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8年制多样化实习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段炼 郑宏庭 徐梓辉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5期505-507,共3页
针对军事院校8年制学员这一特殊群体,依托多样化资源的系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科特点作一初步探讨。初步取得的经验包括:富有军事化特色的入科思想教育,规范、系统的临床培养,全方位人文化临床带教启迪,结合学科特色的医疗主... 针对军事院校8年制学员这一特殊群体,依托多样化资源的系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科特点作一初步探讨。初步取得的经验包括:富有军事化特色的入科思想教育,规范、系统的临床培养,全方位人文化临床带教启迪,结合学科特色的医疗主体意识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 8年制 实习
下载PDF
教员、学员、患者三维互动模式在内分泌专科护理床旁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潘正英 周先利 +2 位作者 江涛 赵欢 湛又菁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95,共1页
传统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多采用学员汇报病情,教师提问、分析、诊断、鉴别诊断和提出诊疗方案,教员讲解、提问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护理床旁教学,教学中通常以教员为主体,知识传授往往属于填塞式,教学过程学员处于被... 传统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多采用学员汇报病情,教师提问、分析、诊断、鉴别诊断和提出诊疗方案,教员讲解、提问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护理床旁教学,教学中通常以教员为主体,知识传授往往属于填塞式,教学过程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归纳、分析,不仅不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很难调动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分泌在内科系统属于专科、小科,但内容庞杂而枯燥,进展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护理床 内分泌 学员 教员 专科 应用 动模
下载PDF
将介入治疗学引入内分泌临床教学的方法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宏庭 吴蔚 +1 位作者 陈卫 徐梓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内分泌学 介入治疗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年会简介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宏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151-2152,共2页
1会议概况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8月27-30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我国内分泌代谢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也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 1会议概况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8月27-30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我国内分泌代谢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也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14年度唯一的一次全国性学术活动,5 000余位来自全国的内分泌代谢病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明年是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本次内分泌学年会的主题是“百年沧桑,梦圆重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甲状腺结节 中华医学会
原文传递
以系统解剖为主线实施内分泌教学查房
5
作者 徐静 乔巧 +2 位作者 童强 张瑞 王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85-386,共2页
内分泌疾病学是一门综合性、复杂性和整合性极高的学科,涉及多系统、多器官。从疾病的病因、诊断到治疗对内分泌科专科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而培养严谨、清晰的临床逻辑思维是培养合格的内分泌科专科临床医师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内分泌系统 教学查房 内分泌系统解剖 CBL
下载PDF
内分泌性疾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对策
6
作者 周先利 宋彩萍 +3 位作者 刘玉馥 赵欢 湛又菁 涂静秋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总结了内分泌性疾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对策。主要包括了建立病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入院病情评估,实行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安全护理责任到人,强化高危疑似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防范等。认为... 总结了内分泌性疾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对策。主要包括了建立病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入院病情评估,实行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安全护理责任到人,强化高危疑似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防范等。认为对于疑似精神障碍危险患者给予重点防范,突出安全工作从疑似患者做起,力争早发现早处理,这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避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性疾病 精神障碍 早期 安全预警 护理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Ⅱ型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娅舒 张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ADDISON病 皮质醇节律 抗痨治疗后 Ⅱ型 医院诊断 淋巴结结核 皮肤颜色
下载PDF
高原地区某医院临床科物体表面细菌学调查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先利 郑必海 +1 位作者 央吉 谭静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高原地区医院内物体表面细菌种类及分布特点的调查,有针对地加强消毒措施。方法 用涂抹法采集治疗台和床头柜表面标本,并进行细菌鉴定和菌落计数。结果 治疗台、床头柜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枯草... 目的 通过对高原地区医院内物体表面细菌种类及分布特点的调查,有针对地加强消毒措施。方法 用涂抹法采集治疗台和床头柜表面标本,并进行细菌鉴定和菌落计数。结果 治疗台、床头柜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枯草杆菌、腊样芽胞杆菌等G^+球、杆菌为主,占91.71%和90.23%;G^-杆菌少,占7.37%和6.77%,未检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仅占1%左右。合格、无菌标本冬季高于夏季、治疗台高于床头柜、消毒效果优于床头柜,p<0.O01—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明确高原地区医院内物体表面细菌种类及分布特点,对加强病房管理和加强消毒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细菌 消毒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院内跨专科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专人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先利 宋彩萍 +2 位作者 赵欢 湛又菁 涂静秋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院内跨专科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专人规范化管理。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跨专科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38例(设为实验组),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未实行专人规范... 