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防原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艾平 李蓉 +3 位作者 史春梦 徐辉 粟永萍 程天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网络课程和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提高防原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方法将第三军医大学2011级和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新模式实施防原医学课程教学。采... 目的探讨网络课程和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提高防原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方法将第三军医大学2011级和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新模式实施防原医学课程教学。采用调查问卷和成绩统计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课程结束时,问卷调查中自主学习性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和自觉在知识、情感与价值取向收获两方面,实验班学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课程结业笔试成绩显示,两个年级实验班学员的能力测试题得分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学员(P<0.05)。结论采用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可有效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性,增强理解能力,提高防原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经验与过程值得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原医学 网络课程 军事医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多学科新进展重组入防原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艾平 李蓉 +6 位作者 史春梦 徐辉 王军平 冉新泽 王涛 粟永萍 程天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6期2487-2489,共3页
将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重组入防原医学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引导、促进了学员对放射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理论认识,提升了学员对放射性疾病的防治能力,并对内容重组应用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重组 军事医学
下载PDF
浅谈科研工作对防原医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史春梦 朱颖 +3 位作者 冉新泽 徐辉 粟永萍 高京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07-407,共1页
关键词 防原医学 教学 科研
下载PDF
非现役文职人员参加防原医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4
作者 王涛 李蓉 +4 位作者 徐辉 冉新泽 张丽龙 任泂 刘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525-1526,共2页
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这标志着我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它催生了为军队建设服务的一个新型群体-非现役文职人员。非现役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 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这标志着我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它催生了为军队建设服务的一个新型群体-非现役文职人员。非现役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或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现役文职人员 防原医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参加模拟核爆演练与防原医学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5
作者 冉新泽 林远 《医学教育研究》 2000年第2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模拟核爆演练 防原医学教学 问卷调查 军事医学教育
下载PDF
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新策略与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艾平 李蓉 +5 位作者 史春梦 王军平 冉新泽 徐辉 粟永萍 程天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5期174-177,182,共5页
目的探讨从教学内容、师资和教学模式3个层面构建新策略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1日~7月30日第三军医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大学4年级150名学员,采用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72名)和实验组(78名)... 目的探讨从教学内容、师资和教学模式3个层面构建新策略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1日~7月30日第三军医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大学4年级150名学员,采用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72名)和实验组(78名),同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新策略实施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教学。采用闭卷笔试成绩和实践训练评分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课程理论内容笔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学员的个人防护、现场救援流程与技术规范专题得分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演练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辐射防护、现场急救、去污洗消3个方面的能力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内容体系、优秀师资和综合应用教学法的新策略可有效提升学员学习核应急救援理论的效率,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效果。新策略值得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发展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应急 医学救援 教学策略 训练 效果
下载PDF
高原缺氧条件下急性放射损伤造血系统变化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京生 史春梦 +1 位作者 李蓉 郭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 ,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和造血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 小鼠模拟 5 0 0 0m高原缺氧 3d后 ,接受 6Gy一次性γ射线全身照射 ,照后继续在缺氧条件下饲养 ,观察其存活率。外周血指标、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TGF β1...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 ,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和造血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 小鼠模拟 5 0 0 0m高原缺氧 3d后 ,接受 6Gy一次性γ射线全身照射 ,照后继续在缺氧条件下饲养 ,观察其存活率。外周血指标、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TGF β1 和EPO的含量、CFU GM和CFU E集落形成能力的改变、实验动物血清对CFU GM和CFU 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发现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可提高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 ;并在照射后第 3天 ,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损伤较平原照射损伤为轻 ,但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粒系造血损伤则有所加重。结论 模拟高原缺氧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 急性放射损伤 存活率 造血 小鼠
