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教改方法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涛涌 杨明金 《海峡科学》 2011年第3期57-58,共2页
根据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教学特点和实践,从课堂教学方法、多媒体运用、第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免疫学教改的新方法。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PBL教学法 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下载PDF
军医大学为军服务理念的树立和培育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涛涌 《南方论刊》 2014年第12期82-83,共2页
作为为我国军队培养高级医务人才的重要基地,军医大学的发展必须将为军服务理念的树立和培育作为其发展的思想行动指南,要求军医大学能够将提高为军服务质量作为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目标。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军医大学为军服务的实践经验和... 作为为我国军队培养高级医务人才的重要基地,军医大学的发展必须将为军服务理念的树立和培育作为其发展的思想行动指南,要求军医大学能够将提高为军服务质量作为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目标。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军医大学为军服务的实践经验和现状,重点分析应该如何加强军医大学为军服务理念的树立和培育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 为军服务 后勤保障
下载PDF
IL-2基因转移的瘤苗与IL-1、低剂量环磷酰胺合用后的肿瘤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机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曹雪涛 章卫平 +4 位作者 郑玲莉 于益芝 陶群 陈国友 叶天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经IL-2基因转移瘤苗治疗后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存活期明显延长,与IL-1或低剂量Cy合用后,可使荷瘤小鼠的肺转移结节更少,存活期更长,特别是当IL-2基因转移的瘤苗、IL-1、低剂量Cy三者合用时抗肿瘤转移... 经IL-2基因转移瘤苗治疗后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存活期明显延长,与IL-1或低剂量Cy合用后,可使荷瘤小鼠的肺转移结节更少,存活期更长,特别是当IL-2基因转移的瘤苗、IL-1、低剂量Cy三者合用时抗肿瘤转移效果最强。对瘤苗治疗后荷瘤小鼠体内免疫功能的研究表明,小鼠脾脏CTL活性、NK活性、IL-2导的LAK活性均显著增强,脾脏细胞分泌IL-2和TNF水平也显著升高,当与IL-1、低剂量Cy合用时,上述抗肿瘤免疫功能升高得更加明显,可见IL-2基因转移的瘤苗能通过有效地激活体内抗肿瘤免疫功能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转移效果,将其与IL-1或低剂量Cy联合应用时抗肿瘤效果更佳,当三者同时合用时抗肿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肿瘤 疫苗 环磷酰胺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IL-2培养前后的免疫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曹雪涛 孔宪涛 +2 位作者 杨嗣坤 徐志工 叶天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6-369,共4页
本实验观察到,从瘤体中新鲜分离到的、未经IL-2培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分泌IL-2、IFN-r、淋巴毒素(LT)的能力及其NK活性均显著低下,此种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可能与TIL在肿瘤微环境中受到肿瘤细胞释放的免疫抑制物质的作用有关而不... 本实验观察到,从瘤体中新鲜分离到的、未经IL-2培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分泌IL-2、IFN-r、淋巴毒素(LT)的能力及其NK活性均显著低下,此种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可能与TIL在肿瘤微环境中受到肿瘤细胞释放的免疫抑制物质的作用有关而不是由于分离操作过程所致。经IL-2体外培养后。TIL分泌上述三种抗癌淋巴因子的能力和NK活性均显著提高,这表明IL-2可以解除TIL的免疫抑状态、使其免疫功能显著增强,也证明了IL-2激活的TIL除了能通过细胞间识别接触的方式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通过分泌抗癌淋巴因子而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树突状细胞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Keystone会议(美国)简介 被引量:20
5
作者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2-84,共3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Keystone会议(Keystone Symposium 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Dendritic Cells)于1998年3月7日~13日于美国Santa Fe召开,来自不同国家的30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肿瘤 免疫疗法 基因疗法 树突状细胞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肿瘤免疫学研究某些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于益芝 曹雪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73,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对人类肿瘤抗原的确认及MHCⅠ类分子参与的抗原加工和提呈分子机制等的深入研究,肿瘤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应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肿瘤免疫的进展太快且...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对人类肿瘤抗原的确认及MHCⅠ类分子参与的抗原加工和提呈分子机制等的深入研究,肿瘤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应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肿瘤免疫的进展太快且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对肿瘤免疫学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学 T细胞 抗原 CTL
下载PDF
肿瘤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学性质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修方明 曹雪涛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0-174,共5页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APC)和免疫活性细胞组成,前者主要执行提呈抗原的功能,后者介导免疫应答。TDLN既是暂时阻止瘤细胞转移的天然屏障,也是肿瘤细胞远处转移的中介者。免疫制剂或某些化疗药物可...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APC)和免疫活性细胞组成,前者主要执行提呈抗原的功能,后者介导免疫应答。TDLN既是暂时阻止瘤细胞转移的天然屏障,也是肿瘤细胞远处转移的中介者。免疫制剂或某些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解除TDLN局部的免疫受抑状态,增强局部的抗肿瘤作用,也可以通过离体激活和扩增TDLN细胞用于过继免疫治疗(AIT)。肿瘤基因治疗的发展使基因治疗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注意到TDLN的潜在用途,TDLN细胞疗法治疗肿瘤是一条很有前途的肿瘤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疗法 肿瘤引流淋巴结 免疫学
下载PDF
激励手段应用于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涛涌 杨明金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9期877-878,共2页
为分析激励手段在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意义,选择30名未学习医学免疫学的新生(A组)与30名学习完免疫学的学生(B组),均开展免疫学英语演讲比赛。结果显示A组赛后了解免疫学研讨课、免疫学研讨课研讨内容、期待参加免疫学学习的比例等均提... 为分析激励手段在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意义,选择30名未学习医学免疫学的新生(A组)与30名学习完免疫学的学生(B组),均开展免疫学英语演讲比赛。结果显示A组赛后了解免疫学研讨课、免疫学研讨课研讨内容、期待参加免疫学学习的比例等均提高,B组赛后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估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激励手段在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双语教学 激励手段
