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2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军师医院野战外科模块化培训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海花 饶叶俊 杜淑兰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2年第6期529-530,共2页
本文总结了全军师医院野战外科整体救护培训班的教学经验 ,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学员野战外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充实 。
关键词 师医院 野战外科 整体急救 培训
下载PDF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民 王秀薇 +2 位作者 麻晓林 陈洪 周林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6期1248-1250,共3页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我院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的过程中,抓住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重要环节进行改...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我院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的过程中,抓住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重要环节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课程建设 教学
下载PDF
纳米铝佐剂吸附HBsAg及其免疫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何萍 吕凤林 +2 位作者 陈月 李元朝 何凤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6-888,F013,共4页
We have synthesized a novel formulation of nanoparticulate(NP) alum adjuvant specifically in the cationic water-in-oil microemulsions of water/benzalkonium bromide(BB), octyl alcohol/cyclohexane at 30 ℃, which wa... We have synthesized a novel formulation of nanoparticulate(NP) alum adjuvant specifically in the cationic water-in-oil microemulsions of water/benzalkonium bromide(BB), octyl alcohol/cyclohexane at 30 ℃,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to be crystalline Al(OH)3 with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about 70 nm by the analysi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to have a spherical shape structure by TEM photography analysis. Then adsorption degree was assayed. The OD492 of the NP is about 10 times higher than the bulk(BK) alum adjuvant. Compared to bulk alum adjuvant, we studied the immune effect of the NP alum adjuvant with HBsAg vaccine, which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into Guinea pig, and serum antibody titer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week after immunization were higher in NP group than BK group by ELISA(P<0\^01, P<0\^05); Groin immuno-injection intraperitoneally into Balb/c mice, was performed once or there times, prolife responses of spleen cells were determined by ()3H thymidine incorporation; non-specific phagocytosis of macrophage of abdominal cavity was measured by lack of color Malachite Green and IL-2 was assayed by activation mouse spleen cells. It is indicated that all cellular immunity bioassay results were higher in NP group than in BK group, except non-specific phagocytosis of macrophage of abdominal cavity by there times immunity.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rces. Thus, nanoparticulate alum adjuvant can be employed as a more effective adjuvant for HBsAg vaccine than bulk alum adjuvant in the earlier period of post-i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铝佐剂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虞积耀 赖西南 +6 位作者 李辉 陆松敏 王育红 王正国 鹿尔训 孙笑非 王大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 观察各类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方法 建立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烧伤、失血性休克 合并海水浸泡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类致伤动物合并海水浸泡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平均存活时间... 目的 观察各类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方法 建立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烧伤、失血性休克 合并海水浸泡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类致伤动物合并海水浸泡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平均存活时间为 45min,腹部开放伤为162min。30%深Ⅱ度烧伤海水浸泡4h死亡率为50%,而同样程度烧伤死亡率为6%。中度失血性休克浸泡海水 中90min死亡率为90%,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存活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升高,其原因与海水高渗、 高钠、低温对机体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 海水浸泡 存活时间 死亡率
下载PDF
