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肿瘤学研究生教学初探 被引量:11
1
作者 仲召阳 李峥 +2 位作者 卿毅 李梦侠 王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3-754,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肿瘤学 研究生教学 首位死因 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 医学领域 本科阶段 肿瘤防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志敏 杨雪琴 +5 位作者 许文 戴楠 曾林立 李增鹏 王东 王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24-1827,共4页
目的利用人Nm23-H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并对蛋白其活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重组质粒pET28a-Nm23-H1转化入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鉴定。用金属螯合层析技术进行蛋白纯化,得到Nm23-H1融合蛋白,用S... 目的利用人Nm23-H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并对蛋白其活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重组质粒pET28a-Nm23-H1转化入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鉴定。用金属螯合层析技术进行蛋白纯化,得到Nm23-H1融合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纯化蛋白,并用RP-HPLC法、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检测Nm23-H1融合蛋白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活性及核酸内切酶(AP)修复活性。结果转化溶原菌后能够表达目的蛋白,蛋白表达量高,为可溶性蛋白。Ni2+柱纯化后得到Nm23-H1融合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正确。RP-HPLC法就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证明所纯化的Nm23-H1融合蛋白具有NDPK活性,不具有AP修复活性,但可以增加APE1蛋白的AP修复活性。结论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m23-H1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和纯化得到具有NDPK活性,但无AP修复活性的Nm23-H1融合蛋白,此蛋白可以增强APE1蛋白的AP修复活性,共同参与细胞的DNA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原文传递
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东 李增鹏 +2 位作者 肖华亮 向德兵 王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73-974,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400例肿瘤患者术后采用自体肿瘤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5天开始接种(共5次,每次间隔2~3天);治疗前3天及5次免疫治疗(1疗程)后1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400例肿瘤患者术后采用自体肿瘤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5天开始接种(共5次,每次间隔2~3天);治疗前3天及5次免疫治疗(1疗程)后1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FACS检测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同时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IL2、IFNγ水平。结果应用自体肿瘤疫苗治疗1疗程后,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加,CD8和NK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患者血清中IL2、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溃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肿瘤疫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机制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癌症疫苗 免疫疗法 主动
下载PDF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文 王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957-960,共4页
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实肿瘤起源于干细胞,诸如白血病、乳腺癌、脑肿瘤等已成功分离出肿瘤干细胞,有关肝干细胞与肝癌的研究较为成熟,理论上应存在肝癌干细胞,但因缺乏特异性标志物,相关的肝癌干细胞分离尚未成功。
关键词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肝细胞癌 癌发生
下载PDF
雾化吸入抗癌药物治疗肺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芊 王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0-1413,共4页
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为肺癌及肺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常见不良反应,以及脂质体药物的进展,对临床推广和规范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非小... 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为肺癌及肺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常见不良反应,以及脂质体药物的进展,对临床推广和规范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是原发于肺部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5年生存率仅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药物疗法 抗肿瘤药物 肺肿瘤
下载PDF
MicroRNAs与p53基因在肿瘤中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琼 王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MicroRNAs(miRNAs)是一组真核细胞内源性产生的单链小RNA分子,研究发现miRNAs的表达水平与人类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参与调控癌基因...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MicroRNAs(miRNAs)是一组真核细胞内源性产生的单链小RNA分子,研究发现miRNAs的表达水平与人类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参与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现象,目前已证实人类大约有50%的肿瘤与之相关.近来发现miRNAs的表达水平与p53的抑癌活性相关本文就这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P53抑癌基因 肿瘤生成 进展
下载PDF
MicroRNA在肿瘤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琼 王阁 《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93-495,共3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小RNA分子,是由机体内源基因转录出长约70nt的发夹结构前体,然后被Dicer酶切割后产生的长度约22nt非编码单链核苷酸片段。在翻译水平特异性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了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等许多复杂...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小RNA分子,是由机体内源基因转录出长约70nt的发夹结构前体,然后被Dicer酶切割后产生的长度约22nt非编码单链核苷酸片段。在翻译水平特异性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了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等许多复杂的生命过程。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s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miRNAs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RNAI SIRNAS 肿瘤
下载PDF
