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目的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勇进 徐晶钰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4期143-144,共2页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目的都强调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然而目前的教学课时仅为中医院校的1/10,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也对学生学习中医造成困难,存在教学效果不佳,所学内容无法应用和巩固的问题。鉴于此有必要调整教学目的,不以掌...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目的都强调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然而目前的教学课时仅为中医院校的1/10,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也对学生学习中医造成困难,存在教学效果不佳,所学内容无法应用和巩固的问题。鉴于此有必要调整教学目的,不以掌握具体内容为目标,而将重点放在对中医学的认识上,采用以概论为主的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院校 中医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病证结合在西医院校中医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勇进 张映城 顾雨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6期109-110,共2页
在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中,辨证论治的相关内容不易被学员理解和接受,其原因包括课时较少,基础薄弱,中西医学理论和诊疗方式的差异以及对中医辨证的认同感较差。鉴于此可适当增加病证结合的思维模式和临床内容,有利于学员理解相关内容和... 在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中,辨证论治的相关内容不易被学员理解和接受,其原因包括课时较少,基础薄弱,中西医学理论和诊疗方式的差异以及对中医辨证的认同感较差。鉴于此可适当增加病证结合的思维模式和临床内容,有利于学员理解相关内容和客观认识中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学 病证结合 西医院校
下载PDF
中成药在西医院校便秘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5期140-141,共2页
为了让西医院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方法,结合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治病精髓,在西医院校的课堂上,加入中成药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学习如何合理选择中成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以便秘为例,按病因病机症状,传... 为了让西医院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方法,结合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治病精髓,在西医院校的课堂上,加入中成药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学习如何合理选择中成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以便秘为例,按病因病机症状,传统医学将便秘分虚实,虚证细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证细分为热秘、气秘,通过教授学生根据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便于学生对便秘证型及用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疗法 便秘 西医院校
下载PDF
试论西医院校学生教学《中医学基础》目的所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颖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2期240-241,共2页
在《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以了解中医整体观念、了解中医辩证思维以及了解中医的治医优势及范围为教学目的,教会西医院校学生这三部分内容是教学当务之势。
关键词 中医教学 中医思维 西医院校
下载PDF
中医胃癌痰证理论与细胞间质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魏品康 余志红 +3 位作者 许玲 秦志丰 施俊 孙大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9-310,312,共3页
痰是津液的变异和转化,细胞间质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物质代谢和信号交换的场所,是津液转化的桥梁和痰液生成的枢纽。这种病理生理学特征与中医“痰证理论”存在相关性。对肿瘤细胞间质成分和代谢过程的认识,是中胃癌痰本质研... 痰是津液的变异和转化,细胞间质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物质代谢和信号交换的场所,是津液转化的桥梁和痰液生成的枢纽。这种病理生理学特征与中医“痰证理论”存在相关性。对肿瘤细胞间质成分和代谢过程的认识,是中胃癌痰本质研究新的切入点,有助于阐明中医胃癌痰病因的特性、特点,为研究中医肿瘤“痰本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理论 肿瘤细胞间质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因学说 理论探讨 中医 胃癌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VEGFR-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庞斌 魏品康 +1 位作者 李勇进 毛竹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建立MKN-45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消痰散结方组,每组均为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和消痰散结方干预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micro-vessel density,LMVD),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组可以降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LMVD,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和mRNA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5-Fu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控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和mRNA的表达,可能是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方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移
下载PDF
