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如何搞好血液科实习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振刚 朱木梁 +2 位作者 蔡瑞宝 王东星 侯健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3期552-553,共2页
针对血液内科学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疾病种类较多,发病率低,学员实习时间又短,学员普遍反应实习效果不理想等特点。介绍了有关血液内科学实习的方法,以帮助学员搞好血液内科学实习。
关键词 血液内科学 实习 方法
下载PDF
提高学习兴趣 改进血液病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华 奚昊 侯健 《海军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病学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下载PDF
SUMO化修饰与血液系统疾病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禾菁 侯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8-221,共4页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修饰为继泛素化修饰后又一种主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如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胞内定位、DNA修复、转录因子的活化,以及细胞周期和转录的调控等,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修饰为继泛素化修饰后又一种主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如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胞内定位、DNA修复、转录因子的活化,以及细胞周期和转录的调控等,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UMO化修饰也参与了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本文综述了SUMO化修饰对血液系统疾病发病及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 SUMO化修饰 血液系统疾病
下载PDF
DCEP-T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振刚 傅卫军 +3 位作者 陈玉宝 奚昊 王东星 侯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DCEP-T方案挽救性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28例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地塞米松(20~40)mg/d,环磷酰胺200mg/d,鬼臼乙叉甙40mg/m2,顺铂每天10mg/m2,第1~4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100~200)mg/d,每晚顿服;... 目的观察DCEP-T方案挽救性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28例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地塞米松(20~40)mg/d,环磷酰胺200mg/d,鬼臼乙叉甙40mg/m2,顺铂每天10mg/m2,第1~4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100~200)mg/d,每晚顿服;4周为1个疗程,至少2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18例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为64.3%,其中VGPR4例(14.3%),PR14例(50.0%)。伴有髓外侵犯的9例患者中4例髓外肿块完全消失,2例明显变小,有效率为66.7%(6/9)。最常见的非血液学毒性为恶心、呕吐(32.1%),其次为便秘(25.0%)。结论DCEP-T是一种有效的、能耐受的挽救性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的方案,尤其对骨髓瘤髓外侵犯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顺铂 沙利度胺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前ALIP”样结构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俞夜花 袁颖华 +6 位作者 李玲 曹桂涛 李静 陶英 姜华 侯健 石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66-1170,共5页
本研究提出骨髓组织"前ALIP"样结构的概念,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其特征,并探讨其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以抽吸-活检一步取材法采集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AML患者骨髓,常规方法制作骨髓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成... 本研究提出骨髓组织"前ALIP"样结构的概念,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其特征,并探讨其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以抽吸-活检一步取材法采集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AML患者骨髓,常规方法制作骨髓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摄片;比较4种计算机图像分割技术,筛选最佳方法对前体细胞进行识别、定位;结合形态学及面积法分割骨小梁;计算AML患者骨髓图像中单个及2个聚集前体细胞数量并以欧式距离变换法检测其与骨小梁的相对距离,与正常骨髓比较;分析在ALIP出现之前前体细胞定位、定量异常与AML的关系,探讨"前ALIP"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8-sobel算子、canny算子、分水岭法相比,本研究创建的基于形态学的计算机图像分割方法能准确识别骨髓切片中前体细胞,同时结合面积法实现了骨小梁的分割。检测CR组骨髓切片中单个前体细胞为(19.27±11.60)个/mm2,2个聚集前体细胞为(1.77±1.76)簇/mm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欧式距离变换法检测前体细胞与骨小梁间相对距离的结果显示,CR组单个前体细胞与骨小梁相距(230.12±97.68)μm(523±222像素),与正常对照组(260.92±99.88)μm(593±227像素)相比明显靠近骨小梁(p<0.05);而CR组两个聚集细胞与骨小梁相距(274.56±139.48)μm(624±317像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CR组单个前体细胞相比明显向骨小梁间区迁移(p<0.05)。结论:前体细胞从正常定位、定量到ALIP1结构出现之前存在更早期的骨髓异常状态,即"前ALIP"状态,其结构特征为定位或定量异常的单个及2个聚集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前ALIP”样结构 计算机图像识别
下载PDF
