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隔离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欣 张彦国 +13 位作者 李屹 龙明 陈晓 梁灏 曾光辉 蔡家麟 吴鉴今 陈龙 陈文鑫 刘德桓 苏齐 叶靖 赖志云 吴志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2期1-4,15,共5页
目的: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隔离体系。方法:根据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承担的高危病原体侦检工作的实际实验流程设计并实现整个隔离系统及其相关的传递链、消毒链。结果:建立并实现了隔离器技术性能指标,利用双门转移切换装置实现了... 目的: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隔离体系。方法:根据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承担的高危病原体侦检工作的实际实验流程设计并实现整个隔离系统及其相关的传递链、消毒链。结果:建立并实现了隔离器技术性能指标,利用双门转移切换装置实现了不同类型隔离器之间物品的无泄露传递链,通过负压排风橱,实现了隔离器与其他生物安全功能设备之间物品的中转传递。利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熏蒸实现了不同类型隔离器的有效消毒灭菌,较好地保护了隔离器内置设备的性能。建立了适合隔离器内操作的病原体形态学检测技术,免疫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实验动物饲养、免疫、攻毒、毒性检测及解剖分析技术。结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隔离系统充分发挥了隔离器的安全防护、高效检出功能,为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实验提供了安全防护硬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控制 动物实验 隔离器 生物安全
下载PDF
Y111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生物活性的关键氨基酸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珉 姚静娟 +2 位作者 潘欣 潘卫 戚中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inh ib itor,VEG 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TNF家族新成员,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与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但目前其结构功能关系研究尚为空白,该文研究VEG I空间结构上重要...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inh ib itor,VEG 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TNF家族新成员,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与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但目前其结构功能关系研究尚为空白,该文研究VEG I空间结构上重要残基的作用极其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点突变技术突变了四个关键氨基酸E45R,G47A,Y111F,Y111T,构建了表达载体并在大肠肝菌中表达及纯化,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实验研究了四个突变体的活性。结果E45R突变体的活性显著下降,G47A突变体的活性略低于野生型VEG I,Y111F,Y111T突变体的活性比野生型VEGI下降10倍以上。结论VEGI的第111位氨基酸Y是发挥其功能的关键氨基酸,可能与受体形成直接结合,且氨基酸Y上的苯环与酚羟基均对其活性的发挥具重要作用;第45位氨基酸E对其活性的发挥也具重要作用,而第47氨基酸对其活性的发挥可能不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EGI) 内皮细胞 定点突变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肿瘤生物治疗基本原理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83-184,共2页
本文从三个不同方面对肿瘤生物治疗基本原理进行了推测,怀抛砖引玉之目的,旨在引起同行对该问题的注意及讨论。“稳态”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从“内环境”概念的提出到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分析了“稳态”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机制;从免疫监... 本文从三个不同方面对肿瘤生物治疗基本原理进行了推测,怀抛砖引玉之目的,旨在引起同行对该问题的注意及讨论。“稳态”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从“内环境”概念的提出到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分析了“稳态”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机制;从免疫监督和肿瘤发生这一对矛盾中分析了免疫监督功能降-低肿瘤发生-生物疗法纠正免疫失衡三者之间的关系;癌变源于基因,人类基因组各种功能基因之间存在着“平衡”关系,从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及广义抗癌细胞因子基因水平评述这种平衡关系有助于指导现代肿瘤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生物治疗 免疫失衡 生物疗法 细胞因子网络 内环境 肿瘤发生 基因治疗 人类基因组 功能基因 生命现象
下载PDF
IL-1s的生物特征及调节活性与网络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平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69-171,共3页
IL-1s的主要生物特征概括为“有2个分子亚型”、“基因分布广”和“诱生剂多”;并将IL-1s的生物调节活性归纳成9个方面(约24种),用一个简图作了论述;最后,将IL-1s及其与其他细胞素之间的网络形成关系用一个示... IL-1s的主要生物特征概括为“有2个分子亚型”、“基因分布广”和“诱生剂多”;并将IL-1s的生物调节活性归纳成9个方面(约24种),用一个简图作了论述;最后,将IL-1s及其与其他细胞素之间的网络形成关系用一个示意图作了简介,并认为IL-1s可能是细胞素网络形成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生物特征 调节活性
下载PDF
α-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国家标准品的协作标定
5
作者 林缨 常慧兰 +4 位作者 徐康森 周柄荣 邓芳 张正民 陈一平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6年第4期219-224,共6页
应用首批α-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国际标准品,通过体外细胞毒试验,对三种结构不同的rhTNF-α衍生物制品的生物学效价进行了协作标定。根据对标化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将这三种rhTNF-α衍生物制品建立为... 应用首批α-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国际标准品,通过体外细胞毒试验,对三种结构不同的rhTNF-α衍生物制品的生物学效价进行了协作标定。根据对标化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将这三种rhTNF-α衍生物制品建立为其相应物质的国家标准品,编号为628-Da-01,628-D3a-01和628-K-01,它们的效价分别确定为每安瓿40000,24000和14000国际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国家标准品 协作标定 体外细胞毒试验
