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技术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小军 宋波 +1 位作者 卢根生 李为兵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0期1585-1586,共2页
关键词 泌尿外科教学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电视录像 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
下载PDF
漏尿点压测定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为兵 方强 +2 位作者 鄢俊安 宋波 熊恩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3,共2页
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 ,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 ,对 12 0例女性尿失禁病人进行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 ,重点进行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 ,将所获结果与其他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 0例患者中经检查确诊为... 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 ,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 ,对 12 0例女性尿失禁病人进行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 ,重点进行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 ,将所获结果与其他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 0例患者中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 5 6例 ,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者 6 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 32例 ,低顺应性膀胱 38例。5 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分型与临床分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说明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漏尿点压测定 尿动力学
下载PDF
逼尿肌不稳定的机制研究——神经源性?肌源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波 李新 +1 位作者 邱功阔 陈宇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为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I)的产生机制 ,利用能量化调节肌张力和长度的体外肌条试验装置 ,对膀胱出口梗阻 (BOO)和骶髓上脊髓横断 (SCI)后DI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和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 ,①逼尿肌在适当的张力负荷下均可出现自发性兴奋和收缩 ... 为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I)的产生机制 ,利用能量化调节肌张力和长度的体外肌条试验装置 ,对膀胱出口梗阻 (BOO)和骶髓上脊髓横断 (SCI)后DI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和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 ,①逼尿肌在适当的张力负荷下均可出现自发性兴奋和收缩 ;②DI逼尿肌在较小的张力负荷下即出现兴奋和收缩 ;在同等张力下DI逼尿肌自发兴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逼尿肌 ;③M受体拮抗剂、ATP和VIP对正常逼尿肌以及DI逼尿肌的自发兴奋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④M受体兴奋剂能显著增加逼尿肌的自发兴奋和收缩频率。提示逼尿肌自身兴奋性增加在DI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 ,这种自发兴奋性并不依赖于M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不稳定 膀胱出口梗阻 膀胱 神经原性
下载PDF
肾上腺素β受体在大鼠逼尿肌中的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文峰 宋波 +1 位作者 金锡御 熊恩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为研究β肾上腺素能受体 (β AR)亚型在大鼠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及介导逼尿肌舒张功能的情况 ,采用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β AR亚型特异性激动剂和拮抗剂对逼尿肌舒张功能的影响 ,以RT PCR方法观察逼尿肌β受体亚型的分布。结果发现 ... 为研究β肾上腺素能受体 (β AR)亚型在大鼠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及介导逼尿肌舒张功能的情况 ,采用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β AR亚型特异性激动剂和拮抗剂对逼尿肌舒张功能的影响 ,以RT PCR方法观察逼尿肌β受体亚型的分布。结果发现 ,选择性β1、β2 、β3 AR激动剂T 0 5 0 9、沙丁胺醇与BRL37344A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Cl诱导的逼尿肌条收缩 ;低浓度β3 AR拮抗剂和较高浓度的β1、β2 AR拮抗剂能抑制异丙肾上腺素的舒张作用 ;采用RT PCR在大鼠逼尿肌可以检测到β1、β2 、β3 ARmRNA表达 ,其中β3 ARmRNA的密度约占总β AR密度的 70 %。提示大鼠膀胱逼尿肌上有β1、β2 、β3 AR三种亚型存在 ,可介导大鼠逼尿肌舒张 ,其中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 逼尿肌
下载PDF
逼尿肌不稳定大鼠中RyR通道对自发性收缩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江海红 卢根生 +1 位作者 文前军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4-736,共3页
目的 为探索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instability ,DI)自发收缩过度活跃的肌源性基础,观察RyR (ryanodinere ceptor ,RyR)通道在DI及正常逼尿肌中对自发收缩调节的影响,以及RyR表达差异。方法 手术形成大鼠部分膀胱出口梗阻(partialblad... 目的 为探索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instability ,DI)自发收缩过度活跃的肌源性基础,观察RyR (ryanodinere ceptor ,RyR)通道在DI及正常逼尿肌中对自发收缩调节的影响,以及RyR表达差异。方法 手术形成大鼠部分膀胱出口梗阻(partialbladderoutletobstruction ,BOO) ,8周后进行充盈性测压获得DI模型。新鲜膀胱镜下分离肌条,离体收缩实验用相应试剂干预记录收缩变化;RyR蛋白表达差异用Westernblot分析。结果 RyR阻滞剂Ryanodine干预后,正常肌条收缩频率明显增加,但此效应在DI没有发现。Westernblot分析提示RyR在DI逼尿肌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研究提示RyR通道在逼尿肌自发收缩中负性作用机制可能在于RyR通道释放Ca2 + 激活膜上钙敏感钾通道而降低收缩活性,此机制在DI明显减弱;这可能导致DI逼尿肌收缩过度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不稳定 Ryanodine受体通道 自发性收缩 肌浆网
