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1 位作者 邹咏文 陈广鑫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04-404,共1页
关键词 多媒体 神经外科 课堂教学
下载PDF
神经外科病人深静脉置管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利 朱万莉 许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91-1091,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深静脉置管失败 原因分析 护理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临床带教工作的体会
3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1 位作者 邹咏文 陈广鑫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临床教学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及其与肿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田刚 许民辉 +2 位作者 吕胜青 罗超 杨继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CD3 4 (Clusterofdifferentiation ,白细胞分化抗原 )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 ,探讨抗CD3 4 单抗标记肿瘤血管生成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集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 4 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6例正常垂体组织 ,均经 4 ... 目的 :研究CD3 4 (Clusterofdifferentiation ,白细胞分化抗原 )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 ,探讨抗CD3 4 单抗标记肿瘤血管生成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集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 4 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6例正常垂体组织 ,均经 4 %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回顾这些病例的详细临床资料 ,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 ,参考术中情况 ,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 ;然后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5 0例标本中抗CD3 4 单抗标记肿瘤血管生成 (其指标为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Density ,MVD)的情况 ;分析肿瘤血管生成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CD3 4 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高表达 ,在非侵袭性腺瘤组及正常垂体组中也有一定表达 ,抗CD3 4 单抗标记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P <0 .0 0 1) ,非侵袭组及正常垂体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抗CD3 4 单抗标记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可作为腺瘤侵袭性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垂体腺瘤 侵袭性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7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1 位作者 邹咏文 陈广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 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MRI定位 ,以患侧三叉神经根为靶点 ,选用 4mm准直器治疗 ,中心剂量为 70~ 90Gy伽玛刀治疗。结果 随访 6~ 67个月 ,疼痛完全缓解 66例 ( 75...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 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MRI定位 ,以患侧三叉神经根为靶点 ,选用 4mm准直器治疗 ,中心剂量为 70~ 90Gy伽玛刀治疗。结果 随访 6~ 67个月 ,疼痛完全缓解 66例 ( 75 9% ) ,疼痛大部分缓解 18例 ( 2 0 7% ) ,疼痛部分缓解 2例 ( 2 3 % ) ,疼痛无缓解 1例 ( 1 1% ) ,其中 2例 ( 2 3 % )疼痛完全缓解后复发 ,再次经伽玛刀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 2例 ( 2 3 % )发生患侧面部麻木。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复发后再次行伽玛刀治疗疼痛可缓解。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结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光建 许民辉 邹咏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062-1063,共2页
目的 :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7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伽玛刀治疗的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照射部位、准直器数目和放射剂量对疼痛缓解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随访 3~ 47个月 ,... 目的 :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7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伽玛刀治疗的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照射部位、准直器数目和放射剂量对疼痛缓解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随访 3~ 47个月 ,平均 2 5 6个月。 77例病人中 ,6 6例有效 ,总有效率为 85 7%。与治疗有关的并发症 13例 ,占 16 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照射部位、放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治疗 临床分析 三叉神经痛 放射外科手术
下载PDF
巨大型椎管神经鞘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民辉 邹咏文 +2 位作者 沈光建 徐伦山 周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提高巨大型椎管神经鞘膜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来收治的 9例病人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9例中男 6例 ,女 3例。年龄 2 1~ 41岁。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痛和肢体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病程 2~ 8年。MRI... 目的 提高巨大型椎管神经鞘膜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来收治的 9例病人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9例中男 6例 ,女 3例。年龄 2 1~ 41岁。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痛和肢体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病程 2~ 8年。MRI表现符合Sridhar建议的巨大型椎管肿瘤的诊断标准 ;采用显微手术 ,全切除 6例 ,大部分切除 3例。术后症状无加重。痊愈 6例 ,好转 3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漏诊 ,采取合理手术入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巨大神经鞘膜瘤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EphB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瘤周水肿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罗超 许民辉 +1 位作者 田刚 陈龙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046-2049,共4页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EphB2在脑膜瘤中如何表达 ,以及与瘤周水肿的关系 ,并探讨瘤周水肿 (PTBE)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 44例脑膜瘤病人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作为对照的 14例正常脑膜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评价EphB2在不...