0.000125%~0.001%进口TTO和0.00025%~0.001%国产TTO各浓度组均能非常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TNF-α;0.00025%进口和国产TTO分别在3h和6h内对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国产和进口TTO对LPS诱导的炎症均有显著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 脂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人体液和发样中微量锌铜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世德 夏仕文 魏明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9-261,共3页
锌、铜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人体液和组织中锌铜含量的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急性白血症和各种感染急症中血清铜浓度增高,血清铜的测定可用于Wilson氏综合症的诊断;短身材和侏儒综合症与锌缺乏有关。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血液 尿 毛发
下载PDF
机械拉伸下人肺上皮细胞增殖及整联蛋白再分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惠静 杨力 +2 位作者 蔡绍皙 卢晓 王远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拉伸应变对人肺上皮细胞增殖及其膜受体———整联蛋白α5、β1 再分布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周期性拉伸装置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整联蛋白α5、β1 再分布。结果 在应变为 15... 目的 探讨机械拉伸应变对人肺上皮细胞增殖及其膜受体———整联蛋白α5、β1 再分布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周期性拉伸装置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整联蛋白α5、β1 再分布。结果 在应变为 15 % ,频率为 2 0次 min、40次 min的拉伸刺激下 ,2 4h后 ,细胞的增殖活性指数明显降低 ,H72 7细胞的DNA合成受到显著抑制。在 40次 min的拉伸频率下 ,整联蛋白α5、β1 的分布发生重组并向基底层转移 ,形成局部粘附连接。结论 整联蛋白α5、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应力 人肺上皮细胞 整联蛋白 粘着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