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热消融治疗甲状旁腺结节 被引量:63
1
作者 章建全 仇明 +4 位作者 盛建国 卢峰 赵璐璐 张航 刁宗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70,共9页
目的建立经皮射频和微波热消融治疗甲状旁腺腺瘤、增生结节的技术方案和评价指标,探讨其技术特征、方法步骤、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使用Celon ProBreath双极式射频电极针和Thy-ablationTM微波消融天线针在高频超声引导及超声造影监测下对9... 目的建立经皮射频和微波热消融治疗甲状旁腺腺瘤、增生结节的技术方案和评价指标,探讨其技术特征、方法步骤、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使用Celon ProBreath双极式射频电极针和Thy-ablationTM微波消融天线针在高频超声引导及超声造影监测下对96例317枚良性病变甲状旁腺进行经皮穿刺消融,就消融策略、穿刺路径、保护重要血管和喉返神经及减少活检出血的措施、判断消融彻底性以及终止消融的指征、每枚腺体消融耗时(AT)及总手术时间(TOT)等消融术中技术问题进行探索与解析,对消融术后消融区的经时变化从多模式超声表现、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清钙水平、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组织学多层面进行跟踪评价。结果采用横切面引导同时显现穿刺目标、穿刺针和重要的解剖结构是安全穿刺的基础,液体隔离带法有利于制作安全穿刺路径并有效保护喉返神经、气管和食管免受热损伤;"热阻断血流"后活检可有效防止病变腺体内出血,并对1例胸锁乳突肌内出血提供有效止血。超声造影是消融过程的重要指导手段,可避免消融不彻底。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组TOT为(572.47±75.79)s、每枚腺体AT为(194.82±46.39)s,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组TOT为(1 548.47±323.83)s、每枚腺体AT为(217.55±52.42)s;消融后第2个月起消融区开始缩小,射频消融在体积缩小速度和幅度两个方面均优于微波消融;PHPT组中73.1%(19/26)、SHPT组中53.6%(156/291)的消融区在消融后第12个月超声检查时消失;术前99mTc-MIBI发现93.1%(295/317)的甲状旁腺病变,消融后均不再显现;消融区质地明显变硬,但会逐渐变软,与消融区体积缩小趋势平行;消融后血清PTH快速降低,PHPT组尤其明显;PTH有反跳现象,但在时间和程度上SHPT组与PHPT组明显不同。2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消融后2h内意识开始清醒。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甲状旁腺良性结节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手段微创化的最新体现,治疗过程精细、准确,安全省时,病灶灭活彻底,坏死物吸收良好,可迅速降低PTH,具有急救价值。PTH的反跳需引起对新生病灶的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肿瘤 腺瘤 甲状旁腺增生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热消融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正常人甲状旁腺超声影像特征的筛查及验证 被引量:29
2
作者 章建全 仇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9-356,共8页
目的筛选并验证正常人甲状旁腺的主要超声影像特征表现,为临床甲状旁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甲状腺外科切除术中正常甲状旁腺的保护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对600例正常人进行颈部高频超声影像检查,以颈部局部解剖为基... 目的筛选并验证正常人甲状旁腺的主要超声影像特征表现,为临床甲状旁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甲状腺外科切除术中正常甲状旁腺的保护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对600例正常人进行颈部高频超声影像检查,以颈部局部解剖为基础,采用逐一排除法筛选最可能的正常甲状旁腺影像特征。以筛选出的正常甲状旁腺影像特征为基础,比较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与否患者甲状旁腺检出率的差异;对比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比较甲状腺切除术中超声监测与否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以验证正常甲状旁腺影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正常人甲状旁腺的基本声像图表现为:境界清晰、细腻均匀的中等偏强回声小结节,平均长、宽、厚超声测得值为(6.38±1.46)、(3.76±1.02)、(2.75±1.99)mm;外形多样,以椭圆形居多;质地比邻近的甲状腺实质柔软,弹性超声定量指标应变比平均为0.87±0.18;多数腺体(62.5%)可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三维重建VOCAL计算平均每枚体积为(0.13±0.06)mL;下甲状旁腺超声显示率及显示质量高于上甲状旁腺。5例甲状腺全切术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低值者中,有4例(80%)发生正常甲状旁腺声像缺失;而35例甲状腺全切术后血清PTH测值正常者中未见正常甲状旁腺影像缺失。19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5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病变腺体所对应的解剖区域无正常甲状旁腺声像显示。术中未使用超声监测组有6例(20%)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而术中使用超声监测组仅1例(3.3%)发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甲状腺缺如患者在其甲状腺缺如侧高频超声皆显示出2枚正常的甲状旁腺声像。结论成功获得正常人甲状旁腺超声影像,并于临床应用中得到初步验证,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脂肪微滴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Notch-1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伟 饶文胜 +1 位作者 张伟 仇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429-1432,共4页
