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汞对大鼠早期胚胎致畸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勇 张天宝 +1 位作者 王丽娜 李竹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6-308,共3页
为探讨氯化甲基汞(methylmercurychloride,MMC)致畸作用的分子机理,本实验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MMC对9.5天龄大鼠胚胎5种基因及编码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染MM... 为探讨氯化甲基汞(methylmercurychloride,MMC)致畸作用的分子机理,本实验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MMC对9.5天龄大鼠胚胎5种基因及编码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染MMC各组(0、0.2、0.4、0.8、1.6和3.2mg/kg)均未见母鼠有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胚胎形态总得分逐渐降低,畸胎率和发育迟缓率不断增高,最高分别达34%和76%;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mRNA及其编码蛋白和HSP70mRNA表达明显增强,NTmRNA及其编码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均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此外,MMC还抑制TGFβmRNA的表达,但对Bcl-2mRNA及其编码蛋白表达的影响不明显。基于胚胎形态、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结果大体一致,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致畸机理 胚胎 基因 蛋白质 分子机理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铁河 印木泉 +2 位作者 毕洁 陈耀富 朱炳钗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36-239,共4页
本文报道一种端粒酶活性定量测定方法,并对反应体系和条件、分离、测定等多种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5.6%和16.4%。放射性计数在700~7000的范围内与端粒... 本文报道一种端粒酶活性定量测定方法,并对反应体系和条件、分离、测定等多种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5.6%和16.4%。放射性计数在700~7000的范围内与端粒酶活性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本方法测定了部分肿瘤活检组织样品,其结果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定量分析 临床检验
下载PDF
酒精对大鼠胚胎发育及脑n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屈卫东 朱惠刚 +3 位作者 张天宝 蒋颂辉 周莉清 巢贤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099-1100,共2页
采用整体动物模型观察器官形成期酒精暴露对宫内胚胎发育影响 ,结合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探讨酒精对脑组织中海马区NOS(nirticoxidesynthase活性和nNOS(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表达影响。结果显示 1 0g/kg/d组即可出现... 采用整体动物模型观察器官形成期酒精暴露对宫内胚胎发育影响 ,结合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探讨酒精对脑组织中海马区NOS(nirticoxidesynthase活性和nNOS(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表达影响。结果显示 1 0g/kg/d组即可出现FAS形态特征 ;酒精能导致脑海马区NOS活性和nNOS表达增强 ,提示NO产量增高。结果说明酒精具有发育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胚胎 发育毒性 NO NOS NNOS
下载PDF
携带 xylE 的转基因小鼠致突变检测模型的建立及用于常规测试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印木泉 黄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9-100,共2页
携带xylE的转基因小鼠致突变检测模型的建立及用于常规测试现状印木泉黄建(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教研室,上海200433)人们建立了许多测试系统来检测突变以及最终导致突变的分子事件.常用的有:细菌系统,细胞系统和啮齿类... 携带xylE的转基因小鼠致突变检测模型的建立及用于常规测试现状印木泉黄建(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教研室,上海200433)人们建立了许多测试系统来检测突变以及最终导致突变的分子事件.常用的有:细菌系统,细胞系统和啮齿类动物系统等.然而,离体的实验系统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ylE 转基因 致突变模型 常规测试 肿瘤
下载PDF
细胞凋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铁河 印木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细胞凋谢的研究进展陈铁河,印木泉综述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教研室上海200433正如AlanEastman[1]所说,人们研究细胞凋谢(apoptosis)的兴趣正在爆炸性地增长,近几年文献资料的数量成倍增加足以说明这... 细胞凋谢的研究进展陈铁河,印木泉综述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教研室上海200433正如AlanEastman[1]所说,人们研究细胞凋谢(apoptosis)的兴趣正在爆炸性地增长,近几年文献资料的数量成倍增加足以说明这一点。人们一百多年前已发现类似的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谢 基因调节
下载PDF
