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行病学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松 刘建平 郭建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5-477,共3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全科医学 应用
下载PDF
饮用氯消毒水与人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联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建勇 林辉 +3 位作者 刘建平 孙华明 熊鸿燕 凌宗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评价长期饮用氯消毒水对人群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以期为该领域积累研究资料。方法 采用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检测A、B两地长期饮用氯消毒水人群 (各 5 0人 )和饮用地下水人群 (分别为 5 0、40人 )的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 ;采... 目的 评价长期饮用氯消毒水对人群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以期为该领域积累研究资料。方法 采用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检测A、B两地长期饮用氯消毒水人群 (各 5 0人 )和饮用地下水人群 (分别为 5 0、40人 )的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 ;采用SPSS 10 .0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A、B两地长期饮用氯消毒水人群的微核细胞率和第 4级DNA损伤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人群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与饮用氯消毒水年限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经分层分析提示吸烟是饮水氯消毒对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一重要混杂因素。结论 长期饮用氯消毒水对人淋巴细胞遗传物质存在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消毒 淋巴细胞 损伤分子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肺吸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松 刘建平 +5 位作者 宋建勇 林辉 黄勇 朱垡安 谭成详 石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移民人群肺吸虫病的隐性感染状况。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采用ELISA检测移民人群血清肺吸虫IgG抗体。结果 在 3个移民区发现肺吸虫IgG抗体阳性 ,即奉节县万胜乡、康乐镇和巫山县...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移民人群肺吸虫病的隐性感染状况。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采用ELISA检测移民人群血清肺吸虫IgG抗体。结果 在 3个移民区发现肺吸虫IgG抗体阳性 ,即奉节县万胜乡、康乐镇和巫山县培石镇 ,阳性率分别为 2 1 43 %、16 67%和 2 5 85 %。结论 在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移民人群的肺吸虫病的隐性感染是存在的 ,且感染率较高 ,为 2 1 9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重庆段 移民区 肺吸虫病 血清流行病学 研究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4
作者 林辉 刘建平 宋建勇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5期22-23,共2页
近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飞速发展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 ,迫切要求对将其成果转化为维护人类健康的过程各环节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经济效益、预防和治疗疾病效果 ,甚至伦理等问题 ,为此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Humangenomeepidemiology ,Hu... 近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飞速发展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 ,迫切要求对将其成果转化为维护人类健康的过程各环节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经济效益、预防和治疗疾病效果 ,甚至伦理等问题 ,为此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Humangenomeepidemiology ,HuGE)应运而生。概述 (HuGE)产生背景、研究内容及提出个人建议等 ,以促进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 流行病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下载PDF
分子流行病学的现代应用
5
作者 杨松 刘建平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7期57-58,共2页
现代医学的工具学科———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Epidemiology),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核酸统计学与传统流行病学交汇融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1],它将群体研究与个体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 现代医学的工具学科———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Epidemiology),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核酸统计学与传统流行病学交汇融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1],它将群体研究与个体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流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 现代应用
下载PDF
循证医学与现代医学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熊鸿燕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医学教育 EBM 医疗操作 教育方式
下载PDF
全科医学的诞生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必然与展望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松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2期53-54,共2页
