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娟 周华东 +3 位作者 姚国恩 蒋晓江 许志强 王延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6-69,91,共5页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532例接受单侧CAS的患者,按照给予药物的不同,分为尼莫地平组(184例,10 mg尼莫地平加入50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和法舒地尔组(348...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532例接受单侧CAS的患者,按照给予药物的不同,分为尼莫地平组(184例,10 mg尼莫地平加入50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和法舒地尔组(348例,30 mg法舒地尔加入25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观察术中血管痉挛、症状性低血压、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法舒地尔组术中无血管痉挛发生的患者比例高于尼莫地平组(85.1%比77.7%),无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组(13.8%比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法舒地尔组术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组(10.6%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尼莫地平相比,盐酸法舒地尔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低,同时对血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痉挛 颅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下载PDF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娟 周华东 +3 位作者 王延江 崔敏 李玲 许志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0期839-843,共5页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青中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SCAD是遗传、环境、感染等多因素疾病,其中,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与SCAD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论。研究显示,SCAD引起的缺血性卒中以血栓栓...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青中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SCAD是遗传、环境、感染等多因素疾病,其中,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与SCAD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论。研究显示,SCAD引起的缺血性卒中以血栓栓塞机制为主,因此,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是SCAD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同时,多项单中心病例研究证实了血管内支架治疗SC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血管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碘源性涎腺炎1例
3
作者 杨利玲 陶媛 +1 位作者 许志强 刘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反复发作性视物旋转、行走不稳5 d"入科诊疗。患者于近5 d反复出现发作性视物旋转、行走不稳,伴恶心、大汗,无耳鸣、进行性听力下降,无偏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持续3 min左右自行缓解,活动后反复诱发。既往病...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反复发作性视物旋转、行走不稳5 d"入科诊疗。患者于近5 d反复出现发作性视物旋转、行走不稳,伴恶心、大汗,无耳鸣、进行性听力下降,无偏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持续3 min左右自行缓解,活动后反复诱发。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60/100 mm Hg,无糖尿病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炎 造影 碘对比剂
下载PDF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陶媛 许志强 +2 位作者 周华东 张园 刘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2841-2845,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住院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患者161例,按照入院时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进行分组,对两组...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住院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患者161例,按照入院时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进行分组,对两组的基线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不良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61例入组患者中,卒中组77例,非卒中组84例,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非卒中组(62.3%比41.7%,14.3%比6.2%,P<0.05),影像学表现上,卒中组血管重度狭窄比例显著高于非卒中组(61.0%比23.8%,P<0.001),而瘤样扩张、双腔征显著低于非卒中组(19.5%比44.0%,P<0.001;22.1%比38.1%,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糖尿病、重度狭窄与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的卒中发生呈正相关(OR=3.095,95%CI1.273 ~7.524,P =0.013;OR=4.335,95%CI2.123 ~8.854,P<0.001),瘤样扩张呈负相关(OR =0.429,95%CI0.198~0.930,P=0.032).对患者进行平均16.0个月随访显示,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9.3%,以缺血性卒中起病、动脉闭塞、超重(或肥胖)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有关.结论 本研究证实糖尿病、重度狭窄病变与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的卒中发生相关,以缺血性卒中起病、动脉闭塞病变、超重(或肥胖)是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发生不良终点事件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 夹层 脑缺血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临床路径联合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娟 易旭 +3 位作者 张园 陶媛 邓娟 许志强 《人民军医》 2017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CP)联合基于问题学习(PBL)模式用于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3级、2014级、2015级在神经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教学组(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各5...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CP)联合基于问题学习(PBL)模式用于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3级、2014级、2015级在神经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教学组(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CP、PBL联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取考核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及学员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和总成绩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参与讨论的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认为神经内科专科知识要点掌握程度较好45例,占90.0%;认为熟悉专科工作42例,占84.0%。对照组认为神经内科专科知识要点掌握程度较好36例,占72.0%;认为熟悉专科工作33例,占6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培训满意46例,占92.0%;对照组为32例,占64.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患者对观察组的满意度为8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P<0.05)。结论:CP、PBL联合教学模式可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及学员与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老年慢性失眠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娟 林玲 蒋晓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52-55,共4页
老年慢性失眠症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老年慢性失眠症多为共病性失眠,常伴发于原发性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及老年相关慢性疾病。由于老年人睡眠结构及睡眠觉醒节律发生改变,使老年慢性失眠症更多表现为早醒及白天片段睡眠。病因治... 老年慢性失眠症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老年慢性失眠症多为共病性失眠,常伴发于原发性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及老年相关慢性疾病。由于老年人睡眠结构及睡眠觉醒节律发生改变,使老年慢性失眠症更多表现为早醒及白天片段睡眠。病因治疗是老年慢性失眠症的基础,对失眠症的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相比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老年慢性失眠症治疗更为安全、有效、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治疗 认知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