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麻醉学专业实验动物外科学教学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星颖 石学银 +2 位作者 袁红斌 徐海涛 宁慧杰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实验动物外科教学是军医大学医学生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麻醉学专业学员而言,在外科教学过程中应兼顾麻醉、有的放矢,建立起初步的麻醉理念。
关键词 外科学 麻醉学 教学方法 实验动物
下载PDF
教学医院组建“社会课堂”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罗益滨 王新伟 +1 位作者 陈德玉 潘碧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117-118,共2页
研究生教育须将业务学习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调研发现,部分研究生存在交流能力差、医德医风欠优、社会活动能力低、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我教学医院积极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多年来组建了形式多样的"社会课堂"... 研究生教育须将业务学习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调研发现,部分研究生存在交流能力差、医德医风欠优、社会活动能力低、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我教学医院积极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多年来组建了形式多样的"社会课堂",如博士团下乡、义诊、定点服务、门诊讲堂等,提高了研究生医患交流能力、强化了爱患爱伤观念、增强了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了就业质量,获得了研究生和社会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医院 社会课堂 研究生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东南地区基层军医继续教育现状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罗益滨 顾庆国 +2 位作者 赖标华 王环阳 王新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12期32-33,共2页
通过调研了解东南地区基层军医的继续教育现状,发现军医队伍的现实问题及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加强基层军医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 继续教育 东南地区 基层军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率及其患病率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鲍小刚 朱领军 +3 位作者 刘佳 牛东阳 史建刚 许国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0-703,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及其患病率进行研究,进而加强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防治教育宣传工作。方法对来我院及多家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40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问卷调查,并行腰椎...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及其患病率进行研究,进而加强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防治教育宣传工作。方法对来我院及多家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40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问卷调查,并行腰椎骨密度检查。将840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间隔10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骨密度测量值、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患病率。结果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传统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率较高,如低骨密度(100%)、缺钙(100%)、高龄(96.5%)、偏食(96.1%)、缺乏锻炼(85.1%)等;而对于临床偏专业性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较低,如吸烟/饮酒(36.5%)、肥胖(25.1%)、家族骨折史(14.9%)、跌倒/跌倒倾向(10.2%)、糖尿病(7.5%)、独居(6.7%)等。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跌倒(51.7%)、高龄(43.4%)、独居者(34.1%)、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0.5%)、低骨密度者(27.6%)、既往或者家族骨折史(22.8%)、超重(17.1%)、缺乏身体锻炼(13%)、嗜酒吸烟者(11.6%)。结论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对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两者呈负相关;亟需积极开展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老年人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知晓率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下儿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德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4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下儿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儿科43名在岗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医师16名,护理人员27名;另选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医院感染观...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下儿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儿科43名在岗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医师16名,护理人员27名;另选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医院感染观察对象。记录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洗手执行情况、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儿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1年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儿前、接触患儿后、脱手套后以及其他需要洗手时的洗手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前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1年后,接触患儿体液后洗手依从率均为10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依次升高,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降低,4个周期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呈负相关(r=0.874,P<0.05)。结论:儿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对儿科医护人员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洗手依从性 医院感染 相关性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高勇 王杰军 +4 位作者 许青 叶琴琴 王兵 耿怀成 郭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人参皂甙 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 CAM和小鼠 Lewis肺癌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 Rg3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结果 Rg3浓度为 0 .1 m M、0 .5 m M时 ,抑制鸡胚 CAM的血管指数 (BI)分别达到 6 2 .4%、45 .6 %... 目的 人参皂甙 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 CAM和小鼠 Lewis肺癌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 Rg3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结果 Rg3浓度为 0 .1 m M、0 .5 m M时 ,抑制鸡胚 CAM的血管指数 (BI)分别达到 6 2 .4%、45 .6 %。而给予小鼠 Rg3灌胃剂量分别为 5、1 0、2 0 mg/kg/隔日 ,连续 2 0天后 ,观察到 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2 3.0 4%、31 .30 %、47.1 0 % ,同时观察到 Rg3组的新生血管数也明显减少。免疫组化证实 Rg3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内 b FGF的表达。结论 Rg3可明显抑制 Lewis肺癌的生长并抑制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肿瘤 新生血管 BFGF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3
