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华斌 张绍祥 +3 位作者 许庚 李源 谢民强 张革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翼腭窝骨性标志的测量和尸体解剖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40例干性颅骨进行了骨性标志的观察 ,同时对 10例 2 0侧成人尸头标本按中线锯开后进行解剖 ,观察翼腭窝周围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 ,并测量了... 目的 :通过对翼腭窝骨性标志的测量和尸体解剖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40例干性颅骨进行了骨性标志的观察 ,同时对 10例 2 0侧成人尸头标本按中线锯开后进行解剖 ,观察翼腭窝周围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 ,并测量了有关的数据。结果 :蝶腭孔、圆孔、翼腭裂距离前鼻嵴的距离分别为 (6 2 .3± 2 .7)、(6 4.2± 4.8)、(5 1.5± 0 .6 )mm ,翼腭窝内的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 ,颈内动脉与蝶腭孔之间的距离为 (16 .4± 3 .3)mm。结论 :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可以获得相对安全的范围 ,圆孔可以作为手术中重要的标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解剖学 鼻内窥镜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楚洪 应大君 +1 位作者 李振强 朱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模式 建构 创新
下载PDF
指屈肌腱鞘滑车系统的巨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洛夫 张正治 刘正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2-346,共5页
为揭示手指屈肌腱鞘滑车系统的形态特点,探讨滑车的形态、分布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30只固定手的120个手指进行了巨微解剖观测,观测内容包括:滑车系统的构成、各滑车的形态特点、附着部位、宽度及各滑车的体表定位。结果显... 为揭示手指屈肌腱鞘滑车系统的形态特点,探讨滑车的形态、分布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30只固定手的120个手指进行了巨微解剖观测,观测内容包括:滑车系统的构成、各滑车的形态特点、附着部位、宽度及各滑车的体表定位。结果显示:滑车系统由5个环行滑车(A1~A5)、4个交叉滑车(C0~C3)和1个掌腱膜滑车(PA滑车)构成;环行滑车几乎都恒定存在,形态变异很小,而交叉滑车不很恒定,形态变异也比较大;A2、A4滑车主要附着于近节、中节指骨体,A1、A3、A5滑车分别主要附着于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和远侧指间关节(DIP)掌板,交叉滑车通常一端附着于掌板,一端附着于指骨;A2滑车是最宽的滑车,平均宽度16.8mm,其次是PA滑车、A1滑车、A4滑车,A3、A5滑车及交叉滑车均较窄,在2~4mm范围内;A2远端和A4中部是腱鞘最厚的部位。分析滑车的形态特点,得出以下结论:环形滑车对指屈肌腱的约束作用大于交叉滑车;环形滑车中,A2和A4滑车对肌腱的约束作用大于A1、A3、A5滑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 腱鞘 滑车系统 巨微解剖
原文传递
蝶鞍区塑化薄片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何光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7-341,I001,共6页
为了给临床蝶鞍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用中年男性标本30例,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分别作成蝶鞍区连续横、矢、冠状薄片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垂体的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或上下径,对于垂体病变,宜... 为了给临床蝶鞍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用中年男性标本30例,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分别作成蝶鞍区连续横、矢、冠状薄片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垂体的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或上下径,对于垂体病变,宜进行三方位的对照观察,以了解垂体的形态变化。展神经与海绵窦外侧壁之间有间隙存在,说明展神经并不走行于外侧壁中,而是位于海绵窦内。紧贴视交叉的外侧,颈内动脉由海绵窦段的前升部穿过鞍膈移行为床突上段,此处为两侧颈内动脉相距最近点,其间距仅为11.5mm。在经额经视交叉下入路的垂体手术时,应注意到这一毗邻关系,以免造成此处颈内动脉损伤。海绵窦外侧壁的手术入路除Parkinson三角外,在其前半部,尚有眼神经与上颌神经之间的间隙;在其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断层解剖 巨微解剖 生物塑化技术
原文传递
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枢椎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7
5
作者 沙勇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枢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96.5%的标本椎弓根宽度大于4.5mm,11.5%标本侧块内侧高度小于2.1mm,20.6%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 目的: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枢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96.5%的标本椎弓根宽度大于4.5mm,11.5%标本侧块内侧高度小于2.1mm,20.6%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mm,右侧占8.1%,左侧占12.5%,其中男性15.7%,女性40%的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mm。螺钉固定的上倾角和内倾角分别为39.2°±5.04°和5.79°±2.45°。结论:21.5%的国人不适合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术前应进行旁矢状位的薄层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经关节螺钉固定术 解剖学
下载PDF
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复窝创面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 被引量:6
6
