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凝胶人工皮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朱堂友 伍津津 +4 位作者 胡浪 李文维 贺萍 张民众 徐春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胶原凝胶类人工皮肤。方法 制备壳多糖 -胶原 -糖胺聚糖 (GAGs) -成纤维细胞真皮替代物 (DE) ,观察成纤维细胞 (FB)在凝胶中的生长情况和不同因素对凝胶收缩的影响 ,并绘制 FB生长曲线和凝胶收缩曲线。了解不同含...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胶原凝胶类人工皮肤。方法 制备壳多糖 -胶原 -糖胺聚糖 (GAGs) -成纤维细胞真皮替代物 (DE) ,观察成纤维细胞 (FB)在凝胶中的生长情况和不同因素对凝胶收缩的影响 ,并绘制 FB生长曲线和凝胶收缩曲线。了解不同含量壳多糖对 FB和角质形成细胞 (KC)生长的影响 ,不同含量壳多糖 DE的抗感染能力。再于“成熟”的 DE表面接种 KC,先浸没培养 ,后行气液界面培养 ,构建完整的人工皮肤。对 DE和人工皮肤行组织学和电镜分析。结果  DE收缩度与 FB数量呈正比 ,终末收缩度与胶原蛋白浓度成反比 ;FB在凝胶中 2~ 9天呈指数增生。 DE基质配方对 FB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但可促进 KC的生长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随壳多糖含量增大而增强。扫描电镜示 DE有丰富的微孔结构。人工皮肤组织学观察见类似于正常皮肤 ,有分化良好的表皮和致密的真皮。结论壳多糖 -胶原 - GAGs胶原凝胶人工皮肤是一种新型、有一定抗感染能力的活人工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 人工皮肤 胶原凝胶类 真皮替代物
下载PDF
皮肤科见习带教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雷霞 伍津津 +1 位作者 鲁元刚 朱堂友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1619-1619,共1页
关键词 见习带教 皮肤科 教学医院 军医大学 教学任务 本科学生 见习时间 教学方式
下载PDF
培养基钙浓度对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构建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鲁元刚 伍津津 +4 位作者 雷霞 张教扬 朱堂友 杨桂红 杨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寻找最适于组织工程皮肤生长及基底膜构建的体外培养基钙浓度。方法按照鲁元刚等建立的方法制备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根据培养基钙浓度不同,分为1.00、1.45、1.65和1.95mmol/L四组。在37℃、5%CO2及90%以上湿度孵箱内浸没培养3d... 目的寻找最适于组织工程皮肤生长及基底膜构建的体外培养基钙浓度。方法按照鲁元刚等建立的方法制备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根据培养基钙浓度不同,分为1.00、1.45、1.65和1.95mmol/L四组。在37℃、5%CO2及90%以上湿度孵箱内浸没培养3d后,将培养物置于不锈钢筛网上进行气-液界面三维培养,每天换液1次。培养7、15d,行HE、PAS染色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性;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型胶原进行观察,评价基底膜构建情况。结果各组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学观察类似正常皮肤,有分化良好的表皮和致密真皮,但1.95mmol/L组表皮分化较其他组更好;1.00、1.45及1.65mmol/L组角化层外侧常伴未角化的角质形成细胞,1.95mmol/L组表皮细胞角化完全,且与颗粒层细胞结合牢固。PAS染色显示各组真、表皮间有紫红色带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真皮与表皮间型胶原反应呈阳性,且1.95mmol/L组阳性反应强于1.00mmol/L组。结论钙浓度为1.95mmol/L的培养基最适合于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生长及基底膜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皮肤 壳多糖 基底膜构建 培养基 钙浓度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分泌细胞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亚东 朱堂友 +2 位作者 伍津津 雷霞 毕建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 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IL 1β、IL 6和IL 8的分泌情况。方法 收集组织工程皮肤制备过程中单层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dermalequivalent,DE)、复合壳多糖DE和复合壳多糖皮肤替代物(skinequival... 目的 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IL 1β、IL 6和IL 8的分泌情况。方法 收集组织工程皮肤制备过程中单层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dermalequivalent,DE)、复合壳多糖DE和复合壳多糖皮肤替代物(skinequivalent,SE)培养液标本,ELISA法检测其中IL 1β、IL 6和IL 8分泌量。结果 复合壳多糖真皮基质促进FB、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分泌IL 6、IL 8。SE分泌的IL 6、IL 8在DE加KC之后和SE形成分层表皮时形成两个高峰。结论 FB、KC在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中混合器官型培养时分泌IL 6和IL 8较明显,这些细胞因子可在创面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组织工程皮肤 白细胞介素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凌 伍津津 +2 位作者 朱堂友 鲁元刚 杨亚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情况。方法:收集不同时相的单层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胶原凝胶DE)、胶原凝胶皮肤替代物(胶原凝胶SE)、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复方壳多糖DE)、复方壳多...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情况。