建立转基因小鼠突变研究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建 成国辉 +1 位作者 陈耀富 印木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建立转基因小鼠突变研究模型的研究黄建,成国辉,陈耀富,印木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教研室200433扬州大学农学院生物所扬州250009)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以XylE(邻苯二酚氧化酶)基因为诱变靶基因,pES... 建立转基因小鼠突变研究模型的研究黄建,成国辉,陈耀富,印木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教研室200433扬州大学农学院生物所扬州250009)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以XylE(邻苯二酚氧化酶)基因为诱变靶基因,pESnx(12.7kb)穿梭质粒为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基因突变 动物模型 邻苯二酚氧化酶
下载PDF
神昌滴丸的遗传毒性研究
7
作者 万旭英 朱玉平 +4 位作者 毕洁 郑怡文 马玺里 朱江波 张天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2033-2035,共3页
目的:研究神昌滴丸的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微核试验,考察神昌滴丸对鼠伤寒沙门菌和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经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 目的:研究神昌滴丸的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微核试验,考察神昌滴丸对鼠伤寒沙门菌和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经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神昌滴丸的结果均呈阴性。结论:神昌滴丸无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昌滴丸 遗传毒性 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微核试验
下载PDF
血卟啉单甲醚(PSD-044)对SD大鼠的致畸学研究
8
作者 贺清玉 印木泉 +4 位作者 陈耀富 蔡车联 王静 毕洁 贺清玉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72-173,共2页
血叶啉单甲醚(PSD-044)是一种单体卟啉类肿瘤化学诊治剂,临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非细胞体系中NADPH光氧化作用的敏化效应和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光天活作用及小鼠S<sub>80</sub><sup>1</sup>肉瘤的光动力疗... 血叶啉单甲醚(PSD-044)是一种单体卟啉类肿瘤化学诊治剂,临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非细胞体系中NADPH光氧化作用的敏化效应和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光天活作用及小鼠S<sub>80</sub><sup>1</sup>肉瘤的光动力疗效均优于当前国内外临床使用的卟啉混合制剂的卟啉衍生物。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衍生物 卟啉类 SD大鼠 混合制剂 光氧化作用 光动力 致畸 PSD-044 血卟啉 敏化效应
下载PDF
c-Ha-ras^(V12G)基因转染细胞系促癌剂检测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吴涛 印木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7-268,共2页
关键词 c-Ha-ras^V12G 基因转染细胞系 促癌剂 检测模型
下载PDF
酚类化合物抑制AFB1诱导的大鼠肝癌启动机理的研究
10
作者 赵丽军 印木泉 +3 位作者 徐冠雄 方君成 旷双远 励雁峰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7-58,共2页
黄曲霉素AFB1诱导大鼠肝癌启动的过程为:AFB1经活化产生亲电性代谢产物(终致癌剂)AFB1—2,3—氧化物,与细胞内的重要大分子DNA共价结合。使DNA发生特征性改变.细胞复制。遗传损伤固定.形成启动的细胞。从而导致肝癌.抑癌物可通过... 黄曲霉素AFB1诱导大鼠肝癌启动的过程为:AFB1经活化产生亲电性代谢产物(终致癌剂)AFB1—2,3—氧化物,与细胞内的重要大分子DNA共价结合。使DNA发生特征性改变.细胞复制。遗传损伤固定.形成启动的细胞。从而导致肝癌.抑癌物可通过多个环节抑制肿瘤的启动.已知酚类抗氯化剂BHA(丁酸羟茄香醚)能抑制AFB1诱导的大鼠肝癌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肝 肝癌 大鼠 诱导 AFB1 抑癌 致癌剂 启动机 黄曲霉素 DNA
下载PDF
砷对大鼠的致畸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勇 朱惠刚 +1 位作者 潘漪清 张天宝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砷对母体、胎儿、胚胎细胞的影响和验证体外致畸作用。方法用大鼠体内致畸法并结合扫描电镜、组织化学等技术深入探讨了砷的发育毒性和机制。结果As2O3的各剂量组(0,1,4和10mg/kg)均未见母鼠有明显的... 目的进一步阐明砷对母体、胎儿、胚胎细胞的影响和验证体外致畸作用。方法用大鼠体内致畸法并结合扫描电镜、组织化学等技术深入探讨了砷的发育毒性和机制。结果As2O3的各剂量组(0,1,4和10mg/kg)均未见母鼠有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胎鼠死亡率分别为10.2%,17.4%,24.8%和61.1%;骨骼畸形率为1.89%,3.12%,17.28%和78.57%;染毒48小时后的胚胎畸形率分别为3.16%,5.32%,13.79%和40.48%;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多部位的胚胎表皮细胞受损,细胞表面和细胞连接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洞;胚胎畸形表现是神经管未闭、体位异常、肢芽小等;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组化检查率先证明一氧化氮与胚胎发育异常关系密切,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活体染色表明砷能诱发肢芽细胞过度凋亡;从多角度分析了砷的致畸机理。结论大鼠体内试验证实,砷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畸剂 畸胎 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