作者 黄书润 李小毅 +2 位作者 张诚华 苏金荣 孙建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为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复窝创面的新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灌注红色乳胶 ,解剖观察膝上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远端吻合情况。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 目的 :为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复窝创面的新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灌注红色乳胶 ,解剖观察膝上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远端吻合情况。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膝上外侧逆行皮瓣修复窝创面。结果 :膝上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等发出的肌间隙皮支、肌皮动脉有丰富的吻合 ,吻合支口径在 0 .6~ 1.5mm之间。临床应用 3 0例 ,皮瓣长宽比例达 5∶1,全部成活 ,效果良好。结论 :以膝上外侧动脉为蒂 ,可形成膝上外侧逆行皮瓣 ,转位修复严重窝瘢痕孪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上外侧动脉 逆行皮瓣 瘢痕 解剖学
下载PDF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现状与未来——首届全国断层影像解剖学论坛总结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树伟 张绍祥 +3 位作者 吴德昌 刘丰春 汪亚晴 赵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现状与未来——首届全国断层影像解剖学论坛总结刘树伟①张绍祥②吴德昌③刘丰春④汪亚晴⑤赵斌⑥本世纪70年代以来,超声、CT、MRI、SPECT、PET、介入放射学及立体定向技术(γ—刀、X—刀)已成为医...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现状与未来——首届全国断层影像解剖学论坛总结刘树伟①张绍祥②吴德昌③刘丰春④汪亚晴⑤赵斌⑥本世纪70年代以来,超声、CT、MRI、SPECT、PET、介入放射学及立体定向技术(γ—刀、X—刀)已成为医学影像学诊治的主流,是当代医学迈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断掌再植血管解剖学基础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绍祥 何光篪 刘正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对手掌部动脉在三个区段七个横断面上断掌再植的血管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用两组各30例成年人手标本,分别于横、矢两个方向作成等厚的8片断面标本,将手掌部划分为64个正方形小区,经X线摄影、动脉追踪解剖及计算机三维重建,综合观测了各区... 对手掌部动脉在三个区段七个横断面上断掌再植的血管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用两组各30例成年人手标本,分别于横、矢两个方向作成等厚的8片断面标本,将手掌部划分为64个正方形小区,经X线摄影、动脉追踪解剖及计算机三维重建,综合观测了各区动脉构筑及其联系,为临床任意方向任意型的断掌再植提供血管解剖学资料,根据本组标本观测结果,提出了“三部四型”的断掌分型方法及其血管形态基础,对手掌部血供的关键区和常见类型断掌后吻接血管的选择及其供血能力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血管 断掌 再植术 断肢 解剖学
下载PDF
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组建 被引量:8
9
作者 谭立文 李振强 张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1,共2页
为克服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跟上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时代步伐[1],我们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校园网的基础上组建了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解剖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教学网站 视频实时采集播放系统
下载PDF
断掌再植的血管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绍祥 何光篪 刘正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00-203,250,共4页
未经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30例,X 线动脉造影后,作成手掌部等距离的7个横断面,观测手掌部重要血管支在不同平面的位置、管径以及分布范围.据此,阐述了手掌部各平面的关键血管与供血评价,论述了不同平面断掌再植时吻接动脉的选择和寻找静... 未经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30例,X 线动脉造影后,作成手掌部等距离的7个横断面,观测手掌部重要血管支在不同平面的位置、管径以及分布范围.据此,阐述了手掌部各平面的关键血管与供血评价,论述了不同平面断掌再植时吻接动脉的选择和寻找静脉的最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血管 断掌再植 再植术
下载PDF
咽鼓管区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研究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的断面形态及相互解剖关系 ,为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将 9侧咽鼓管区及相邻结构制成三个方位 (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 )的薄层断层标本 ,观察咽鼓管及周围结构在各方位上... 目的 :研究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的断面形态及相互解剖关系 ,为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将 9侧咽鼓管区及相邻结构制成三个方位 (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 )的薄层断层标本 ,观察咽鼓管及周围结构在各方位上的解剖关系。结果 :咽鼓管由骨部和软骨部构成 ,是中耳与鼻咽之间的通道。纤维软骨位于咽鼓管后内侧 ,其上缘向外弯曲形成软骨部的顶。咽鼓管咽筋膜封闭咽鼓管前外侧并向下延伸构成咽鼓管的下壁。腭帆张肌位于咽鼓管前外侧 ,腭帆提肌位于其外后下方。粘膜下筋膜位于腭帆提肌的内侧 ,咽颅底筋膜走行于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之间 ,Weber Liel筋膜位于腭帆张肌外侧。结论 :咽鼓管及其周围肌肉、筋膜构成鼻咽的外侧壁 ,可防止肿瘤向外扩展。在横、冠状塑化薄层断面上可较好显示咽鼓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 生物塑化 断层解剖 横断面 冠状断面
