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峻 李兆申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1期188-190,共3页
总结消化内科当前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并对其进行分析,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学主管部门、带教教员和见习、实习学员需要共同努力,以提高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实习教学的质量,为培养高质量医学本科生提供指导。
关键词 见习 实习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在消化内科的应用
2
作者 李建萍 张红燕 庄海花 《胰腺病学》 2007年第3期189-189,共1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尖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消化内科病房需静脉高营养患者较多,如A...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尖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消化内科病房需静脉高营养患者较多,如AP、炎症性肠病、晚期肿瘤等,输液过程往往仅限于住院期间。选择合适的、性价比高的穿刺工具是静脉输液程序化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消化内科病房 经外周静脉穿刺 长期静脉输液 深静脉置管技术 静脉高营养 炎症性肠病 静脉导入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7
3
作者 邹晓平 许国铭 +2 位作者 李兆申 金震东 邹多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76-978,共3页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 (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通过对 97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及 5 1例其他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 ,并与内镜活检、切除和手术病理进行比较。 结果 :上消化...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 (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通过对 97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及 5 1例其他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 ,并与内镜活检、切除和手术病理进行比较。 结果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种类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其中间质细胞瘤最为常见 ,本组占 35 .81 % (5 3/1 4 8) ;EUS对本组的总诊断符合率达91 .2 2 % (1 35 /1 4 8) ;各种黏膜下肿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间质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为低回声 ,呈梭形或椭圆形 ,病灶边界清楚、包膜光滑、回声均匀。恶性间质细胞瘤边界不清 ,包膜完整性差 ,回声不均 ,常有断裂征 ;与间质细胞瘤难以鉴别的神经源性肿瘤与颗粒细胞瘤的声像图呈低回声。与胃镜、钡餐造影、CT等相比 ,EUS更易确定病变的性质。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超声内镜 CT X线钡剂
下载PDF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兆申 邹多武 +3 位作者 许国铭 叶萍 张梅勤 李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评价枸椽酸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枸椽酸莫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西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治疗前存在胃排空延迟患者,治疗后用不透X... 目的:评价枸椽酸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枸椽酸莫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西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治疗前存在胃排空延迟患者,治疗后用不透X线小钡条法复查固体食物胃排空。结果:莫沙必利及西沙必利治疗4周均可显著改善FD患者早饱、上腹胀、上腹痛、暧气、反酸及烧心感等症状(与治疗前比P<0.01);莫沙必利对上述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59.09%、55.56%、81.82%、71.43%、100%及76.92%,西沙必利有效率分别为45.45%、73.33%、71.43%、82.61%、92.86%及66.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莫沙必利及西沙必利均可改善胃排空延迟患者胃排空率,前者对胃排空改善的有效率为88.24%,后者为83.3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 QTC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枸椽酸莫沙必利是治疗 FD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西沙必利 临床试验 FD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雷贝拉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潘雪 张文俊 +4 位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尹宁 王东 施新岗 《胃肠病学》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SAP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SAP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n=20...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SAP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SAP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n=20)和法莫替丁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n=10),疗程1周。于用药前24h至用药后72h连续监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和胃内pH的变化。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无呕血和黑粪出现,法莫替丁组有1例患者出现黑粪,发生率为10%。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胃内pH和pH>3、pH>4、pH>5的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升高,雷贝拉唑组升高较法莫替丁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和法莫替丁均能升高SAP患者的胃内pH,对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雷贝拉唑维持胃内较高pH的时间较法莫替丁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措施 法莫替丁 胃肠出血
下载PDF