方法:收集不同时相的单层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胶原凝胶DE)、胶原凝胶皮肤替代物(胶原凝胶SE)、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复方壳多糖DE)、复方壳多糖皮肤替代物(复方壳多糖SE)培养液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VEGF分泌量。结果:成纤维细胞(FB)在三维培养时分泌的VEGF明显高于其单层培养时的分泌量,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VEGF的分泌量又高于胶原凝胶组织工程皮肤。大多数培养液中VEGF含量在48h内增长最快。结论:壳多糖组织工程真皮和皮肤能分泌较多的VEGF,有利于伤口的血管化,加速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壳多糖 组织工程皮肤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猪复合人工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小型香猪角质形成细胞库的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国选 伍津津 +2 位作者 朱堂友 李伟 鲁元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2期7142-7144,共3页
目的:小型香猪与人的皮肤组织结构相似,是研究人皮肤良好的动物模型,构建贵州小型香猪角质形成细胞库,为构建猪组织工程皮肤做好准备工作。方法:采用分离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小型香猪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培养。结果... 目的:小型香猪与人的皮肤组织结构相似,是研究人皮肤良好的动物模型,构建贵州小型香猪角质形成细胞库,为构建猪组织工程皮肤做好准备工作。方法:采用分离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小型香猪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培养。结果:小型香猪角质形成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可连续传代,实验结束时成功地将角质形成细胞传至第13代。传代及冻存、复苏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保持了与原代细胞相同的生长状态,并具有继续传代能力。结论:作者通过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学的方法,建立了小型香猪角质形成细胞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库 人工皮肤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真皮再构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静 伍津津 +4 位作者 鲁元刚 朱堂友 李文维 贺萍 杨宏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572-573,T002,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实验家兔后血管和基底膜的形成情况,以了解移植后真皮的再构建情况。方法:别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2个月、正常人皮肤、正常兔皮肤石蜡块切片,用抗第Ⅷ因子多抗及抗层粘连蛋... 目的: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实验家兔后血管和基底膜的形成情况,以了解移植后真皮的再构建情况。方法:别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2个月、正常人皮肤、正常兔皮肤石蜡块切片,用抗第Ⅷ因子多抗及抗层粘连蛋白多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和基底膜的形成情况。结果: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后1个月及2个月真皮内可见较多新生血管,以移植后1个月明显,且真皮浅层血管数量较正常皮肤多;部分表、真皮交界处层粘连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见不连续的基底膜。结论: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实验家兔后真皮再构建良好,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壳多糖 人工皮肤移植 真皮再构建
下载PDF
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堂友 郝飞 +2 位作者 伍津津 毕建军 杨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索人毛乳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的可能性。方法用毛乳头细胞和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方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观察其体外和大白鼠移植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体外毛乳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 目的探索人毛乳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的可能性。方法用毛乳头细胞和与外根鞘细胞构建复方壳多糖双层皮肤替代物,观察其体外和大白鼠移植后的组织学特征。结果体外毛乳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构建的皮肤替代物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角化突出,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上皮细胞柱及球形膨大细胞团。但移植后未见肯定的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目前的细胞培养技术尚不能在双层皮肤替代物中诱导毛囊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乳头细胞 外根鞘细胞 皮肤组织工程
下载PDF
层粘蛋白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构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鲁元刚 伍津津 +4 位作者 张教扬 雷霞 杨涛 朱堂友 杨桂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299-2301,共3页