1 全科医学的起源18~19世纪,近代医学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基础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尚处于未分化阶段,当时的医生是不分科的。他们将内、外科等学科知识和药剂知识结合起来,遂逐渐形成了通科医生。这些通科医生都受欢迎和尊敬。... 1 全科医学的起源18~19世纪,近代医学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基础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尚处于未分化阶段,当时的医生是不分科的。他们将内、外科等学科知识和药剂知识结合起来,遂逐渐形成了通科医生。这些通科医生都受欢迎和尊敬。因为他们在病人处于危难之际能及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诞生 发展 社区医学
下载PDF
1997-2001年我国疟疾流行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春玉 熊鸿燕 +3 位作者 韩光红 柴光军 王善雨 杨小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74-976,共3页
目的 掌握我国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 1997-2 0 0 1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疟疾发病及死亡数据、人口数据 ,利用Excel 5 0等软件对我国疟疾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利用MapInfoProfessional ... 目的 掌握我国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 1997-2 0 0 1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疟疾发病及死亡数据、人口数据 ,利用Excel 5 0等软件对我国疟疾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利用MapInfoProfessional 5 5软件将各省市区疟疾发病率通过行政区代码与 1∶10 0 0 0 0 0中国地图数据库相链接 ,创建疟疾发病率专题地图。结果  1997-2 0 0 1年全国各省市区累计发病 14 760 5例 ,年均发病率为 2 3 941/10万 ,死亡 2 2 0人 ,年均死亡率为0 0 0 3 6/10万 ,病死率为 0 15 %。发病率居 2 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 9位 ,死亡率居 12~ 14位 ,病死率居 12~ 17位不等 ;发病数占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总数的 2 8 2 5 %~ 3 2 62 % ,仅次于流行性出血热。地区发病率以海南居首 ,云南次之 ,其余各地区排序略有变化。时间从每年 5月开始上升 ,7~ 9月达高峰 ,10月后开始下降。结论 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虫媒传染病。近年全国疟疾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 ,但在局部地区 ,疟疾的发病情况仍然难以有效控制 ,海南和云南两省仍是今后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疾病统计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及对血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小兵 熊鸿燕 +1 位作者 宋建勇 王思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 ,亚甲蓝 (MB)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及对血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血液样本以 15 μmol L的MB在 40 0 0 0lx卤钨灯照射下 ,加入 0 .3 5mmol l的芸香苷 ,作用 10~ 40min ,观察对血液中大肠...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 ,亚甲蓝 (MB)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及对血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血液样本以 15 μmol L的MB在 40 0 0 0lx卤钨灯照射下 ,加入 0 .3 5mmol l的芸香苷 ,作用 10~ 40min ,观察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 ,并采用多聚赖氨酸粘附试验、ATP酶促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等技术观察血细胞某些生物学功能的变化。结果 处理 40min ,血液中大肠杆菌下降近 5个对数级 ,亚甲蓝与卤钨灯照射两因素的T E值大于 1,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下降了 11.2 3 %~ 2 5 .49% ,Na+ K+ ATP酶活性在处理的2 0~ 3 0min时增加了 7.60 %~ 2 0 .0 7%。中性粒细胞的NBT吞噬显色反应呈增高趋势 ,2 0min时阳性率增加 9.0 0 %。结论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可以有效灭活血液中的大肠杆菌。在有效灭活血液中细菌的特定条件下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无显著变化 ,但红细胞粘附力升高了 11.2 3 %~ 2 5 .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化学效应 大肠杆菌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非特异光化学反应对人体血液白细胞的影响
10
作者 熊鸿燕 陈惠孙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5,共4页
为观察非特异光化学反应对血液中白细胞的影响 ,我们采用NBT染料显色、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Tunel法细胞原位凋亡测定等技术观察了经 0 .10nmol/ml生物靶标光敏剂 (TFO -P)和剂量为 0 .32~ 2 .16J/cm2 的长波紫外线 (UVA ,32 0~38... 为观察非特异光化学反应对血液中白细胞的影响 ,我们采用NBT染料显色、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Tunel法细胞原位凋亡测定等技术观察了经 0 .10nmol/ml生物靶标光敏剂 (TFO -P)和剂量为 0 .32~ 2 .16J/cm2 的长波紫外线 (UVA ,32 0~380nm)照射后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细胞表面白介素 - 8受体抗原活性 ,以及白细胞DNA降解等生物效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当UVA照射剂量为 0 .5 4~ 1.0 0J/cm2 时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呈增强趋势 ,显著高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继续增加照射剂量 ,吞噬功能又逐渐降低 ,照射剂量为 1.6 2J/cm2 时 ,吞噬功能与正常组相近似 ,剂量为 2 .16J/cm2 时 ,吞噬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在 0 .5 4~ 2 .16J/cm2 的照射剂量下 ,中性粒细胞膜IL - 8R的抗原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 ,白细胞DNA降解不断增强 ,分别在照射剂量为 1.0 0J/cm2 和 1.6 2J/cm2 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 )。因此认为 ,在灭病毒应用剂量下血液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正常或有一定的增强 ;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原性降低 ;白细胞降解凋亡开始显著发生。