下载PDF
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温新宇 舒翠玲 +3 位作者 于鸣 黎燕 戚中田 沈倍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1,74,共4页
目的 研制抗人CD38抗原分子的单克隆抗体 ,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高表达CD38抗原的Daudi细胞免疫Balb 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 0细胞融合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杂交瘤筛选 ;流式细胞术、免疫沉淀法与CD38分子原核表达... 目的 研制抗人CD38抗原分子的单克隆抗体 ,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高表达CD38抗原的Daudi细胞免疫Balb 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 0细胞融合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杂交瘤筛选 ;流式细胞术、免疫沉淀法与CD38分子原核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以MTT(四甲基偶氮唑盐 )法检测单克隆抗体抑制细胞增殖以及介导补体杀伤靶细胞的功能。结果 获得了一株抗人CD3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 1C6 ,流式细胞术显示它具有CD38抗原特异的细胞反应谱 ,其识别的抗原分子质量为 4 5 0 0 0u。与CD38分子原核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分析表明 ,其可特异识别CD38分子胞外结构域。MTT法显示其可介导补体杀伤靶细胞。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人CD3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 ,并进行了初步的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8 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下载PDF
SARS-CoVS蛋白功能性受体ACE2在人、兔角膜、结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琰 潘欣 +1 位作者 柳林 倪灿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 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的S蛋白介导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 ,最近已鉴定出SARS CoV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2 ,ACE2 )。本研究检测了ACE2在人、兔眼结膜、角膜中的表达 ,由此来... 目的 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的S蛋白介导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 ,最近已鉴定出SARS CoV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2 ,ACE2 )。本研究检测了ACE2在人、兔眼结膜、角膜中的表达 ,由此来初步推断SARS CoV由眼部入侵的可能。方法 分别采取 :(1)成人眼球破裂伤摘除的眼角膜和结膜组织 ;(2 ) 4~ 6月中期引产胎儿的眼角膜、结膜、心、肺组织 ;(3)兔眼角膜、结膜、心、肺组织 ;(4 )培养的人结膜成纤维细胞和兔角膜上皮细胞。分别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织、细胞中ACE2的表达。取尸体解剖的成人心、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RT PCR法在上述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均检测到ACE2的扩增条带 ,其中胎儿、成人和兔的角膜、结膜扩增条带较心、肺稍弱 ,兔各组织的扩增条带亮度与对应的人体组织的扩增条带亮度相近。ACE2免疫组化反应产物主要位于胞浆和胞膜 ,呈棕黄色或棕褐色。角膜和结膜的上皮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呈明显的阳性表达 ,角膜和结膜的成纤维细胞呈弱阳性表达 ,培养的人结膜成纤维细胞和兔角膜上皮细胞亦可见阳性表达。兔组织中的ACE2表达强度及组织定位与人相近。结论 本研究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证实了眼组织存在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功能性受体ACE2 ,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S蛋白 功能性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角膜 结膜
下载PDF
携带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抗腺样囊性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江中明 赵平 +2 位作者 高军 湛先保 吕春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减毒伤寒沙门氏菌,观察以减毒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联合TIP30与IFN-γ的基因治疗对腺样囊性癌的疗效。方法:PCR扩增TIP30和人IFN-γ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成重组... 目的:构建含有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减毒伤寒沙门氏菌,观察以减毒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联合TIP30与IFN-γ的基因治疗对腺样囊性癌的疗效。方法:PCR扩增TIP30和人IFN-γ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CI-TIP30、pCI-IFN和TIP30、IFN-γ基因共表达质粒pCI-TIP30/IFN。分别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体外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株,用免疫印迹和ELISA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将重组菌口服给腺样囊性癌荷瘤裸鼠,观察其疗效。结果: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质粒pCI-TIP30和pCI-TIP30/IFN转化菌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能表达TIP30蛋白,ELISA检测则显示pCI-IFN和pCI-TIP30/IFN转化菌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能分泌性表达人IFN-γ,减毒沙门氏菌本身和3种表达质粒转化的重组沙门氏菌对腺样囊性癌均有治疗作用,且TIP30与IFN-γ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分别携有真核表达质粒pCI-TIP30、pCI—IFN、pCI-TIP30/IFN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对腺样囊性癌荷瘤裸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30 干扰素-Γ 减毒伤寒沙门氏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培养及形态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剑 赵剑 +2 位作者 潘欣 贾连顺 陈德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93-794,共2页