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分析767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玲 魏品康 +5 位作者 秦志丰 孙大志 姜林娣 施俊 刘龙 陆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804-1808,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证型的特点,为规范胃癌中医证型做基础.方法:采取多中心收集病例资料,统一应用胃癌辨证临床调查表收集临床胃癌症状、体征资料,总结分析胃癌各种症状、体征在各胃癌证型的构成比,并比较其证型间的差异性.结果:脾胃虚寒252... 目的:分析胃癌证型的特点,为规范胃癌中医证型做基础.方法:采取多中心收集病例资料,统一应用胃癌辨证临床调查表收集临床胃癌症状、体征资料,总结分析胃癌各种症状、体征在各胃癌证型的构成比,并比较其证型间的差异性.结果:脾胃虚寒252例,占32.9%;肝胃不和型233例,占30.4%;瘀毒内阻90例,占11.7%;气血双亏型74例,占9.6%;痰湿凝结型65例,占8.5%;胃热伤阴55例,占7.2%.118项症状和体征中仅12项在证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106项症状和体征在六证型之间均有统计性差异(P<0.05),且每证型的特征性证候所占比例均较高.结论:临床辨证中证型特征性证候较明确,辨证无偏倚,或偏倚性很小,为制定标准化且临床实用的胃癌辨证分型的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 证型 中医证候特点 中医证型 临床辨证 统计学差异 肝胃不和型 气血双亏型 病例资料
下载PDF
中药消痰散结方抑制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SGC-7901的生长转移 被引量:14
8
作者 许玲 魏品康 +5 位作者 陈亚琳 苏晓妹 秦志丰 施俊 李峻 何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消痰散结方对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建立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模型;实验分组: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各10只;观察和比较各组肿瘤抑制率和肿瘤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法定性分析和比较肿瘤转移相... 目的:研究中药消痰散结方对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建立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模型;实验分组: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各10只;观察和比较各组肿瘤抑制率和肿瘤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法定性分析和比较肿瘤转移相关指标P21 ras,P185,VEGF蛋白,KDR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定量分析和比较各组ras,cerbB2, vEGF,KDR的表达. 结果:中药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2.0%、51.3%、70.1%;在远处淋巴结转移率和脏器转移率方面, 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化疗组和联合组均减少了转移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在不同程度上下调了ras,cerbB2,VEGF和KDR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 结论:消痰散结方具有抑制裸鼠原位移植入胃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了肿瘤转移相关基因ras, cerbB2,VEGF,KD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消痰散结方 抑制作用 裸鼠 原位移植 胃癌 SGC-7901 生长转移 中医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中癌基因ras及cerbB_2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亚琳 魏品康 +1 位作者 许玲 苏晓妹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中ras及cerbB_2癌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用40只BALB/c无胸腺裸鼠,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原位移植模型,建模次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5—氟脲嘧啶(5-...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中ras及cerbB_2癌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用40只BALB/c无胸腺裸鼠,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原位移植模型,建模次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5—氟脲嘧啶(5-Fu)、消痰散结方及5-Fu加消痰散结方,共给药3周,12周左右拉颈处死。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胃癌组织中ras及cerbB_2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移植瘤组织ras/β-肌动蛋白(β-actin)值及cerbB_2/β-actin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中药组作用优于化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消痰散结方对SGC-7901胃癌组织中ras及cerbB_2癌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这可能是消痰散结方抑瘤抗转移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方 胃癌 癌基因 RAS CERBB2 mRNA表达
下载PDF
胃癌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玲 孙大志 +2 位作者 施俊 陈亚琳 魏品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证型分布的主次,为制定胃癌辨证分型标准化提供框架结构和依据,为进一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规范胃癌中医证型做基础. 方法:检索近15 a的医学期刊,收集含辨证分型具体病例资料的论文49篇,总结、比较分析胃癌中医证型的构...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证型分布的主次,为制定胃癌辨证分型标准化提供框架结构和依据,为进一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规范胃癌中医证型做基础. 方法:检索近15 a的医学期刊,收集含辨证分型具体病例资料的论文49篇,总结、比较分析胃癌中医证型的构成比. 结果:临床胃癌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和痰气凝滞型等7种. 结论: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探讨和制定临床实用的胃癌辨证分型应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治疗 证型分类 肿瘤 证型
下载PDF
早期2型糖尿病中西医联合强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敏 陶枫 +4 位作者 徐隽斐 顾逸梦 姚政 陆灏 沈远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8-11,共4页