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EphB2在脑膜瘤中如何表达 ,以及与瘤周水肿的关系 ,并探讨瘤周水肿 (PTBE)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 44例脑膜瘤病人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作为对照的 14例正常脑膜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评价EphB2在不同类型的脑膜瘤中表达情况 ,根据病人术前的MRI资料、按照 0~ 4级 5点法评估瘤周水肿等级 ,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EphB2在 44例脑膜瘤标本表达情况 :“4”级 7例 ,“3 .5”级 5例 ,“3”级 6例 ,“2 .5”级 2例 ,“2”级 8例 ,“1”级 13例 ,“0”级 3例 ,平均“2 .19”级 ;②EphB2在 14例正常脑膜中表达情况 :“1”级 4例 ,“0”级 10例 ;③ 44例病人术前MRI显示 3 3例有不同程度的PTBE ,占 75 %。PTBE指数分别为 :“4”级 4例 ,“3”级 11例 ,“2 .5”级 4例 ,“2”级 3例 ,“1.5”3例 ,“1”级 8例 ,“0”11例 ,平均“1.82”级。结论 ①EphB2在多数脑膜瘤细胞质中表达 ;②EphB2在脑膜瘤中表达与瘤周水肿呈正相关 ,提示EphB2参与脑膜瘤PT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 脑膜瘤 瘤周水肿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的剂量-体积与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樊跃飞 耿明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低剂量照射癫痫灶引起的放射性脑水肿与治疗剂量和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5年5月山东万杰医院及重庆大坪医院γ刀中心治疗的各种类型难治性癫痫患者136例.对136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低剂量照射癫痫灶引起的放射性脑水肿与治疗剂量和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5年5月山东万杰医院及重庆大坪医院γ刀中心治疗的各种类型难治性癫痫患者136例.对136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靶区体积和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绘出散点图,并进行相关数据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得出一定剂量、体积范围内预测放射性脑水肿发生概率的方程.结果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靶区中心剂量> 18 Gy或靶区体积> 30 cm3时,发生放射性脑水肿反应的可能性最大.回归性分析后得到预测方程,经验证该方程的正确率为94.7%.结论 利用靶区体积和剂量作为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的方程,可以预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痫患者后发生放射性脑水肿的概率,该方程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低剂量 放射性脑水肿
原文传递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椿 杨东虹 +2 位作者 许民辉 陈广鑫 邹咏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55-156,共2页
目的总结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探讨栓塞技术要点。方法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通过8F导引导管将MagicBD球囊送入瘘口,使球囊充盈闭塞瘘口。结果本组11例中,1次栓塞成功9例,2次栓塞成功2例,保持颈内动脉通畅者8例,占73%... 目的总结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探讨栓塞技术要点。方法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通过8F导引导管将MagicBD球囊送入瘘口,使球囊充盈闭塞瘘口。结果本组11例中,1次栓塞成功9例,2次栓塞成功2例,保持颈内动脉通畅者8例,占73%;随访期(3个月~4年)内无复发。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已成为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对本病的诊治至关重要,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的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脱性球囊栓塞 治疗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诊断
下载PDF
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刚 许民辉 +2 位作者 杨继乐 罗超 吕胜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 (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 ,PTTG)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 4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 6例正常垂体组织 ,均经 10 %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 (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 ,PTTG)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 4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 6例正常垂体组织 ,均经 10 %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 ,参考术中情况 ,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 ;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 5 0例标本中PTTG蛋白表达情况 ;分析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PTTG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高表达 ,在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有一定表达 ,在正常垂体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 原癌基因PT TG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可作为腺瘤侵袭性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垂体腺瘤 侵袭性
下载PDF
海马神经元损伤后PTEN表达水平与AMPA受体亚基表达定位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民辉 程远 +3 位作者 周椿 沈光建 徐伦山 易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 探讨海马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谷氨酸(Glu)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亚基表达定位变化的关... 目的 探讨海马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谷氨酸(Glu)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亚基表达定位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用新生SD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神经元牵张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各时相点PTEN表达的变化以及AMPA受体各亚基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变化.结果 神经元牵张损伤后,PTEN的表达增加,细胞总蛋白中AMPA受体GluR1、GluR2、GluR3亚基的表达水平损伤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细胞膜中的AMPA受体GluR2亚基在牵张损伤后明显降低.结论 海马神经元受到机械性牵张损伤后,细胞内PTEN水平与膜表面GluR2亚基表达变化相反.提示PTEN磷酸酶可能参与了AMPA受体中GluR2亚基的转运和再聚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基因 AMPA受体 PTEN
