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
1
作者 王长征 程晓明 +4 位作者 林科雄 李琦 王彦 孙鲲 赖克方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7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哮喘气道炎症 支气管哮喘 临床防治 嗜酸粒细胞性 生机 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系统 病理改变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预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梦雷 袁帅 +12 位作者 周玫余 向颖 邬娜 吴龙 李成英 许斌 张耀 蔡同建 马翔宇 余祖滨 白莉 杨敬源 李亚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075-2080,2115,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构建和评价SFTA1P用于肺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模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FTA1P在62对NSCLC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FTA1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预后...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构建和评价SFTA1P用于肺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模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FTA1P在62对NSCLC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FTA1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联。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确诊为肺腺癌患者的数据集,提取所需的变量数据,整理了471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参数信息和SFTA1P的表达量,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变量,基于最终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calibration)。结果相比于癌旁正常肺组织(1.765±0.149),SFTA1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0.692±0.103)显著下调(P<0.0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共筛选出3个独立的临床变量与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相关,分别是病理分期、放疗和SFTA1P表达量的水平。使用这3个变量,加上年龄变量共同构建列线图模型。在1年和3年生存率校准曲线中,其预测值与实际值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69,95%置信区间:0.63~0.7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的表达量可以作为肺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采用上述4个独立变量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SFTA1P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肺炎链球菌疫苗候选抗原PspA异家族亚类间交叉反应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千里 张巧 +2 位作者 李琦 姚伟 王长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肺炎链球菌DNA疫苗候选抗原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在临床肺炎链球菌自然感染情况下家族分布及异家族亚类间抗原抗体交叉反应情况,探索肺炎链球菌PspA核酸疫苗的抗原组成形式。方法:采集我院42例临床侵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菌... 目的:观察肺炎链球菌DNA疫苗候选抗原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在临床肺炎链球菌自然感染情况下家族分布及异家族亚类间抗原抗体交叉反应情况,探索肺炎链球菌PspA核酸疫苗的抗原组成形式。方法:采集我院42例临床侵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菌株,及患者恢复期(第21±3天)的血清样本,同期确诊为非感染性疾病患者36例血清样本为对照组,细菌基因组特异性PCR及测序比对鉴定PspA家族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PspA抗体与PspA蛋白6种亚类抗原的交叉反应情况。结果:42株肺炎链球菌中以PspA家族Fam1-Clade2(31.0%)和Fam2-Clade3(47.6%)的菌株为优势分布,所有侵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血清中针对PspA-Fam1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针对PspA-Fam2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血清PspA抗体与PspA蛋白6种亚类抗原的交叉反应发现异家族各亚类间交叉反应弱,但同家族亚类间显著交叉反应以Fam1-Clade1和Fam2-Clade3为优势。结论:肺炎链球菌PspA核酸疫苗靶抗原的组成时应同时包括产生高保护性抗体效价和强交叉反应的Fam1及Fam2的优势Clade亚类成分才能有效针对广泛的临床致病肺炎链球菌菌株感染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 抗体交叉反应
下载PDF
Vasohibin家族与血管生成的负反馈调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兴胜 吴学玲 崔社怀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29-1530,共2页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负反馈
下载PDF
胸水ADA、INF-γ检测联合PPD皮试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滨 胡明冬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胸水ADA、INF-γ(干扰素-γ)检测联合PPD皮试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结核性胸膜炎(TP),4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NTP)患者抽胸水行ADA、INF-γ检测;同时行卡介苗—纯蛋白衍化物(BCG-PPD)皮试。结果胸水ADA>70I... 目的探讨胸水ADA、INF-γ(干扰素-γ)检测联合PPD皮试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结核性胸膜炎(TP),4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NTP)患者抽胸水行ADA、INF-γ检测;同时行卡介苗—纯蛋白衍化物(BCG-PPD)皮试。结果胸水ADA>70IU/L为阳性,TP组阳性率为69.09%,NTP组阳性率为17.7%;胸水INF-γ>110 pg/ml为阳性,TP组阳性率83.63%,NTP组阳性率为11.1%;TP组BCG-PPD阳性率63.64%,NTP组BCG-PPD阳性率为26.7%。结论胸水多指标联合检测对T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异性高,可明显提高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渗出性胸膜炎 胸水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iR-1322在低氧诱导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咏梅 王斌 +5 位作者 高瞻 张明周 李瑾 魏征华 游节根 贺斌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48-1955,共8页
