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铁蛋白受体与血液系统的关系
1
作者 侯健 钱尚华 肖芒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铁在能量代谢、DNA合成及细胞生长的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铁由转铁蛋白运输,后者与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特异结合,通过细胞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在酸性囊泡中将铁释出,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去铁转铁... 铁在能量代谢、DNA合成及细胞生长的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铁由转铁蛋白运输,后者与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特异结合,通过细胞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在酸性囊泡中将铁释出,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去铁转铁蛋白又返回细胞表面,进入再循环。由于1979年提纯了人TfR,以及稍后又获得了多株抗人TfR单克隆抗体,人们对TfR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TfR与血液系统的关系在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拟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 转铁蛋白受体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疾患外周血小板四项参数观察
2
作者 周建平 潘玲芝 +1 位作者 侯健 黄隆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5-96,共2页
血液系统恶性疾患外周血小板四项参数观察周建平,潘玲芝,侯健,黄隆安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病态造血致使血小板异常,且白血病与淋巴瘤常可侵犯骨髓。观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 血液系统恶性疾患外周血小板四项参数观察周建平,潘玲芝,侯健,黄隆安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病态造血致使血小板异常,且白血病与淋巴瘤常可侵犯骨髓。观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血小板
下载PDF
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差异表达蛋白的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朱蓉 奚昊 +3 位作者 李勇华 姜华 邹剑锋 侯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5-452,共8页
目的: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探讨硼替佐米敏感和耐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采用硼替佐米浓度递增法诱导NCI-H929细胞株产生耐药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亲本NCI-H929和NCI-H929B的细胞周期,双向电泳... 目的: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探讨硼替佐米敏感和耐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采用硼替佐米浓度递增法诱导NCI-H929细胞株产生耐药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亲本NCI-H929和NCI-H929B的细胞周期,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部分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采用浓度递增法自骨髓瘤细胞系NCI-H929建立了硼替佐米耐药株NCI-H929B。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亲本NCI-H929和NCI-H929B 24 h的IC50,其分别为20.7 nmol/L和487.4 nmol/L,耐药倍数为23.5。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NCI-H929亲本和NCI-H929B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亲本NCI-H929细胞的2-DE相比,NCI-H929B细胞中有11个蛋白点表达明显上调,6个明显下调。对这17个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共获得了17个肽质量指纹图谱(PMF)。将PMF质量数据通过Aldente软件查询SWISS-PROT数据库,根据匹配片段及氨基酸序列覆盖率等,初步鉴定出14种蛋白质。Western blot验证其中一种蛋白质(蛋白DJ-1),结果与双向电泳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浓度递增法可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双向电泳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对硼替佐米耐药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疗法 抗药性 肿瘤 硼酸化物/治疗应用 吡嗪类/治疗应用 蛋白质类/分析 电泳 凝胶 双向
下载PDF
应用PCR检测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吕鸣 孔宪涛 黄隆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检测恶性淋巴瘤(ML)的骨髓浸润(IBM)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ML患者IBM。结果:(1)... 目的:检测恶性淋巴瘤(ML)的骨髓浸润(IBM)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ML患者IBM。结果:(1)34份ML患者骨髓标本IBM检出率为70.6%(24/34),明显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38.6%,P<0.05)。(2)19例形态学检测正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标本,IBM阳性率57.9%(11/19),其中8例B-NHL(8/14)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5例同时还检测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2例T-NHL(2/3)检测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无克隆性IgH基因重排;2例免疫分型不明确NHL患老中1例(1/2)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无克隆性TCR,基因重排。2例霍奇金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骨髓IBM均阴性。(3)Ⅲ,Ⅳ期NHL患者IBM检出率显著高于II期(p<0.01),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1)。(4)IBM阳性组NHL2年死亡率54.5%(6/11),明显高于IBM阴性(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BM有助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淋巴瘤 骨髓浸润 基因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巍然 侯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93-297,共5页