原文传递
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咏文 许民辉 +2 位作者 陈广鑫 何奇元 杨东虹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8例发育性和2 4例混合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 ,按JOA的标准 ,严重 (0~ 4分 ) 10例 ,重度 (5~ 8分 ) 18例 ,中度 (9~ 12分 ) 4例 ,采用颈椎板双开门 ,中央嵌入同种脱... 目的 观察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8例发育性和2 4例混合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 ,按JOA的标准 ,严重 (0~ 4分 ) 10例 ,重度 (5~ 8分 ) 18例 ,中度 (9~ 12分 ) 4例 ,采用颈椎板双开门 ,中央嵌入同种脱钙骨基质 ,粗丝线固定 ,行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用石膏领外固定 3个月。术后 3~ 6个月复查SEP、X线平片、MRI及临床变化 ,随访时间 1~ 11年 ,平均 4 .3年 ,3例失访。结果 SEP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植入骨基质钙化融合良好 ,椎管中矢状径扩大 4~ 6mm。随访 2 9例 ,按JOA的标准 ,严重者 9例 ,术后优 8例 (88.9% )、良 1例 (11.1% ) ;重度 16例 ,术后优 10例 (6 2 .5 % )、良 5例 (31.2 5 % )、不变 1例 (6 .2 5 % ) ;中度 4例 ,术后优 2例 (5 0 % )、良 1例(2 5 % )、不变 1例 (2 5 % )。全组总有效率 93.1%。结论 该手术方式对颈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式改良 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 手术治疗 颈椎管狭窄症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家兔颅脑创伤后内皮素及其A受体在脑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云东 邹咏文 +2 位作者 许民辉 朱佩芳 王正国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 了解家兔颅脑创伤后内皮素及其A受体在脑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家兔致以左额顶叶为着力部位的加速性撞击伤,动态观察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和定位变化,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的作用... 目的 了解家兔颅脑创伤后内皮素及其A受体在脑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家兔致以左额顶叶为着力部位的加速性撞击伤,动态观察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和定位变化,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的作用,及上述变化对脑血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脑创伤后局部脑组织内皮素含量显著升高;内皮素A受体mRNA主要分布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强;创伤后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应用BQ123治疗的动物,脑血流量下降被明显抑制。结论 内皮素通过其A受体的调节在颅脑创伤后脑缺血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可防治颅脑创伤后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内皮素A受体 脑血流量
下载PDF
伽玛刀加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椿 沈光建 +3 位作者 许民辉 陈广鑫 邹咏文 杨东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797-1797,1800,共2页
关键词 伽玛刀 松果体区肿瘤 梗阻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内皮素及其A受体在兔颅脑创伤后脑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云东 邹咏文 许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了解内皮素(ET)及其A受体在颅脑创伤后脑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130只家兔致以左额顶叶为着力部位的加速性撞击伤,动态观察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和定位变化,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 目的:了解内皮素(ET)及其A受体在颅脑创伤后脑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130只家兔致以左额顶叶为着力部位的加速性撞击伤,动态观察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和定位变化,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的作用及上述变化对脑血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脑创伤后血浆、脑脊液和局部脑组织内皮素含量显著升高;内皮素A受体mRNA主要分布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强;创伤后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应用BQ123治疗的动物,血流量下降被明显抑制。结论:内皮素通过其A受体的调节在颅脑创伤后脑缺血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应用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可以防治颅脑创伤后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内皮素A受体 脑血流量 颅脑损伤
下载PDF
ChiariⅠ型畸形发病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光建 邹咏文 许民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ChiariⅠ型畸形的发病机理。方法 :回顾总结 2 3例ChiariⅠ型畸形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 ,以16例正常人的MRI为对照 ,测量后颅凹的形态 ,结合临床 ,分析ChiariⅠ型畸形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ChiariⅠ型畸形患者... 目的 :探讨ChiariⅠ型畸形的发病机理。方法 :回顾总结 2 3例ChiariⅠ型畸形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 ,以16例正常人的MRI为对照 ,测量后颅凹的形态 ,结合临床 ,分析ChiariⅠ型畸形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ChiariⅠ型畸形患者的中轴骨结构、后颅凹及其内脑脊液容积显著改变。脊髓空洞和临床症状的发生与后颅凹形态改变显著相关。枕骨大孔区减压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有较好效果。结论 :ChiariⅠ型畸形与中轴旁中胚层发育异常有关。脊髓空洞和临床症状的发生源于后颅凹的结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 Ⅰ型畸形 MRI 测量 发病机理
原文传递
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联合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椿 邹咏文 +1 位作者 杨东虹 许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52-652,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伽玛刀在治疗颅内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广鑫 邓洵鼎 +1 位作者 沈光健 邹咏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伽玛刀 治疗 应用 颅内病变 脑肿瘤 脑转移瘤 脑胶质瘤 垂体腺瘤 脑膜瘤
下载PDF
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广鑫 邹咏文 沈光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93-793,796,共2页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术 伽玛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