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人类Notch信号通路包括了四种受体及五种配体,其中Notch-1受体在甲状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Notc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Notch-1信号通路能够促... 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人类Notch信号通路包括了四种受体及五种配体,其中Notch-1受体在甲状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Notc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Notch-1信号通路能够促进乳头状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且其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相关。而对于甲状腺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细胞,活化Notch-1信号通路可抑制他们的增殖。众多研究表明Notch-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甲状腺癌重要治疗靶点。本文就Notch-1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甲状腺癌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袖状胃切除术降低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鑫 王强 +4 位作者 杜植鹏 张秀翠 裘年存 张伟 仇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3-1345,共3页
目前袖状胃切除术因其良好的减重和糖尿病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研究认为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饥饿素(ghrelin)的下降可能是糖尿病缓解的重要机制之一[2]。胃饥饿素在生物体内有2种形式:辛酰化胃饥饿素(AG)和非辛酰化胃饥饿素... 目前袖状胃切除术因其良好的减重和糖尿病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研究认为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饥饿素(ghrelin)的下降可能是糖尿病缓解的重要机制之一[2]。胃饥饿素在生物体内有2种形式:辛酰化胃饥饿素(AG)和非辛酰化胃饥饿素(UAG)。目前对胃饥饿素的水平在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动物中的变化存在较大争议[35],而且关于袖状胃切除术后大鼠胃饥饿素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变关系的研究较少。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构建糖耐量异常肥胖大鼠模型,用稳态模型法评估大鼠糖耐量状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AG、总胃饥饿素(TG)指标并计算AG/TG比值,探究大鼠术后AG、TG、AG/TG的变化以及糖尿病缓解情况,解释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饥饿素变化与糖耐量异常缓解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状胃切除术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肥胖症
原文传递
复合补片和生物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伟 仇明 +5 位作者 单成祥 姜治国 刘晟 江道振 郑向民 沈宏亮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对比应用复合补片和生物补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21例应用Crurasoft誖复合补片组及20例应用BiodesignTM Surgisis誖生物补片组修补食管裂孔疝病人,对比分析术后复发率和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两... 目的:对比应用复合补片和生物补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21例应用Crurasoft誖复合补片组及20例应用BiodesignTM Surgisis誖生物补片组修补食管裂孔疝病人,对比分析术后复发率和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食管裂孔长径和手术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应用复合补片和生物补片均能使术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显著缓解。复合补片组和生物补片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和3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随访裂孔疝复发率均为0。复合补片组和生物补片组长期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16.3±8.9)个月和(17.3±6.8)个月,解剖性复发率分别为4.8%和5.0%,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均未发生食管侵蚀的并发症。复合补片组病人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生物补片组(38.1%比20..0%),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新一代小肠黏膜下基质补片和复合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后疗效满意,复发率低,补片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生物补片 复合补片
原文传递
mini器械在胸乳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附40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强 张伟 +2 位作者 单成祥 姜治国 仇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mini器械在胸乳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breast approach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BA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三科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在BAET中使用mini器械的40例患者,年龄(33.53±... 目的探讨mini器械在胸乳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breast approach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BA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三科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在BAET中使用mini器械的40例患者,年龄(33.53±8.76)岁,肿块大小(21.10±10.96)mm。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行单侧腺叶切除19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例,甲状腺全切除术7例,甲状腺癌根治术8例。结果 40例使用mini器械的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均达到完整肿瘤切除的目的;手术时间(112.25±31.52)min,VAS-12h(2.48±1.13)分,VAS-24h(0.85±0.80)分,VAS-48h(0.25±0.44)分,RSS(美容评分)为(8.75±1.26)分。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4例和喉返神经麻痹1例。