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宇 曹清心 赵仙先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2,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核蛋白质,其可由坏死细胞以及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至细胞外而具有细胞因子的活性,继之启动免疫反应和引发炎性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MGB1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核蛋白质,其可由坏死细胞以及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至细胞外而具有细胞因子的活性,继之启动免疫反应和引发炎性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MGB1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等疾病有密切关系,通过研究HMGB1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找到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炎性反应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松华 秦永文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eplerenone)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药理学阐述依普利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结果依普利酮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血管内皮损伤,减少危险事件和终点事件的发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eplerenone)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药理学阐述依普利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结果依普利酮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血管内皮损伤,减少危险事件和终点事件的发生,与螺内酯相比不良反应小。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普利酮 醛同酮 受体拮抗剂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从循证医学角度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松华 秦永文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4-277,共4页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一线用药,本文综述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阐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地位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运用,提示临床医生应按指南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把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降低心血管事...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一线用药,本文综述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阐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地位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运用,提示临床医生应按指南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把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纤维蛋白溶解药 循证医学 综述
下载PDF
循环血miRNAs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4
作者 安丽娜 董斐斐 +1 位作者 王国坤 荆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5-1367,共3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在转录后水平可与靶基因mRNAs的3′非翻译区结合而抑制基因表达,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功能学研究发现,细胞内miRNAs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期发现miRNAs在循环血中以微泡、外核体、...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在转录后水平可与靶基因mRNAs的3′非翻译区结合而抑制基因表达,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功能学研究发现,细胞内miRNAs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期发现miRNAs在循环血中以微泡、外核体、微粒以及凋亡小体等形式稳定存在,其水平可作为肿瘤等多种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目前有关miRNAs可能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相继报道,本文将就循环血miRNAs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微RNAs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亮 白元 秦永文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1-84,共4页
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肥胖症药物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身体质量指数(BMI)>30kg/m2或BMI>27kg/m2且患有其他合并症的严重肥胖症患者。但药物的副作用及有关安全性和有效性... 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肥胖症药物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身体质量指数(BMI)>30kg/m2或BMI>27kg/m2且患有其他合并症的严重肥胖症患者。但药物的副作用及有关安全性和有效性长期证据的缺乏限制了其使用。本文对治疗肥胖症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其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药物疗法 心血管疾病 综述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评分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茂巍 张必利 +3 位作者 郑兴 陈峰 李然 沈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1-857,共7页
目的明确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评分。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计1 007例接受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75岁)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通过单因... 目的明确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评分。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计1 007例接受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75岁)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危险评分模型。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计527例接受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75岁)病例资料作为验证组,对该危险评分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判断其预测及判别性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7个独立危险因素最终入选PCI危险评分模型并赋予相应分值如下:急诊PCI治疗(3分)、肾功能不全(2分)、左主干病变(2分)、糖尿病(1分)、急性心肌梗死(1分)、C型病变(1分),植入支架≥3枚(1分)。验证提示该危险评分对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及校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586)。结论最终建立的PCI危险评分包括7个危险因素,各因素得分为1-3分不等,总分共11分。该PCI危险因素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危险因素 危险评分
原文传递
非心血管药物所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与处理 被引量:2
7
作者 袁景 丁仲如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介绍引起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非心血管药物的种类和致病机制,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归纳。结果:许多非心血管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速,包括抗微生物药... 目的:介绍引起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非心血管药物的种类和致病机制,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归纳。结果:许多非心血管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速,包括抗微生物药、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胃肠动力药等。结论:了解导致这种较为罕见且严重的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及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正确治疗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血管药物 心动过速 室性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综述
下载PDF
肝素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8
作者 卢岩 毛红娟 张可领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5期117-118,共2页
