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妇产科手术的处理——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其 赵亚南 +4 位作者 吴佩煜 王昭梅 张宝仁 陈如坤 朱家麟 《上海医学》 CAS 1988年第6期331-336,共6页
本文报道3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妇产科手术的处理,本组病例包括置换机械瓣者28例,生物瓣者4例;置换二尖瓣29例,主动脉瓣2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1例。年龄19~40岁,手术距换瓣时间为37天~6年。这些病例安全地度过了手术过程,未发生严重... 本文报道3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妇产科手术的处理,本组病例包括置换机械瓣者28例,生物瓣者4例;置换二尖瓣29例,主动脉瓣2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1例。年龄19~40岁,手术距换瓣时间为37天~6年。这些病例安全地度过了手术过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本文讨论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抗凝剂的应用以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施行妇产科手术、麻醉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并发症 并发病 疾病 机械瓣 手术 抗凝剂 生物瓣 窦性心律 妇产科 硬膜外麻醉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换瓣 主动脉瓣 心瓣膜
下载PDF
本科生导师制在妇产科带教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艳 徐明娟 惠宁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年第4期348-348,390,共2页
关键词 本科学员 导师制 妇产科
下载PDF
妇产科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蔡圣芸 徐明娟 惠宁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高等教育制度,但在妇产科专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上,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培养出能独立从事专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的专科住院医师,目前国内只在部分地区初步试点,尚没有形... 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高等教育制度,但在妇产科专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上,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培养出能独立从事专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的专科住院医师,目前国内只在部分地区初步试点,尚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规范,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培训 专科医师培养 妇产科
下载PDF
PEDF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顾培君 古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87-288,共2页
1 PEDF的发现和分子结构 1989年,Tombran-Tink首先从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来一种糖化蛋白质,具有营养神经的功能,被命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不久又发现PEDF具备有抗氧化作用,... 1 PEDF的发现和分子结构 1989年,Tombran-Tink首先从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来一种糖化蛋白质,具有营养神经的功能,被命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不久又发现PEDF具备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神经细胞[1]。Shin等[2]的研究发现,发现PEDF可以抑制新生血管,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具有抗血管新生的功能。于是,PEDF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被人类发现。PED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大的抑制血管再生的因子[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高血压 子痫前期
下载PDF
子宫峡部瘢痕部位妊娠的误诊及治疗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玉环 崔英 +3 位作者 管睿 惠宁 徐明娟 古航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3-495,I0002,共4页
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也是剖宫产的一个远期并发症。由于该病实属少见,往往难以早期诊断,而孕卵着床于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肌层菲薄,多伴有绒毛或胎盘植入,肌层收缩... 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也是剖宫产的一个远期并发症。由于该病实属少见,往往难以早期诊断,而孕卵着床于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肌层菲薄,多伴有绒毛或胎盘植入,肌层收缩功能差,又处于子宫动脉分支入口处,血运极其丰富,在终止妊娠时常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为挽救生命而需行子宫切除术。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诊断治疗子宫峡部CSP3例,其中2例误诊为正常位置宫内早孕行人工流产及清宫术,发生大出血,另1例B超误诊为宫颈妊娠。1例行全子宫切除,2例开腹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成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部位妊娠 子宫峡部 诊断治疗 误诊为 pregnancy 致命性大出血 保守性手术治疗 子宫动脉分支 远期并发症 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盆底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吴氢凯 张荣 +5 位作者 程慧 冯洁 应涛 李勤 罗来敏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分娩组(n=11);剖宫产分娩组27例。观察各组妇女的盆膈裂孔形态结构及特征,测量其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3种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参数及膀胱颈最大移动度。结果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图像显示,产后妇女的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结构较模糊,部分产妇单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从耻骨联合处撕脱。盆膈裂孔内的结构模糊,部分可观察到膀胱回声图像。在缩肛动作状态下,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膈裂孔各参数明显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两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基本一致(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剖宫产组[(15.3±3.8)mmvs(11.7±3.6)mm](P<0.01)。自然分娩组和产钳分娩组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钳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阴道自然分娩组[(21.2±2.9)mmvs(16.1±3.0)mm](P<0.01)。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妇女产褥早期静息和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大小无明显差异。阴道分娩妇女缩肛动作时盆膈裂孔明显增大;产钳分娩妇女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较其他分娩方式的妇女明显增大,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 妊娠 分娩方式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下载PDF
