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人群便秘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向国春 龙庆林 +2 位作者 刘利 孙英姿 房殿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541-1541,1543,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庆居民便秘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重庆市居民 14 9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居民便秘的患病率为 3.19%。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 1∶1.6 1。随着年龄的增长 ,便秘的患病率升高。... 目的 探讨重庆居民便秘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重庆市居民 14 9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居民便秘的患病率为 3.19%。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 1∶1.6 1。随着年龄的增长 ,便秘的患病率升高。结论 重庆市居民便秘的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佳思 向国春 李向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3期63-64,共2页
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直径2~3 mm以下小血管出血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除外)[1].2001年5月至今我科应用Olympas MD-850型金属钛夹治疗1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
关键词 内镜 钛夹 治疗 急性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下载PDF
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磊 杨建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406-1408,共3页
关键词 放大内镜(magnified endoscope) 小凹 微小血管 乳头内毛细血管环(IPCL) 幽门螺杆菌(Hp) 早期胃癌(EGC)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建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178-1180,共3页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内镜 粘膜切除术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洪斌 房殿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10期6-8,共3页
消化性溃疡(peptmulcer)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直径多大于5mm。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憩室。胃溃疡(gastnc ulcer,G... 消化性溃疡(peptmulcer)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直径多大于5mm。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憩室。胃溃疡(gastn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胃肠道黏膜 ULCER 胃蛋白酶 胃肠吻合口 自身消化
下载PDF
320例腹腔镜结合病理活检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丽 房殿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 为探讨腹腔镜检查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 32 0例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的总临床确诊率为 89.0 6 % (2 85 / 32 0 ) ,其中对腹水、慢性肝病和腹痛的确诊率分别为 89.0 ... 目的 为探讨腹腔镜检查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 32 0例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的总临床确诊率为 89.0 6 % (2 85 / 32 0 ) ,其中对腹水、慢性肝病和腹痛的确诊率分别为 89.0 9%(14 7/ 16 5 ) ,90 .0 9% (12 0 / 132 )和 78.2 6 % (18/ 2 3) ,腹腔镜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87% (6 / 32 0 )。结论 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诊断 腹腔内疾病
下载PDF
明胶酶与消化系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7
作者 姜晓燕 彭贵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关键词 明胶酶 消化系肿瘤 侵袭转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特殊类型
8
作者 房殿春 《中国社区医学》 2003年第3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 球后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磊 房殿春 +3 位作者 李向红 彭贵勇 杨仕明 郭德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7-809,共3页
目的研究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特点。方法利用OlympusGIFQ240Z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对594例胃病患者的胃黏膜小凹进行观察,以黏膜红白色相间明显,白色区增多,白色区内小凹结... 目的研究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特点。方法利用OlympusGIFQ240Z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对594例胃病患者的胃黏膜小凹进行观察,以黏膜红白色相间明显,白色区增多,白色区内小凹结构紊乱、消失为标准对黏膜萎缩进行内镜诊断,并在放大观察区域取活检送病理检查,与放大内镜下小凹形态进行对照。结果放大色素内镜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90.4%,准确率为84.1%;轻度萎缩的黏膜白色区中心小凹稀疏、减少,周边的小凹无明显异常,萎缩较严重的区域小凹大面积消失,形成瘢痕样改变,周边小凹延长、迂曲明显;肠上皮化生黏膜亚甲蓝染色为淡染,小凹形态主要表现为绒毛状、斑块状和粗条纹状,其中绒毛状为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不典型增生与早期胃癌都为亚甲蓝深染,小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紊乱。结论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使用放大色素内镜有助于对病灶性质的判断和指导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小凹形态 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早期胃肿瘤
下载PDF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内脏感觉过敏与P物质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敏 房殿春 +6 位作者 李兆申 徐晓容 邹多武 孙振兴 屠振兴 许国铭 满晓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感觉过敏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黏膜中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和31例NERD患者(NERD组)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测定食管对...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感觉过敏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黏膜中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和31例NERD患者(NERD组)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测定食管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利用食管酸灌注试验检测食管对酸的敏感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LES局部组织中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表达。结果NERD患者食管对气囊扩张刺激的初始感知阈值、疼痛阈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51.6%的患者对食管机械扩张刺激感觉过敏;NERD患者对酸的敏感性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58.0%的患者对酸感知过敏。NERD患者感知过敏组LES黏膜中SP阳性纤维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OD)值较正常对照组和感知正常的NERD患者明显增高(P<0.05);NERD患者SP阳性产物的OD值与食管初始感知阈值和最大疼痛阈值均呈直线负相关(分别为r=-0.74和r=-0.82,P<0.01)。结论LES局部黏膜中P物质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外周敏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内脏感觉过敏 食管酸灌注试验 P物质 食管下括约肌
下载PDF