目的 :通过对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培养 ,观察细胞的演变 ,探讨髓核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取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 ,在加 10 %灭活胎牛血清的F12 DMEM液中培养 ,建立体外髓核细胞培养模型。通过光镜、电镜观察 ,同时进行细... 目的 :通过对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培养 ,观察细胞的演变 ,探讨髓核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取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 ,在加 10 %灭活胎牛血清的F12 DMEM液中培养 ,建立体外髓核细胞培养模型。通过光镜、电镜观察 ,同时进行细胞活力测定。结果 :( 1)原代细胞生物学性状最接近体内细胞 ,传代后细胞呈现衰老现象。 ( 2 )活力测定提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 ,活力逐渐降低。 ( 3)髓核细胞内细胞器的变化与其生物学活性变化相一致。结论 :兔腰椎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为人腰椎髓核细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细胞培养 细胞基因 表达 调控
下载PDF
SARS-CoV S240蛋白与眼部ACE2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琰 柳林 +1 位作者 潘欣 景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783-786,共4页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ARS-CoV)S240蛋白与眼部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作用的机制。方法:构建SARS-CoVS蛋白融合基因pS240-EGFP,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鉴定ACE2在结膜、角膜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ARS-CoV)S240蛋白与眼部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作用的机制。方法:构建SARS-CoVS蛋白融合基因pS240-EGFP,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鉴定ACE2在结膜、角膜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进行SARS-CoVS240蛋白与结膜、角膜细胞的体外结合研究。结果:构建了融合基因pS240-EGFP;证实ACE2在结膜、角膜有表达;结膜、角膜细胞与SARS-CoVS240蛋白能够结合。结论:结膜、角膜中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SARS-CoVS240蛋白与结膜、角膜细胞能够结合。本研究对了解SARS的病理机制及进一步研究SARS的防护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S240蛋白 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结合作用
下载PDF
运用SELEX技术筛选特异性高亲和IVB型纤毛结构蛋白RNA适配子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勤 章晓联 +4 位作者 汪付兵 何攀文 吴红艳 屈雪菊 戚中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 获得特异性高亲和IVB型纤毛结构蛋白prepilS的RNA适配子 (aptamers) ,为开发预防、治疗伤寒杆菌肠热症的新型药物试剂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SELEX技术 (SystematicEvolutionofLigandsbyExponentialEn richment)筛选IVB型纤毛结构蛋... 目的 获得特异性高亲和IVB型纤毛结构蛋白prepilS的RNA适配子 (aptamers) ,为开发预防、治疗伤寒杆菌肠热症的新型药物试剂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SELEX技术 (SystematicEvolutionofLigandsbyExponentialEn richment)筛选IVB型纤毛结构蛋白prepilS的特异性适配子 ,通过体外构建一个长度为 88nt含有 30个随机序列的单链DNA(ssDNA)文库 ,PCR扩增为双链DNA随机文库后 ,体外转录构建RNA随机文库 ,以Sepharose 4B为筛选介质 ,筛选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prepilS蛋白的RNA适配子。结果 经 8轮筛选获得具有特异性高亲和prepilS蛋白的RNA适配子库。结论 成功地筛选出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的RNA适配子库 ,该RNA适配子库可显著抑制伤寒杆菌侵入T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m型纤毛结构蛋白 RNA适配子 人体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卫华 缪晓辉 +2 位作者 戚中田 朱诗应 赵克开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235-239,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protein,HBx)对肝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HBV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以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肝癌细胞,建立可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HepG2-HBx细胞,同时设空载体pcDNA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protein,HBx)对肝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HBV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以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肝癌细胞,建立可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HepG2-HBx细胞,同时设空载体pcDNA3转染细胞HepG2-pcDNA3及未转染HepG2细胞为对照组。PCR法扩增Neo基因检测插入的质粒DNA片段,免疫荧光检测HBx的表达。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TT比色实验、Hoechst33342核形态学染色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解稳定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3/HBx的HepG2-HBx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其倍增时间缩短(28h对32.5h或34h,P<0.05),克隆形成率增加[(10.12±0.23)%对(5.33±0.19)%或(5.19±0.28)%,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由G0/G1期-S期的进程明显加快。细胞凋亡检测显示HepG2-HBx细胞可抵抗放线菌素D(ActD)诱导的凋亡作用。