目的探讨院内跨专科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专人规范化管理。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跨专科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38例(设为实验组),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未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的院内跨专科使用胰岛素泵糖尿病患者13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血糖的有效控制及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中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水平,高血糖、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设备故障、输注障碍、导管脱落、局部皮肤硬结、导管连接处漏液及注射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院内跨糖尿病专科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使患者血糖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而实行专人规范化管理,可使血糖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并显著地减少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泵 非糖尿病专科 规范化管理
下载PDF
磷脂酶Cβ1过表达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恒宇 邓华聪 +3 位作者 郑宏庭 蒋文 南静 陈丹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观察过表达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β1,PLCβ1)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的影响。方法设定葡萄糖浓度梯度:10、20、40、80、100mmol/L,分别刺激INS-1细胞40min,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目的观察过表达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β1,PLCβ1)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的影响。方法设定葡萄糖浓度梯度:10、20、40、80、100mmol/L,分别刺激INS-1细胞40min,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确定最适的葡萄糖刺激浓度;设定时间梯度:20、40、60、80、120min,以最适葡萄糖浓度刺激,检测胰岛素含量,确定最适的刺激时间。②以最适葡萄糖浓度刺激INS-1细胞适当时间后,RT-PCR检测PLCβ1表达变化。③构建PLCβ1真核表达载体(PCMV-HA-PLCβ1),转染INS-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NS-1细胞中PLCβ1蛋白的表达。④收集转染后INS-1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胰岛素含量。结果用40mmol/L葡萄糖刺激60min,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最大;RT-PCR观察刺激后PLCβ1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PLCβ1的INS-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为(1.906±0.080)ng/ml,较转染PCMV-HA载体的对照组(0.740±0.091)ng/ml显著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PLCβ1显著增加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提示PLCβ1可能参与GSIS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β1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过表达 胰岛素 瞬时转染
原文传递
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习技能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静 王建 +3 位作者 童强 徐梓辉 郑宏庭 陈卫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12期1656-1658,共3页
目前,医学本科生在内科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内容和方法上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内科临床实践能力,适应当前医学模式的发展,教师在内科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从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诊... 目前,医学本科生在内科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内容和方法上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内科临床实践能力,适应当前医学模式的发展,教师在内科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从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诊疗技术和加强诊断思维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临床实践能力 培养
下载PDF
磷脂酶C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恒宇 邓华聪 +3 位作者 蹇锐 阮艳 袁媛 郑宏庭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关键酶,在体内分布极为广泛。许多细胞外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都可以激活磷脂酰肌醇特异性PLCs。至今已鉴定出15种PLCs亚型。而每种P...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关键酶,在体内分布极为广泛。许多细胞外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都可以激活磷脂酰肌醇特异性PLCs。至今已鉴定出15种PLCs亚型。而每种PLCs亚型的特异分布和独特生理作用使得近年来对PLCs亚型的结构、功能、活化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 磷脂酰肌醇 免疫球蛋白 信号通路 体内分布 信息分子
下载PDF
近期糖尿病合并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静 王建 陈卫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 为提高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 ,对占医院感染约 1/ 6的糖尿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采用回顾性的临床调查和分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利用MicrosoftExcel对我院 1997~ 2 0 0 0年确诊为糖尿病 72 0例... 目的 为提高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 ,对占医院感染约 1/ 6的糖尿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采用回顾性的临床调查和分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利用MicrosoftExcel对我院 1997~ 2 0 0 0年确诊为糖尿病 72 0例住院病人合并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医院感染率 0 2 5 % ,占住院糖尿病的 9 98% ,占医院感染构成百分比的 4 6 5 % ,患者的病死率为 1 72 % ,占医院感染病死率的 15 6 4% ,女性DM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 (x2 =5 .0 3 ,p =0 .0 2 48<0 0 5 ,OR =2 .333,OR95 %CI=1.11~ 4 88) ;年龄大于 6 0岁的DM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 6 0岁以下者 (x2 =6 .9991,p =0 .0 0 82 <0 .0 1,OR =2 .85OR95 %CI =1.32~ 4 2 3) :空腹血糖≥ 11 1mmol/L的DM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 <11.1mmol/L者 (x2 =14.2 8,P <0 .0 0 0 1,OR =4.33,OR95 %CI=2 .94~ 6 .38) ;病史长短与DM分型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最为多见 ,其次为呼吸道感染 ,皮肤感染及胃肠道感染等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及霉菌。结论 证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 ,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 ,必须把老年、女性及空腹血糖高等三项为糖尿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合并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医学