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PCNA、p53、Bcl-2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4 位作者 房殿春 王国安 陈刚 滕小春 何俊堂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 ,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抑癌基因 p5 3、癌基因Bcl 2的表达情况 ,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尿素酶试验、Warthin starry银染色检测Hp ;采用免疫...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 ,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抑癌基因 p5 3、癌基因Bcl 2的表达情况 ,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尿素酶试验、Warthin starry银染色检测Hp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5 3例胃癌、5 6例胃癌前病变和 10例大致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抑癌基因 p5 3、癌基因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Hp感染率为 5 6 .6 % ,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为 6 6 .1% ,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2 0 .0 % ,P <0 .0 1) ,而胃癌组与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中 ,Hp阳性患者Hp感染与PC NA、p5 3、Bcl 2阳性表达及阳性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1) ;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 ,Hp感染与多基因共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1)。结论 Hp在胃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提示 ,Hp感染者具有更多的肿瘤生物学行为 ,包括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加速、抑癌基因p5 3的失活及癌基因Bcl 2的激活 ,Hp可能是这一演变过程的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螺杆菌 幽门 基因表迭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建立及其结肠肌电变化检测 被引量:41
12
作者 刘海峰 何俊堂 +1 位作者 汪兴伟 姜利国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12期887-891,共5页
目的 拟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一种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并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便秘大鼠的结肠肌电变化情况 ,旨在为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建立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并从电生理的角度初步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 目的 拟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一种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并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便秘大鼠的结肠肌电变化情况 ,旨在为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建立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并从电生理的角度初步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74只 ,分 2期进行实验。第 1期 4 2只 ,随机分 7组 ,每组 6只 ,筛选药物剂量 ;第 2期 32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每组 16只 ,根据所选药物剂量 ,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12 0d后 ,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肠道传输速度 ,同时采用电生理技术进行结肠肌电检测。结果 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组大鼠肠道传输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 ,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 (35 6± 5 0 )min ,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延长 [(2 4 9± 35 )min ,P <0 .0 1]。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出现双向改变 ,部分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 (P <0 .0 1) ,振幅增加 (P <0 .0 1) ,波形仍表现为不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 ;部分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出现快速性改变 (P <0 .0 1) ,振幅强弱不等 (P <0 .0 1) ,波形较不稳定 ,且出现基线位移。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该模型简单经济 ,可重复性强。本研究表明结肠慢波异常可能是导致慢传输型便秘结肠传输减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大鼠 结肠 慢波 肌电变化 对照组 电生理技术 结论 重要因素 模型
下载PDF
放大内镜对萎缩性胃炎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范玉林 杨建民 +3 位作者 刘海峰 郭德玉 李向红 顾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应用OlympusGpQ - 2 4 0Z新型电子放大内镜对 12 0例不同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进行仔细观察 ,并实时作出放大内镜诊断 ,然后在放大观察区...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应用OlympusGpQ - 2 4 0Z新型电子放大内镜对 12 0例不同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进行仔细观察 ,并实时作出放大内镜诊断 ,然后在放大观察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以验证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放大内镜将慢性胃炎分为三型 :Ⅰ型 :为浅表性胃炎的代表 ,表现为小凹呈短小棒状或圆点状规则性分布 ,常可见小凹开口模糊、散在红斑 ;Ⅱ型 :多为轻度CAG ,表现为部分区域小凹轮廓模糊、结构稍紊乱 ,可见点状、线状小凹稀疏消失区 ;Ⅲ型 :多为中重度CAG ,表现为大面积出现小凹消失形成的片状、条带状疤痕样改变 ,或出现由于小凹延长、扩张、排列紊乱或肠化所形成的树枝样或绒毛状改变。该组资料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对CAG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 89.3%和 4 2 .9% (P <0 .0 5 )、特异度分别为 89.1%和 82 .8% (P >0 .0 5 ) ,准确度分别为 89.2 %和 6 4 .2 % (P <0 .0 5 )。结论 放大内镜诊断CAG在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较普通内镜有明显的优势 ,可不等待活检病理结果直接作出较准确的实时内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大肠癌APC基因15外显子突变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房殿春 汪荣泉 +3 位作者 杨仕明 杨建民 彭贵勇 肖天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APC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微卫星不稳 (MSl)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DGGE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 76例大肠癌APC基因 15外显子突变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MSI。结果  76例大肠癌中检出APC基... 目的 探讨APC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微卫星不稳 (MSl)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DGGE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 76例大肠癌APC基因 15外显子突变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MSI。结果  76例大肠癌中检出APC基因 15外显子突变 2 9例 ,突变率为 3 8 2 % ;APC基因突变多见于左侧大肠癌 ,但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高频率微卫星不稳 (MSI H)大肠癌APC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低频率微卫星不稳 (MSI L)和微卫星稳定(MSS)大肠癌 (P <0 0 5~ 0 0 1)。