下载PDF
改革防原实验教学提高教学实验质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冉新泽 林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防原医学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辐射防护
下载PDF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对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小华 周舟 +4 位作者 朱光旭 楼淑芬 冉新泽 程天民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3-716,共4页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KGF)的辐射防护作用与机制 ,为应用KGF防护肠道辐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正常及不同剂量γ射线损伤的肠上皮细胞 (IEC 6) ,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KGF后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以及凋亡细...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KGF)的辐射防护作用与机制 ,为应用KGF防护肠道辐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正常及不同剂量γ射线损伤的肠上皮细胞 (IEC 6) ,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KGF后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以及凋亡细胞百分率 ,作为KGF辐射防护效应和细胞辐射敏感性变化的指标。结果 正常培养的IEC 6细胞 ,KGF呈剂量依赖型促细胞增殖作用 ;10Gy照射后KGF促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减弱。KGF预处理能显著降低IEC 6细胞辐射敏感性 ,其IP50 ( 50 %增殖抑制照射量 )从对照( 15.3± 0 .6)Gy降至 ( 12 .2± 0 .4 )Gy。结论 KGF具有促肠上皮细胞增殖作用 ,其辐射防护作用表现为降低细胞辐射敏感性 ,抑制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GF IEC-6 细胞凋亡 辐射防护 肠上皮细胞
下载PDF
E838等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烧复合伤防治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6 位作者 邹仲敏 周燕虹 周进明 张勇 史春梦 冉新泽 罗成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 2 72 1、茜草、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 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 /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 ,观察 30d存活率、死亡动物...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 2 72 1、茜草、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 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 /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 ,观察 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日和保护系数K的差异。结果 ①致伤前预防给药 ,5种药物均明显提高了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存活率 ,并延长了死亡动物的平均存活日 ,其中以E838和WR 2 72 1效果最佳 ;②致伤后给药则仅E838和茜草显示了治疗效果 ;③联合用药实验显示所研究的 5种配伍用药方式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以WR 2 72 1 +E838治效果最好。结论 E838和WR 2 72 1与其它辐射防护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辐射防护作用 ,且E838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838 WR-2721 放烧复合伤 辐射防护
下载PDF
IL-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周期素依赖激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景宏 王军平 +1 位作者 曾毅 杨惠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76-678,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IL 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周期素依赖激酶 2 (CDK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分别采用噻唑蓝掺入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IL 1作用前后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以...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IL 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周期素依赖激酶 2 (CDK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分别采用噻唑蓝掺入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IL 1作用前后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以及CDK2 的表达变化。结果 IL 1可以明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 ,同时伴有CDK2 的表达增高。结论 IL 1对系膜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影响CDK2 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CDK2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E838对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防护效应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朝华 周燕虹 +6 位作者 邹仲敏 孔佩艳 史春梦 周进明 冉新泽 粟永萍 罗成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 研究新型抗放药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造血功能的防护效果。方法 动物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给予E838腹腔注射 ,观察其存活率和死亡动物平活日 ,并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 (BMNC)、骨髓CF... 目的 研究新型抗放药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造血功能的防护效果。方法 动物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给予E838腹腔注射 ,观察其存活率和死亡动物平活日 ,并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 (BMNC)、骨髓CFU GM和CFU S数。结果 E838预防用药能够明显提高损伤动物的 30d存活率及平均活存时间 ;对造血功能的研究结果亦表明 ,E838预防用药能够减少损伤后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粒 单系祖细胞数及GFU S等计数的下降幅度 ,并促进其恢复。结论 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具有确切的预防效果 ,对损伤小鼠造血功能也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838 放烧复合伤 造血功能
下载PDF
防原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涛 李蓉 +4 位作者 徐辉 冉新泽 张丽龙 任洞 刘晶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年第10期1257-1259,共3页