7
作者 朱云荣 蒋玉权 +4 位作者 胡洪涛 刘继春 许国华 何海龙 叶晓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后行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共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其中2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后行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共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其中2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d、3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应用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活动度及颈椎整体活动度;行MRI或CT扫描检查假体位置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改善,均无严重并发症。JOA评分结果示各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维持良好,颈椎整体活动度恢复较快且较好(P<0.05)。末次随访时,A组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未发现异位骨化,未见邻近节段退变;B组中2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结论:与单纯前路融合手术相比,前路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又能在达到良好前路减压目的的同时维持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颈椎整体曲度,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从而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人工椎间盘置换 融合 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血清Aβ1-42、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4
8
作者 毛蕾 李澎 +5 位作者 陈晓晗 马天君 许义新 潘霄 庄建华 尹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急性期血清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评估患者认知... 目的探究脑梗死急性期血清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及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Aβ1-42、tau蛋白及甲状腺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运用Cox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比较上述指标预测PSCI发展的能力。结果认知障碍组Tau总蛋白(210.6±98.9pg/mL)高于正常组,Aβ1-42(426.1±123.5pg/m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43±0.57n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3.15±2.23pmol/L)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u蛋白(r=-0.457)、Aβ1-42(r=0.348)、T3(r=0.211)、FT4(r=0.306)均与病情进展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β1-42及T3为PSCI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ROC曲线下,Aβ1-42与T3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诊断界值0.572,特异性74.8%,敏感性85.3%。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检测Aβ1-42及T3水平有可能预测PSCI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甲状腺激素水平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下载PDF
复方阿胶浆对化疗患者外周血象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顾雨芳 张映城 +8 位作者 施俊 秦志丰 李勇进 陈天池 王晓炜 王丹 武峰 刘晓玲 魏品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8期69-71,共3页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造成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骨髓抑制等,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尤其是白细胞的减少导致化疗不能及时、足量的完成...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造成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骨髓抑制等,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尤其是白细胞的减少导致化疗不能及时、足量的完成,不能最大限度的杀伤肿瘤细胞,最终造成化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胶浆 化疗 外周血象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针刀松解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应力刺激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曾贵刚 张秀芬 +3 位作者 权伍成 覃蔚岚 符永鋆 刘清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从良性应力刺激角度并结合临床症状,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方法。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其中针刀组24例,电针组17例。用步态分析仪观察治疗前后的应力刺激(时间积分),并同时记录相... 目的:从良性应力刺激角度并结合临床症状,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方法。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其中针刀组24例,电针组17例。用步态分析仪观察治疗前后的应力刺激(时间积分),并同时记录相应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刀组改善患肢疼痛VAS评分也非常显著地低于电针组(P<0.01)。随着疼痛的减少,针刀组较电针组能非常显著的增加患肢的应力刺激,同时降低健侧过大的应力刺激(P<0.01);同时,针刀组JOA总分治疗后显著高于电针组,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可以通过松解局部挛缩、粘连的病变软组织缓解疼痛,达到增加患肢良性应力刺激的作用,进而恢复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促进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最终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刀松解法 步态分析 JOA评分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低频电刺激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预防兔应力性骨折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贵刚 赵先哲 +5 位作者 蔡良 李峻 彭海东 张申 乔伟伟 石洪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预防兔应力性骨折的作用。方法: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模型组各5只,正常组2只。采用电刺激装置使治疗组、模型组兔每天进行约300次有效跑跳运动,每周训练6天,共5周...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预防兔应力性骨折的作用。方法: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模型组各5只,正常组2只。采用电刺激装置使治疗组、模型组兔每天进行约300次有效跑跳运动,每周训练6天,共5周。每日跑跳后,治疗组采用LFES结合LIPUS于胫骨处进行治疗。模型组无干预。5周后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病理、生物力学等方法检测各组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兔胫骨放射性计数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胫骨放射性计数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矿物密度(BMD)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与治疗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胫骨损伤较治疗组和正常组严重。结论:LFES结合LIPUS可有效预防兔实验性胫骨应力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性骨折 低频电刺激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生物力