抗CD20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军民 沈杨 +9 位作者 陈方源 谢毅 王椿 侯健 洪小南 吴德沛 陈嘉 侯明 徐建民 沈志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观察抗CD2 0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及泼尼松治疗初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L)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 0 2 0 4 - 2 0 0 3 0 2 ,5 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 :环磷酰胺 6 0 0mg/m2 (第 1天 ) ... 目的 :观察抗CD2 0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及泼尼松治疗初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L)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 0 2 0 4 - 2 0 0 3 0 2 ,5 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 :环磷酰胺 6 0 0mg/m2 (第 1天 ) ,长春新碱 1.4mg/m2 (第 1天 ) ,阿霉素 2 5mg/m2 (第 1天 )和泼尼松 6 0mg/d(第 1~ 5天 ) ,每 3周 1个疗程 ,共 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 375mg/m2 ,每周或每 3周输注 1次 ,连续 4次或 6次。结果 :在 5 0例患者中 ,6 0 %获得完全反应 (CR) ,总有效率 (OR)为 10 0 %。 5 0例患者共随访了 2~ 30周 ,患者 16周的疾病无进展生存 (PFS)率为 87.3%。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 (32 % )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毒副反应 (2 0 % )。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可有效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具有较高的缓解率 ,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联合化疗 利妥昔单抗 CHOP方案
下载PDF
氟达拉宾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程澍 王健民 +6 位作者 梁辉 侯健 李晓 吴德沛 李建荣 陈芳源 沈志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氟达拉宾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难治性患者、... 目的观察氟达拉宾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难治性患者、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4.2%(19/43例)、13.2%(5/38例)和73.9%(34/46例)。FLAG方案治疗1个疗程总体有效(OR)率[(CR率+部分缓解(PR)率]为62.2%(79/127例),多个疗程的OR率可达66.9%(85/127例)。阿糖胞苷日均剂量<0.5g的21例患者中,CR率为9.5%(2例);而日均剂量为1.0~3.5g的106例患者中,CR率达52.4%(56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复发 难治 氟达拉宾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军民 沈杨 +9 位作者 陈方源 谢毅 王椿 侯健 洪小南 吴德沛 陈嘉 侯明 徐建民 沈志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共1页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及泼尼松 (CHOP方案 )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DLBL)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 ,共 5 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 :d 1,...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及泼尼松 (CHOP方案 )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DLBL)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 ,共 5 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 :d 1,环磷酰胺 6 0 0mg·m- 2 ,长春新碱 1.4mg·m- 2 ,多柔比星 2 5mg·m- 2 ,泼尼松 6 0mg·m- 2 × 5d ,每 3wk一个疗程 ,共 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 375mg·m- 2 ,于化疗第一个疗程前 2d开始 ,每周输注 1次 (连续输注 ) ,连续 4次 (标准剂量 )或 6次 (增强剂量 ) ;或于每疗程的CHOP方案化疗前 2d输注 ,每 3周 1次 (间隔输注 ) ,输注 4次 (标准剂量 )或 6次 (增强剂量 )。结果 :5 0例病人进入临床疗效评估 ,6 0 %获得完全缓解 ,总有效率为 10 0 %。其中 ,34例Ann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的病人有15例获得完全缓解 ,完全缓解率为 4 4%。 5 0例病人共随访了 (8±s 5 )wk ,2~ 30wk ,病人 16wk的无病生存 (PFS)率为 87%。标准剂量组和增强剂量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连续输注和间隔输注疗效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本方案均能较好耐受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 (32 % )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 (2 0 % )。 结论 :利妥昔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药物疗法 联合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多柔比星 泼尼松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海飞 侯健 +4 位作者 王东星 傅卫军 袁振刚 陈玉宝 张春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24-62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清游离轻链(sFLC)的免疫比浊法检测是一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定量检测方法,在浆细胞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sFLC检测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3—9月在我院住院进行... 背景与目的:血清游离轻链(sFLC)的免疫比浊法检测是一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定量检测方法,在浆细胞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sFLC检测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3—9月在我院住院进行化疗的30例IgG型MM患者,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nephelometry)检测化疗前(基线)、化疗后疗程早期(第7~10天),疗程晚期(第28~35天)不同时间点的患者sFLC、免疫球蛋白、总轻链定量水平,对具有sFLC可测量性疾病的患者继续随访下一化疗周期疗效。