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大学生“怎样学”的实践与探讨
1
作者 杨录军 周燕虹 +1 位作者 刘晋祎 曹佳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6期137-137,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变化。当前教学中本质而艰巨的任务不是教学生以书本知识,而是教学生怎样去学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从社会体制方面还是实际效果方面,高教中教师在学生获得这种技能的过程中起主要和关键作用,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变化。当前教学中本质而艰巨的任务不是教学生以书本知识,而是教学生怎样去学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从社会体制方面还是实际效果方面,高教中教师在学生获得这种技能的过程中起主要和关键作用,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和探索。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在高教中教师往往还滞留仅教书本知识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观 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 能力培养
下载PDF
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材料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觇宇 罗彦凤 +5 位作者 王远亮 李永刚 范玉荣 杨录军 史常旭 梁志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943-1944,共2页
目的探明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材料的急性毒性,为临床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和资料。方法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材料浸提液腹腔注射给药,以最大允许给药剂量为最高剂量,观察小鼠的死亡率和脏器的感官病理改变。连续观察14d。结果给药后,各种剂... 目的探明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材料的急性毒性,为临床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和资料。方法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材料浸提液腹腔注射给药,以最大允许给药剂量为最高剂量,观察小鼠的死亡率和脏器的感官病理改变。连续观察14d。结果给药后,各种剂量下均未见中毒症状,动物活动自如,皮毛光滑,未出现死亡。存活动物体质量无明显变化;肉眼未见脏器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材料急性单次接触条件下的生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材料 避孕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大肠癌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程苏琴 刘晋祎 +2 位作者 马恒太 周紫垣 曹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6-617,共2页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 (MSP法 )检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改变情况 ,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显示 ,13例标本 ( 40 .6% )呈p16甲基化阳性 ;DukesC、D期病人肿瘤组织中p16甲基化发生率...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 (MSP法 )检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改变情况 ,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显示 ,13例标本 ( 40 .6% )呈p16甲基化阳性 ;DukesC、D期病人肿瘤组织中p16甲基化发生率 ( 63 % )明显高于DukesA、B期病人 ( 2 5 % ) ;在病理分期中 ,高、中分化癌中的p16甲基化阳性率( 3 0 % )低于低分化癌的阳性率 ( 10 0 % ) ;具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 63 % )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阳性率 ( 2 5 % )。研究表明 ,p16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呈一定相关性 ,p16甲基化有可能作为大肠癌病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基因P16 甲基化
下载PDF
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立平 李德志 +3 位作者 刘志谋 杨录军 刘晋祎 曹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是否可以替代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仪。材料与方法 :以接受放疗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ncer,NPC)患者为受辐照模型 ,以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实验为比对标准 ,应用已建立的基于单... 背景与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是否可以替代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仪。材料与方法 :以接受放疗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ncer,NPC)患者为受辐照模型 ,以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实验为比对标准 ,应用已建立的基于单激光流式细胞仪的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自动化检测体系 ,检测NPC患者接受不同累积放疗剂量后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NPC患者接受放疗后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迅速显著增高 ,呈现良好的剂量_反应关系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对辐射的反应模式与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对辐射的反应模式一样 ,所得曲线方程均符合 ^Y=A +BX -CX2+DX3模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实验 流式细胞仪 自动化检测 辐射生物剂量仪 人外周血
下载PDF
微核实验的自动化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立平 曹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评价各种物理的(如多种射线、微波、电磁辐射等)、化学的(废水、废气、废渣 ,简称“三废”)以及生物因子(如多种细菌、霉菌及其生物毒素)的遗传毒性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系列遗传毒性实验中 ,微核实验(micronucleitest,MNT... 评价各种物理的(如多种射线、微波、电磁辐射等)、化学的(废水、废气、废渣 ,简称“三废”)以及生物因子(如多种细菌、霉菌及其生物毒素)的遗传毒性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系列遗传毒性实验中 ,微核实验(micronucleitest,MNT)具有试验结果可信度高 ,操作相对简单 ,可同时对多个遗传学终点进行检测等特点而成为必做实验之一[1]。然而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需要运用MNT检测的有害因子越来越多。依赖于人工显微镜计数的传统MNT愈发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实现MNT的自动化检测就成了MNT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拟重点论述流式细胞仪在MNT的自动化检测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实验 激光细胞仪 激光扫描细胞仪 图像分析体系 自动化检测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燕虹 刘晋祎 +5 位作者 马恒太 王自强 周紫垣 杨录军 刘胜学 曹佳 《消化外科》 CSCD 2005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微卫星分析法对3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6个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repairgenes,MMR)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分析。结果6个MMR基因LOH的发生率由...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微卫星分析法对3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6个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repairgenes,MMR)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分析。结果6个MMR基因LOH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hMSH3(30%)、hPMS2(25%)、hMLH1(30.0%)、hMSH2/hMSH6(23.07%),hPMS1基因未发现杂合性缺失。结论在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中,MMR基因通过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分子遗传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基因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微核的计算机图像自动化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月明 杨录军 颜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0年第6期284-286,共3页
关键词 微核 计算机图像自动化检测 微核实验
下载PDF
基于伪F统计量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型
8
作者 王文昌 易东 +3 位作者 赵增炜 张彦琦 刘玲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819-1820,共2页