前列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苏晓娜 李高伟 +2 位作者 张培炽 王阁 王东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3期4291-4293,共3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应用对实体恶性肿瘤的准确监测和疗效观察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新方法。尽管前列腺癌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CTCs作为患者...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应用对实体恶性肿瘤的准确监测和疗效观察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新方法。尽管前列腺癌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CTCs作为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及指导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XRCC1多态性和肿瘤标志物CA199,CEA与鼻咽癌的临床关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彤 周芨 +1 位作者 李清 汪广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人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XRCC1多态性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CEA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成都军区总医院治疗的186例原发性鼻咽癌患者全血,并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记录其ID号、病理编... 目的:探讨人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XRCC1多态性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CEA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成都军区总医院治疗的186例原发性鼻咽癌患者全血,并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记录其ID号、病理编号、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临床资料。对收集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CTPP法来分析XRCC1(rs25487;Arg399Gln)和APE1(rs1130409;Asp148Glu)两种基因的基因多态性,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对CA199,CEA进行检测。数据比较用t检验与χ2分析,亚组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A199在发生远处转移的阳性率(18%)较未转移的高,但是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1)。CA199和CEA的阳性率与患者临床分期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47、0.037),但分期越高阳性率越低;在均值高低与临床分期的分析中,发现临床分期越晚,CA199和CEA的均值越高,CA199(t=-2.039;P=0.043);CEA(t=-2.317;P=0.022);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APE1突变频率为72.7%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者的突变频率62.8%,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期越晚APE1突变率越高,但P=0.081,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亚组分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XRCC1野生型中,性别为女性的分期较男性早(P=0.024;OR=0.286),我们认为在XRCC1野生型中,女性是一个保护性因素。结论:APE1,CEA、CA199与肿瘤分期相关,且APE1突变率与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密切,而分期越晚CEA与CA199的均值越高,XRCC1野生型是对于鼻咽癌女性患者是保护性因素。联合检测APE1、XRCC1、CEA和CA199对初诊的鼻咽癌患者的分期的预测有指导作用。由于本研究还存在样本量偏小、数据统计误差等客观因素,实验结果还需在以后的大量研究中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APE1 XRCC1 CA199 CEA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置管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6
10
作者 江文 何海燕 +2 位作者 彭娜 刘蕾 曾登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临床的置管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患者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于医护人员在PICC置管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判断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目的构建适用于临床的置管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患者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于医护人员在PICC置管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判断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前期对PICC置管专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查证和Meta分析,形成置管前PICC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对18位PICC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和重要性评分,用Excel 2015和SPSS 21.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并修改定稿。结果依据PICC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4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置管前PICC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患者基本情况(16个二级指标)、穿刺肢体情况(12个二级指标)、血管和导管选择情况(8个二级指标)和患者依从性(5个二级指标)。结论初步建立了置管前PICC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据此进行PICC并发症风险评估,从而针对性制定护理计划以预防和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风险评估 评估指标 德尔菲法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院外PICC管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娅利 韩克强 +2 位作者 王阁 王东 谢家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1984-1985,共2页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道,可减少患者由于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强烈刺激,患者在输液期间肢体活动不受限,由于...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道,可减少患者由于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强烈刺激,患者在输液期间肢体活动不受限,由于其操作相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而言直观且安全,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护理人员所接受。但是,化疗间歇期一般为2~3周,在此期间患者需要出院回家休养,如果将PICC拔除后下次化疗再重新插管,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基于以上因素和Orem的自理理论,让患者带管回家,教会患者在院外对导管的管理已成为趋势。现将带管出院后,院外PICC导管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间歇期 PICC 导管管理 肿瘤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通道 远期治疗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中铁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毅 许明芳 +5 位作者 顾咸庆 汪广杰 杨宇馨 廖玲 周芊 王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20-1922,1925,共4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铁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 076例可供分析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分析铁蛋白在恶性肿瘤组(肿瘤组)、良性病变组(良性粗)和健康体检组(健康组)中的阳性率及各种类型肿瘤患者中...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铁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 076例可供分析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分析铁蛋白在恶性肿瘤组(肿瘤组)、良性病变组(良性粗)和健康体检组(健康组)中的阳性率及各种类型肿瘤患者中的阳性率,以及铁蛋白伴随其他肿瘤标志物阳性在各类型肿瘤患者中的情况。结果肿瘤组铁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健康组(P<0.01),阳性率最高的肿瘤类型为胰腺癌(28.9%)。2 011例铁蛋白阳性肿瘤患者中,伴随阳性率最高的肿瘤标志物为糖类抗原125(CA125),其后依次为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伴随阳性率分别为46.2%、34.0%和29.4%。铁蛋白伴随CA125阳性最常见于卵巢癌(71.19%),铁蛋白伴随CEA阳性最常见于肠癌(58.12%),铁蛋白伴随CA19-9阳性最常见于胰腺癌(72.73%)。结论多肿瘤标志物中铁蛋白单独升高对判断肿瘤类型意义不大,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对肿瘤类型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 铁蛋白质类 诊断