水下冲击波和空气冲击波传播速度及物理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宁心 李晓炎 +8 位作者 杨志焕 朱佩芳 蒋建新 尹志勇 周继红 冯刚 刘大维 张良 肖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水下冲击波和空气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和物理参数。方法 分别用 2 0 0、5 0 0和 1 0 0 0 gTNT进行水下和空气中爆炸 ,用美国PCB公司生产的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 ,分析冲击波的传播速度、超压峰值、正向持续时间和... 目的 对比研究水下冲击波和空气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和物理参数。方法 分别用 2 0 0、5 0 0和 1 0 0 0 gTNT进行水下和空气中爆炸 ,用美国PCB公司生产的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 ,分析冲击波的传播速度、超压峰值、正向持续时间和冲量。结果 水下冲击波传播速度快、峰值压力高、冲量较大 ,但持续时间短 ,同空气冲击波相比 ,传播速度为空气冲击波的 3 70~ 4 3 0倍 ,超压峰值为2 2 7 1 5~2 4 7 86倍 ,冲量为 8 4 8~ 1 1 80倍。结论 水下冲击波较空气冲击波传播速度快 ,峰值压力高 ,冲量大 ,这对评价水下冲击伤伤情和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冲击波 空气冲击波 传播速度 物理参数
下载PDF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庄雅云 周成合 +1 位作者 王渝芳 李东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综述氮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年国内外文献阐述脂肪氮芥、芳基氮芥、芳烷基氮芥、大环类氮芥、磷酰胺氮芥和金属配合物氮芥等的抗肿瘤活性,并且简述了氮芥的抗肿瘤机制。结果与结论氮芥类化合物在治疗肿瘤... 目的综述氮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年国内外文献阐述脂肪氮芥、芳基氮芥、芳烷基氮芥、大环类氮芥、磷酰胺氮芥和金属配合物氮芥等的抗肿瘤活性,并且简述了氮芥的抗肿瘤机制。结果与结论氮芥类化合物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效、低毒的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抗肿瘤 抗癌 环磷酰胺 大环 金属配合物
下载PDF
飞船推进剂四氧化二氮中毒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岳茂兴 彭瑞云 +3 位作者 王正国 王德文 杨志焕 杨鹤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飞船推进剂四氧化二氮 (N2 O4)中毒损伤的特点及远期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 1 2 8只 ,随机分为 4组 :1 )空白对照组 ( 5 6只 ) ;2 )急性染毒组 ( 5 6只 ) ;3)远期效应对照组 ( 8只 ) ;4)染毒远期效应组 ( 8只 )。急性染毒组... 目的探讨飞船推进剂四氧化二氮 (N2 O4)中毒损伤的特点及远期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 1 2 8只 ,随机分为 4组 :1 )空白对照组 ( 5 6只 ) ;2 )急性染毒组 ( 5 6只 ) ;3)远期效应对照组 ( 8只 ) ;4)染毒远期效应组 ( 8只 )。急性染毒组又分为染毒前、染毒后 3、6、1 2、2 4、48、72h等 7个时相 ,每小组 8只 ,以伤前正常值作为基础值 ,进行前后对照比较和同时相组别比较 ,以观察N2 O4染毒的急性效应 ;远期效应对照组及染毒远期效应组喂养 1a后取主要器官病理形态学检查 (大体、光镜、电镜 ) ,以观察远期效应。以 81mg/m3浓度的N2 O4单次染毒 1 5min。同时观察N2 O4染毒对大鼠的远期效应。结果急性N2 O4染毒以肺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 :染毒后 3h动脉氧分压 (PaO2 )下降到最低 ( 4 .5 8± 0 .41 )kPa。远期效应组75 %的大鼠有肺纤维化 ,个别大鼠出现肺腺癌。结论本研究确认N2 O4急性染毒后 2 6h是伤情最严重的时期 ,远期效应明显 ,出现肺纤维化。提示救治此类伤员时必须迅速、及时 ,早期治疗的同时就应考虑对可能发生的远期效应进行兼顾和并治 ,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 N2O4 中毒 远期效应 肿瘤 纤维化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方法 被引量:31
8
作者 何庆华 彭承琳 吴宝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脑机接口 (BCI)是一种基于脑电信号实现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通讯和控制的系统 ,它不依赖人体的外周神经神经系统及肌肉组织 ,是一种新的人机接口方式 ,在康复医学和控制等领域有应用前景。近年来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概述了... 脑机接口 (BCI)是一种基于脑电信号实现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通讯和控制的系统 ,它不依赖人体的外周神经神经系统及肌肉组织 ,是一种新的人机接口方式 ,在康复医学和控制等领域有应用前景。近年来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概述了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 0、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事件相关同步或去同步 (ERS ERD)、皮层慢电位 (SCP)、自发EEG信号、植入电极等实现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方法 ,讨论和比较了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局限 ,介绍了脑机接口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人机接口 脑电信号 BCI 人脑 计算机 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红利 刘海燕 +5 位作者 杨均 刘卉 张艳梅 樊丽琳 王军 陈东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641-2643,共3页
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科近3年收治的9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紫杉醇脂质体组(试验组)45例给予紫杉醇脂质体8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奈达铂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组(... 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科近3年收治的9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紫杉醇脂质体组(试验组)45例给予紫杉醇脂质体8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奈达铂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组(对照组)45例给予紫杉醇8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奈达铂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3周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估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方面,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紫杉醇溶媒产生的过敏反应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或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两种紫杉醇疗效相当,但紫杉醇脂质体的过敏反应明显低于紫杉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药物疗法 紫杉醇脂质体 紫杉醇 奈达铂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强 伍亚民 +3 位作者 申屠刚 徐云钦 李骥 王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6只SD大鼠坐骨神经长10mm缺损。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A组:医用几丁糖凝胶组;B组:医用几丁糖凝...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6只SD大鼠坐骨神经长10mm缺损。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A组:医用几丁糖凝胶组;B组:医用几丁糖凝胶+NGF和医用几丁糖凝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术后4、8、16周观察再生神经的大体形态,并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束间及束内血管分布。[结果]A组2支管内再生神经大体观察无明显差异,B组NGF侧再生神经外观呈粉红色或淡红色,质脆,弹性差;CNTF侧再生神经呈淡黄性,质韧,弹性佳。HE染色见NGF侧再生神经较CNTF侧再生神经排列紊乱,其束间及束内的血管较多见;超微结构示:B组NGF侧再生神经较少,但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新生血管。[结论]虽然NG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不及CNTF,但其在神经再生的早、中、晚期均具有较为明显的血管形成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成纤维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双通道桥接管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再生 血管形成