目的针对目前水质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构造出水质综合评价的一个新模型。方法利用方差分析的思想,采用伪F统计量,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再采用加权线性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结果把该模型运用于一个实际数据,得到的结论与实际情况... 目的针对目前水质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构造出水质综合评价的一个新模型。方法利用方差分析的思想,采用伪F统计量,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再采用加权线性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结果把该模型运用于一个实际数据,得到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结论该模型对可以克服评价指标的随机性干扰,有一定的自适应性,方法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模型 伪F统计量 水质 评价指标 方差分析 权重系数 随机性 适应性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DPC4/SMAD4基因杂合性缺失及生物学意义
9
作者 周燕虹 刘晋祎 +4 位作者 马恒太 周紫垣 王自强 杨录军 曹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88-889,共2页
目的分析我国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DPC4/SMAD4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D18S46、D18S363、D18S474、D18S535和D18S877共5个跨DPC4基因区域的微卫星位点,采用微卫星分析方法,对2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 目的分析我国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DPC4/SMAD4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D18S46、D18S363、D18S474、D18S535和D18S877共5个跨DPC4基因区域的微卫星位点,采用微卫星分析方法,对2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进行了分析。结果至少1个位点呈多态性的病例为100%,DPC4/SMAD4基因LOH发生率为60%。结论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是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中DPC4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C4/SMAD4 散发性结直肠癌 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不稳定
下载PDF
医学科学研究性实习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10
作者 杨录军 刘晋祎 曹佳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5期85-86,共2页
实习阶段是高校教育中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与相结合重要阶段。青年大学生在此时期可塑性强、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但实际经验不足、思想相对不稳定,因而需要理解他们、引导他们、监督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 实习阶段是高校教育中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与相结合重要阶段。青年大学生在此时期可塑性强、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但实际经验不足、思想相对不稳定,因而需要理解他们、引导他们、监督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习期学到大量的、实际的应用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心理等意识形态方面也得到健康成长,即不仅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本文对实习阶段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进行探讨,供实习单位、实习带教教师、实习生以及其它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学 实习 教学实践 科研技能 临床带教
下载PDF
烧伤血清对骨髓红系及粒系造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燕虹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邹仲敏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观察烧伤血清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粒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常规制备小鼠骨髓细胞(BMC),用其分别建立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E)培养体系和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GM)培养体系。在两体系中均加入1... 目的 观察烧伤血清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粒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常规制备小鼠骨髓细胞(BMC),用其分别建立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E)培养体系和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GM)培养体系。在两体系中均加入15%TBSAⅢ度烧伤小鼠伤后12h及1、3、5、7、10d的血清(烧伤血清组)和小鼠正常血清(正常血清组),另设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各血清对两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烧伤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浓度的变化,并将此二指标分别与烧伤血清对CFU- E、CFU -GM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作对数线性拟合相关分析。 结果 (1)烧伤血清对CFU- E、CFU -GM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明显升高,均在伤后1d达峰值[ (384±60)、(127±16)CFU](P<0. 01),此后逐渐下降,到伤后7d[(125±14)、(34±20)CFU]接近正常血清组水平(P>0. 05). (2)烧伤血清中EPO浓度在伤后12h—7d较正常值显著升高(P<0. 01);GM -CSF浓度在伤后12h、1d显著高于正常值(P<0. 05). (3)烧伤血清EPO浓度与烧伤血清对CFU- E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呈显著对数正相关(r=0.857 0,P=0. 013 7);GM- CSF浓度与烧伤血清对CFU GM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无显著相关性(r=0.704 9,P>0. 05). 结论 小鼠烧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血清 骨髓红系 实验研究 功能影响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FU-GM GM-CSF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粒系刺激活性 CFU-E 培养体系 粒系造血功能 小鼠骨髓细胞 粒-单核细胞 正常血清 红细胞生成素 阳性对照组 免疫法检测
原文传递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类神经细胞PC12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表达调控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才众 熊鸿燕 +6 位作者 李亚斐 林辉 张耀 马菲 韩京 曹佳 舒为群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03-908,共6页
目的探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类神经细胞PC1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PC1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为接触人群可能产生远期效应的生物学检测提供参考评价指标。方法体外培养类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培养基分别含有0,12.5,25,50 ... 目的探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类神经细胞PC1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PC1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为接触人群可能产生远期效应的生物学检测提供参考评价指标。方法体外培养类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培养基分别含有0,12.5,25,50 m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用24,48,72和96 h后,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台盼蓝染色绘制生长曲线,DNA凝胶电泳观察DNA-Ladder,RT-PCR检测p53,bcl-2,Bax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12.5 mg/L时即表现出显著的抑制PC12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且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同时出现DNA断裂阳性;凋亡相关基因均有表达,其中p53基因、Bax基因表达增加,bcl-2基因表达降低,且呈剂量相关关系(P<0.01)。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可抑制PC12细胞增殖并诱导PC12细胞凋亡,同时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p53、Bax、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而在其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推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长期低剂量暴露的累积效应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p53 BCL-2 BAX
原文传递
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遗传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庞学利 孙华明 +2 位作者 肖红 王希 曹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8-450,共3页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患者 放射治疗 遗传学指标 长期生存 常见 口腔黏膜 微核率 初步研究 上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