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对防原医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军事医学演练、综合实验和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与内容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防原医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5名电离辐射事故患者外周血T细胞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闵锐 程天民 +4 位作者 罗成基 孟祥顺 丁振海 杨如俊 陈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文中报道了5名事故性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照后2.5和3.5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TCR、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CD_3)表达与TCR/CD_3复合物功能的辐射效应.发现5名患者于照后2.5年,... 文中报道了5名事故性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照后2.5和3.5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TCR、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CD_3)表达与TCR/CD_3复合物功能的辐射效应.发现5名患者于照后2.5年,2名(5.2Gy和2.4Gy,55岁)于照后3.5年外周血T细胞应答抗CD3单抗刺激而增殖的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经同时用IL-2和抗CD_3单抗刺激,增殖能力比单用抗CD_3单抗刺激有所增强;后2名的外周血TCR、CD_3阳性细胞百分率一直低于正常对照和其他患者;并见一患者出现DNA重排杂交带型.本文并从TCR/CD_3在介导T细胞抗原刺激反应中的作用,电离辐射对TCR/CD_3复合物的影响,后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抗原 抗原表达 放射病 T淋巴细胞 辐射
下载PDF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调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朝华 冉新泽 +6 位作者 孔佩艳 张勇 周燕虹 邹仲敏 粟永萍 高京生 罗成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研究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培养法和粒系祖细胞 (CFU GM)培养法。结果 伤后 3~ 7d ,有基质细胞贴壁的CFU GM生长明显低于无贴壁组 ;伤后 14d贴壁层形成后 ,放射... 目的 研究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培养法和粒系祖细胞 (CFU GM)培养法。结果 伤后 3~ 7d ,有基质细胞贴壁的CFU GM生长明显低于无贴壁组 ;伤后 14d贴壁层形成后 ,放射损伤组的CFU GM生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放射损伤后 3~ 7d ,骨髓基质细胞可抑制正常CFU GM生长 ,用薄层琼脂分隔基质细胞贴壁层与靶细胞 ,其抑制作用减弱。当无外源性集落刺激因子 (CSF)时 ,基质细胞贴壁层对CFU GM生长仍显示一定刺激作用。结论 辐射使骨髓基质细胞功能受到一定损伤 ,但在放射损伤造血修复与重建过程中 ,骨髓基质细胞仍起着“刺激”与“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 粒系祖细胞
下载PDF
人小肠粘膜防御素-5 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广阔 粟永萍 +3 位作者 刘晓宏 艾国平 王军平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28-929,共2页
关键词 防御素-5 克隆
下载PDF
WR-2721对放烧复合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辐射防护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庆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本文以糖原激活腹腔巨噬细胞(MΦ)及MΦ在腹腔内吞噬鸡红细胞的方法,观察WR-2721[S-2(3-氨基丙胺基)乙基硫代硫酸]对放烧复合伤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的辐射防护。结果表明:8Gy复合10%Ⅲ度烧伤小鼠腹腔MΦ... 本文以糖原激活腹腔巨噬细胞(MΦ)及MΦ在腹腔内吞噬鸡红细胞的方法,观察WR-2721[S-2(3-氨基丙胺基)乙基硫代硫酸]对放烧复合伤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的辐射防护。结果表明:8Gy复合10%Ⅲ度烧伤小鼠腹腔MΦ成熟加快,吞噬率升高(P<0.01),但消化率和吞噬指数趋于降低,消化能力的降低,即杀菌力的降低,在放烧复合伤感染加重中起着重要作用。WR-2721(10mg/鼠)对8Gy复合10%Ⅲ度烧伤小鼠10d活存率能提高65%(P<0.001),还能提高MΦ消化功能(P<0.05)和促进MΦ吞噬指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硫代磷酸 巨噬细胞 辐射损伤
下载PDF
电离辐射致人T淋巴细胞CD_3抗原表达的改变
18
作者 闵锐 程天民 +4 位作者 罗成基 孟祥顺 丁振海 杨如俊 陈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91-394,共4页
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透射电镜方法,分析研究不同剂量γ线体外照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不同时间细胞表面CD3抗原的表达和分布。发现随照射剂量增加,CD3阳性细胞百分率减少,同一照射剂最随照后时间延长,CD3... 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透射电镜方法,分析研究不同剂量γ线体外照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不同时间细胞表面CD3抗原的表达和分布。发现随照射剂量增加,CD3阳性细胞百分率减少,同一照射剂最随照后时间延长,CD3阳性细胞百分率缓慢增加。受照细胞胞浆内游离CD3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多,并于浆内出现CD3-SPA-胶体金颗粒(未照射细胞只见于细胞表面。全未见于浆内)。CD3、CD4双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的结果与CD3单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发现CD3、CD4双阴性细胞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增多,随照后时间延长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T淋巴细胞 抗原表达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特异抗白念菌IgA下降与白念菌粘附定植的关系
19
作者 白晓东 刘贤华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对烧伤后早期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变化及其白念菌粘附肠粘膜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利用无特殊病原菌(SPF)的小鼠定植白念菌模型 ,致以20%TBSAⅢ度烧伤。ELISA法检测伤前及伤后1、2、3d的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水平 ;同时选择培养并计... 目的对烧伤后早期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变化及其白念菌粘附肠粘膜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利用无特殊病原菌(SPF)的小鼠定植白念菌模型 ,致以20%TBSAⅢ度烧伤。ELISA法检测伤前及伤后1、2、3d的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水平 ;同时选择培养并计数盲肠及小肠粘膜表面粘附的白念菌。结果伤前组特异IgA为(69.37±25.37)U/mg,伤后1d为(48.84±26.47)U/mg,2d明显降为(38.22±23.57)U/mg,3d为(52.64±37.35)U/mg;肠内白念菌总量伤后第1天最高 ;伤后第2、3天粘附菌量明显升高。结论特异IgA下降与肠粘膜表面粘附菌量增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IGA 白色念珠菌 细菌定植 小鼠
下载PDF
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
20
作者 白晓东 刘贤华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 BALB c种小鼠 60只 ,分为致伤组、正常对照组。致伤组动物予以 2 0 %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 1、2、3d活杀致伤组 ,并活杀对照组。取肠系膜淋巴结 :ELISA检测I... 目的 观察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 BALB c种小鼠 60只 ,分为致伤组、正常对照组。致伤组动物予以 2 0 %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 1、2、3d活杀致伤组 ,并活杀对照组。取肠系膜淋巴结 :ELISA检测IL 6水平 ;提取RNA ,RT PCR检测GP130基因表达变化 ;采用TUN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观察。结果 在伤后 3d以内IL 6含量明显升高 ;GP130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在伤后 1d明显增加。结论 在烧伤后早期 ,肠系膜淋巴结IL 6、GP130表达与细胞凋亡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GP130 细胞凋亡 肠系膜淋巴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