目的研究miR-1322对低氧诱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HPASMCs)增殖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HPASMCs在1%O2低氧中分别暴露0、6、12、24、48 h,利用RT-qPCR检测各个时间点miR-1322的表达,We... 目的研究miR-1322对低氧诱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HPASMCs)增殖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HPASMCs在1%O2低氧中分别暴露0、6、12、24、48 h,利用RT-qPCR检测各个时间点miR-132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形成蛋白受体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BMPR2)、p-smad1/5/9、p21的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将miR-1322抑制物(inhibitor)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转染HPASMCs细胞24 h后再行低氧处理48 h,采用CCK-8检测12、24、48 h时细胞的增殖水平。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322是否绑定BMPR2 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iR-1322对BMPR2蛋白的调控作用。转染BMPR2过表达质粒24 h后,再进行低氧处理48 h,采用CCK-8检测12、24、48 h时细胞的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smad1/5/9和p21的蛋白表达。结果 HPASMCs低氧暴露12、24 h和48 h组miR-132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0 h组(P <0. 05)。miR-1322 inhibitor组miR-1322表达显著低于NC组(P <0. 05)。miR-1322 inhibitor/低氧组在24、48 h时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的低氧组(P <0. 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BMPR2是miR-1322的靶点。上调miR-1322的表达后,BMPR2蛋白表达较NC组有显著的下降(P <0. 05);相反地,抑制miR-1322后,BMPR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NC组(P <0. 05)。低氧6、12 h和24 h时,BMPR2和p21的蛋白表达较0 h组显著降低(P <0. 05),而p-smad1/5/9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低氧下BMPR2过表达组p-smad1/5/9和p21的蛋白表达较空载体显著升高(P <0. 05); CCK-8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BMPR2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低于空载体组(P <0. 05)。结论低氧促进miR-1322在HPASMCs中的表达;上调miR-1322通过抑制BMPR2介导p-smad1/5/9-p21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22 低氧 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骨形成蛋白受体2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在侵入性感染中的免疫原性评价
7
作者 马千里 张巧 +3 位作者 李琦 姚伟 谢晓珍 王长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观察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肺炎链球菌表面黏附素A(PsaA)及肺炎链球菌溶菌素(Ply)激发自然途径感染肺炎链球菌机体保护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情况,评价这三种毒力蛋白作为治疗性肺炎链球菌疫苗候选抗原的免疫原性。方法采集侵入性... 目的观察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肺炎链球菌表面黏附素A(PsaA)及肺炎链球菌溶菌素(Ply)激发自然途径感染肺炎链球菌机体保护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情况,评价这三种毒力蛋白作为治疗性肺炎链球菌疫苗候选抗原的免疫原性。方法采集侵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实验组)及同期确诊为侵入性其它细菌感染患者(对照第一组)和同期确诊为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对照第二组)各36例急性期(第0+3天)及恢复期(第21±3天)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肺炎链球菌3种毒力蛋白抗原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与两组对照组间第(0+3)天血清的3种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组对照组恢复期较急性期血清中3种毒力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实验组恢复期血清3种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急性期血清抗体水平8~30倍(P<0.01),其中PspA和Ply蛋白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更明显,血清中针对PspA家族1(PspA-Faml)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针对PspA家族2(PspA-Fam2)的特异性抗体水平(P<0.01)。结论 PsaA,PspA及Ply均为具有免疫原性的肺炎链球菌菌体成分,其中PspA和Ply特异性抗体在人体自然途径的肺炎链球菌感染中发挥更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可作为新一代治疗性肺炎链球菌疫苗理想的侯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 肺炎链球菌表面黏附素A 肺炎链球菌溶菌素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征宇 向颖 +11 位作者 袁帅 吴龙 邬娜 谢薇佳 许斌 李成英 张耀 马翔宇 蔡同建 余祖滨 白莉 李亚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观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检测LINC00324在65对配对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4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目的观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检测LINC00324在65对配对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4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SPCA1、H460和H1299; 1株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LINC00324基因的表达;构建LINC00324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LINC00324过表达细胞系;采用CCK-8、Transwell、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LINC00324基因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LINC00324在肺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P <0. 