热探头治疗上消化管出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振兴 吴树瑚 +3 位作者 许国铭 俞乐 李兆申 富克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热探头治疗上消化管出血的应用价值孙振兴,吴树瑚,许国铭,俞乐,李兆申,富克远1978年美国Protell[1]研制成功热探头(Heatprobe,HP)用以治疗上消化管出血。目前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尚未见到这方... 热探头治疗上消化管出血的应用价值孙振兴,吴树瑚,许国铭,俞乐,李兆申,富克远1978年美国Protell[1]研制成功热探头(Heatprobe,HP)用以治疗上消化管出血。目前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报道。最近,我们在动物实验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热探头 临床应用 治疗
下载PDF
儿童上消化管异物的内镜处理(附60例报告)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国铭 李兆申 孙振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积累内镜确诊及处理儿童上消化管异物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78年1月至1995年3月间对65例拟诊为上消化管异物的儿童(<12岁)进行的紧急内镜检查和处理。在咽喉部局麻下或全麻下用成人细径内镜操作,并配... 目的:积累内镜确诊及处理儿童上消化管异物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78年1月至1995年3月间对65例拟诊为上消化管异物的儿童(<12岁)进行的紧急内镜检查和处理。在咽喉部局麻下或全麻下用成人细径内镜操作,并配合异物器械处理异物。结果:确诊60例中,共发现65件异物,其中位于食管内16件,胃内41件,十二指肠内8件。56例60件异物经内镜成功地取出,仅4例5件异物因周边锐利或已进入十二指肠第3段未取出,例数和件数的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2.3%。在取出的异物中,最长150mm,最宽34mm。结论:用成人细径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管异物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管异物 内镜术 儿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超声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斌 金震东 +2 位作者 邹晓平 李兆申 许国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动态变化. 方法:对32例初次EUS诊断为SMT的患者进行EUS随访观察. 结果:90.1%(29/32)复查EUS与初次诊断一致,间质瘤95.5% (21/22)与初次诊断相吻合.21例2次EUS均诊断为间质瘤的患者中,33.3%第2次EUS...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动态变化. 方法:对32例初次EUS诊断为SMT的患者进行EUS随访观察. 结果:90.1%(29/32)复查EUS与初次诊断一致,间质瘤95.5% (21/22)与初次诊断相吻合.21例2次EUS均诊断为间质瘤的患者中,33.3%第2次EUS显示的生长方式有变化;47.6% 2次EUS显示的形态不同;57.1%(12/21)2次EUS大小有差异,其中第2次EUS较首次增大者占66.7%(8112),其直径在随访间期9 mo内平均增长3.5(2-7 mm). 结论: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的准确性很高,定期随访复查EUS,对尽早确诊SCT并判断其良恶性,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 肿瘤 内镜 超声检查 SMT 组织分化
下载PDF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3 位作者 杜奕奇 刘文忠 程能能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3年第6期337-339,共3页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我国很常见。制酸剂对溃疡样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估小剂量奥美拉唑对FD的疗效。方法:将1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奥美拉唑10 mg每日1次或西沙必利5 mg每日3次治疗,疗程2周...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我国很常见。制酸剂对溃疡样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估小剂量奥美拉唑对FD的疗效。方法:将1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奥美拉唑10 mg每日1次或西沙必利5 mg每日3次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奥美拉唑组和西沙必利组的反酸、饱胀、上腹痛/不适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奥美拉唑组的反酸和上腹痛/不适症状积分下降比显著高于西沙必利组,症状总积分由治疗前的10.27±3.02下降至治疗后的4.84±3.49(P<0.01),下降值和下降比分别为5.43±3.89和52.9%±34.0%,均显著高于西沙必利组(3.61±3.93和34.4%±50.1%.P<0.01)。奥美拉唑组和西沙必利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1.8%(P<0.01)。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唑对溃疡样消化不良较西沙必利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奥美拉唑 药物治疗 西沙必利
下载PDF
消化内镜中心清洗消毒的质控与管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丹凤 邹文斌 +1 位作者 胡良皞 李兆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年第7期623-62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消化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引进现代化清洗消毒设施,加强内镜检查质量控制,规范内镜清...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消化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引进现代化清洗消毒设施,加强内镜检查质量控制,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强化医务人员消毒灭菌观念。结果本院消化内镜中心自成立以来,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认真从各个环节把关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是预防现代消化内镜中心感染的根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中心 清洗消毒 质控 规范 管理
下载PDF
NSAIDs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刁萍萍 杜奕奇 李兆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7期135-136,138,共3页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溃疡 消化系统 出血
下载PDF
上消化管粘膜下良性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国铭 李兆申 +1 位作者 邹多武 张齐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管粘膜下肿瘤25例。22例采用单纯圈套切除术,2例采用肿瘤顶部粘膜切除加瘤体摘除术,1例采用分次套切加无水乙醇注射法。术后6例发生轻度出血,2例发生中度出血,内镜下高频电凝、注射药物均可止血,无其他严...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管粘膜下肿瘤25例。22例采用单纯圈套切除术,2例采用肿瘤顶部粘膜切除加瘤体摘除术,1例采用分次套切加无水乙醇注射法。术后6例发生轻度出血,2例发生中度出血,内镜下高频电凝、注射药物均可止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前12例行超声内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内镜对上消化管粘膜下肿瘤的术前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超声内镜诊断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消化内镜培训新模式的建立与探索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杜奕奇 王宇欣 +7 位作者 王东 吴仁培 金震东 邹多武 廖专 刘枫 王洛伟 李兆申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大量的内镜专业人才。然而,我国现行消化内镜医师的教育和培训缺乏一套成熟高效的体系,培训模式良莠不齐,内镜医师的培训效果尚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本中心从培训经验出发,逐步摸索建立出一...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大量的内镜专业人才。然而,我国现行消化内镜医师的教育和培训缺乏一套成熟高效的体系,培训模式良莠不齐,内镜医师的培训效果尚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本中心从培训经验出发,逐步摸索建立出一套系统的消化内镜专业人才培训模式和教学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专业人才 培训模式