结论HBx可提高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增加了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mIFN-β基因转染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体内致瘤性及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云 徐容 +6 位作者 曹广文 潘卫 陈秋莉 沈毅君 卢海妹 蔡春晓 邓松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 研究腺病毒 (adenovirus,Ad)介导mIFN β基因转染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及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携带mIFN 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16细胞 ,将该细胞接种于小鼠 ,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及对野生型B16细胞... 目的 研究腺病毒 (adenovirus,Ad)介导mIFN β基因转染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及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携带mIFN 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16细胞 ,将该细胞接种于小鼠 ,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及对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有无影响。结果 经腺病毒介导 ,mIFN β基因成功地导入B16细胞并获得有效表达 ;转mIFN β基因的B16细胞的体内致瘤性明显降低 ,并能抑制对侧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利用腺病毒载体携带IFN β基因来开发瘤苗治疗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 研究腺病毒 (adenovirus,Ad)介导mIFN β基因转染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及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携带mIFN 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16细胞 ,将该细胞接种于小鼠 ,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及对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有无影响。结果 经腺病毒介导 ,mIFN β基因成功地导入B16细胞并获得有效表达 ;转mIFN β基因的B16细胞的体内致瘤性明显降低 ,并能抑制对侧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利用腺病毒载体携带IFN β基因来开发瘤苗治疗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Β 瘤苗 腺病毒 黑色素瘤
下载PDF
鲁南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建国 张光曙 +4 位作者 杨德利 孙思才 韩纪举 潘伟 戚中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3-444,共2页
鲁南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271000泰安解放军第88医院于建国张光曙杨德利孙思才韩纪举潘伟①戚中田①关键词肝炎,丙型;聚合酶链反应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3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 鲁南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271000泰安解放军第88医院于建国张光曙杨德利孙思才韩纪举潘伟①戚中田①关键词肝炎,丙型;聚合酶链反应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3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及病理关系十分密切〔1〕。HCV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聚合酶链反应 输血 基因分型
下载PDF
HIV-1 vif基因的RNA干扰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雪艳 卢洪洲 +3 位作者 陈秋丽 潘卫 张云智 沈银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利用RNAi技术对HIV-1 vif基因的转录后水平进行下调,达到抑制vif蛋白表达的目的,为新的抗HIV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转录法合成siRNA,与转接有vif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 目的利用RNAi技术对HIV-1 vif基因的转录后水平进行下调,达到抑制vif蛋白表达的目的,为新的抗HIV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转录法合成siRNA,与转接有vif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并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对HIV-1 vif分别从转录和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将pEGFP-N1-vif重组载体转染HEK 293T细胞后,结果显示vif蛋白可以在细胞中高水平表达;针对vif设计的3段特异的siRNA可以有效且特异地降低vif蛋白的表达。结论RNAi技术可以下调HIV-1蛋白的表达,此技术可以作为一项新的治疗和预防HIV-1的方法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vif基因 vif蛋白 RNAI siRNA 人胚肾293T细胞 pEGFP—N1质粒
下载PDF
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力测定及外源性基因在其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剑 贾连顺 +4 位作者 程岚 潘欣 陈德玉 潘卫 戚中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0期3023-3024,T00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了解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内,观察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兔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剪碎,并分离出细胞,放入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F12-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目的通过对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了解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内,观察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兔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剪碎,并分离出细胞,放入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F12-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建立体外髓核细胞培养模型,同时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细胞内,观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兔髓核细胞贴壁及生长的速度均十分缓慢。