为了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观察其与地塞米松、反应停、三氧化二 砷、唑仑膦酸钠等药物联合时的协同作用,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BrdU掺入法检测浆细胞标记指 数(PCLI),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T... 为了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观察其与地塞米松、反应停、三氧化二 砷、唑仑膦酸钠等药物联合时的协同作用,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BrdU掺入法检测浆细胞标记指 数(PCLI),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药物协同作用判断标准按金氏公式计算Q值。结 果表明,7株骨髓瘤细胞系NCI-H929、HS-sultan、KM3、SKO-007、CZ-1、U266、LP-1经1、4、8、12、16μmol/L 2-甲氧基 雌二醇分别作用12、24、36和48小时后细胞活力明显受抑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 <0.05)。各细胞系对2-甲氧基雌二醇敏感性不同,其IC50介于(20.8±0.27)μmol/L与(34.1±0.57)μmol/L之 间。1、4、8、12、16μmol/L 2-甲氧基雌二醇分别作用12、24、36和48小时可诱导骨髓瘤细胞系凋亡,凋亡率介于 9%-33%之间,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经12μmol/L 2-甲氧基雌二醇作用 24小时后浆细胞标记指数(PCLI)由作用前平均(30.14±4.28)%下降到作用后的(14.71±6.27)%,差异显著(P <0.05)。2-甲氧基雌二醇与药物联合作用后计算Q值介于1.13-1.43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结论:2-甲氧基雌二 醇可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并可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与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细胞凋亡 细胞系 骨髓瘤 细胞增殖
下载PDF
VT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36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奚昊 侯健 +2 位作者 袁振刚 傅卫军 张春阳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VT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6例。结果36例患者平均完成3.8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0.6%。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乏力、周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VT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6例。结果36例患者平均完成3.8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0.6%。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乏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结论VT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易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联合治疗
下载PDF
UbcH10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U-199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奚昊 赵黎明 +2 位作者 姜华 李璐 侯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2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RNA的方法沉默多发性骨髓瘤U-1996细胞中的UbcH10基因,研究基因沉默后U-1996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UbcH10基因信息,设计针对UbcH10基因编码序列(CDS)区的siRNA序列。通过脂质体法... 目的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RNA的方法沉默多发性骨髓瘤U-1996细胞中的UbcH10基因,研究基因沉默后U-1996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UbcH10基因信息,设计针对UbcH10基因编码序列(CDS)区的siRNA序列。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相关siRNA序列至多发性骨髓瘤U-1996细胞。在转染siRNA后48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1996细胞中UbcH10基因的mRNA和其蛋白水平。选取未转染siRNA序列的空白组和转染阴性siRNA序列组作为试验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siRNA序列后24、48、72hU-1996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h后U-1996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通过脂质体法成功转染构建siRNA序列至U-1996细胞。转染后的U-1996细胞中UbcH10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较转染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沉默UbcH10基因后U-1996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上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UbcH10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增加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CH10 多发性骨髓瘤 SIRNA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蓉 侯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93-595,共3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9
作者 吕鸣 孔宪涛 黄隆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水平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关系。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一点分析法检测了23例MM和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GR表达水平。结果:MMGR水平,初诊未化疗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水平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关系。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一点分析法检测了23例MM和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GR表达水平。结果:MMGR水平,初诊未化疗组(6例)(4767±1464)位点/细胞,部分缓解组(9例)(5989±1894)位点/细胞,与正常对照组(10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难治性MM组(2117±839)位点/细胞,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M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检测有助于预测糖皮质激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 糖皮质激素 受体
下载PDF
由FAB至WHO分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演变
10
作者 余润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36-739,共4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类 演变
下载PDF
不典型毛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小飞 安妮 +3 位作者 蓝海峰 张春阳 侯健 余润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白血病(HCL)不典型特征的鉴别思路。方法:报告1例不典型HC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简述HCL诊断的最新进展。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对不典型特征进行进一步鉴别,确诊为HCL。结论:HCL诊断... 目的:探讨毛细胞白血病(HCL)不典型特征的鉴别思路。方法:报告1例不典型HC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简述HCL诊断的最新进展。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对不典型特征进行进一步鉴别,确诊为HCL。结论:HCL诊断时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遇不典型特征应作进一步鉴别以防出现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毛细胞性 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膜联蛋白A1