下载PDF
消化内镜诊疗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兆申 王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19-1521,共3页
关键词 消化内镜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军队教学医院教师教学积极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凯旋 徐茂锦 +1 位作者 徐晓璐 李兆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第10期953-955,共3页
目的对军队教学医院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学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优化和改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军队教学医院不同特征的教师通过发放问卷形式进行教学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影响该教学医院教师教... 目的对军队教学医院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学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优化和改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军队教学医院不同特征的教师通过发放问卷形式进行教学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影响该教学医院教师教学积极性主要因素为:职称晋升、科研压力、临床医疗压力及薪酬福利待遇。结论医院管理层应在制度上保证各类编制人员在工作环境、人文氛围上的平等,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教学医院 教师 教学积极性 激励机制
下载PDF
消化内镜专科医师整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寒 王洛伟 李兆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178-180,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很多新型内镜和相关技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消化内镜操作的安全性,现有的内镜检查培训制度亟待改革。在消化内镜培训中采用整合医学模式教学,将与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病理学、超声学等知识与内镜操作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很多新型内镜和相关技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消化内镜操作的安全性,现有的内镜检查培训制度亟待改革。在消化内镜培训中采用整合医学模式教学,将与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病理学、超声学等知识与内镜操作相结合,强调消化内镜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扎实临床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消化内镜专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专科培训 整合医学
下载PDF
老年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淑德 许国铭 李兆申 《胃肠病学》 2004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老年患者 治疗 年龄 术前用药 术中监护 增加 中国 人口
下载PDF
第二原发胰腺癌临床特征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晓平 余志良 +5 位作者 周国中 李兆申 胡先贵 王强 蔡全才 贺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 :探讨第二原发胰腺癌的临床特征。 方法 :以 96例普通原发胰腺癌作为对照 ,回顾性分析了病理确诊的 32例第二原发胰腺癌的临床特征。 结果 :32例第二原发胰腺癌 1 5例 (4 6 .9% )发生于乳腺癌、胃癌之后。性别、年龄、部位、临床... 目的 :探讨第二原发胰腺癌的临床特征。 方法 :以 96例普通原发胰腺癌作为对照 ,回顾性分析了病理确诊的 32例第二原发胰腺癌的临床特征。 结果 :32例第二原发胰腺癌 1 5例 (4 6 .9% )发生于乳腺癌、胃癌之后。性别、年龄、部位、临床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与普通进展期胰腺癌具有可比性 ,仅年龄略为提前 ,消化不良稍多 ,腹痛、黄疸比例稍降。B型超声、CT、MRI、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敏感率较普通胰腺癌高。处于Ⅰ期者仅 2例 (6 .3% )。总体半年存活率为5 0 .0 % ,较普通胰腺癌略低。病理显示 84 .4 %为腺癌 ,分化差。 结论 :第二原发胰腺癌症状更不典型 ,诊断更为滞后 ,预后更差 ,故应加强联系与第一次癌肿的早期检测手段 (如肿瘤标志物 )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第二原发胰腺癌 临床特征 诊断 预后 B声 CT MRI 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业贵 李兆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609-1613,共5页
生物芯片技术因其可在一次反应中进行信息的平行分析,面受到众多研究者的瞩目,特别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进行,也使芯片技术在短短的几年间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并迅速在杂交测序以外的领域得到... 生物芯片技术因其可在一次反应中进行信息的平行分析,面受到众多研究者的瞩目,特别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进行,也使芯片技术在短短的几年间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并迅速在杂交测序以外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生物芯片的高通量特性,系统地研究生物体系表达的蛋白质功能及其相互作用,使蛋白质芯片在最近几年有了迅速的发展,生物芯片技术不断应用于食管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对阐明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消化系统疾病 发病机制 诊断 荧光标记法 制备方法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中国消化内镜的过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兆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81-83,共3页
伴随着全球科技进步的步伐,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进入21世纪后,微创医学成为当今医学的主流和趋势,在微创医学的核心技术中,以现代消化内镜技术发展最为全面和成熟,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