原文传递
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诚 顾庆国 +5 位作者 王占超 罗益滨 姜东杰 时国华 袁文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0N·m,依次测量完整模型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包括寰椎后弓两处骨折与典型Jefferson骨折,分别作为B1组和B2组,骨折模型制作时保持横韧带完整)、内固定模型组(C组,包括B1组+内固定系统、B2组+内固定系统,分别作为C1组、C2组)C0-C1、C1-C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范围(ROM),通过比较,评价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根据测量所得ROM值,设A组各方向三维运动稳定性指数(Sf)为100%,计算B组、C组模型各运动方向Sf,进一步直观比较各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C0-C1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1.06°±1.00°,7.08°±0.62°,13.24°±1.24°;B1、B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方向的ROM均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均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1-C2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0.07°±1.12°,5.56°±0.54°,20.83°±2.12°;B1、B2组各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各方向的ROM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各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0-C1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1%、70%、64%,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61%、55%、58%,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2%、108%、108%,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1%、92%。C1-C2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0%、61%、35%,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59%、54%、37%,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5%、111%、106%,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0%、92%。结论:寰椎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既能恢复上颈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其生理运动功能。使用该系统治疗寰椎后弓两处骨折,在稳定性方面效果稍优于典型Jefferson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系统 三维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骨桥蛋白及其受体在黄韧带骨化症黄韧带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政 周盛源 +3 位作者 李学斌 刘晓东 陈雄生 王智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4,共6页
背景:黄韧带骨化症的机制尚不明确,骨桥蛋白可能是其骨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目的:观察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整合素β3在人黄韧带细胞及人骨化黄韧带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胸/腰椎后路减压术中取人骨化节段黄韧带组织和非黄... 背景:黄韧带骨化症的机制尚不明确,骨桥蛋白可能是其骨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目的:观察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整合素β3在人黄韧带细胞及人骨化黄韧带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胸/腰椎后路减压术中取人骨化节段黄韧带组织和非黄韧带骨化黄韧带组织各8例,均来自成人,两组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分别行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提取总RNA行半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黄韧带组织组中骨化节段黄韧带细胞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表达强度均大于非黄韧带骨化组(P<0.01)。PCR检测结果显示,黄韧带组织组中骨化节段黄韧带细胞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 m RNA表达强度明显强于非黄韧带骨化组(P<0.05)。结果表明,黄韧带骨化时黄韧带细胞中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整合素β3基因表达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桥蛋白 黄韧带 组织构建 肌肉肌腱韧带 CD44 整合素Β3 黄韧带细胞 黄韧带骨化症 原代培养 细胞鉴定 免疫荧光染色 PC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主从式机器人系统中力反馈的实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盛国栋 曹其新 +2 位作者 潘铁文 冷春涛 顾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7-1160,1166,共5页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医疗和装备维修的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并对其力反馈实现进行了研究。采用六维力传感器获得了从端的受力情况,并对获得的力信息进行了滤波、离线坐标系标定和重力补偿等处理,提高了力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为进...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医疗和装备维修的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并对其力反馈实现进行了研究。采用六维力传感器获得了从端的受力情况,并对获得的力信息进行了滤波、离线坐标系标定和重力补偿等处理,提高了力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为进一步减小主从位置误差对系统的影响,在力反馈中实时附加一个与主从位置误差反向的作用力,并将其与传感器获得的力信息进行线性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力反馈性能,满足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对力反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从式 机器人 力反馈 滤波 重力补偿
下载PDF
消痰通腑方对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胰岛素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颖 李勇进 魏品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消痰通腑方对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肝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另设空白组,每组10只,中...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消痰通腑方对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肝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另设空白组,每组10只,中药组给予消痰通腑方灌胃,每日1次。待模型组小鼠成恶病质状态时,处死小鼠,取瘤组织及肝组织,观察各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及抑瘤率、肝转移率及肝转移灶大小,肝质量及肝脏指数。并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IGF-Ⅰ、IGF-ⅠR、IGFBP-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及中药组肝转移率均为100%,但中药组肝转移灶小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小鼠瘤质量、肝质量、肝脏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小鼠肝组织中IGF-Ⅰ、IGF-ⅠR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小鼠肝组织中IGFBP-3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通腑方可以调节结肠癌肝转移组织中IGF-Ⅰ、IGF-ⅠR、IGFBP-3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结肠癌肝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通腑方 结肠癌 肝转移 胰岛素生长因子-I 胰岛素生长因子-I受体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小鼠