目的证实外源性层粘蛋白能否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构建。方法在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1、5、20μg/ml的外源性层粘蛋白,培养15d,通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获得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性;并利用... 目的证实外源性层粘蛋白能否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构建。方法在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1、5、20μg/ml的外源性层粘蛋白,培养15d,通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获得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性;并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基底膜的重要成分包括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进行观察,观察基底膜构建情况。结果加入20μg/ml的层粘蛋白,可明显促进基底膜的形成,且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反应强阳性。结论层粘蛋白可促进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构建,并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皮肤 基底膜 层粘蛋白
下载PDF
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的冻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元刚 伍津津 +2 位作者 赵莉蓉 贺萍 杨宏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4期2680-2681,共2页
目的:寻找一种适合于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的保存方法。方法:采用标本沉降式液氮冻存方法,将培养1周的人工皮肤冻存;并在冻存后1,2个月时解冻,继续器官型培养,观察种子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组织学检查比较两者在细胞形态方面的差异。结果... 目的:寻找一种适合于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的保存方法。方法:采用标本沉降式液氮冻存方法,将培养1周的人工皮肤冻存;并在冻存后1,2个月时解冻,继续器官型培养,观察种子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组织学检查比较两者在细胞形态方面的差异。结果:解冻后的人工皮肤生长良好,组织学表现与没有冻存过的人工皮肤相比,未见明显不同。结论:液氮冻存没有改变复方壳多糖的生物学特性,提示该保存方法可能会在今后临床应用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皮肤 人工 皮肤/细胞学 低温 人工 二甲基亚砜
下载PDF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动态培养后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活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小闵 伍津津 +3 位作者 唐书谦 杨桂红 杨涛 王兵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797-2799,共3页
目的观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动态培养增殖达到平台期后不同保存条件下细胞的活力。方法以微载体cyto-dex-3为载体,接种成纤维细胞,用改良培养基进行动态培养,以静态培养为对照,检测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在常温和4℃保存条件下的活力和保... 目的观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动态培养增殖达到平台期后不同保存条件下细胞的活力。方法以微载体cyto-dex-3为载体,接种成纤维细胞,用改良培养基进行动态培养,以静态培养为对照,检测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在常温和4℃保存条件下的活力和保存时间。结果成纤维细胞在微载体动态培养中具有正常的形态,能快速大规模扩增,在室温条件下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并具有较高的活力。结论动态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扩增迅速良好,且保存方法简单又能维持较高的活力,保存时间较长,具有静态培养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运输、保存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微载体 动态培养
下载PDF
皮肤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定性及定量观察猪表皮朗格汉斯细胞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建军 伍津津 +3 位作者 唐书谦 朱堂友 吴国选 杨亚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酶染色的猪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密度和形(态。方法:用改良的JuhlinATP酶染色法,对小型香猪表皮进行染色,显示朗格汉斯细胞。结果:猪表皮朗格汉斯细胞为棕黑色树突状,测得猪腹部表皮的朗格汉斯细胞平均密度为750个/m...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酶染色的猪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密度和形(态。方法:用改良的JuhlinATP酶染色法,对小型香猪表皮进行染色,显示朗格汉斯细胞。结果:猪表皮朗格汉斯细胞为棕黑色树突状,测得猪腹部表皮的朗格汉斯细胞平均密度为750个/mm。2结论:ATP酶染色法可以对猪表皮朗格汉斯细胞进行染色,并可以定量、定性观察猪表皮朗格汉斯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格尔汉斯细胞 皮肤 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皮肤科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娅利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临床护理 皮肤科 带教