下载PDF
正常创伤修复与“失控”创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11
作者 付小兵 王正国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 提出创伤修复“失控”的概念 ,并综述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与综合分析方法。结果 近年来创伤修复“失控”的研究不论在细胞、分子以及基因水平已取得明显进展。创伤修复“失控”基础研究的进展促进了临床治疗... 目的 提出创伤修复“失控”的概念 ,并综述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与综合分析方法。结果 近年来创伤修复“失控”的研究不论在细胞、分子以及基因水平已取得明显进展。创伤修复“失控”基础研究的进展促进了临床治疗的进步。结论 采用现代高新技术 ,如克隆技术、芯片技术以及干细胞技术对防治“失控”的创伤修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修复 修复紊乱 修复失控
下载PDF
创伤后白细胞介素-2与抑制性T细胞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梁华平 耿波 +2 位作者 田丰群 指导 王正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研究了创伤小鼠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及其与抑制性T细胞(Ts)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伤后IL-2产生减少,Ts数目增加,Ts活性增强,其中Ts活性与IL-2变化关系密切。创伤鼠脾细胞经去除Ts后,共IL-2生成能力恢复正常。提示创伤后Ts被激... 研究了创伤小鼠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及其与抑制性T细胞(Ts)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伤后IL-2产生减少,Ts数目增加,Ts活性增强,其中Ts活性与IL-2变化关系密切。创伤鼠脾细胞经去除Ts后,共IL-2生成能力恢复正常。提示创伤后Ts被激活,从而导致IL-2产生受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白细胞介素2 T细胞
下载PDF
颅脑和胸部撞击伤发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正国 刘宝松 +2 位作者 李晓炎 杨志焕 朱佩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00-403,共4页
目的 :介绍自制的各种生物撞击机 ,总结以往颅脑和胸部撞击伤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以便为颅脑和胸部撞击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生物撞击机 ,给犬、兔、大鼠等动物造成不同类型的撞击伤 ,并进行颅脑和胸部撞击... 目的 :介绍自制的各种生物撞击机 ,总结以往颅脑和胸部撞击伤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以便为颅脑和胸部撞击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生物撞击机 ,给犬、兔、大鼠等动物造成不同类型的撞击伤 ,并进行颅脑和胸部撞击伤发生机制的研究。结果 :(1)制成几种生物撞击机和颅脑、胸部撞击伤模型。(2 )证实原发颅脑撞击伤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于颅脑后形成的剪切应力所致。 (3)继发性颅脑伤是因血管损伤、炎症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增多致神经元钙离子内流等因素所致。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和血管扩张药物伊洛前列素 (Iloprost)均有抗损伤作用。 (4 )胸部损伤与胸腔内应力传播有关 ,黏性损伤标准可作为最有效的伤情指数。结论 :原发颅脑和胸部撞击伤是由于体内应力传播和应力集中所致。继发性损伤与血管损伤、过度炎症反应和兴奋性氨基酸增多致使神经元钙内流增强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撞击伤 胸部撞击伤 撞击伤发生机制 剪切应力 黏性损伤标准
下载PDF
断流术对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吉奎 蔡景修 +1 位作者 王敖川 杨衡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2-255,共4页
通过实验,观察了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在断流术后胃粘膜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显示门脉高压时胃窦及底体部胃粘膜血流量(GMBF)、糖蛋白(GP)及PGE2、6-酮-PGF1α等均明显下降,胃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粘膜下层水肿、厚... 通过实验,观察了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在断流术后胃粘膜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显示门脉高压时胃窦及底体部胃粘膜血流量(GMBF)、糖蛋白(GP)及PGE2、6-酮-PGF1α等均明显下降,胃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粘膜下层水肿、厚度增加、毛细血管腔缩小。断流术后上述指标则进一步降低,胃粘膜上皮呈显著缺血、缺氧表现。以上结果表明,肝硬变门脉高压时胃粘膜防御能力被削弱,导致胃粘膜病变的发生,断流后则进一步损害了胃粘膜的防御功能,可能是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肝硬变 高血压 断流术
下载PDF
大环类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于克贵 周成合 李东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1-488,510,共9页
目的阐述大环类化合物在药物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进展。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简述在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超分子药物等诸领域的已经上市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大环类药物,着重强调了其构效关系及治疗应用前景。... 目的阐述大环类化合物在药物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进展。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简述在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超分子药物等诸领域的已经上市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大环类药物,着重强调了其构效关系及治疗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大环类化合物是目前药物研究开发中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希望开发出更多具有显著生物学活性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化合物 抗菌 抗真菌 抗病毒 抗肿瘤 超分子药物 磁共振成像药物