探讨基线时sFLC在IgG型MM的克隆性轻链的检出率及其和疾病状态的关系,对比化疗后不同时间点采用sFLC、IgG变化水平在评估疗效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克隆性sFLC在初治及疾病进展(PD)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100%,在疾病稳定期的患者中阳性率达81.8%,在疾病状态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PR)以上的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0。在疗程早期采用sFLC评估P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2.3%,sFLC评价PR/PD总符合率达69.2%,与常规方法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8);疗程晚期采用sFLC评估疗效时,P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100%,P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明显高于采用IgG的评估,PR/PD总符合率升至92.3%,与采用IgG评估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2)。结论:超过3/4的IgG型MM患者可检出克隆性sFLC,其阳性率与患者疾病状态相关;sFLC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单纯髓外复发的MM;采用sFLC评价IgG型MM患者疗效要优于常规IgG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 轻链 血清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破骨细胞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红铭 姜华 +1 位作者 张慧 侯健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破骨细胞,为破骨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采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联合消化,纯化后以RANKL和M-CSF加以诱导(A组),并与未经消化...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破骨细胞,为破骨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采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联合消化,纯化后以RANKL和M-CSF加以诱导(A组),并与未经消化之传统方法(B组)比较。结果:与B组相比,A组可获得(1426±204)个破骨细胞(P<0.05),0.25%胰蛋白酶/0.02%EDTA联合消化可使破骨细胞纯化率达90%。诱导生成的破骨细胞TRAP染色阳性,功能试验显示具有噬骨能力。结论:联合消化结合RANKL/M-CSF诱导培养法可产生大量的破骨样细胞,方法简便而且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 破骨细胞 培养 诱导
原文传递
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5例报道 被引量:4
11
作者 傅卫军 侯健 +1 位作者 王东星 余润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2,94,共2页
关键词 骨髓肿瘤 不分泌型骨髓瘤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成本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丽娜 樊荣 +7 位作者 张春阳 杜鹃 傅卫军 奚昊 樊建玲 李荣 曾添美 侯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比较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在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病例治疗中的疗效及成本.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科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米卡芬净治疗组与伊... 目的 比较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在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病例治疗中的疗效及成本.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科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米卡芬净治疗组与伊曲康唑治疗组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时间、治疗成本及不良反应.结果 米卡芬净组17例,伊曲康唑组20例,米卡芬净组治疗有效率为76.46% (13/17),伊曲康唑组治疗有效率70% (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 >0.05).米卡芬净组2例发生消化道不适反应.伊曲康唑组3例发生消化道不适反应,2例低钾血症并消化道不适反应;3例患者出现药物性肾功能损害,l例停药后肾功能恢复,2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米卡芬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 (2/17),伊曲康唑不良发生率为40% (8/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第14天总有效率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米卡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成本疗效比分别为263.73和289.11.结论 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对骨髓瘤合并IFD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成本效益比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侵袭性真菌病 米卡芬净 伊曲康唑 成本效益
下载PDF
骨髓瘤的骨质破坏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莉莉 侯健(审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340-1344,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进行性骨质破坏、多发性溶骨病变等为特征的B细胞分化终末期恶性肿瘤。其机制的关键在于破骨细胞被激活的同时成骨细胞活性受抑,最终造成骨代谢失衡。近年来,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进行性骨质破坏、多发性溶骨病变等为特征的B细胞分化终末期恶性肿瘤。其机制的关键在于破骨细胞被激活的同时成骨细胞活性受抑,最终造成骨代谢失衡。近年来,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对相关因子,如NFκB受体激活蛋白(RANK)、NK-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巨噬细胞炎性蛋白-α(MIP-1α)、基质衍生基子1(SDF1)及Wnt通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NF-kB受体激活子 护骨蛋白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WNT通路