下载PDF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搅拌及移行培养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孙小闵 伍津津 +3 位作者 唐书谦 杨亚东 杨桂红 杨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的简易三维搅拌、移行培养系统,鉴定所培养的HDFs生物学特性。方法酶消化包皮后进行原代、传代培养,选取第5~8代HDFs进行搅拌培养,设置静态培养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 目的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的简易三维搅拌、移行培养系统,鉴定所培养的HDFs生物学特性。方法酶消化包皮后进行原代、传代培养,选取第5~8代HDFs进行搅拌培养,设置静态培养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HDFs在微载体上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以及后续移行培养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细胞抗原表型的鉴定,ELISA法间接检测移行培养液中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HDFs在微载体上的贴壁速度快,贴壁状况好,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与静态培养均无差异。移行培养过程中HDFs能从微载体上移行到培养瓶底面进而较快增殖,呈梭形或多角形的正常形态和放射状、漩涡状贴壁生长,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的间接测定呈现与细胞量变化相应的趋势均表明该体系培养的HDFs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合成和分泌功能。结论成功建立的HDFs简易搅拌、移行培养系统是一种能进行活体外快速扩增细胞的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形态和功能良好,能满足组织工程皮肤实验和生产各阶段对种子细胞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皮肤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运动 细胞增殖 细胞形状 人类
原文传递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的初步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李静 伍津津 +4 位作者 鲁元刚 朱堂友 李文维 贺萍 杨宏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家兔后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以了解移植后皮肤表皮的分化情况。方法 分别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前、移植后 1个月、移植后 2个月、正常人皮肤、正常兔皮肤石蜡块切片 ,用抗广谱角蛋白多抗、抗角蛋白K... 目的 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家兔后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以了解移植后皮肤表皮的分化情况。方法 分别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前、移植后 1个月、移植后 2个月、正常人皮肤、正常兔皮肤石蜡块切片 ,用抗广谱角蛋白多抗、抗角蛋白K5和K10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和表皮分化情况。结果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后 1个月及 2个月表皮层均有较强的角蛋白表达 ,与正常皮肤相似 ;基底层以上细胞有角蛋白K10表达 ,且越接近表皮表面表达越强 ,与正常人皮肤相似 ,基底层细胞有角蛋白K5表达 ,但明显弱于正常人皮肤。结论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家兔后表皮层均有角蛋白表达 ,有增生性细胞和分化细胞 ,表皮分化良好、层次清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皮肤 壳多糖 动物移植 表皮分化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自体及异体移植后表皮分化及重建的动物实验研究
16
作者 吴国选 伍津津 +3 位作者 朱堂友 鲁元刚 毕建军 雷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研究猪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表皮层角蛋白分化标志的变化情况,为组织工程皮肤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本科已建立的方法构建猪的组织工程皮肤,进行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实验,并于移植后1周、4周、8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 目的研究猪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表皮层角蛋白分化标志的变化情况,为组织工程皮肤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本科已建立的方法构建猪的组织工程皮肤,进行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实验,并于移植后1周、4周、8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组织工程皮肤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表皮细胞分化和重建情况。结果猪组织工程皮肤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后均存活,创面达到理想的愈合效果;组织学检查显示表皮分化良好,表皮层广谱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基底层以上细胞角蛋白K10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基底层细胞角蛋白K5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构建的猪组织工程皮肤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后,可获得理想的创面愈合效果,表皮分化和再构建良好,与正常皮肤相似。本实验为组织工程皮肤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香猪 组织工程皮肤 自体移植 异体移植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与正常皮肤角蛋白构型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伍津津 朱堂友 +4 位作者 鲁元刚 李伟 贺萍 杨宏珍 刘荣卿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与正常皮肤的角蛋白构型,探讨培养后的表皮分化情况。方法:将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分别与鼠尾胶原混合,制成间质细胞凝胶,再在细胞凝胶表面接种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2周,组织切片用15种... 目的:对比研究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与正常皮肤的角蛋白构型,探讨培养后的表皮分化情况。方法:将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分别与鼠尾胶原混合,制成间质细胞凝胶,再在细胞凝胶表面接种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2周,组织切片用15种角蛋白单抗和两种整合素α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重建的表皮中,染色结果基本相同于正常表皮,抗原性相对要弱些,在正常表皮大多抗体可稀释数倍,而重建表皮中一般都用原液才染色较强。所不同的是RCK107在重建表皮中全表皮层弱阳性,RKSE60在表皮+真皮鞘细胞中基底层弱阳性反应。结论:在培养条件下重建的表皮相似于体内的组织学发生,角蛋白构型基本上相同于体内,但真皮鞘细胞还诱导了低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表达,毛乳头细胞阻止了K10表达,说明它们与成纤维细胞还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皮肤 人工 角蛋白 毛囊/细胞学