(2)活力测定提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活力逐渐降低。(3)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髓核细胞可以持续发出绿色荧光达3个月。结论(1)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长能力较弱。(2)外源性的基因可以在髓核细胞内得到持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髓核细胞 活力 测定 外源性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特异性自杀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立军 李强 +3 位作者 白冲 李玉光 曹广文 戚中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肺腺癌组织特异性自杀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毒感染法 ,将癌胚抗原 (CEA)基因启动子所驱动的CD基因的组织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 (G1 CEACDNa) ,导入分泌CEA的肺腺癌细胞系A5 49细胞 ,研究裸鼠体内抑瘤效果 ... 目的 探讨肺腺癌组织特异性自杀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毒感染法 ,将癌胚抗原 (CEA)基因启动子所驱动的CD基因的组织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 (G1 CEACDNa) ,导入分泌CEA的肺腺癌细胞系A5 49细胞 ,研究裸鼠体内抑瘤效果 ;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裸鼠体内治疗A5 49肿瘤 ,观察G1 CEACDNa/5 氟胞嘧啶 ( 5 FC)对A5 49细胞致瘤裸鼠的治疗作用及毒副反应。结果  ( 1)将转基因的A5 49细胞和未转基因的A5 49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 ,两者成瘤性无明显差异 ;( 2 )在转基因细胞致瘤裸鼠实验中 ,5 FC对转CEA启动子调控自杀基因的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3 )将G1 CEA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上清直接注射到裸鼠成瘤部位 ,然后腹腔内注射 5 FC同样获得明显的抑瘤效果 ;( 4 )与直接注射 5 FU相比 ,组织特异性自杀基因治疗对骨髓的抑制明显降低。结论 组织特异性自杀基因治疗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个体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自杀基因 癌胚抗原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大黄对大鼠腹腔感染致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束长辉 朱义用 +1 位作者 景炳文 娄永华 《中国药师》 CAS 2003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黄对大鼠腹腔感染致肺损伤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 (CLP)造成腹腔感染 ,每天在麻醉下经胃管灌注大黄 1次。分别在术后 0 ,2 4 ,48,72 ,96 ,1 2 0h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组织的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 目的 :探讨大黄对大鼠腹腔感染致肺损伤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 (CLP)造成腹腔感染 ,每天在麻醉下经胃管灌注大黄 1次。分别在术后 0 ,2 4 ,48,72 ,96 ,1 2 0h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组织的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BALF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肺组织的内毒素和TNF α逐渐增加 ,时间越长越明显 ,但药物组比感染组增加较慢、幅度较小。结论 :大黄可防止内毒素进入肺组织 ,抑制肺内中性粒细胞积聚 ,TNF α释放 ,减轻肺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肺损伤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中性粒细胞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的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年松 盛晓华 +3 位作者 薛勤 范瑛 潘卫 唐令诠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5-986,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12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第2代ELISA法检测血抗-HCV。RT-PCR方法检测HCV RNA,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12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第2代ELISA法检测血抗-HCV。RT-PCR方法检测HCV RNA,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120例血透患者中,抗HCVIgM阳性49例(40.8%),抗HCVIgG阳性47例(39.2%).HCV RNA阳性52例(43.3%),所有HCV指标均阳性37例(30.8%),至少1项指标阳性55例(45.8%)。结论:联合检测抗HCVIgM、抗HCVIgG和HCV RNA可显著提高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抗-HCV IGM 抗-HCV IGG HCV RNA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HCV感染标志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年松 竺艳娟 +2 位作者 潘卫 方芳 廖履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了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 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6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抗- HCV 和HCVRNA。结果显示:62 例病人中,抗- HCV 阳性IgM27 例(4... 为了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 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6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抗- HCV 和HCVRNA。结果显示:62 例病人中,抗- HCV 阳性IgM27 例(43-6 % ) ,抗- HCVIgG 阳性29 例(46-8 % ) ,HCVRNA阳性34 例(54-8 % ) ,三项任一项阳性者38 例(59-7 % ) ,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者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 标志、EPO 应用、CAPD史无显著差异,而与平均透析时间、输血史、ALT 异常、肾移植史有显著差异。提示血透病人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病人感染HCV 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输血 医源性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