目的初步建立针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联合强化治疗方案,得到该方案的2型糖尿病缓解率,并探讨各因素与缓解率的相关性;同时,进一步探讨中药健脾清化方在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缓解率方面的作用。方法观察47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 目的初步建立针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联合强化治疗方案,得到该方案的2型糖尿病缓解率,并探讨各因素与缓解率的相关性;同时,进一步探讨中药健脾清化方在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缓解率方面的作用。方法观察47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短期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的缓解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组间对照分析各因素与缓解率的相关性,比较缓解组中强化结束时与随访时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中药在诱导缓解率方面的影响。结果强化治疗(11.8±2.5) d后,影响缓解率的主要因素为体重指数(P = 0.044)及达标总天数与总强化天数的比值(P = 0.00);强化结束时、1个月、随访期(平均6个月左右)的缓解率分别为46.8%、 55.3%、 53.3%;随访期中药组与对照组的缓解率分别为66.7%、 44.4%。结论针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联合强化治疗方案可使50%左右的患者获得临床缓解;中药对获得临床缓解及延长蜜月期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2型糖尿病 中西医强化治疗 缓解率 胰岛Β细胞 蜜月期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映城 李勇进 +3 位作者 施俊 秦志丰 魏品康 颜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81-387,共7页
胃癌仍然占据肿瘤导致人类死亡排行榜的第2位.中晚期胃癌对目前的治疗手段均不敏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令人沮丧.Notch信号通路是近来发现对胃肠道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相关的配... 胃癌仍然占据肿瘤导致人类死亡排行榜的第2位.中晚期胃癌对目前的治疗手段均不敏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令人沮丧.Notch信号通路是近来发现对胃肠道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相关的配体和受体,如Notch-1,2,3,Dll-1,4,Jag-1,2等均在胃癌组织中不同程度表达,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与此同时,这些配体和受体在以CD44阳性为代表的胃癌干细胞中也存在表达,并且能调控这些细胞的某些生命活动.鉴于Notch信号通路对胃癌及胃癌干细胞的关键调控作用,可以预见其可能在未来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胃癌 胃癌干细胞 靶点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庞斌 魏品康 +1 位作者 毛竹君 李勇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建立MKN-45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消痰散结方组...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建立MKN-45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消痰散结方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和消痰散结方干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VEGF-D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可不同程度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D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调控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D蛋白和mRNA的表达是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方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裸鼠
下载PDF
中医“痰”学说与胃癌干细胞 被引量:9
14
作者 颜兵 秦志丰 魏品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7期93-95,共3页
现代医学在胃癌发病机制方面迄今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治疗方面,胃癌对目前常规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均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耐药性,中晚期胃癌5年总体生存率仍不超过20%。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理论及实践的成功,为医学界防治胃癌提... 现代医学在胃癌发病机制方面迄今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治疗方面,胃癌对目前常规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均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耐药性,中晚期胃癌5年总体生存率仍不超过20%。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理论及实践的成功,为医学界防治胃癌提供了新途径。我国传统中医药防治肿瘤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药单体或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如何从中医角度认识胃癌干细胞,从而为中医药抗胃癌提供新思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现就中医“痰”理论和胃癌干细胞在本质上的联系作一分析,以期为相关的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胃癌 胃癌干细胞 从痰论治
下载PDF
胃癌同证型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玲 孙大志 +2 位作者 何金 刘龙 魏品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2782-2787,共6页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层次探索胃癌中医证本质. 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科收集术前胃癌患者, 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归属;取术后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肿瘤中E-Cadherin、C-erbB-2、P53、nm23、ICAM-1、VEGF、KDR...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层次探索胃癌中医证本质. 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科收集术前胃癌患者, 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归属;取术后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肿瘤中E-Cadherin、C-erbB-2、P53、nm23、ICAM-1、VEGF、KDR、MMP-2、TIMP- 29种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每个证型中的9个基因蛋白之间均有不同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6证型的9个基因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 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同一证型内部多组基因都存在表达差异性;VEGF、E-cad、nm23表达率较高,分别为94%、90%、92%.痰湿凝结型中E-cad的蛋白表达最高,以平均秩和表示为:63.09,肝胃不和、瘀毒内阻两型E-cad表达较低. 结论:肝胃不和、瘀毒内阻两型胃癌发生转移可能主要与E-cad的缺失有关,但内部既有癌基因的高表达亦有抑癌基因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转移 基因蛋白 表达 辨证分型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胃癌临床研究文献质量的调查评价 被引量:26