下载PDF
不同类型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收缩情况研究
18
作者 宋维旭 伍津津 +2 位作者 赵晓云 朱堂友 杨桂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5,4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浓度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皮肤收缩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牛肌腱胶原蛋白和鼠尾胶原蛋白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测量组织工程皮肤的收缩度,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和Friedman ...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浓度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皮肤收缩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牛肌腱胶原蛋白和鼠尾胶原蛋白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测量组织工程皮肤的收缩度,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和Friedman Tes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牛肌腱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收缩度要小于鼠尾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P<0.01);不同浓度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其收缩度也不相同(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牛肌腱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在保持其形态稳定性上显著优于鼠尾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牛肌腱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胶原浓度越高其形态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皮肤:胶原
下载PDF
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分泌b-FGF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亚洲 伍津津 +2 位作者 朱堂友 李元朝 张民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19-720,723,共3页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泌情况。方法收集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制备过程中复方壳多糖皮肤替代物(SE)、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DE)、单层角质形成细胞(KC)以及复方壳多糖DE与KC在transwell内共...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泌情况。方法收集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制备过程中复方壳多糖皮肤替代物(SE)、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DE)、单层角质形成细胞(KC)以及复方壳多糖DE与KC在transwell内共培养的培养液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b-FGF分泌量。结果b-FGF分泌量依次为单层KC<复方壳多糖DE/KC共培养<复方壳多糖SE<复方壳多糖DE。结论角质形成细胞能调控成纤维细胞分泌b-FGF能力,有利于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皮肤 成纤维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下载PDF
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伍津津 刘荣卿 +4 位作者 麦跃 程波 吕中法 鲁元刚 朱堂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探讨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内外条件下诱导毛囊形成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得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毛囊上、下段及球部细胞 ,进行毛囊组织工程重建 ,或用游离细胞混合移植于裸鼠 ,组织学观察毛囊形成情况。 结果 毛... 目的 探讨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内外条件下诱导毛囊形成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得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毛囊上、下段及球部细胞 ,进行毛囊组织工程重建 ,或用游离细胞混合移植于裸鼠 ,组织学观察毛囊形成情况。 结果 毛囊间表皮细胞、毛囊上段上皮细胞、下段上皮细胞和球部细胞在间质细胞凝胶上均可形成双层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 ,在真皮鞘细胞胶原凝胶上毛囊的上、下段上皮细胞形成了毛囊结构 ,移植于裸鼠后 8周毛乳头细胞胶原凝胶诱导毛囊上、下段细胞形成了毛囊。低代毛乳头细胞与毛囊上皮细胞混合移植形成了数量较多、结构典型的毛囊 ,并有肉眼可见的毛发纤维产生。结论 毛囊的真皮成分细胞即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 ,通过与毛囊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诱导毛囊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毛囊形成 酶消化法 组织工程皮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