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模式刍议——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有益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龙 岳小强 颜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21期66-67,共2页
通过分析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各自的特色和不足,探讨二者有机结合的方式,指出中医大师班是一种创新的结合方式,突破了本科生导师制和中医师带徒等结合模式的限制。
关键词 中医 院校教育 师承教育 教育模式
下载PDF
103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谋多 乔翠霞 +1 位作者 曾科 郎庆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103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对患者证候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的证候中以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4种证...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103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对患者证候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的证候中以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4种证候为主。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中医证候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HBV基因型及HBV DNA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谋多 乔翠霞 +2 位作者 张军勇 秦丽萍 郎庆波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同中医证型与HBV基因型及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对95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HBV基因型及HBV DNA载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同中医证型与HBV基因型及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对95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HBV基因型及HBV DNA载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为主。4个主要证型间的HBV DNA载量比较,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肝胃不和证>肾阴虚证。不同HBV基因型中HBV DNA载量比较,C型>B型。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与HBV基因型及HBV DNA载量间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中医证型 HBV基因型 HBV DNA载量
下载PDF
韩医教育对中医教育的启示
4
作者 金永梅 张慧卿 +2 位作者 杨延龙 苏永华 凌昌全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5期1-3,共3页
通过对韩医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教育现状及其社会地位的阐述,了解韩医教育体制、课程内容、临床实习等情况,从而希冀对国内中医本科教育有所启示。认为"优生源、重临床、严标准"才是中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如... 通过对韩医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教育现状及其社会地位的阐述,了解韩医教育体制、课程内容、临床实习等情况,从而希冀对国内中医本科教育有所启示。认为"优生源、重临床、严标准"才是中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如此,中医教育才可能成为真正培育理论与实践基本功均扎实的中医人才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医 本科教育 中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瑜 李淑英 +4 位作者 张鑫鑫 李小燕 郎庆波 刘益群 董惠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长海中医医院治疗的2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长海中医医院治疗的2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分别采用CBT和常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教育后10~15d评定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结果在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均有增加,但以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CBT模式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患者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肝癌 自我效能感 希望水平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抗骨肉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石倩玮 李曙光 +1 位作者 李俊 凌昌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9-663,共5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体内、外抗骨肉瘤效应,探索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相关信号蛋白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体内、外抗骨肉瘤效应,探索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相关信号蛋白表达情况,裸鼠荷骨肉瘤模型验证雷公藤甲素抗骨肉瘤的体内效应,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瘤体内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雷公藤甲素能够显著抑制多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激活线粒体相关信号通路;显著抑制骨肉瘤在裸鼠体内生长,并检测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激活线粒体相关凋亡信号通路,诱导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并且抑制其在裸鼠体内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骨肉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凌昌全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曙光 郑国银 《江苏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2-14,共3页
肝硬化腹水为临床常见难治病症,凌昌全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是由于正虚、感邪,进而形成瘀毒所致;其病位在肝,但往往迁延脾胃;其病理机制主要为毒瘀互结,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水湿不化,聚而成水。针对本病病因病机,凌教授提出相应的... 肝硬化腹水为临床常见难治病症,凌昌全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是由于正虚、感邪,进而形成瘀毒所致;其病位在肝,但往往迁延脾胃;其病理机制主要为毒瘀互结,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水湿不化,聚而成水。针对本病病因病机,凌教授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从气论治——补气健脾以利水;从瘀论治——诸法行瘀以利水;从毒论治——解毒防癌以利水。验之临床,收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复方抑瘤机制的新型纳米中药胶束剂型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若尘 苏永华 +1 位作者 苟浩 李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1-826,共6页
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复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靶细胞的作用机制,对开发新的纳米中药制剂和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中药复方的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单味中药的抗肿瘤机制... 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复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靶细胞的作用机制,对开发新的纳米中药制剂和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中药复方的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单味中药的抗肿瘤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传统纳米中药剂型的研究进展,然后以中药紫草中的紫草素为例阐述如何根据单味中药的作用机制,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自组装技术,围绕临床治疗中的难点设计新型纳米高分子中药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中药) 复方 纳米技术 纳米中药胶束剂型
原文传递
解毒颗粒对H22荷瘤小鼠体内抑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河通 陆检英 杜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86-189,I0010,共5页
目的:观察解毒颗粒对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H22皮下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解毒颗粒低剂量组(JL)、解毒颗粒高剂量组(JH)、索拉非尼组(SF)、生理盐水组(NS),造模1天后开始给药,连续14天,第15天每组处死6只小鼠... 目的:观察解毒颗粒对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H22皮下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解毒颗粒低剂量组(JL)、解毒颗粒高剂量组(JH)、索拉非尼组(SF)、生理盐水组(NS),造模1天后开始给药,连续14天,第15天每组处死6只小鼠,观察小鼠实体瘤、肝脏、肾脏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记录给药后第21天各组小鼠的生存率。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3种治疗方案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中解毒颗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抑瘤效果较好,并在第21天的生存率较高。解毒颗粒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均出现了肿瘤坏死程度上升,肿瘤细胞密度下降,肿瘤细胞异型性下降,核分裂像计数下降的现象(P〈0.01),且在肿瘤细胞密度评分和肿瘤细胞异型性方面,解毒颗粒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解毒颗粒在肝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体内具有一定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为今后解毒颗粒的临床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颗粒 H22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 索拉非尼 肝癌
原文传递
胃癌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仲茂凤 方凡夫 黄雪强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将91位健康体检者分为气虚质组29人、阳虚质组23人、湿热质组26人、平和质组13人,从受试者饮食习惯、胃癌家族史、H. pylori感染情况等方面分析胃癌危险... 目的:分析胃癌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将91位健康体检者分为气虚质组29人、阳虚质组23人、湿热质组26人、平和质组13人,从受试者饮食习惯、胃癌家族史、H. pylori感染情况等方面分析胃癌危险因素,采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获得TP53RS1042522、IL1BRS1143634基因多态性表达特征,并对其基因型和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平和质4组健康体检者的饮食习惯、胃癌家族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H. pylori感染者中,湿热质人数所占比重最高(32.56%)。TP53RS1042522位点G等位基因在4组健康体检者中分别占75.86%、82.61%、84.62%、53.85%,其中湿热质组明显高于平和质组[OR(95% CI)为0.212(0.046~0.974),P=0.046]。IL1BRS1143634等位基因在4组健康体检者中分别占75.86%、82.61%、76.92%、69.23%,与平和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质与胃癌危险因素H. pylori感染有关,与TP53基因RS1042522位点中G等位基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体质学说 基因型
原文传递
毛蕊异黄酮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平键 陈红云 +3 位作者 周扬 陈高峰 徐列明 成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83-2388,共6页
该研究观察了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影响核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发挥作用。结果发现毛蕊异黄酮能抑制HSC的增殖,抑制活化标志物α-平... 该研究观察了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影响核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发挥作用。结果发现毛蕊异黄酮能抑制HSC的增殖,抑制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随着HSC活化时间的延长,FXR表达逐渐降低,但毛蕊异黄酮对FXR表达没有明显影响;毛蕊异黄酮可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PARγ的表达及核转位,PPARγ拮抗剂可阻断毛蕊异黄酮对HSC活化的抑制作用。因此,结论认为毛蕊异黄酮可抑制HSC增殖和活化,其作用不通过FXR而是与上调PPAR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 肝星状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