下载PDF
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meta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卢先锋 杨雪琴 +1 位作者 张志敏 王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特点。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有关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入选712篇文献... 背景与目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特点。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有关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入选712篇文献,病例组、对照组病例均>20例,共统计肿瘤血清52832例,对照血清32037例。结果 13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具有诊断意义,CEA、CA125、CYFRA21-1、TPA、SCCAg、DKK1、NSE和ProGRP的敏感度分别为47.50%、50.11%、57.00%、50.93%、49.00%、69.50%、39.73%和51.48%,特异度分别为92.34%、80.19%、90.16%、88.41%、91.07%、92.20%、89.11%和94.89%。多指标联合分析显示,NSE+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0%和72.82%。SCCAg+CYFRA21-1联合肿瘤生长因子TSGF对鳞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0%和74.20%;CA153+Ferrtin+CEA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0%和44.00%。结论肿瘤血清标志物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有临床意义,单项指标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较低,多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META分析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仲召阳 王东 +5 位作者 李增鹏 李梦侠 戴楠 曹晓静 王佳 关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3期2406-24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C-12)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并建立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函数,以提高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准确率。方法采用蛋白质芯片法检测239例结直肠癌、79例结直肠良性病变和1 203例正常体检者12...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C-12)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并建立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函数,以提高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准确率。方法采用蛋白质芯片法检测239例结直肠癌、79例结直肠良性病变和1 203例正常体检者12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建立联合诊断函数。结果(1)结直肠癌组蛋白芯片的阳性率为71.97%,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病变和正常体检组。C-12芯片检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是71.97%,特异度是55.7%,阳性预测值是83.09%,阴性预测值是39.6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P<0.05)。(2)CA199、CEA、CA242、AFP、-βHCG,HGH以及CA125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体检组(P<0.05),同时CA199、CEA、CA242和CA12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指标。(3)CA199、CEA、CA242以及CA125表达强度和肿瘤预后相关。(4)建立结直肠癌判别诊断函数,对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6.4%,显著高于联合检测。结论联合检测多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的联合诊断函数能提高结直肠癌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 结直肠癌 联合诊断 预后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沁宏 王东 +3 位作者 牟江洪 李增鹏 卿毅 杨宇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索p53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SMCC-7721为实验对象,将载有人野生型p53cDNA的重组腺病毒(Ad-p53)感染SMCC-7721细胞及肿瘤组织,体外体内实验观察Ad-p53对SMCC-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Ad-p53对SMMC-7... 目的探索p53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SMCC-7721为实验对象,将载有人野生型p53cDNA的重组腺病毒(Ad-p53)感染SMCC-7721细胞及肿瘤组织,体外体内实验观察Ad-p53对SMCC-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Ad-p53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感染浓度有关,MOI值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Ad-p53在100MOI效靶比时,SMCC-7721细胞基本达到完全抑制。感染2d后P53蛋白表达达到高峰,SMCC-7721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瘤内注射Ad-p53后,荷瘤裸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Ad-p53转导野生型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肝癌基因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腺病毒 P53 基因治疗 生长抑制作用
下载PDF
APE1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顾咸庆 杨雪琴 +2 位作者 杨宇馨 金丰 王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7-1050,1054,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36例NSCLC组织APE1、VEGF的表达,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分析APE1、VEGF与MVD...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36例NSCLC组织APE1、VEGF的表达,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分析APE1、VEGF与MVD之间及三者与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APE1、VEGF高表达率分别为77.94%和66.18%。APE1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VEGF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APE1与VEGF、APE1与MVD和VEGF与MVD分别呈正相关(r=0.369,P=0.000;r=0.256,P=0.003;r=0.387,P=0.000)。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APE1和VEGF表达、MVD与DFS密切相关(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VEGF表达状态是影响NSCLC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E1、VEGF的过表达与NSCLC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影响NSCLC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等无病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生成 预后
下载PDF
