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应激大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肖桃元 可金星 +3 位作者 艾国平 陶忠芬 黄文琪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应激情况下应激器官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 对大鼠爆炸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肾上腺和甲状腺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爆炸损伤后引起动物强烈应激反应 ,应激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 目的 探讨创伤应激情况下应激器官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 对大鼠爆炸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肾上腺和甲状腺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爆炸损伤后引起动物强烈应激反应 ,应激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表现为 3期 :伤后早期 (第 1~ 3天 )为过度应激期 ,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大量排空 ,甚至引起细胞破裂 ,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过度释放 ;继之 (第 7天 )为功能衰竭期 ,滤泡塌陷、细胞退变和萎缩 ;以后 (第 2 0~ 2 6天 )出现修复改变。结论 爆炸伤后引起动物过度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性疾病 (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应激 肾上腺 甲状腺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行为及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明芳 冯正直 程天民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行为及体重的影响,探讨建立躯体损伤复合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单纯创伤组)和模型组(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创伤组),将9种不同的应...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行为及体重的影响,探讨建立躯体损伤复合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单纯创伤组)和模型组(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创伤组),将9种不同的应激刺激随机作用于模型组动物18天后,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的情绪及行为变化,并比较实验前和建模后大鼠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1)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总得分均显著降低,旷场实验箱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P<0.05),大小便次数减少(P<0.05),修饰次数和修饰时间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大鼠在18天的慢性刺激过程中,体重增长缓慢,有的甚至不升反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该模型是较稳定的皮肤创伤复合心理应激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明芳 程天民 冯正直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于建模后次日在大鼠背部制备直径2.2 cm皮肤全... 目的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于建模后次日在大鼠背部制备直径2.2 cm皮肤全层缺损机械创伤(创伤复合抑郁组致伤后次日开始刺激),观察伤后1、3、5、7、10、14、18、21天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伤后前3天各组动物创面残留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自伤后5天起,抑郁复合创伤组的创面愈合速度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第7、10天时此差异进一步增大(P<0.01);伤后14天创伤复合抑郁组与抑郁复合创伤组的创面残留面积趋于一致(P>0.05)并持续至第21天;创伤复合抑郁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3.00±2.28)天,抑郁复合创伤组为(22.17±1.72)天,与单纯创伤组(17.50±1.38)天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抑郁可显著影响创伤愈合,是造成创面愈合困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抑郁 创面愈合 复合伤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在血液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75-877,共3页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血液系统 研究进展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冉新泽 林远 +3 位作者 程天民 屈纪富 徐辉 阎国和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电离辐射 皮肤创伤愈合 实验
下载PDF
安定-氯胺酮麻醉对烧伤小鼠早期三种炎性细胞因子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军 粟永萍 +4 位作者 刘合年 楼淑芬 黄跃生 蒋建新 王军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研究安定 氯胺酮麻醉对烧伤小鼠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对创伤应激早期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麻醉对照组、预处理组 (麻醉后 15min烧伤 )及后处理组 (烧伤后 ... 目的 研究安定 氯胺酮麻醉对烧伤小鼠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对创伤应激早期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麻醉对照组、预处理组 (麻醉后 15min烧伤 )及后处理组 (烧伤后 15min麻醉 )。麻醉采用安定 氯胺酮麻醉 ,背部 15 %~ 2 0 %Ⅲ度烧伤。烧伤后 4h测定血清TNF α、IL 1β、IL 10浓度。结果 烧伤后血清TNF α、IL 1β、IL 10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预处理组与后处理组血清TNF α、IL 1β、IL 10的浓度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 ;预处理组除IL 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外 ,其余均与正常对照组相差不明显 ,而后处理组只有TNF 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差不显著 ,其余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血清中IL 1β后处理组明显高于预处理组 ,而TNF α、IL 10的水平两组相差不显著。结论 安定 氯胺酮麻醉对严重创伤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有一定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炎性细胞因子 安定 氯胺酮