下载PDF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9
9
作者 韩德平 田野苹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2期276-277,共2页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出发,就掌握课堂提问的原则、优化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法方面探讨了如何...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出发,就掌握课堂提问的原则、优化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方法方面探讨了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增强提问的艺术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提问 医学免疫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德平 田野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年第1期88-90,共3页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医学人才的有力举措。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提出了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运用英文精心备课,采取合理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双语教...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医学人才的有力举措。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提出了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运用英文精心备课,采取合理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双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双语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多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程 王全兴 +1 位作者 于益芝 曹雪涛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3期538-539,共2页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抽象、知识点更新迅速、研究方法独特的综合学科,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兴趣和科研能力。本文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及具体实践,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及本科生...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抽象、知识点更新迅速、研究方法独特的综合学科,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兴趣和科研能力。本文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及具体实践,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及本科生导师制三个逐步提升的层次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教学模式 免疫学 教学研究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研究在免疫学中的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雪涛 叶天星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8年第6期281-285,共5页
DC 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独特之处在于能激活初始型 T 细胞。随着 DC 体外大量培养技术的成熟,有关 DC 的研究结果日益增多,极大地丰富了基础与临床免疫学内容。但目前 DC 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仍有许多难题有待于解... DC 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独特之处在于能激活初始型 T 细胞。随着 DC 体外大量培养技术的成熟,有关 DC 的研究结果日益增多,极大地丰富了基础与临床免疫学内容。但目前 DC 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仍有许多难题有待于解决,例如建立大量扩增 DC 方法、寻找 DC 特异性分子标志、分析 DC 亚群和功能、确定 DC 分化发育途径和过程、观察 DC 体内分布及成熟迁移、研究 DC 对抗原的摄取加工提呈的途径及分子机制、探讨 DC 与某些重大疾病的关系等。相信随着 DC 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免疫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某些临床疾病的防治会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基础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下载PDF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
13
作者 韩德平 田野苹 《大学时代(B版)》 2006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通过突出强调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应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内在动力,强化主体性教育,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学习动机 主体性教育 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 高等医学教育 医学免疫学
下载PDF
经IFN-γ诱导的人IL-2基因修饰的人原代成纤维细胞体外细胞因子表达及某些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14
作者 万涛 曹雪涛 +4 位作者 王宝梅 章卫平 陈国友 于益芝 陶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成纤维细胞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细胞是肿瘤基因治疗的一项重要途径,但以往的研究仅仅将成纤维细胞作为载体而忽略了其自身的免疫学功能的发挥。本文采用本室构建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2基因转入人原代成纤维细胞,再用IFN-7诱导。结果表明,I... 成纤维细胞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细胞是肿瘤基因治疗的一项重要途径,但以往的研究仅仅将成纤维细胞作为载体而忽略了其自身的免疫学功能的发挥。本文采用本室构建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2基因转入人原代成纤维细胞,再用IFN-7诱导。结果表明,IFN-7诱导后,IL-2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MHC-Ⅰ、MHC-Ⅱ、CD40等分子表达具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并且表达IL-2、IL-1、IL-6等,由于这些免疫分子及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肿瘤抗原的递呈、效应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提示这种经IFN-7诱导后的IL-2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可能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而参与肿瘤抗原的递呈及效应细胞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基因修饰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基因疗法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白介素6基因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曹雪涛 章卫平 +4 位作者 顾申 陶群 周正芳 郑玲莉 叶天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2,共5页