下载PDF
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后急非淋白血病病情加重三例报告
12
作者 周建平 侯健 黄隆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7-377,共1页
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后急非淋白血病病情加重三例报告周建平,侯健,黄隆安1临床资料例1,男,68岁。经骨穿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L)M56型,原单+幼单0.079,第3次入院化疗。入院查外周血WBC1.4×109... 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后急非淋白血病病情加重三例报告周建平,侯健,黄隆安1临床资料例1,男,68岁。经骨穿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L)M56型,原单+幼单0.079,第3次入院化疗。入院查外周血WBC1.4×109/L,N0.38,予DAH方案化疗后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巴 急性白血病 集落刺激因子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附11例报告)
13
作者 季文锋 焦登国 +2 位作者 侯健 王东星 袁振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7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对11例化疗早期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及化疗前后各项实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治疗、男性、年龄轻、肿瘤负荷高、化疗前有肾功能不全、血尿酸水平高、血乳... 目的:探讨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对11例化疗早期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及化疗前后各项实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治疗、男性、年龄轻、肿瘤负荷高、化疗前有肾功能不全、血尿酸水平高、血乳酸脱氢酶高、存在脱水和酸性尿等为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存在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必须高度重视和早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溶解综合征 危险因素 治疗 化疗 临床特点
下载PDF
PAD与TA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曾添美 何海燕 +7 位作者 石昊天 奚昊 杜鹃 张春阳 姜华 傅卫军 周帆 侯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目的 评价PAD方案(硼替佐米+表柔吡星+地塞米松)和TAD方案(沙利度胺+表柔吡星+地塞米松)诱导治疗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并评估细胞遗传学分层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PAD诱导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191例... 目的 评价PAD方案(硼替佐米+表柔吡星+地塞米松)和TAD方案(沙利度胺+表柔吡星+地塞米松)诱导治疗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并评估细胞遗传学分层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PAD诱导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191例自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及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非随机进入PAD诱导治疗组(PAD组,132例)和TAD诱导治疗组(TAD组,59例),诱导后根据患者意愿分别按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原诱导方案巩固治疗,分析两组的诱导后疗效及生存差异,并评估细胞遗传学分层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PAD诱导治疗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 PAD与TAD组诱导后的缓解率分别为84.4% (108/128)和69.5%(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上疗效率分别为70.3%(90/128)和32.2% (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获得接近完全缓解/完全缓解(nCR/CR)率分别为68.0%(87/128)和25.4%(1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AD组与TAD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生存(OS)期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0.223、0.989).接受PAD诱导治疗的132例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荧光原位杂交(FISH)高危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均短于FISH低危组(15.2比19.1个月,41.2个月比未到达),且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98、0.017).根据巩固方式进一步的亚组生存分析显示,在FISH高危组,诱导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患者的中位PFS期显著长于诱导后继续原诱导方案巩固的患者(17.8比14.6个月,P=0.029),而两组之间的总生存期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0).在FISH低危组,诱导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患者与接受原诱导方案巩固患者间中位PFS及OS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131、0.294).结论 PAD方案诱导治疗总缓解率及高质量缓解率均显著好于TAD.且在以PAD诱导后,以FISH为基础的细胞遗传学分层可以区分高危及低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对于FISH高危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延长其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朱婉秋 卢静 +3 位作者 路瑾 侯健 黄晓军 陈文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目的 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及MM合并肾功能不全(MM-R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家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收治的897例初诊MM患者中MM-RI患者的临床和病例特点、生存情况及影响初诊MM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897... 目的 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及MM合并肾功能不全(MM-R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家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收治的897例初诊MM患者中MM-RI患者的临床和病例特点、生存情况及影响初诊MM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897例初诊MM中有177例为MM-RI患者,占总例数的19.7%(177/897).MM-RI患者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65岁的占28.2%(50/177),男性占70.6%(125/177),M蛋白分型中IgDλ型占17.2%(30/174)、轻链型占27.6%(48/174),DSⅢ期(167/176)及ISSⅢ期(166/175)占94.9%.相比于MM肾功能正常(MM-RN)患者,MM-RI患者分型中IgD-λ型及轻链型比例高,分期中DS和ISSⅢ期比例高;骨髓浆细胞、白细胞和尿酸水平高;血红蛋白和J血小板水平低(均P <0.05).