探索血液及其制品中病毒的灭活方法一直是输血和血液生物制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因为其不但要求灭病毒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光深化反应 人体血液 白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LADRB基因分型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刘建平 林辉 宋建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索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LA DRB基因频率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 SSP对重庆地区汉族乙肝患者40例和正常人120名进行HLA DRB基因分型 ,结合临床病型与HBV复制状态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庆地区汉族正常人以DR2(15)、DR5(12)、D... 目的探索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LA DRB基因频率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 SSP对重庆地区汉族乙肝患者40例和正常人120名进行HLA DRB基因分型 ,结合临床病型与HBV复制状态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庆地区汉族正常人以DR2(15)、DR5(12)、DR9 位点常见 ,乙肝患者与之比较DR3 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 ,DR5(12)、DR7 基因频率也有增高 ,均见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 ,相对危险度DR3 为2.4,DR7 为2.0。DR7基因多见于HBV高复制状态 ,相对危险度为2.4。结论HLA DR3 基因与重庆地区汉族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相关 ,DR7 与HBV高复制状态有关 ;免疫遗传因素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乙型肝炎 HBV HLA-DRB
下载PDF
重庆地区胆囊结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建平 林辉 +2 位作者 丁亚 李莉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6-338,共1页
目的:对重庆地区胆囊结石住院患者107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胆囊结石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及文化程度上具有可比性。病例中男:女为1:1.68。男性患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女性为30~50岁。结... 目的:对重庆地区胆囊结石住院患者107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胆囊结石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及文化程度上具有可比性。病例中男:女为1:1.68。男性患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女性为30~50岁。结果:经多因素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按OR值大小排列,患病危险因素依次为父母亲患病史(OR=26.20),女性(11.06),口服避孕药(7.64),饮食喜油腻(3.20),饮酒(1.76).腹围(1.10)。其他因素中.饮用地下水(OR=0.13),咖啡(0.20),素食习惯(0.30),锻炼(0.63)为胆囊结石的保护性因素。病例组体型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01)、结论:胆囊结石与遗传、性别、内分泌、饮食及体型有关;环境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通气相关肺炎致病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代芊 薛国文 +2 位作者 刘建平 张蔚 王思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通气相关肺炎(VAP)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8例确诊为VAP的病例,按同科室,同性别,年龄相同或相近(±5岁),入院时间相同或相近(<1周),病情相似,1∶1配以58例对... 目的:探讨通气相关肺炎(VAP)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8例确诊为VAP的病例,按同科室,同性别,年龄相同或相近(±5岁),入院时间相同或相近(<1周),病情相似,1∶1配以58例对照,进行单因素、剂量效应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有16种差异呈显著性。②多因素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础病病情重(OR=9.40)、留置胃管(OR=8.86)、患者意识状态差(OR=8.39)、气管切开(或插管)时间长(>2周)(OR=6.89)、有颅脑外伤(OR=6.60)、频繁更换呼吸机接头插管(OR=6.44)、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OR=5.52)、住院时间长(>1月)(OR=4.31)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础病病情程度、气管切开或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意识状态程度与VAP的发生存在明显量效关系。③用美蓝经胃管注入体内,随后2d在咽部及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检出,证明存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结论:VAP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既有外源性的,也有内源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肺炎 Logistic回归法
下载PDF
光量子效应对血液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飞 熊鸿燕 徐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光量子效应对血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血小板聚集测定仪、血凝测定仪以及微管吸吮系统和多聚赖氨酸吸附等技术观察在使用有效灭活血液病毒的光量子剂量下 ,光量子对血液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光量子效应对血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血小板聚集测定仪、血凝测定仪以及微管吸吮系统和多聚赖氨酸吸附等技术观察在使用有效灭活血液病毒的光量子剂量下 ,光量子对血液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在适宜的血液浓度下 ,0 .1nmol/ml的 8 甲氧基补骨脂素 (8 MOP)和三螺旋结构寡核苷酸 (TFO)结合 180 0 μW /cm2 的UVA照射 ,在 3~ 2 0min的照射时间内 ,血液的含氧量逐渐增加 ,红细胞弹性增强 ,红细胞粘附性降低 ,血凝相关指标有一定的变化 ,但维持在正常变化范围。结论 在有效灭活血液中病毒的特定条件下 ,光敏反应效应的非特异作用可使血液携氧状态改善 ,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 ,血液粘滞度降低 ,血液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量子效应 血液 生物活性 TFO
下载PDF
艾叶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建勇 林辉 刘鹏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0-461,共2页