下载PDF
逼尿肌不稳定大鼠肾上腺素β及β_3受体密度和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文峰 宋波 +1 位作者 金锡御 熊恩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为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 (β AR)及其亚型β3 AR在膀胱出口梗阻 (BOO)型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 ,建立大鼠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动物模型 ,以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逼尿肌不稳定时异丙肾上腺素 (ISO)和选择性β3 AR激动剂BRL37344A对逼尿... 为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 (β AR)及其亚型β3 AR在膀胱出口梗阻 (BOO)型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 ,建立大鼠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动物模型 ,以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逼尿肌不稳定时异丙肾上腺素 (ISO)和选择性β3 AR激动剂BRL37344A对逼尿肌舒张功能的影响 ,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BOO型逼尿肌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逼尿肌 β及β3 AR的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显示 ,ISO和BRL37344A对不稳定组的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 ,梗阻后不稳定组β AR密度 (Bmax)较正常对照组及稳定组明显降低 (分别为 6 6 2 3± 6 39、85 85± 7 5 3和 81 36± 6 72fmol/mg蛋白 ) ,β3 AR密度不稳定组同样较对照组及稳定组明显降低 (分别为 4 2 34± 3 16、6 1 0 2± 6 38和 6 0 17±5 72fmol/mg蛋白 ) ,三组之间 β AR和β3 AR的Kd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逼尿肌不稳定时β AR激动剂松弛逼尿肌的作用减弱 ,β AR密度变化可能参与了大鼠BOO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 ,高选择性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不稳定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 膀胱出口梗阻
下载PDF
逼尿肌兴奋性及逼尿肌不稳定 被引量:16
7
作者 宋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8-130,共3页
逼尿肌不稳定 (DI)是最常见的一种膀胱功能障碍。逼尿肌是一种具有自发兴奋能力的组织 ,其自身兴奋性增加在DI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自身兴奋性增加是逼尿肌自身肌源性因素变化所致 ,不依赖于M受体、ATP和VIP等神经因素。逼尿肌细... 逼尿肌不稳定 (DI)是最常见的一种膀胱功能障碍。逼尿肌是一种具有自发兴奋能力的组织 ,其自身兴奋性增加在DI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自身兴奋性增加是逼尿肌自身肌源性因素变化所致 ,不依赖于M受体、ATP和VIP等神经因素。逼尿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离子通道是影响细胞兴奋性的最主要因素 ,逼尿肌细胞间电兴奋传递能力增强在DI发生中可能有某种作用。消除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不稳定 兴奋性 肌源性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龚宇 宋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关键词 膀胱 逼尿肌 梗阻
下载PDF
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在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英文)
9
作者 李为兵 方强 +2 位作者 鄢俊安 宋波 熊恩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161-163,共3页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判定为正常,>100°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判定为正常,>45°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cmH2O;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尿动力学 女(雌)性
下载PDF
大鼠不稳定膀胱与毒蕈碱受体亚型密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根生 宋波 +1 位作者 金锡御 熊恩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1,共2页
为了探讨毒蕈碱受体 (MR)亚型密度变化与不稳定膀胱发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不稳定膀胱大鼠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测定不稳定膀胱及对照组逼尿肌MR亚型密度。结果显示 ,对照组和不稳定膀胱组逼尿肌组织均含有m2 RNA和m3 RNA ,没有检测到m1、... 为了探讨毒蕈碱受体 (MR)亚型密度变化与不稳定膀胱发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不稳定膀胱大鼠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测定不稳定膀胱及对照组逼尿肌MR亚型密度。结果显示 ,对照组和不稳定膀胱组逼尿肌组织均含有m2 RNA和m3 RNA ,没有检测到m1、m2 和m3 亚型的mRNA。正常对照组膀胱逼尿肌m2 RNA含量 (1 6 7± 0 4 2 )明显高于m3 RNA(0 6 4± 0 19) ,两者之比约 2 5 9∶1;不稳定膀胱逼尿肌中m2 和m3 受体密度均增加 ,分别为 (2 0 3± 0 6 5 )和(1 5 3± 0 4 6 ) ,m3 增加更明显(P <0 0 1) ,两者比值显著缩小 ,约 1 4∶1。提示不稳定膀胱的产生与MR亚型上调及M2 R、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不稳定 受体 毒蕈碱 密度
下载PDF
RT-PCR检测大鼠低顺应性膀胱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南 宋波 +1 位作者 金锡御 熊恩庆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 检测大鼠低顺应性膀胱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基因的表达。方法 用RT PCR的方法检测大鼠梗阻性低顺应性膀胱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低顺应性膀胱组织逼尿肌层... 目的 检测大鼠低顺应性膀胱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基因的表达。方法 用RT PCR的方法检测大鼠梗阻性低顺应性膀胱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低顺应性膀胱组织逼尿肌层中Ⅲ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被明显上调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被上调 ,而弹性蛋白基因的表达被明显下调。结论 在大鼠的梗阻性低顺应性膀胱中 ,发现膀胱组织肌层内Ⅲ型、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被上调 ,弹性蛋白基因的表达被明显下调 ,而这两种基因表达的改变与梗阻后低顺应性膀胱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顺应性膀胱 膀胱流出道梗阻 I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弹性蛋白 RP—PCR检测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衰老对大鼠阴茎组织中一氧化氮,cGMP,cAMP的影响及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