中位随访24(2~114)个月,MM-RI及MM-RN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0和2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7);MM-RI及MM-RN患者的预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4.0和59.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一线方案是否含硼替佐米、是否曾接受移植是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M-RI与MM-RN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年龄、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一线方案是否含硼替佐米、是否曾接受移植为初诊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机能不全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卢静 杜鹃 +6 位作者 傅卫军 何海燕 李璐 李荣 周莉莉 姜华 侯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新诊断的20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为主的方案诱导治疗至少4个疗程...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新诊断的20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为主的方案诱导治疗至少4个疗程。以国际分期系统(ISS)为对照,分析R-ISS的预后意义。结果202例患者中,男124例,女78例,中位年龄57(28~81)岁。中位随访31个月,采用R-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56、108、38例,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61个月和38个月,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62、70、70例,中位OS时间分别为58、52和40个月,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Cox预后风险模式分析发现:R-ISS预后Ⅲ对Ⅰ、Ⅱ对Ⅰ期的HR值分别为9.606和4.038,P值分别为0.008和0.029;ISS预后的HR值分别为4.127和2.877,P值分别为0.070和0.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未行移植(P=0.003)、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P=0.010)及年龄小于65岁(P=0.001)R-ISS不同分期患者的OS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SS能更好地区分初诊MM患者的OS时间,尤其对于接受硼替佐米治疗为主、年轻、未行移植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较为突出,对中国MM患者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R-ISS分期系统 预后
原文传递
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勇华 侯健 +3 位作者 王东星 袁振刚 陈玉宝 傅卫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7-589,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目前仍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上世纪90年代末,沙立度胺被证实具有抗骨髓瘤作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用沙立度胺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目前仍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上世纪90年代末,沙立度胺被证实具有抗骨髓瘤作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用沙立度胺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立度胺 影响因素分析 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 疗效 治疗 其临床应用 浆细胞 回顾性
原文传递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诊断部分的解读 被引量:14
18
作者 侯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7-897,共1页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此版指南参照国际上有关指南或共识做了不少更新。在诊断部分,根据《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型》的诊断标准,删除了2008版中关于主要标准、次要标准的描述,强调在发...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此版指南参照国际上有关指南或共识做了不少更新。在诊断部分,根据《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型》的诊断标准,删除了2008版中关于主要标准、次要标准的描述,强调在发现血清和(或)尿液M成分的基础上,倘能证实克隆性浆细胞的存在,即可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标准 诊治指南 修订 中国 解读 克隆性浆细胞 肿瘤分型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酶CYP2C19代谢对沙利度胺体外抗骨髓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勇华 侯健 +2 位作者 姜华 黄红铭 朱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4-657,共4页
目的研究人肝微粒体代谢对沙利度胺体外抗骨髓瘤作用的影响,并探讨细胞色素酶CYP2C1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沙利度胺或与人肝微粒体在体外孵育后分别处理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NCI—H929、RPMI8226、LP-1和Cz—1细胞,采用MT... 目的研究人肝微粒体代谢对沙利度胺体外抗骨髓瘤作用的影响,并探讨细胞色素酶CYP2C1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沙利度胺或与人肝微粒体在体外孵育后分别处理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NCI—H929、RPMI8226、LP-1和Cz—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沙利度胺对MM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10、50和100μg/ml沙利度胺处理5株MM细胞后的细胞活力分别为96.2%-103.7%、96.3%~103.7%和97.9%-10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人肝微粒体孵育后,沙利度胺明显抑制MM细胞活力,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0、50和100μg/ml沙利度胺与人肝微粒体共孵育后对5株MM细胞活力抑制率分别为12.2%~22.9%、25.9%~36.4%和34.9%~4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g/ml沙利度胺与人肝微粒体孵育后,5株MM细胞凋亡的比例增加达18.5%~32.5%。在孵育体系中加入CYP2C19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后,沙利度胺与人肝微粒体孵育后对MM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减弱,5μmol/L和10μmol/L奥美拉唑对100μg/ml沙利度胺经肝微粒体孵育后抑制细胞活力的逆转率分别为7.5%~21.9%和19.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的体外抗骨髓瘤作用需要人肝脏代谢,细胞色素酶系中的CYP2C19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沙利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余润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11-613,共3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 化学治疗 放射疗法 骨髓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