目的:观察以艾叶中草药提取复方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有机物的影响。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分组、操作与判断试验结果。结果:作用5min,可将淋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杀灭99.99%... 目的:观察以艾叶中草药提取复方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有机物的影响。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分组、操作与判断试验结果。结果:作用5min,可将淋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杀灭99.99%;受有机物影响小;用该消毒剂将电话机与冰箱门把表面喷湿,可杀灭自然菌99.83%以上。结论:艾叶复方消毒剂具有良好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复方消毒剂 中草药 杀菌 中和试验
下载PDF
DHBV的检测及雏鸭感染试验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鸿燕 张凌 +1 位作者 李莉 孙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方便的鸭乙肝病毒(DHBV)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免疫电镜、PCR、组织原位杂交及ELISA等技术观察病毒的颗粒形态及表面抗原与DNA的活性,并通过静脉途径感染一日龄麻鸭,了解动物感染实验的规律。...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方便的鸭乙肝病毒(DHBV)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免疫电镜、PCR、组织原位杂交及ELISA等技术观察病毒的颗粒形态及表面抗原与DNA的活性,并通过静脉途径感染一日龄麻鸭,了解动物感染实验的规律。结果:透射电镜下,DHBV约为40nm大小的圆形颗粒,其包膜完整、清晰,有的颗粒还见明显的多刺状核壳体;所选用的引物,能使DHBV阳性样本的DNA扩增产物电泳区有一232bp的条带出现;光镜下DHBV阳性肝组织的原位杂交片中多处呈现明显的阳性显色区,区域内主要为肝细胞结果;DHBV的感染性越高,雏鸭被感染的比例就高,且指标转阳的时间越短;感染潜伏期约为7~21d。结论:研究所涉及的4种检测方法均有特异、敏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乙肝病毒 DHBV 雏鸭 感染 实验
下载PDF
用PKC抑制剂Rottlerin治疗小鼠实验性哮喘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建勇 任渝祥 +2 位作者 林辉 张晓民 宋建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PKC抑制剂Rottlerin在防治小鼠实验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OVA蛋白诱导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气道哮喘模型。腹腔注射给予PKC抑制剂Rottlerin与PBS ,比较肺抗性及气道反应 ,肺组织学和Th2 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结果 ...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PKC抑制剂Rottlerin在防治小鼠实验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OVA蛋白诱导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气道哮喘模型。腹腔注射给予PKC抑制剂Rottlerin与PBS ,比较肺抗性及气道反应 ,肺组织学和Th2 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结果 腹腔注射Rottlerin ( 0 .3mg/kg)可抑制肺支气管AHR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阻止气道组织嗜酸粒细胞炎症 ,Goblet细胞增生及粘液产生 ,明显减弱血清中IgE及Th2 细胞因子的产生。结论 腹腔注射PKC抑制剂Ro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PKC 抑制剂 变态反应 炎症 细胞因子 ROTTLERIN 治疗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BY265株减毒子孢子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桃莉 熊鸿燕 +4 位作者 陈继德 丁艳 付雍 彭小红 徐文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BY265株减毒子孢子免疫能否诱导小鼠产生完全保护性免疫及其效应分子。方法确定减毒子孢子合适辐照剂量并免疫小鼠后,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POT分别检测抗环子孢子蛋白(CSP)抗体滴度和CSP特异的CD8+T细胞分泌IFN-γ及其...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BY265株减毒子孢子免疫能否诱导小鼠产生完全保护性免疫及其效应分子。方法确定减毒子孢子合适辐照剂量并免疫小鼠后,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POT分别检测抗环子孢子蛋白(CSP)抗体滴度和CSP特异的CD8+T细胞分泌IFN-γ及其抵御子孢子的攻击感染情况。结果免疫小鼠的外周血能检测到子孢子CSP特异的抗体(1∶400)和产生IFN-γ的CSP特异CD8+T细胞;与对照小鼠相比,1000个子孢子尾静脉注射攻击减毒子孢子免疫小鼠后,直到14d也检测不到红内期疟原虫。结论经辐照减毒子孢子免疫后的小鼠对野生株子孢子产生了完全保护性免疫,为红外期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减毒子孢子 疫苗 保护性免疫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病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慧玲 腾本秀 +1 位作者 李亚斐 刘建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4-495,共2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庚型肝炎 病毒感染 调查 HGV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与交联淀粉碘消毒血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鸿燕 李 莉 +1 位作者 张廷惠 李成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短波紫外线( U V C)与交联淀粉碘( C S I)联用的血浆消毒实用模型。方法:设计并制作了血浆消毒模型。用辛德比斯病毒( S V)作为试验病毒,通过细胞感染试验测定模型的灭病毒效果。采用免疫化学技术观察... 目的:建立一种用短波紫外线( U V C)与交联淀粉碘( C S I)联用的血浆消毒实用模型。方法:设计并制作了血浆消毒模型。用辛德比斯病毒( S V)作为试验病毒,通过细胞感染试验测定模型的灭病毒效果。采用免疫化学技术观察被处理血浆中 Ig G的活性变化。结果:含病毒血浆首先经剂量为9 860 J/m 2 的 U V C照射后,再流经 C S I柱时,血浆在 C S I柱内的滞留时间越长,其病毒的滴度越低,在滞留时间为120 m in 时,血浆中的病毒灭活达6.78 个对数级。而此时,血浆中 Ig G的抗原和抗体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U V C与 C S I联用技术的血浆消毒模型能有效灭活 S V 病毒,不损害血浆中抗体成分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 血浆消毒 交联淀粉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