下载PDF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忆梓 侯健 +6 位作者 周帆 郭列平 闫岩 石昊天 韦苇 凌晨晖 李璐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和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探讨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40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其中初治20例,复发(难治)20例。选择20例使用以硼替佐...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和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探讨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40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其中初治20例,复发(难治)20例。选择20例使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作为试验组,以同期20例接受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MM患者作对照。结果:可评估的4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1~64)个月,在相同的肾脏基础损伤水平的情况下,硼替佐米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同期沙利度胺组比较P<0.01,提示硼替佐米治疗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疗效优于沙利度胺组。硼替佐米组2个疗程时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3例,部分缓解(PR)6例,对照组nCR 1例,PR 3例(P<0.05)。2个疗程后,硼替佐米组共有11例肌酐降至正常范围,沙利度胺组仅5例。半年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0例中半年无一例复发,对照组20例中半年有5例复发(P<0.05)。结论: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的疗效优于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而且起效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不全 硼替佐米 治疗结果
下载PDF
113例多发性骨髓瘤校正血钙的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健 侯健 高巍然 《江西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分析正血钙在多发性骨髓瘤(MM)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13例MM患者的血钙水平以同时抽血所没得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校正后,进行正前后血钙水平及高钙血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Ⅰ期... 目的 分析正血钙在多发性骨髓瘤(MM)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13例MM患者的血钙水平以同时抽血所没得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校正后,进行正前后血钙水平及高钙血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Ⅰ期患者血钙水平校正前后分别为(2.41±0.087)mmol/L和(2.376±0.149)mmol/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Ⅱ期患者的血钙水平在校前后分别为(2.264±0.372)mmol/L和(2.376±0.092)mmol/L,两者有显著 性差异(P<0.05),Ⅲ期患者血钙在校正前后分别为(2.377±0.360)mmol/L和(2.539±0.399)mmol/L,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校正后高钙血症发生率(31.0%)比校正前(17.7%)显著升高(P<0.05)。结论 常规检测血钙值低估了MM患者血钙的真实水平,校正血钙比血钙在MM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方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钙 预后 治疗 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文娟 张静 +1 位作者 梁崇文 丁小萍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3期51-52,共2页
目的将循证护理运用到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健康教育中,通过系统地查询证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了解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健康教育中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供者担心动员的药物有不良反应出现,担心采集过程中... 目的将循证护理运用到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健康教育中,通过系统地查询证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了解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健康教育中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供者担心动员的药物有不良反应出现,担心采集过程中有不适症状出现,担心采集后对健康有长远影响。通过文献检索,查询相关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给予供者健康指导。结果 22例供者均解除疑虑,顺利完成干细胞移植过程并健康出院。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将健康教育与供者的实际愿望相结合,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 健康教育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国产rhG-CSF在浆细胞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振刚 王东星 +2 位作者 傅卫军 陈玉宝 侯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 :研究国产rhG CSF(吉粒芬 ,杭州九源基因公司生产 )在浆细胞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对造血干细胞动员以及回输后造血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 1例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实施自体造血干... 目的 :研究国产rhG CSF(吉粒芬 ,杭州九源基因公司生产 )在浆细胞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对造血干细胞动员以及回输后造血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 1例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化疗联合吉粒芬 5 μg (kg·d) ,皮下注射。在干细胞回输后第 2天开始使用吉粒芬 5 μg (kg·d) ,直至造血重建。 结果 :在使用吉粒芬 6 .5± 1.7天动员过程后 ,经过 1— 2次的采集 ,获得 (2 .38± 0 .36 )× 10 6 kg的CD34 +细胞。在回输后注射吉粒芬 11.5± 2 .1天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5 0 0 μl,血小板计数 (PLT) >2 0× 10 6 L ,造血重建。 4例患者均未出现骨痛、发热及肝肾功能受损等毒副作用。结论 :吉粒芬在浆细胞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是安全、有效的。因而将明显降低移植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粒芬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浆细胞病 RHG-CSF 多发性骨髓瘤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下载PDF