下载PDF
357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明发 冯晓丽 戴文宇 《消化外科》 CSCD 2005年第6期434-434,共1页
关键词 胆囊结石 糖尿病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内科学临床实习生带教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隆敏 覃军 孔佩艳 《西部医学》 2008年第4期903-904,共2页
内科学临床实习是各门临床医学学科工作的基础。在此阶段的临床带教中,注重医德医风、工作责任心、操作技能以及临床思维方式的培养,重视医患沟通教育,将有利于医学生更好地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也有助于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内科学 实习生 带教
下载PDF
Mibefradil抑制高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游成姗 严军 +1 位作者 李明 徐梓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0-665,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 目的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BEFRADIL 胰岛细胞 胰岛素分泌 糖尿病
原文传递
薏苡仁多糖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NO及主动脉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徐梓辉 周世文 +5 位作者 陈卫 应懿 徐静 冯晓丽 郑宏庭 方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75mg/kg)腹腔注射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iNOS 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75mg/kg)腹腔注射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iNOS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的(P<0.01),经给药处理6个月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主动脉iNOS mRNA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薏苡仁多糖注射组、氨基胍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薏苡仁多糖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iNOS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一氧化氮合成酶 薏苡仁多糖 大鼠 主动脉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先利 宋彩萍 +3 位作者 赵欢 湛又菁 涂静秋 周厚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95-2198,共4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需长期院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随机化分组表分为对照组[n=60,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8.93±1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需长期院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随机化分组表分为对照组[n=60,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8.93±14.15)岁,病程(7.82±5.62)年,采用针对患者本人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和试验组[n=60,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0.03±12.17)岁,病程(8.13±6.08)年,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随访时间1年,对两组患者及家庭单位成员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家属在提高患者依从性中发挥的作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及家属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95.87%vs 81.26%,88.57%vs 31.86%)、患者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88.33%vs 38.33%)、家属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96.33%vs 28.33%)、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6.27±1.35)%vs(6.86±1.24)%]、尿微量蛋白[(16.72±3.98)vs(24.62±5.05)mg/d L]等比较,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以一级亲属为主)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从而提高院外胰岛素疗效(尤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院外胰岛素治疗 健康教育 依从性
原文传递
自主神经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隆敏 覃军 +3 位作者 黄岚 田开新 于世勇 喻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A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完成进舱前的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后,进入低压氧舱模拟急进海拔4500m1天。所有受试者在...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A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完成进舱前的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后,进入低压氧舱模拟急进海拔4500m1天。所有受试者在模拟高原第2、10、20h接受HRV动态检测,并再次接受CPT及NA检测,出舱前进行AMS症状评分。根据AMS评分,25名评分≤10分者定为轻度AMS组,即A组;18名评分>10分者定为中重度AMS组,即B组。结果与A组相比,B组进舱前CPT中收缩压升高幅度较高(P<0.05);B组在模拟4500m第10hHRV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高频(HF)及总功率(TP)较低(均P<0.05),第20hPNN50及HF也较低(P<0.01,P<0.05),而LF/HF及血浆NA较高(P<0.05)。AMS评分与进舱前SDNN、rMSSD、LF、TP及N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模拟高原SDNN、rMSSD、PNN50及HF呈显著负相关(SDNN、rMSSD、PNN50P<0.01,HFP<0.05),而与N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NS在AM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ANS功能检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S易感人群,并有助于诊断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高原病 心率变异性 冷加压试验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建 王斌 +3 位作者 糜漫天 舒芙蓉 冉莉 徐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50-2153,共4页
目的调查影响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绝经后妇女开展标准化问卷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影响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绝经后妇女开展标准化问卷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髋部骨折家族史(OR=8.567,95%CI=3.463~12.620)、低身体质量指数(OR=3.081,95%CI=1.344~5.632)和多产次(OR=2.539,95%CI=1.263~4.175),而常运动(OR=0.276,95%CI=0.152~0.730)、常饮茶(OR=0.354,95%CI=0.209~0.764)和绝经年龄晚(OR=0.621,95%CI=0.327~0.942)与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髋部骨折家族史、低身体质量指数和多产次是影响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饮茶以及保持适当的雌激素水平有助于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