下载PDF
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英文) 被引量:17
7
作者 舒崇湘 冉新泽 +1 位作者 程天民 阎国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1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d,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放射损伤 皮肤伤口 组织细胞 康复新 促愈作用 成纤维细胞 毛细血管数量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体外自发恶性转化现象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史春梦 麦跃 +6 位作者 程天民 粟永萍 徐辉 郑怀恩 王军平 黄跃生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研究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现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对分离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克隆体外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观察其生长性状的改变 ,通过裸鼠皮下接种实验观察其是否恶性转化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转化前后细胞基因表... 目的 研究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现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对分离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克隆体外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观察其生长性状的改变 ,通过裸鼠皮下接种实验观察其是否恶性转化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转化前后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经过长期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后 ,真皮多能干细胞可发生恶性转化 ,在裸鼠体内形成肉瘤样组织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显示 ,转化后细胞仍表达多种类型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转录子 ,提示其仍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但转化后细胞多种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升高 ,代谢反应酶类基因表达升高 ,生长因子和受体的表达下调 ,符合肿瘤细胞的特征 ;c ki ras基因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初步筛选鉴定了一个与干细胞增殖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结论 体外长期连续传代培养可诱发真皮多能干细胞的恶性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恶性转化 皮肤
下载PDF
放烧复合伤小鼠小肠粘膜免疫变化与肠源性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艾国平 粟永萍 +4 位作者 刘晓宏 王东海 王军平 程天民 冉新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烧伤与放烧复合伤后小鼠小肠粘膜免疫变化及其用细胞因子调控后与肠源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免疫组化、免疫酶联吸附实验、细菌培养等方法。结果①三类伤组伤后均出现小肠粘液sIgA含量显著降低,浆细...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烧伤与放烧复合伤后小鼠小肠粘膜免疫变化及其用细胞因子调控后与肠源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免疫组化、免疫酶联吸附实验、细菌培养等方法。结果①三类伤组伤后均出现小肠粘液sIgA含量显著降低,浆细胞数量减少,肠道细菌移居增多,肠系膜淋巴结IL4mRNA表达降低,尤以复合伤组最重。②用IL4蛋白调控后,三类伤组肠道浆细胞的数量增多,小肠粘液中sIgA含量相应增加,肠道细菌移居减少。结论伤后粘液中sIgA的降低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原因与分泌sIgA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有关;而促进粘膜免疫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烧复合伤 小肠粘膜免疫 肠源性感染 放射损伤
原文传递
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转导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劲 郭朝华 +1 位作者 张勇 罗成基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成肌细胞 信号转导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研究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史春梦 程天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249-3251,共3页
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机体组织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依据细胞的发育潜能,可将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全部机体组织细胞类型的能力)、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不同组织细胞类型的能力)和专能... 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机体组织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依据细胞的发育潜能,可将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全部机体组织细胞类型的能力)、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不同组织细胞类型的能力)和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为某一特定类型的组织细胞)。成体专能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其中造血干细胞和角膜干细胞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表皮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也取得了良好进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又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发育成熟的高等动物甚至人类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如骨髓和皮肤等)发现存在有成体多能干细胞。这些成体多能干细胞同样具有很强的分化潜能,甚至可以跨越传统的胚层概念的界限,分化为其他胚层来源的细胞。成体干细胞的发育来源是一重要的理论问题,对干细胞的研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从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成体干细胞发育来源的一个设想模式,同时对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比较和成体干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联系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对成体干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可塑性 研究 细胞分化