改进性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与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志敏 王阁 +5 位作者 陈川 许文 李琼 胡庆 王东 李增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建立改进性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探讨肝癌形成过程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用1‰DEN溶液间断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6周以后... 目的建立改进性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探讨肝癌形成过程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用1‰DEN溶液间断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6周以后诱癌组大鼠成癌率为96%(24/25),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3个时期,不同时期肝细胞的核、核仁、细胞质内糖原以及细胞质内细胞器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有一定规律,观察到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结论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的理想动物模型。诱癌间歇期不会改变DEN诱癌的进程。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存在自噬(autophagy)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亚硝胺 肝癌 超微结构 病理
下载PDF
基于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恶性肿瘤血清癌胚抗原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杜佳 谢家印 +3 位作者 杨雪琴 杨宇馨 李增鹏 王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分析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癌胚抗原(CEA)在各组人群中的表达以及其他指标的伴随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近年我院可供分析的25 076例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分析CEA在各组人群、常见肿瘤中的升高特点,以及CEA伴随... 目的分析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癌胚抗原(CEA)在各组人群中的表达以及其他指标的伴随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近年我院可供分析的25 076例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分析CEA在各组人群、常见肿瘤中的升高特点,以及CEA伴随其他检测指标升高在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CEA升高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体检者(P<0.01),以结直肠癌最高(41.85%),其次为胰腺癌(37.97%)和肺癌(37.16%)。在肿瘤患者中,CEA常伴随其他肿瘤标志物出现,以伴随CA125升高最为常见,其次为CA19-9和CA242。CEA/CA125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4.26%)、卵巢癌(69.57%)、肝细胞癌(62.13%)和肺癌(51.68%),CEA/CA19-9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7.23%)和肝细胞癌(72.34%),CEA/CA242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7.23%)和结直肠癌(57.61%)。CEA+CA19-9+CA242联合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6.24%)、卵巢癌(52.17%)和结直肠癌(51.32%),CEA+CA19-9+CA242+CA125联合升高常见于胰腺癌(61.39%)。结论 CEA在恶性肿瘤中广泛表达,但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CEA单项指标升高对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CEA联合CA125、CA19-9和CA242检测有利于提高胰腺癌、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的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多肿瘤蛋白芯片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原文传递
血清多肿瘤标志物胃癌诊断判别方程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余国行 卿毅 +3 位作者 顾咸庆 廖玲 杨宇馨 王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建立多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系统诊断胃癌的判别方程以提高多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系统诊断胃癌的准确率。方法对135例初治胃癌患者、21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6 741名健康体检者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 目的建立多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系统诊断胃癌的判别方程以提高多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系统诊断胃癌的准确率。方法对135例初治胃癌患者、21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6 741名健康体检者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Fisher二分类判别分析建立判别诊断方程,比较12种肿瘤标志物和判别诊断函数对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差异。结果成功建立胃癌诊断判别方程,诊断正确率总体为95.0%,在正常组为96.1%,在胃癌组为43.7%,较12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用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判别方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多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APE1/Ref-1 siRNA抑制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基质细胞IL-6及IL-8分泌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家印 王东 +7 位作者 李梦侠 向德兵 杨镇洲 杨宇馨 李增鹏 曾林立 仲召阳 王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体外通过APE1/Ref-1 siRNA敲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APE1/Ref-1的表达,观察BMSCs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IL-6、IL-8的变化,初步探讨BMSCs APE1/Ref-1表达的功能特点。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目的体外通过APE1/Ref-1 siRNA敲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APE1/Ref-1的表达,观察BMSCs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IL-6、IL-8的变化,初步探讨BMSCs APE1/Ref-1表达的功能特点。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定量检测35例初治、11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10例正常人BMSCs APE1/Ref-1的表达特点及其差异,经Adv5-APE1/Ref-1 siRNA感染BMSCs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法检测BMSCs分泌IL-6、IL-8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多发性骨髓瘤BMSCs的APE1/Re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BMSCs APE1/Ref-1蛋白阳性表达率(P<0.05),且多发性骨髓瘤BMSCs的APE1/Ref-1呈细胞核及核浆共同表达方式。Adv5-APE1/Ref-1 siRNA感染敲低多发性骨髓瘤及正常BMSCs APE1/Ref-1的表达量呈进行性减少(P<0.01),同时发现APE1/Ref-1 siRNA对多发性骨髓瘤BMSCs抑制作用更明显。Adv5-APE1/Ref-1 siRNA感染BMSCs后对正常人及骨髓瘤患者BMSCs分泌细胞因子IL-6、IL-8的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感染72h后,骨髓瘤患者及正常人的BMSCs分泌IL-6[初治患者(246.29±46.51)pg/ml,复发/难治患者(365.09±75.25)pg/ml]、IL-8[初治患者(118.77±18.08)pg/ml,复发/难治患者(188.71±33.76)pg/ml]的量最低,与其他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BMSCs APE1/Ref-1的表达特点不同于正常BMSCs,可能导致其功能差异;APE1/Ref-1 siRNA敲低了MMBMSCs APE1/Ref-1的表达,同时明显抑制了其IL-6、IL-8的分泌,减少了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增殖和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基质细胞 RNA干扰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