通过研究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IL-6基因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分泌IL-6成纤维细胞克隆体内移植后,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2和IFN-r产生水平以及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当与IL-2合... 通过研究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IL-6基因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分泌IL-6成纤维细胞克隆体内移植后,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2和IFN-r产生水平以及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当与IL-2合用时,对NK和LAK活性的增强作用更加明显,表明成纤维细胞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望为肿瘤生物治疗、造血功能重建等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基因治疗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的体外免疫效应功能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雷虹 曹雪涛 +2 位作者 于益芝 章卫平 周正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巨噬细胞既是免疫效应细胞又是抗原提呈细胞,为研究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过继回输疗法,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小鼠IFN-γcDNA转染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了对其体外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FN-γ基因转染1... 巨噬细胞既是免疫效应细胞又是抗原提呈细胞,为研究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过继回输疗法,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小鼠IFN-γcDNA转染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了对其体外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FN-γ基因转染18h后巨噬细胞上清中存在高水平IFN-γ,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增高,其分泌TNF、IL-1、NO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将IFN-γ基因成功地转染入巨噬细胞并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效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基因转染 巨噬细胞 腺病毒载体 免疫
下载PDF
GM-CSF重组腺病毒扩增的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经肿瘤抗原刺激后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14
17
作者 章卫平 曹雪涛 +3 位作者 张明徽 黄欣 朱学军 叶天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3,共5页
用GM-CSF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骨髓细胞,观察扩增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GM-CSF重组腺病毒一次性感染骨髓细胞,1w后能从一只小鼠股骨中扩增到2.4×106~3.3×106树突状细胞,扩... 用GM-CSF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骨髓细胞,观察扩增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GM-CSF重组腺病毒一次性感染骨髓细胞,1w后能从一只小鼠股骨中扩增到2.4×106~3.3×106树突状细胞,扩增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表达MHC-Ⅱ、MHC-Ⅰ、B7-1、B7-2和I-CAM-1等免疫分子,分泌一定水平的GM-CSF,对同种异体T细胞具有很强的刺激活性,体外经B16肿瘤瘤苗刺激后免疫同系小鼠,能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CTL活性,使免疫动物产生更强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抵抗B16细胞的攻击。提示可用GM-CSF重组腺病毒从骨髓中扩增足够数量的树突状细胞,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树突状细胞 GM-CSF 肿瘤免疫学
下载PDF
IL-3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章卫平 曹雪涛 +2 位作者 徐志工 陶群 叶天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4-347,共4页
建立了IL-3基因转染的B16小鼠黑素瘤细胞株(B16-IL-3),发现其体内的致瘤性和肺转移能力明显下降。对其免疫机理作一探讨。结果发现接种B16-IL-3细胞的小鼠脾细胞体外所诱生的LAK活性和CTL活性显著升高... 建立了IL-3基因转染的B16小鼠黑素瘤细胞株(B16-IL-3),发现其体内的致瘤性和肺转移能力明显下降。对其免疫机理作一探讨。结果发现接种B16-IL-3细胞的小鼠脾细胞体外所诱生的LAK活性和CTL活性显著升高,外周血和脾细胞的CD4 ̄+/CD8 ̄+比值都有所升高;此外,在裸鼠体内,B16-IL-3细胞的致瘤性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IL-3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能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机体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 基因转染 基因治疗 肿瘤细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基因转移的肿瘤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体内致瘤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益芝 曹雪涛 +4 位作者 徐志工 郑玲莉 章卫平 陶群 叶天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6-30,共5页
观察了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转移的肿瘤细胞体内致瘤性的变化。构建了含500bp的小鼠IL-4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BMGNeo-IL-4.用该表达载体将IL-4基因转移至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通过G418抗性... 观察了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转移的肿瘤细胞体内致瘤性的变化。构建了含500bp的小鼠IL-4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BMGNeo-IL-4.用该表达载体将IL-4基因转移至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通过G41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法及IL-4活性检测,获得了高分泌IL-4的黑色素瘤细胞克隆株并经Northern印迹鉴定,将其接种于小鼠皮下后观察到肿瘤生长缓慢、小鼠存活期延长,表明高分泌IL-4的细胞克隆株体内致瘤性显著下降。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IL-4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基因转移 黑色素瘤 基因疗法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分析及其免疫刺激活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吉泉 修清玉 +6 位作者 罗文侗 何龙 章卫平 于益芝 张明徽 顾申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IL-18基因修饰后的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以含IL-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小鼠骨髓来源的DC,RLIDS检测IL-18分泌水平,以RT-PCR检测IL-18mRNA表达,以FACS法分析其DC表型变化,采用TdR检测其MLR的变化.结果:I... 目的:研究IL-18基因修饰后的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以含IL-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小鼠骨髓来源的DC,RLIDS检测IL-18分泌水平,以RT-PCR检测IL-18mRNA表达,以FACS法分析其DC表型变化,采用TdR检测其MLR的变化.结果:IL-18基因修饰的DC有效分泌IL-18,可检测到IL-18mnRNA的表达,分泌上清具有诱导T细胞产生IFN-γ的作用,IL-18基因修饰的DC同种异体MLR明显增强,且仅能被IL-18抗体部分阻断,表型分析表明,IL-18基因修饰后的Ia,B7.2,ICAM-1太阳性的DC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IL-18基因修饰的DC可有效表达有功能的IL-18,部分表面分子表达上调,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提高,提示其抗原提星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IL-18 基因修饰 表型 免疫刺激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