肝素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与护理卢岩1毛红娟1张可领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1上海市200433放疗科2)肝素作为一种抗凝药物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医务人员不仅要了解它的药理作用、性质和副作用,而且要加强... 肝素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与护理卢岩1毛红娟1张可领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1上海市200433放疗科2)肝素作为一种抗凝药物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医务人员不仅要了解它的药理作用、性质和副作用,而且要加强临床观察和严格的护理。现将肝素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肝素治疗 动脉导管 凝血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经皮穿刺 栓塞术治疗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口服抗凝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 被引量:57
9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4 位作者 许奕 秦永文 赵文元 周晓平 黄清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52-1054,F003,共4页
目的 :报告联合使用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0岁男性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 目的 :报告联合使用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0岁男性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 ,大小 8.9mm× 6 .8mm,瘤颈宽 8.9m m,瘤颈 /体比 >1。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 35 d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输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 GDC。 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 ,GDC致密填塞 ,载瘤动脉及小脑后下、前下动脉均通畅 ,患者术后 7d痊愈出院。 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可能成为治疗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颅内梭形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丽萍 张国元 +2 位作者 侯健 吴宗贵 丁思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VEC)的损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HVEC为模型,将IL-6、TNF及其抗体与HVEC共同孵育,观察内皮细胞(EC)形态变化和培养液...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VEC)的损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HVEC为模型,将IL-6、TNF及其抗体与HVEC共同孵育,观察内皮细胞(EC)形态变化和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TNF和IL-6可引起细胞间隙增大,甚至细胞脱落;并且随着TNF和IL-6浓度加大及作用时间延长,培养液中ACE和LDH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IL-6 TNF HVEC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忆雯 秦永文 萧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5枚冠状动脉支架及支架近端、中段及远端共345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5枚冠状动脉支架及支架近端、中段及远端共345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A清晰显示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部位、支架长短、支架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及引起狭窄斑块的性质。CTA发现支架内引起狭窄病变39处,其中钙化病变8处,非钙化病变31处;支架近端狭窄25例,中段狭窄7例,远端狭窄7例。SCA发现支架内狭窄病变42处,其中钙化病变9处,非钙化病变33处;支架近端狭窄26例,中段狭窄8例,远端狭窄8例。SCA示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42节段,CTA正确诊断36节段,漏诊6节段,误诊3节段,敏感性85.71%,特异性99.01%,阳性预测率92.31%,阴性预测率98.04%,准确率97.39%。其对支架近端病变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分别达到96.15%和100%;近端支架内狭窄占总再狭窄率的64.10%。结论:CTA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情况,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准确判断支架狭窄部位以及引起狭窄病变性质,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一种无创性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螺旋CT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哺乳动物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洪 蔡在龙 +3 位作者 陈少萍 邹鲁峰 宋春桥 毛积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目的:本实验试图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VEGF真核表达载体,为VEGF基因治疗提供载体。方法:将已获得的hVEGF165 cDNA克隆到GST融合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肠杆菌DH5α,IPTG诱导表达,We... 目的:本实验试图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VEGF真核表达载体,为VEGF基因治疗提供载体。方法:将已获得的hVEGF165 cDNA克隆到GST融合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肠杆菌DH5α,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在此基础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VEGF165,脂质体介导转染CHO-K1细胞,G-418筛选,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其在细胞内的转录和表达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表达蛋白的活性。结果:实验组的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出现特异性条带,而对照组在相应部位未出现条带。实验组的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细胞3H-TdR掺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结论:本实验所构建的VEGF真核表达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内获得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刺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哺乳动物 基因治疗
下载PDF
hVEGF基因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少萍 顾洪 +2 位作者 王永春 秦永文 张国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 :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 VEGF)基因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方法 :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以先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h V EGF1 6 5 (5 0 0 μg,n=12 )和真核载体 pc DN A3(5 0 0 μg,n=12 )分别于血... 目的 :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 VEGF)基因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方法 :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以先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h V EGF1 6 5 (5 0 0 μg,n=12 )和真核载体 pc DN A3(5 0 0 μg,n=12 )分别于血管腔内给药 ,给药后 2周、4周先行颈总动脉造影 ,再取材分别行 H- E、VB染色及 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 :给药后 2周、4周颈总动脉造影示治疗组直径狭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病理检测示 2周、4周治疗组管腔狭窄率较对照组显著减轻 [(9.5 8± 1.35 ) % vs(31.72± 1.72 ) % ;(18.0 9± 2 .93) % vs (44 .0 5± 3.2 8) % ,P<0 .0 1];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 2周、4周治疗组特异性条带显色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结论 :pc DNA3/ h VEGF1 6 5 裸质粒 DNA血管腔内给药能转染平滑肌细胞并持续表达至少 4周 ,促进了内皮细胞再生 ,减轻了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成形术 手术后 血管再狭窄 基因治疗 HVEGF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口服低剂量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对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唐念中 陈少萍 +2 位作者 石秀英 王君 郑兴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检测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血浆中血栓烷素B2(thromboxane B... 目的通过比较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检测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血浆中血栓烷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P选择素的水平,探讨PCI后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的策略是否适合我国人群,为我国PCI术后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的合理剂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血管病科连续入选PCI术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阿司匹林组(PCI术后阿司匹林100 mg/d)和高剂量阿司匹林组(PCI术后阿司匹林300 mg/d,服用3个月后改为100 mg/d),对入选患者分别在PCI术后住院期间,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在入选的400例患者中失访11例,其余389例中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组198例,高剂量阿司匹林组191例。