下载PDF
Calpain inhIbitorⅠ对烧伤小鼠肝脏NF-κB转录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晓刚 王蒙 +2 位作者 粟永萍 罗成基 刘晓宏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2-335,共4页
探讨Calpain inhibitor I(CI-I)对严重烧伤小鼠肝脏IκBa表达,NF-κB转录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将CI-Ⅰ腹腔给药预处理小鼠1 h后背部行20%全身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收集肝组织,检测其IκBa表达,NF-κB转录和血清TNF-a、IL-1B、I... 探讨Calpain inhibitor I(CI-I)对严重烧伤小鼠肝脏IκBa表达,NF-κB转录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将CI-Ⅰ腹腔给药预处理小鼠1 h后背部行20%全身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收集肝组织,检测其IκBa表达,NF-κB转录和血清TNF-a、IL-1B、IL-6分泌水平。与烧伤对照组比较,CI-Ⅰ预处理后肝脏NF-κB转录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有所降低。提示CI-Ⅰ预处理可有效抑制严重烧伤小鼠肝细胞NF-κB活化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有利于烧伤后的炎症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AIN INHIBITOR I NF-ΚB 细胞因子 烧伤
下载PDF
抑制消减杂交在干细胞研究及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屈纪富 郝利 程天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2期4394-4395,共2页
干细胞(stemcell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在组织修复(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基因治疗的载体)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目前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中仍有诸多问题尚未阐明,特别是基因和分... 干细胞(stemcell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在组织修复(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基因治疗的载体)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目前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中仍有诸多问题尚未阐明,特别是基因和分子水平的机制仍远未阐明。机体组织和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能灵敏、细致地反映生长、发育、分化的发生机制,分析细胞或组织间基因差异表达(differentialexpression)是阐明其活动机制的重要方法。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技术是一种新近发展的差异基因筛选技术,它是以抑制PCR(suppressionPCR)为基础,将标准化检测子cDNA单链步骤和消减杂交步骤合为一体的技术,具有假阳性率低、敏感性高、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SSH技术已被国内外很多研究者所采用,克隆了多种新基因。近来应用SSH技术对涉及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这对深入研究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SSH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在包括干细胞及组织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组织修复 抑制消减杂交 SSH 基因表达
下载PDF
Red/ET重组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军平 张友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2-506,共5页
通过应用Rac噬菌体的RecE RecT和λ噬菌体的RedαRedβ系统而建立的DNA工程平台———Red ET重组,是一种不依赖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克隆新技术。运用该技术能够介导PCR产物或寡核苷酸对目标基因进行剪切、插入、融合及突变等多种操作,... 通过应用Rac噬菌体的RecE RecT和λ噬菌体的RedαRedβ系统而建立的DNA工程平台———Red ET重组,是一种不依赖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克隆新技术。运用该技术能够介导PCR产物或寡核苷酸对目标基因进行剪切、插入、融合及突变等多种操作,在生物医学领域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基因组功能研究中对BACs、PACs和细菌染色体的打靶修饰以及基因敲除动物DNA靶分子的快速构建等方面最有效。随着Red ET重组的推广与应用,该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被改进,在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其操作也变得更加简单、省时、省力。结合自身的一些研究结果,对Red ET重组的技术特点、发展现状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ET重组 DNA修饰 BACs 噬菌体
下载PDF
长期摄入含贫铀的饲料对雄性大鼠的遗传毒性研究
15
作者 李蓉 冷言冰 +3 位作者 艾国平 徐辉 粟永萍 程天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7-790,共4页
目的:大鼠长期食入一定剂量的贫铀后是否会产生遗传毒性.方法:给予初断乳大鼠含贫铀饲料,摄入的剂量分别为0,0.4,4,40mg/(kg·d),4mo后,观察亲代(F0代)和子代(F1代)大鼠精子畸形率,骨髓细胞微核率的改变,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贫... 目的:大鼠长期食入一定剂量的贫铀后是否会产生遗传毒性.方法:给予初断乳大鼠含贫铀饲料,摄入的剂量分别为0,0.4,4,40mg/(kg·d),4mo后,观察亲代(F0代)和子代(F1代)大鼠精子畸形率,骨髓细胞微核率的改变,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贫铀对精子DNA的损伤程度.结果:摄入小剂量贫铀的F0代大鼠精子畸形率和彗星细胞的各指标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高剂量组F0和F1代的精子畸形率、骨髓细胞微核率和彗星细胞率均增加(P<0.01),并与摄入贫铀的剂量和摄入时间呈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长期摄入一定剂量的贫铀可对大鼠产生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摄入 遗传毒性 微核 彗星电泳
下载PDF