12
作者 吴晓军 张家华 +1 位作者 宋波 金锡御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9期6422-6423,共2页
目的:观察衰老对一氧化氮NO,cAMP,cGMP含量变化,探讨其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免法对不同月龄,8,16,24个月)大(2鼠阴茎组织中NO及cGMP,cAMP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随月龄增加,NO含量先增高,再降低,... 目的:观察衰老对一氧化氮NO,cAMP,cGMP含量变化,探讨其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免法对不同月龄,8,16,24个月)大(2鼠阴茎组织中NO及cGMP,cAMP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随月龄增加,NO含量先增高,再降低,其中月龄最高,24月龄8最低,各月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cGMP,cAMP含量均随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各月龄组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衰老对NO及cGMP,cAMP有显著影响,提示临床应用增加NO,cGMP,cAMP的药物对勃起功能障碍的康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阴茎组织 勃起功能障碍 大鼠 AMP 临床应用 GMP 不同月龄 还原酶 一氧化氮(NO)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鄢俊安 陈志文 +1 位作者 宋彩萍 宋波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A mRNA的水平及蛋白表达定位,并结合...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A mRNA的水平及蛋白表达定位,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PA mRNA检出阳性41例(60.3%),24例癌旁组织中阳性1例(4.2%),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阴性,分别与癌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A mRNA的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分组中显著不同(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PA定位于细胞质及细胞核,阳性率为77.9%(53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否分组中显著不同(P<0.01)。结论: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浸润、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判断提供较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乙酰肝素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逼尿肌漏尿点压在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上尿路损害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龙坤 宋波 +2 位作者 金锡御 熊恩庆 方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逼尿肌漏尿点压检测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上尿路损害功能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38例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 ,重点进行逼尿肌漏尿点压测定。 结果 以逼尿肌漏尿点压 4 .0kPa(1kPa=10 .2 0cmH2 O... 目的 探讨逼尿肌漏尿点压检测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上尿路损害功能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38例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 ,重点进行逼尿肌漏尿点压测定。 结果 以逼尿肌漏尿点压 4 .0kPa(1kPa=10 .2 0cmH2 O)为界将 38例患者分为高压 (n =2 6 )及低压 (n =12 )两组 ,高压组膀胱容量为 (42 2 .95± 183.2 7)ml,低压组为 (46 4 .83± 10 6 .4 3)ml,高压组逼尿肌顺应性较低压组低 ,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 (DSD)增高。B超、IVU、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检查等临床指标检测显示逼尿肌漏尿点压高者上尿路损害机会较低压组显著增高。 结论 逼尿肌漏尿点压测定对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上尿路损害状态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 漏尿点压 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 上尿路损害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张力负荷状态对膀胱逼尿肌细胞表型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宇 宋波 +1 位作者 金锡御 熊恩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01-905,共5页
目的 探讨周期性张力作用下的逼尿肌细胞表型转化与其生物力学特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在特殊的培养皿上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 ,对其施加周期性牵拉后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实验、流式细胞仪等测定逼尿... 目的 探讨周期性张力作用下的逼尿肌细胞表型转化与其生物力学特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在特殊的培养皿上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 ,对其施加周期性牵拉后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实验、流式细胞仪等测定逼尿肌细胞表型标志如SM α actin、细胞增殖状况等 ,评价逼尿肌细胞的表型转化状况 ;利用图像采集及分析系统、微管吸吮技术分别测定单个逼尿肌细胞收缩力及黏弹性 ,反映张力条件下其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结果 未施加张力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 ;周期性牵拉导致逼尿肌细胞出现由“收缩型”向“合成型”的表型转化 ,总体上表现为actin表达降低且排列趋于紊乱、细胞增殖活跃 ;功能上出现单细胞收缩力减弱、黏弹性下降。结论 对培养逼尿肌细胞施加周期性张力负荷作用是在细胞水平模拟膀胱出口梗阻的有效方法 ;逼尿肌细胞表型转化正是其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负荷状态 膀胱逼尿肌细胞表型 生物力学特性 周期性牵拉 免疫荧光 膀胱颈梗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