下载PDF
异丁基壳聚糖的制备与生物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东红 胡德耀 +1 位作者 肖南 田昆仑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化学结构的修饰方法及改构后膜的生物降解性能。方法在碱性条件下 ,以溴代异丁烷为卤化剂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 ,并通过体外观察及体内植入法研究膜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改构后的壳聚糖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结... 目的研究壳聚糖化学结构的修饰方法及改构后膜的生物降解性能。方法在碱性条件下 ,以溴代异丁烷为卤化剂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 ,并通过体外观察及体内植入法研究膜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改构后的壳聚糖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结论异丁基的取代有效地破坏了壳聚糖的分子内氢键 ,使异丁基壳聚糖有良好的水溶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化学修饰 溶解度 异丁基壳聚糖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卟啉类抗癌药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8
17
作者 于克贵 周成合 李东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96-1303,共8页
本文对目前以卟啉为基础的抗癌药物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临床上或临床前试验中卟啉类抗癌药物新进展与构效关系。
关键词 抗癌 卟啉 光敏剂 构效关系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病理特点及早期修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雷德林 王昭领 +4 位作者 白振西 周树夏 李兵仓 张良潮 吴国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的病理特点及早期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30只犬随机分成 6组 ,利用高速破片复合冲击波模拟爆炸对犬颌面部致伤。记录致伤参数 ,并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观察方法研究伤后不同时间点动物伤情及伤道周围软组...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的病理特点及早期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30只犬随机分成 6组 ,利用高速破片复合冲击波模拟爆炸对犬颌面部致伤。记录致伤参数 ,并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观察方法研究伤后不同时间点动物伤情及伤道周围软组织的病理变化。取一组动物于伤后 72h二次清创 ,股薄肌肌皮瓣游离移植对局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颌面部创面污染严重 ,伤后肌组织近伤道 0 8cm范围内坏死严重 ,振荡区波及到 1 6cm外组织 ,伤后 2 4h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明显 ,同时可见小血管损伤明显。组织坏死呈进行性加重至伤后 72h ,伤后 1 68h开始有明显肉芽组织生成。吻合血管皮瓣组织愈合良好。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伤情重 ,污染明显 ,组织坏死范围大 ,愈合延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特点 早期修复 颌面部 爆炸伤 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外科修复
下载PDF
氨基酸描述子VHSEH用于多肽定量序效建模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善彬 夏之宁 +5 位作者 舒茂 梅虎 吕凤林 张梅 吴玉乾 李志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13-2217,共5页
从20种天然氨基酸的171个物化性质出发,按照疏水、立体和电性特征及氢键贡献将其分类后,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一个新描述子VHSEH(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 vector of hydrophobic,steric,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hydrogen bonds... 从20种天然氨基酸的171个物化性质出发,按照疏水、立体和电性特征及氢键贡献将其分类后,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一个新描述子VHSEH(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 vector of hydrophobic,steric,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hydrogen bonds contributions).对后叶催产素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偏最小二乘法及D-优化划分样本建立了PLS定量序效关系模型,得到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58和0.957,Q2分别为0.903和0.845,约高于VHSE描述子模型值;对抗菌肽进行了结构表征,建立了PLS和OSC-PLS模型,其R2分别为0.84和0.995,Q2分别为0.546和0.926,较SZOTT描述子结果好;对58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QSAM研究,得到R2,Q2及RMS分别为0.877,0.838和0.361.研究结果表明,VHSEH描述子信息量大,物化意义明确,结果更易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描述子(VHSEH) 定量序效建模(QSAM)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蛋白质组中蛋白质磷酸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策 王正国 朱佩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对生命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及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的重要任务。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内信号转导和酶调控最常见的机制之一 ,人类基因组约 2 %的基因编码 5 0 0种激酶和 10 0...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对生命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及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的重要任务。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内信号转导和酶调控最常见的机制之一 ,人类基因组约 2 %的基因编码 5 0 0种激酶和 10 0种磷酸酶。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为原核和真核细胞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了解其对功能的影响可以深入理解生命系统在分子水平的调控状况。目前蛋白质组磷酸化研究仍是功能基因组面临的重大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蛋白质 磷酸化 二维电泳 信号转导 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