胚胎造血细胞发育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春梦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综述了胚胎不同位点造血细胞的发育特点,造血微环境对其发育的影响以及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造血细胞发育 胚胎微环境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发卡样NF-κB特异性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体外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明海 王锋超 +4 位作者 陆建华 麦跃 刘晓宏 程天民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 采用RNA干扰 (RNAinterference ,RNAi)技术 ,通过构建人NF κBp65基因的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 ,体外观察对NF κB基因的沉默作用 ,以及对内毒素 (LPS)刺激后NF κB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 ,将合成的发卡样特异... 目的 采用RNA干扰 (RNAinterference ,RNAi)技术 ,通过构建人NF κBp65基因的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 ,体外观察对NF κB基因的沉默作用 ,以及对内毒素 (LPS)刺激后NF κB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 ,将合成的发卡样特异性p65RNA干扰寡核苷酸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PUR U6) ,构建p65siRNA的表达载体 ,转染体外ECV 3 0 4细胞 ,48h后观测胞内NF κBp65亚单位蛋白水平 (Westernblotting)、及对LPS ( 10 μg ml)刺激后NF κB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①成功构建发卡样p65siRNA(smallinterfereRNA)真核表达载体 (pPUR U6 p65siRNA) ;②pPUR U6 p65siRNA转染 (脂质体法 )ECV 3 0 4细胞 ,48h后明显下调胞内P65蛋白水平 ;③转染pPUR U6 p65siRNA的细胞 ,明显抑制LPS ( 10μg ml)刺激后NF κB的活化。 结论 该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能明显干扰p65蛋白的表达、释放 ,进而抑制NF κB的活化 ,可望进一步抑制细胞的过度炎症反应 ,减轻创伤组织的受损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RNA干扰 ECV-304 LPS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α基因转染在创伤组织修复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明海 粟永萍 +4 位作者 程天民 刘晓宏 冉新泽 陆建华 李淑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30-3931,T001,共3页
目的:体外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基因转染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及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探讨GR促进创伤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株(ECV-304),脂质体法转染GRα基因,24h后用转化生长因子(TNFα)刺激细... 目的:体外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基因转染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及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探讨GR促进创伤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株(ECV-304),脂质体法转染GRα基因,24h后用转化生长因子(TNFα)刺激细胞并收集不同时相细胞,提取核蛋白,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的核转位活化;同时观测GRα基因转染对NF-κB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单纯TNFα刺激组相比,GRα基因转染能显著抑制TNFα刺激后细胞NF-κB的活化。GRα基因转染可抑制NF-κB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α基因转染能抑制NF-κB的活化及转录调控作用,提示GRα基因转染有利于创伤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受体 Α基因 创伤 组织修复 GR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屈纪富 程天民 +4 位作者 许霖水 史春梦 林远 阎国和 冉新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 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 (放创复合伤 )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原位凋亡检测等方法观察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凋亡变化及凋亡调控分子Bcl 2和Bax含量变化。结果... 目的 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 (放创复合伤 )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原位凋亡检测等方法观察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凋亡变化及凋亡调控分子Bcl 2和Bax含量变化。结果 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 ,伤口局部Bax含量也显著增加 ,Bcl 2含量和Bcl 2 Bax比值较单纯创伤组显著降低。结论 全身放射损伤可使创伤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 ,从而使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 ;伤口局部Bcl 2、Bax含量及其比值异常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皮肤伤口 成纤维细胞 全身放射损伤 创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同时促进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史春梦 程天民 +1 位作者 屈纪富 冉新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创复合伤是否同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全身结合局部给药后 ,观察动物存活、局部创面愈合速度、修复细胞成分和血细胞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 ,复合伤动物的存活率提高 ,外周血白细胞和骨...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创复合伤是否同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全身结合局部给药后 ,观察动物存活、局部创面愈合速度、修复细胞成分和血细胞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 ,复合伤动物的存活率提高 ,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 ;创面愈合速度加快 ,局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射复合伤难愈创面具有良好的促愈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创伤 神经生长因子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造血恢复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