下载PDF
消痰解郁方治疗消化系统癌症并发抑郁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玉兴 魏品康 +3 位作者 修丽娟 矫建鹏 孙大志 燕忠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目的评价消痰解郁方治疗消化系统癌症并发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完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消化系统癌症并发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消痰解郁方,60例)、中药对照组(逍遥丸,30例)和西药对照组(盐酸氟西汀,30例),... 目的评价消痰解郁方治疗消化系统癌症并发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完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消化系统癌症并发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消痰解郁方,60例)、中药对照组(逍遥丸,30例)和西药对照组(盐酸氟西汀,30例),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评患者KP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并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结果消痰解郁方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KPS评分,降低SDS和HAMD分值;升高血清NK细胞、CD3和CD4/CD8,降低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总有效率为82.46%(47/60),优于中药和西药对照组(P<0.05,P<0.01),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消痰解郁方治疗消化系统癌症并发抑郁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癌症 抑郁症 消痰解郁方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CT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胜裕 蒯新平 +3 位作者 王鹏 刘士远 丘佳明 蒲明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HAML平均CT值明显低于HCC(t=-2.885,P<0.05;t=-3.307,P<0.01),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3,P>0.05)。HAML及HCC动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9,P>0.05),门静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7例HAML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HCC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HAML出现假包膜,13例HCC出现假包膜。HAML与HCC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8、7.219,P<0.01)。结论 CT检查可以显示HAML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HCC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脂瘤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维平 张玉强 +2 位作者 叶朝阳 张斌 梅长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枸橼酸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常规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用30%枸橼酸钠抗凝常规透析,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和透析前后的血气、电解质浓度、血钙.与58例常规血液透... 目的探讨高浓度枸橼酸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常规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用30%枸橼酸钠抗凝常规透析,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和透析前后的血气、电解质浓度、血钙.与58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枸橼酸钠抗凝患者均能完成4小时~5小时的常规血液透析,透析效果充分,与普通肝素抗凝组比较无显著差别;枸橼酸钠抗凝组透析前后血HCO3浓度、离子Ca++、K+浓度和Na+浓度变化明显(P<0.01或P<O.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枸橼酸钠抗凝组发生透析器和管路凝血例次高于同期常规肝素透析组(P<0.05).结论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用于含钙透析液常规血液透析安全可行,是高危出血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透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钠 血液透析 高危出血倾向患者 枸橼酸钠抗凝 常规血液透析 电解质浓度 HCO3^-浓度 血液透析患者 维持性血透患者 透析前后
下载PDF
鼻内镜下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3
19
作者 胡建道 廖建春 +2 位作者 金国荣 吴海如 乐惠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在鼻内镜下对较大儿童及成人腺样体肥大经鼻行腺样体切除术48例,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鼻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干净,无残体存留,鼻咽部结构...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在鼻内镜下对较大儿童及成人腺样体肥大经鼻行腺样体切除术48例,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鼻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干净,无残体存留,鼻咽部结构显示良好,无出血、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0.5~2年,病人症状消失.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肥大切除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病变切除更加彻底,手术疗效明显,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外科学 鼻内镜术 腺样体切除
下载PDF
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与肠道假丝酵母菌同源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夏艳 陆琴 +1 位作者 陈美新 金志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同源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从临床探究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菌株的移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3年3月RVVC患者进行外阴阴道分泌物和肛拭子... 目的: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同源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从临床探究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菌株的移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3年3月RVVC患者进行外阴阴道分泌物和肛拭子分离菌株采集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双阳性患者的分泌物和肛拭子分离得到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同源性测定,分成同源患者与非同源患者。分别对两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分为2组:A组(同源全身治疗组)与B组(非同源全身治疗组)采用氟康唑口服并联合外用硝酸咪康唑栓进行治疗;C组(同源局部治疗组)与D组(非同源局部治疗组)外用硝酸咪康唑栓进行治疗。4组患者痊愈后(以微生物学疗效评定:念珠菌镜检和念珠菌培养均阴性,其中A、B组加测肠道假丝酵母菌)巩固治疗半年,随后进行1年随访,观察4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共入组160例RVVC患者,其中RVVC同源性患者110例,非同源性患者50例。达到治疗效果后进行随访,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复发率最低,为10.7%;而C、D组的复发率较高,分别为70.4%和69.2%。首次的复发时间和复发程度方面,A组患者优于其他3组,而C、D组的患者情况相对严重。此外,对复发患者的双阳性以及部分双阳性患者的同源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全身治疗组复发患者中同源性患者所占比例较低,而局部治疗组复发患者中的同源性比例较高。结论:RVVC与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菌株的移行可能与部分RVVC患者久治不愈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酵母菌属 肠疾病 带病原状态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