05);以HBE作为对照,LINC00324在A549和H460细胞系中相对低表达(P <0. 05),在H1299和SPCA1细胞系中相对高表达(P <0. 05);成功构建LINC00324过表达A549和H460细胞系,LINC00324基因在A549和H460过表达细胞系中表达均升高(P <0. 05); CCK-8实验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能够抑制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P <0. 05); 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较空质粒对照组能够显著降低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 <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较空质粒对照组能够显著增加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凋亡(P <0. 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可能通过调节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抑癌基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气道菌群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睿 张巧 +3 位作者 王彦 李红 任之栋 马千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1-240,共10页
目的探索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的气道微生物群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44例临床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标本,提取DNA后,采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 目的探索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的气道微生物群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44例临床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标本,提取DNA后,采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序列进行测序,通过对测序数据的层次聚类分析确定出2个亚组,分析组间细菌、真菌菌群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对44例受试者的细菌测序数据聚类分析鉴定出2组聚类簇,与较大的聚类簇(A1组,n=32)相比,较小的聚类簇(A2组,n=12)以嗜血杆菌处于其细菌菌群的优势地位为特征,展示出了更高的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Z=-4.14,P<0.001)和更低的FEV_(1)%pred(t=2.15,P=0.037)。在细菌菌群结构上,2组聚类簇之间α多样性(Chao1指数和Simpson指数,P<0.001)和β多样性(Adonis,R^(2)=0.290,P=0.001)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LEfSe分析提示在种水平上,A1组显著富集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具核梭杆菌、奇异劳特普罗菌、脑膜炎奈瑟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产黑色素普雷沃氏菌、苍白普雷沃氏菌、青枯劳尔氏菌,A2组则富集流感嗜血杆菌。在真菌菌群结构上,2组在α多样性上未观察到显著差异(Chao1指数,P=0.230;Simpson指数,P=0.097),而在β多样性上两组差异显著(Adonis,R^(2)=0.068,P=0.002);LEfSe分析提示在种水平上,A1组富集裂褶菌,而A2组则富集变色栓菌、白囊耙齿菌。进一步互作网络分析则提示A2组较A1组展现出了更多的菌属之间的相关关系,且A2组菌属之间的关联强度较A1组更强。结论在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中,存在以流感嗜血杆菌作为其气道优势定植菌的亚组,该亚组在细菌及真菌菌群结构上与非流感嗜血杆菌优势组存在显著差异,并在临床上表现为更严重的气道炎症水平和更差的肺功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哮喘 诱导痰 菌群
原文传递
从已知危险因素入手降低肺癌发病率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羲 钱桂生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肺癌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数十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癌症。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已从1990年的103.7万,增至2000年的120万。我国“国家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指出,
关键词 肺部疾病 支气管肺癌 危险因素 发病率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华萍 尹燕 +9 位作者 贺斌峰 袁明 魏征华 胡明冬 张明周 高瞻 徐瑜 杨昱 康健 王关嵩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677-681,共5页
目的分析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探讨焦虑抑郁程度分级与COPD症状评分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54例COPD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 目的分析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探讨焦虑抑郁程度分级与COPD症状评分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54例COPD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总分,呼吸困难(m MRC)评分,结合肺功能检查,按照HADS≥11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进行分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同时依据HAMD、HAMA进行焦虑抑郁分级,观察焦虑抑郁分级与COPD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 154例COPD患者中,41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为26.63%,其中单纯焦虑或抑郁患者6例,轻度焦虑抑郁患者19例,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16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教育水平方面与单纯COPD无差异(P>0.05),但低收入人群比例、疾病每年花费、肺功能分级3、4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P<0.05);在与COPD症状评分关系的研究中,结果表明HAD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SGRQ总分,m MRC评分呈正相关,与肺功能FEV占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P<0.05);焦虑抑郁分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中重度焦虑抑郁COPD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SGRQ总分、m MRC评分、FEV占预计值%、FEV1/FVC均较合并轻度焦虑抑郁COPD患者差(P<0.05)。