下载PDF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喻智勇 王曙光 +3 位作者 杨占宇 刘永康 董世武 郑秀海 《消化外科》 CSCD 2005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观察犬肝脏解剖学特点,探索建立改良的犬同种异体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方法对15只杂交犬的肝脏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结果犬肝共分7叶,门静脉分左右支进入肝脏,门静脉左支供应约70%肝组织(Ⅰ、Ⅱ、Ⅲ、Ⅳ、Ⅴ叶),门静脉右... 目的观察犬肝脏解剖学特点,探索建立改良的犬同种异体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方法对15只杂交犬的肝脏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结果犬肝共分7叶,门静脉分左右支进入肝脏,门静脉左支供应约70%肝组织(Ⅰ、Ⅱ、Ⅲ、Ⅳ、Ⅴ叶),门静脉右支供应约30%肝组织(Ⅵ、Ⅶ叶),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右支后5 min左右门静脉压力达到峰值,并迅速回复至门静脉正常压力值上限范围内;肝动脉和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进入各肝叶;左肝静脉粗大,可以作为肝静脉重建的流出道,其余3~6支肝静脉可以分别结扎,肝后下腔静脉易于与肝脏分离.结论犬肝的解剖学特点适宜于建立改良的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驮式肝移植 动物模型 解剖学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为临床颈静脉孔区影像学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将 9侧颈静脉孔区及相邻结构制成 3个方位 (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 )的薄层断层标本 ,观察各重要神经、血管在各方位上的出现范围、走行与毗邻关系。结果... 目的 为临床颈静脉孔区影像学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将 9侧颈静脉孔区及相邻结构制成 3个方位 (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 )的薄层断层标本 ,观察各重要神经、血管在各方位上的出现范围、走行与毗邻关系。结果 在横断断面上颈静脉孔连续 5~ 6个层面显示 ,冠状断面连续 7~ 8个层面显示 ,矢状断面连续 10~ 11个层面显示。对重要层面的结构作了描述。结论 生物塑化薄片对颈静脉孔及相关神经、血管能够连续显示并准确分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解剖学 组织学 生物塑化薄片 断层解剖
下载PDF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萍 李振强 应大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护理专业 解剖学 护理人才 护理操作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腹部皮片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尔瑜 郭光金 糜建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为提供腹部皮片切取时所需解剖学数据,取6例意外死亡者腹下部皮肤,用计算机田像分析系统测量了皮肤各层次厚度和皮内各层次血曹的面积比。由于夫皮伸入到乳头之间并随皮沟下陷,因而皮肤含表皮层总厚度可达0.26mm。刃厚皮片厚... 为提供腹部皮片切取时所需解剖学数据,取6例意外死亡者腹下部皮肤,用计算机田像分析系统测量了皮肤各层次厚度和皮内各层次血曹的面积比。由于夫皮伸入到乳头之间并随皮沟下陷,因而皮肤含表皮层总厚度可达0.26mm。刃厚皮片厚度宜小于上值。中厚皮片宜包入乳头下血管吻合网,故其厚度宜大于0.43mm。厚中厚皮片在腹部切入乏血管网区,其厚度宜占腹部皮肤总厚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皮肤 皮片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疾病 生物塑化薄层切片 断面解剖学
下载PDF
海绵窦的巨微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绍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海绵窦 解剖学 临床
下载PDF
侧颅底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明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侧颅底 解剖学 研究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海绵窦手术入路解剖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何光篪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8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是海绵窦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外侧入路操作方便,暴露较好,经Parkinson's三角或眼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可较好地暴露海绵窦外侧间隙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但海绵窦外侧壁的组...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是海绵窦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外侧入路操作方便,暴露较好,经Parkinson's三角或眼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可较好地暴露海绵窦外侧间隙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但海绵窦外侧壁的组成、神经的排列关系都很复杂,在形态学上还有不少争议。上方入路可较好地显露垂体的外侧面、前后海绵间窦和岩上、岩下窦的开口以及基底静脉丛。下方入路,特别是沿颅中窝底的硬膜外入路便于在颈内动脉岩内段阻断海绵窦的动脉血流。内侧入路便于显示海绵窦的内侧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解剖学
下载PDF
腓骨头血供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崇敬 陈尔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3期159-161,190,共4页
在30例成人、10例儿童、2例胎儿尸体下肢上,对腓骨头血供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胫前返动脉,旋腓骨支和膝下外侧动脉在腓骨头外形成动脉吻合网。腓骨滋养动脉上升支供养腓骨头内松质骨。研究结果认为:在成人作腓骨头移植时可以腓动脉为蒂... 在30例成人、10例儿童、2例胎儿尸体下肢上,对腓骨头血供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胫前返动脉,旋腓骨支和膝下外侧动脉在腓骨头外形成动脉吻合网。腓骨滋养动脉上升支供养腓骨头内松质骨。研究结果认为:在成人作腓骨头移植时可以腓动脉为蒂:若在儿童作腓骨头移植时,除了吻合腓血管外,最好同时吻合膝下外侧动脉,以充分保证骨骺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旋腓骨支 膝下外侧动脉 腓骨滋养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