AML骨髓“前ALIP”样结构数量及其与骨小梁距离对白血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夜花 章菁 +5 位作者 吴振添 袁颖华 翟元梅 陶英 侯健 石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5,共4页
本研究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CR)期骨髓"前ALIP"样结构定位、定量异常的检测,探讨其与AML复发的相关性。对62例骨髓涂片示CR的患者骨髓活检塑料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随访,依据预后将其分为复发前组及未复... 本研究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CR)期骨髓"前ALIP"样结构定位、定量异常的检测,探讨其与AML复发的相关性。对62例骨髓涂片示CR的患者骨髓活检塑料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随访,依据预后将其分为复发前组及未复发组。计算骨髓塑料切片每平方毫米内单个、两个聚集前体细胞数量及二者的总和,结合计算机图像分割法测量其与骨小梁间的精确距离,明确"前ALIP"样结构定位、定量异常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发前组及未复发组骨髓"前ALIP"样结构数量分别为11±11.71和8.33±9.17个/mm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9±4.00)(P<0.01)。在"前ALIP"数量≥11个/mm2的17例患者中,复发前组12例,占70.6%,明显高于未复发组(29.4%,P<0.05);而复发前组"前ALIP"与骨小梁的相对距离为(341.31±266.16)μm,明显远于未复发组(242.41±174.65)μm(P<0.01),有向骨小梁间区迁移的趋势。在前"ALIP"与骨小梁之间平均距离≥341μm的18名患者中,复发前组14例,占77.8%,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AML患者CR期骨髓切片中"前ALIP"样结构平均数量超过11个/mm2或其与骨小梁间的平均距离超过341μm,预示AML可能早期复发,应及时进行再诱导缓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前ALIP样结构 骨小梁 白血病复发
下载PDF
SOX7基因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爽 刘林珠 +4 位作者 赵晓丽 彭真萍 项喜喜 樊荣 王小钦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886-890,893,共6页
目的探讨SRY7蛋白(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7,SOX7)基因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tic syndrome,MDS)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通过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C)处理及甲基化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SP)发现细胞株... 目的探讨SRY7蛋白(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7,SOX7)基因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tic syndrome,MDS)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通过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C)处理及甲基化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SP)发现细胞株(TPH-1和SKM-1)存在SOX7基因甲基化,再以161例MDS患者骨髓样本检测SOX7基因甲基化状态,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SOX7基因甲基化存在于THP-1和SKM-1细胞株中,并在5-aza-2’-dC处理后表达上调。59.6%(96/161)MDS患者存在SOX7基因甲基化,而6例正常人无SOX7甲基化。SOX7甲基化阳性率在MDS不同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亚型中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随着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积分的增加,该甲基化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提示,SOX7甲基化阳性患者与甲基化阴性患者相比,整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明显缩短:甲基化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5个月,而甲基化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但对白血病生存(leukemia free survival,LFS)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6)。结论SOX7基因甲基化与MDS患者的OS相关,在MDS患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甲基化 预后 SRY7蛋白基因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易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红石 袁振刚 侯健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其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最近,国外学者发现,大多数的骨髓瘤细胞中有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的易位。通过IgH易位,原癌基因部分或全部拼接到IgH位点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其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最近,国外学者发现,大多数的骨髓瘤细胞中有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的易位。通过IgH易位,原癌基因部分或全部拼接到IgH位点上而表达失控,最终促使肿瘤的发生。与IgH交互易位的伙伴染色体并不固定,易位所累及的基因近半数已被克隆,还有更多的基因及其功能有待阐明。本文将MM IgH易位及相关的分子遗传学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 基因易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