结论 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较高,且焦虑抑郁分级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度与呈正相关,提示临床上在治疗COPD患者基础疾病的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精神疾病,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焦虑抑郁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瞻 王维 +7 位作者 陈华萍 徐新献 刘禹 郭宇航 袁明 张明周 魏征华 蔡晓莲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8例(观察组),无心血管疾病的COPD患者32例(对照组),统计分析入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特征,并比较两种...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8例(观察组),无心血管疾病的COPD患者32例(对照组),统计分析入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特征,并比较两种检查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吸烟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心电图异常为房性早搏为(18.75%),右束支传导阻滞、顺钟向转位、肢体导联低电压均为(6.24%),右心室肥大(3.12%),肺型P波、电轴右偏、室上速均未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为房性早搏(33.33%)、电轴右偏(29.64%)、右束支传导阻滞(22.91%)、肢体导联低电压(22.92%)、肺型P波(14.58%)、顺钟向转位(10.41%)、室上速(8.30%),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的增高(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观察组RA和RV值较对照组亦有显著的增加(P<0.05)。分析发现心电图对肺心病的检出率为54.17%,超声心动图检出率为85.42%,显著高于心电图(P<0.05)。结论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各有优缺点,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同时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早期发现并诊断COPD发生肺心病,以提高肺心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心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筛查诊断及治疗的新理念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瑜 李琦 王关嵩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673-676,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1]。焦虑抑郁是精神异常状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1]。焦虑抑郁是精神异常状态,常发生于COPD患者,是COPD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导致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出现急性加重,反复住院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2-3],及时筛查诊断并治疗COPD患者焦虑抑郁对全程化管理COPD患者异常重要。本文就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筛查诊断、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焦虑抑制 诊断及治疗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14
作者 蔡晓莲 龙舟 +7 位作者 刘禹 赖富华 郭宇航 李瑾 唐咸军 胥洪燕 陈华萍 张明周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及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的急性期慢阻肺患者124例,按照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分为无心血管疾病的COPD组24例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OPD组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及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的急性期慢阻肺患者124例,按照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分为无心血管疾病的COPD组24例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OPD组100例;同时,再将合并心血管疾病组分为冠心病33例、肺心病36例、心律失常31例三个亚组,分析每组相关危险因素及心电图异常特征。结果对照组与合并CVD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吸烟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合并肺心病组在病程和吸烟时间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COPD合并CVD后出现感染、高血脂、高血糖比例以及吸烟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结果分析中,显示10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OPD患者中,57例(57.00%)患者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在合并冠心病、肺心病以及心律失常三个亚组中,心电图异常的发病率分别为房性早搏(27.27%、30.55%、45.16)、右束支传导阻滞(21.21%、23.15%、29.03%)、肢体导联低电压(18.18%、19.44%、19.35%)、心电轴右偏(9.09%、30.55%、45.16%%)、肺型P波(3.03%、16.66%、3.22%)、顺钟向转位(0、5.62%、6.44%);其次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在合并肺心病组和心律失常组心电图异常比例升高尤为显著(P<0.05)。结论COPD患者合并CVD发生率较高,而吸烟时间、感染、高血脂、高血糖与其密切相关,结合患者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可对COPD合并CVD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