随访3个月时共有7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组3例(1.5%),高剂量阿司匹林组4例(2.1%);低剂量阿司匹林组、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7例(3.5%)和8例(4.2%),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2例(1.0%),两组间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共有11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组6例(3.0%),高剂量阿司匹林组5例(2.6%);低剂量阿司匹林组、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10例(5.1%)、11例(5.8%),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3例(1.5%)和2例(1.0%),两组间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上消化道症状(反酸、嗳气、上腹不适)在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发生率分别是4例(2.0%)、12例(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间血浆中TXB2、P选择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术后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是有效和安全的;低剂量阿司匹林组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出血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忆雯 秦永文 弓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6-737,共2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患者旁路移植(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46例冠心病CABG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4条桥血管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状动脉...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患者旁路移植(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46例冠心病CABG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4条桥血管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A能够清晰判断CABG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显著狭窄或闭塞,并能清楚显示桥血管吻合口的情况。CTA正确诊断22处病变,漏诊1处,误诊3节段;敏感性96%,特异性97%,阳性预测率88%,阴性预测率99%;准确率96%。结论:CTA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图像清晰,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无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七十味珍珠丸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玛草 娄景盛 秦永文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83-285,共3页
七十味珍珠丸是最有代表性的名贵藏成药之一。该药毒副作用小,疗效独特,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七十味珍珠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关于七十味珍珠丸的实验研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 七十味珍珠丸是最有代表性的名贵藏成药之一。该药毒副作用小,疗效独特,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七十味珍珠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关于七十味珍珠丸的实验研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味珍珠丸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藏药 综述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莹 徐凯 +16 位作者 姜铁民 杨丽霞 张卫泽 杨柏松 赵仙先 黄党生 张明德 唐发宽 王胜强 王冬梅 李春江 庞继恩 郑立文 高光华 黄国明 柏树轶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全军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系统中选取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8170例STEMI患者,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对患者靶血管术...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全军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系统中选取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8170例STEMI患者,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对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进行分层,探讨靶血管闭塞程度对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根据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将8170例患者分为两组:75%-99%狭窄(n=2191)和100%狭窄(n=5979)。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2%和3.0%(P=0.077)。进一步根据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对患者进行分层,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3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和3.3%(P=0.436);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为3-6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0%和2.9%(P=0.147);症状至血管开通时间〉6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4%和2.8%(P=0.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与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与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少萍 郑兴 +2 位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边长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血管再通与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40例)接受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保守治疗。全部患者择期行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血管再通与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40例)接受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保守治疗。全部患者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实施血管重建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IRCA血管开通率分别为87.5%和56.0%,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分别为4.93±2.56和5.78±2.17,血管重建成功率分别为91.7%和71.4%,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AMI溶栓治疗后血管开通率高,但IRCA残余狭窄仍较严重,开通的血管有利于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 血管重建 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下载PDF
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铭辉 谭洪文 +3 位作者 陈翔 张志钢 白元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55-1357,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可行性,探索治疗左房室瓣反流的新技术。方法对市售股动脉血管缝合器进行改良,剪除缝合器前端的延长管,保留使穿刺导丝通过的标记孔,将缝合器打开时的缝针针距适当...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可行性,探索治疗左房室瓣反流的新技术。方法对市售股动脉血管缝合器进行改良,剪除缝合器前端的延长管,保留使穿刺导丝通过的标记孔,将缝合器打开时的缝针针距适当增宽。取离体山羊心脏标本20只,打开心包膜暴露左心耳,用Cordis桡动脉穿刺针穿刺左心耳,送入普通"J"型导丝,沿室间沟剪开左心室,确认"J"型导丝在左心室内,从心耳侧沿该导丝送入改良的血管缝合器至左心室,在左房室瓣心室侧打开缝合器,回撤缝合器,将左房室瓣前、后瓣缝合在一起。结果改良的血管缝合器可以成功地将左房室瓣前、后瓣膜缝合在一起,瓣膜及瓣下结构无破坏。结论改良的血管缝合器设计合理,可以将左房室瓣前、后瓣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血管缝合器 心脏导管插入术 左房室瓣
原文传递
缺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弘 章同华 +3 位作者 沈茜 秦永文 张国元 吴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EC)与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心肌微血管EC(分正常培养组、缺氧2和6h组、抗体阻断组)与未活化的PMN粘附,高倍镜计数粘附的PMN数... 目的:研究缺氧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EC)与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心肌微血管EC(分正常培养组、缺氧2和6h组、抗体阻断组)与未活化的PMN粘附,高倍镜计数粘附的PMN数;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缺氧微血管EC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心肌微血管EC缺氧2和6h与PMN的粘附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1.49倍和1.96倍(P<0.01);进一步用抗ICAM-1和抗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单克隆抗体阻断实验发现,两种抗体在5μg/ml浓度下可显著阻断PMN与心肌微血管EC间的粘附,免疫组化证实了缺氧可使心肌微血管EC上的粘附分子ICAM-1表达增加。结论:缺氧可使心肌微血管EC与PMN粘附增加,这种增加与缺氧心肌微血管EC上ICAM-1表达增加有关,粘附分子ICAM-1/LFA-1可介导心肌微血管EC与PMN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缺氧 内皮细胞 心肌微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