16
作者 孙大志 许玲 +1 位作者 姜林娣 魏品康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833-835,共3页
目的 :评价国内胃癌中医药治疗文献的临床试验状况 ,为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有关治疗文献评价原则 ,对机检有关胃癌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中医药治疗文献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 :纳入的 12 9篇文章中有5 3篇... 目的 :评价国内胃癌中医药治疗文献的临床试验状况 ,为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有关治疗文献评价原则 ,对机检有关胃癌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中医药治疗文献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 :纳入的 12 9篇文章中有5 3篇采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明确诊断标准的占 94 .3% ,明确使用随机方法的占 3.8% ,明确疗效评定标准的占 5 2 .8% ,5 8.5 %的文章提及组间可比性。结论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的随机对照研究质量需待提高 ,随机、对照、盲法等原则的执行描述不具体 ,数据的处理可信度较差 ,设计方案不够合理等。应根据中医临床研究的特点 ,探索建立“黄金标准”的辨证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研究文献 调查评价 文献质量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胃癌细胞中CD44阳性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映城 颜兵 +4 位作者 施俊 张璇 唐继贵 孙昱玮 秦志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2-497,共6页
目的:在原位移植瘤模型上验证CD44^+胃癌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选取MKN-45胃癌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为CD44^+和CD44-两组,以未分选的MKN-45胃癌细胞为对照。体外部分,通过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验证CD44^+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目的:在原位移植瘤模型上验证CD44^+胃癌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选取MKN-45胃癌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为CD44^+和CD44-两组,以未分选的MKN-45胃癌细胞为对照。体外部分,通过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验证CD44^+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其侵袭力。体内部分,将上述细胞通过原位移植法接种至裸鼠,同等条件下饲养8周后处死裸鼠,检验其成瘤率;分离肝脏,检测肝转移瘤数目;H-E染色观察胃肿瘤和肝转移瘤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两处肿瘤CD44^+细胞数量。结果:CD44^+胃癌细胞相比CD44-胃癌细胞具有明显增强的细胞增殖力(P<0.01)和侵袭力(P<0.01),更容易成瘤且更容易发生转移(P<0.05),但和MKN-45未分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在原发肿瘤还是转移瘤中,CD44^+胃癌细胞均能产生CD44-细胞,但后者不能产生CD44^+细胞。结论:CD44^+MKN-45胃癌细胞相比CD44-胃癌细胞具备更强的增殖力和侵袭力、更容易成瘤和发生转移,符合肿瘤干细胞部分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干细胞 CD44 原位移植瘤 干性
原文传递
小建中汤证治规律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大志 魏品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62-864,共3页
小建中汤首见于<伤寒论>,用于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之证而兼伤寒表证,以及治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者.因其功能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故名"建中".正如<伤寒溯源集>所说:"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土也.盖脾为五行之主,... 小建中汤首见于<伤寒论>,用于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之证而兼伤寒表证,以及治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者.因其功能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故名"建中".正如<伤寒溯源集>所说:"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土也.盖脾为五行之主,四脏之本,即<洪范>建中立极之义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证治规律 里急腹痛 寒热错杂证 配伍 组方原理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应用模糊数学研究中医药的现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龙 许玲 +1 位作者 李渡华 魏品康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934-936,共3页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 模糊数学 脉象 辨证论治 中药 方剂
下载PDF
胃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慈安 魏品康 秦志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80-82,共3页
通过翻阅近十年来的胃癌中医药治疗方面的有关报道,对从痰论治、从瘀论治、从毒论治、从虚论治、分期与分型论治以及内伤发病等不同学术角度进行归纳与展望,得出中医药治疗胃癌取得可喜进展。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药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