结论在BAET中使用mini器械使传统内镜手术的微创、美学效果等更加优化,同时并未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器械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 美容技术 微创性外科手术 胸乳径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应用Forley导尿管建立兔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斌 张伟 +2 位作者 仇明 刘晟 宋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更安全有效且符合生理解剖的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健康5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均分为3组:贲门括约肌切开术组(A组),贲门括约肌部分切除术组(B组),Forley导尿管气囊扩张术组(C组)。建模前行食管造瘘... 目的探讨一种更安全有效且符合生理解剖的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健康5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均分为3组:贲门括约肌切开术组(A组),贲门括约肌部分切除术组(B组),Forley导尿管气囊扩张术组(C组)。建模前行食管造瘘术,3组兔分别采用各自方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24hpH值监测,术后4周处死动物,观察大体标本及镜下标本。结果 B组死亡率较其余两组高(P=0.057)。B组兔24h内pH<4的时间百分比、反流次数及pH<4持续时间超过5min的反流次数均高于其余两组,C组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造模成功率几近相同。造模成功的兔中,B组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括约肌部分切除术造模效果较为理想,但死亡率高;气囊扩张术术式简单,安全性高,造模效果理想,且符合正常生理解剖结构,适合内镜治疗及其他新型治疗方法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导尿管插入术 Forley导尿管 气囊扩张术 下端食管括约肌
原文传递
5mm及以下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淏 王强 +4 位作者 查斯洛 饶文胜 张伟 仇明 单成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最大径≤5 mm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186例肿瘤最大径≤5 mm的cN0 PTMC患者,... 目的探讨肿瘤最大径≤5 mm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186例肿瘤最大径≤5 mm的cN0 PTMC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是否双侧癌、是否多灶癌、是否腺外侵犯、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等,总结肿瘤最大径≤5 mm的PTMC患者的CLNM规律,并应用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86例肿瘤最大径≤5 mm的cN0 PTMC患者中,发生CLNM者58例(31.2%)。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个数为0~14个,平均(4.92±6.82)个,其中转移个数为0~5个,平均(0.78±1.41)个;转移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数目百分比为0%~100%,平均(50±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多发灶是肿瘤最大径≤5 mm PTMC患者CLNM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肿瘤多发灶均是肿瘤最大径≤5 mm的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男性、肿瘤多发灶的最大径≤5 mm的cN0 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癌 甲状腺微小癌 中央淋巴结 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顾梓群 单成祥 +3 位作者 刘佳 冯云洁 仇明 徐昕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6例cN0单侧PT... 目的分析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6例cN0单侧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灶数量、肿瘤直径、腺外浸润情况、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T分期等,总结cN0单侧PTC患者患侧及对侧CLNM的规律,并应用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患侧及对侧CLNM发生率分别为32.6%(15/46)和21.7%(10/46),在对侧转移的患者中,仅对侧发生CLNM者占70.0%(7/10)。其中T1、T2期患者共发生CLNM 20例(48.8%,20/4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1cm、不合并HT与患侧CLNM有关(P<0.05),所有临床病理因素均与对侧CLNM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1cm(OR=4.890,P=0.044)是患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HT(OR=0.086,P=0.034)是患侧CLNM的保护因素;多灶癌(OR=7.60,P=0.038)是对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仅发生患侧CLNM和仅发生对侧CLNM的患者中,合并HT时更易发生对侧CLNM(P<0.05)。结论在cN0单侧PTC患者中,患侧CLNM最为常见,也可仅发生对侧CLNM;T1、T2期患者CLNM率较高,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PCND);肿瘤直径>1cm时,建议行患侧PCND;肿瘤为多灶癌、合并HT时,行对侧PCND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胃饥饿素通过cAMP/PKA通路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促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一凡 王强 +1 位作者 张伟 仇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胃饥饿素(ghrelin)能否通过调控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通路竞争性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促胰岛素分泌效应。方法取8~10周龄雄性SD大鼠5只,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经双硫腙(DTZ)和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染色鉴定后... 目的探讨胃饥饿素(ghrelin)能否通过调控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通路竞争性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促胰岛素分泌效应。