结论 APC基因可能是散发型大肠癌的易感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APC基因突变 DGGE电泳 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护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俐 房殿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198-1199,共2页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护理 血清转氨酶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胃浸润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贵勇 房殿春 +1 位作者 杨建民 李向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147-1148,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胃浸润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提高其内镜诊断率。方法 分析 4 4例胃浸润性肿瘤 (皮革胃 4 1例 ,胃淋巴瘤 3例 )的内镜结果 ,对其中 2 9例行超声内镜检查 ,并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皮革胃和胃淋巴瘤内镜活检阳性...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胃浸润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提高其内镜诊断率。方法 分析 4 4例胃浸润性肿瘤 (皮革胃 4 1例 ,胃淋巴瘤 3例 )的内镜结果 ,对其中 2 9例行超声内镜检查 ,并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皮革胃和胃淋巴瘤内镜活检阳性率为 4 3.2 % (19/44)。超声内镜显示病变胃壁弥漫性增厚 ,以 2、3和 4层为主 ,回声减弱 ,胃壁层次尚可见 ,部分病例仅见 4层结构。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为 10 0 %。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镜活检阴性的胃浸润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胃 淋巴瘤 超声内镜
下载PDF
Hp感染者胃粘膜癌前病变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4 位作者 房殿春 王国安 滕小春 陈刚 何俊堂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后胃粘膜癌前病变中Fas抗原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 83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中Fas抗原的表达情况 ,并采用...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后胃粘膜癌前病变中Fas抗原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 83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中Fas抗原的表达情况 ,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 ,Fas抗原表达率分别为 2 0 .0 0 %、36 .36 %、73.33%、4 3.75 % ,Fas抗原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 (P <0 .0 1及P <0 .0 5 )。Hp感染者Fas抗原表达率为 6 0 .71% ,显著高于未感染者的 2 2 .2 2 % (P <0 .0 1)。在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中 ,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Fas抗原表达率分别为 6 5 .96 %及 2 8.5 7% (P <0 .0 1)。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 ,Fas抗原表达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Fas抗原阴性组 (P <0 .0 5及P <0 .0 1)。结论 Hp感染对Fas抗原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Fas基因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 ,Hp感染可促进Fas抗原表达增加 ,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癌前状态 细胞凋亡 基因
下载PDF
环氧合酶-2抑制剂西乐葆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与线粒体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兰春慧 房殿春 +3 位作者 向德兵 贺志高 陈东风 樊丽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2-784,共3页
目的观察西乐葆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含量。结果SGC7901细胞经25、50、100、200μmol/L... 目的观察西乐葆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含量。结果SGC7901细胞经25、50、100、200μmol/L西乐葆处理4、8、12、24h后,细胞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50μmol/L西乐葆处理SGC7901细胞4、8、12、24h后,实验组的凋亡率分别为9.2%±0.6%、16.7%±1.6%、20.4%±2.8%和23.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4%、7.2%±0.3%、7.6%±0.6%和8.3%±0.8%(P<0.05);实验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的趋势,而胞内游离Ca2+含量则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结论西乐葆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涉及到线粒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乐葆 细胞凋亡 线粒体 胃肿瘤
下载PDF
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建民 范玉林 +3 位作者 刘海峰 罗元辉 郭德玉 刘广元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感染对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慢性萎缩性...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感染对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根除治疗 ,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 3个月后分别进行胃镜检查 ,并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测定H pylori根除前后胃黏膜EGFR和血清EGF含量。 3 0例H pylori检测阴性且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CAG患者的胃黏膜EGFR阳性率及血清EG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有 3 1例在根除治疗 3个月后进行了复查 ,其中 2 4例H pylori得到成功根除。 2 4例H pylori得到根除的CAG患者 ,根除后血清EGF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而EGFR阳性率无改变 (P >0 0 5 )。结论 H pylori感染引起胃黏膜EGFR阳性率及血清EGF水平增加 ,根除H pylori后血清EGF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国产盐酸依托必利片Ⅱ期临床研究总结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振华 房殿春 +3 位作者 沈薇 赵晓晏 陈东风 龚能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产依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共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2 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119例 ,盐酸依托必利片 5 0mg 1日 3次 ;对照组 :119例 ,多潘立酮 10mg 1日 3次。疗程... 目的 观察国产依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共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2 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119例 ,盐酸依托必利片 5 0mg 1日 3次 ;对照组 :119例 ,多潘立酮 10mg 1日 3次。疗程均为 4周。结果 治疗 2 8d时 ,依托必利组 ,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嗳气、早饱、进食减少、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7.5 %、81.3%、81.3%、86 .4 %、86 .2 %、90 .9%、89.6 %、91.7%、96 .8%。多潘立酮组分别为 82 .0 %、82 .9%、79.3%、85 .5 %、76 .0 %、84 .2 %、86 .0 %、93.3%、86 .7%。两组间比较 ,在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嗳气、烧心及恶心等症状疗效无明显差别。在早饱、进食减少、反酸及呕吐等症状依托必利优于多潘立酮。两组治疗后均能使胃排空率明显增加 ,胃半排空时间及口盲时间明显缩短 ,但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依托必利是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的全胃肠道促动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必利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 口盲时间 催乳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