方法取8~10周龄雄性SD大鼠5只,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经双硫腙(DTZ)和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染色鉴定后,每只大鼠挑选60个胰岛,将其随机分成6组并接受不同处理:S_0组(8.3 mmol/L葡萄糖溶液)、S_1组(8.3 mmol/L葡萄糖溶液+10 nmol/L GLP-1)、S_2组(8.3 mmol/L葡萄糖溶液+10nmol/L GLP-1+10 nmol/L ghrelin)、S3组[8.3 mmol/L葡萄糖溶液+10 nmol/L GLP-1+10 nmol/L ghrelin+1μmol/L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1α(GHSR-1α)拮抗剂生长激素释放肽6(D-Lys3-GHRP-6)]、S4组(8.3 mmol/L葡萄糖溶液+10nmol/L GLP-1+10 nmol/L ghrelin+5μmol/L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毛喉素)、S_5组(8.3 mmol/L葡萄糖溶液+10 nmol/L GLP-1+10 nmol/L ghrelin+10μmol/L PKA激动剂6-Phe-cAMP);所有试剂均于前一试剂处理10 min后依次加入后一试剂共同处理,每组胰岛的所有处理时间共3 h。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胰岛培养液中胰岛素和cAMP的浓度。结果S1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释放c AMP的浓度均高于S0组(P均<0.05),S_2组均低于S_1组(P均<0.05)。S_3、S_4和S_5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释放cAMP的浓度均高于S2组(P均<0.05)。结论 Ghrelin能够抑制GLP-1的促胰岛素分泌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cAMP/PKA通路竞争性抑制GLP-1的促分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饥饿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环磷酸腺苷 胰岛素 胰岛
原文传递
袖状胃切除术对大鼠下丘脑能量平衡感受系统的影响
11
作者 张伟 谢静 +4 位作者 单成祥 刘晟 江道振 郑向民 仇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82-2483,共2页
目的检测肥胖大鼠袖状胃切除术后循环ghrelin水平及下丘脑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活化状态。方法将15只肥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袖状胃切除术组和保留部分胃底的袖状胃切除术组。术后2周记录每日摄食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检测肥胖大鼠袖状胃切除术后循环ghrelin水平及下丘脑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活化状态。方法将15只肥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袖状胃切除术组和保留部分胃底的袖状胃切除术组。术后2周记录每日摄食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hrelin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磷酸化mTOR(pmTOR)和磷酸化P70S6K(pP70S6K)表达水平。结果袖状胃切除术显著降低摄食量[(20.10±1.95)g比(10.44±1.18)g,P〈0.05]和血清ghrelin水平[(1556.20±143.35)恤g/L比(1162.20±170.96)μg/L,P〈0.05],pmTOR和pP70S6K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升高2.54倍和3.60倍。保留部分胃底的袖状胃切除术显著降低摄食量,但血清ghrelin水平无显著变化,pmTOR和pP70S6K水平较对照组轻度降低。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后循环ghrelin水平显著降低,mTOR通路在负能量平衡下被异常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状胃切除术 GHRELIN 雷帕霉素
原文传递
Oddi括约肌成形术治疗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62例分析
12
作者 傅振超 张伟 +3 位作者 张前兴 徐遵礼 张筱默 朱建平 《人民军医》 2017年第3期284-285,共2页
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为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的首选治疗术式,但Oddi括约肌成形术仍然是基层医院治疗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的常用术式。2003年7月—2015年6月,我们采用Oddi括约肌成形术治疗胆总管下段良性狭... 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为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的首选治疗术式,但Oddi括约肌成形术仍然是基层医院治疗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的常用术式。2003年7月—2015年6月,我们采用Oddi括约肌成形术治疗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62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成形术 诊治分析
原文传递
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海峰 郑向民 +1 位作者 谢静 蔡相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7期3302-3304,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非随机性对照研究,比较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美容效果上的不同,探讨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临... 目的:通过临床非随机性对照研究,比较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美容效果上的不同,探讨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手术,其中46例患者采用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为内镜组,40例行传统甲状腺手术为传统组。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无显著差异。与传统组比较,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疼痛明显降低(P<0.05),功能恢复即术后自行下床洗漱时间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显著增加(P<0.05),手术美容效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相对传统甲状腺手术,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治疗甲状腺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 传统甲状腺手术 出血量 术后疼痛 功能恢复 美容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