妊娠晚期雌、孕激素及其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氢凯 毛笑园 +3 位作者 姜丽 冯洁 罗来敏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盆底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将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分为SUI组(n=33)和非SUI组(n=38),于孕36~40周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水平。SUI组中的20...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盆底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将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分为SUI组(n=33)和非SUI组(n=38),于孕36~40周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水平。SUI组中的20例和非SUI组中的31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口顶端最深部肌肉组织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选取3例因外阴癌、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女性非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盆底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 SUI组与非SUI组孕妇血清E2和E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孕妇血清P的质量浓度小于非SUI组[(184.7±48.2)μg/L和(223.2±93.5)μg/L](P<0.05)。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均发现,妊娠晚期妇女会阴深部平滑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肌纤维变细,细胞间质水肿。非SUI组平滑肌细胞ER和PR的强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UI组(P<0.05);盆底横纹肌细胞不表达ER和PR。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妊娠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均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压力性尿失禁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下载PDF
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谢俊豪 刘玉环 黄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明确激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141例孕妇资料,包括妊娠期间及分娩时各项检查、末次超声、新生儿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 目的探讨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明确激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141例孕妇资料,包括妊娠期间及分娩时各项检查、末次超声、新生儿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值等资料,并比较不同程度低甲状腺素血症孕妇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1141例孕妇中,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者200例,血游离甲状腺素(FT4)低于正常值189例[依据血FT4水平低于正常值0~5%、5%~10%及10%以上,分为A(n=60)、B(n=40)、C(n=89)三组],正常对照组752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组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B组孕前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率也明显升高(P<0.05)。其中,B、C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分娩时C组孕妇体重、体重指数、舒张压及末次超声胎儿头围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孕妇(P<0.01),但新生儿孕周(38.55±1.86周)小于正常对照组孕妇(39.14±1.57周,P<0.01)。189例低甲状腺素血症孕妇依据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浓度分组后发现抗体阳性组胎儿末次超声头围明显大于阴性组(45.99±62.36 vs 33.23±2.08cm,P<0.01)。结论不同程度的低FT4血症均会对妊娠结局及胎儿造成影响,尤其是血FT4值低于正常值10%以上或TPOAb阳性时。建议孕妇在孕早期行甲状腺功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低甲状腺素血症 妊娠结局 甲状腺自身抗体
下载PDF
近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蔡圣芸 惠宁 费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847-1849,共3页
目的:分析近10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长海医院1993~1995年的剖宫产病例944例、2003~2005年间的剖宫产病例19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后10年间剖宫产... 目的:分析近10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长海医院1993~1995年的剖宫产病例944例、2003~2005年间的剖宫产病例19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后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3~1995年剖宫产率为39.95%,2003~2005年剖宫产率为73.69%,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两组前4位剖宫产指征均为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妊高征及臀位,但胎儿宫内窘迫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适当控制剖宫产率,选择最有利于母婴健康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下载PDF
妊娠中期子宫动脉切迹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及血清内皮损伤、胎盘灌注不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雪晶 倪鑫 +1 位作者 黄鹰 古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中期子宫动脉切迹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及血清内皮损伤、胎盘灌注不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单胎初产孕妇2 8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妊娠22-24周时子宫动脉切迹的情况分为切迹组... 目的:研究妊娠中期子宫动脉切迹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及血清内皮损伤、胎盘灌注不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单胎初产孕妇2 8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妊娠22-24周时子宫动脉切迹的情况分为切迹组和非切迹组,于孕24-30周、31-36周、37-41周时采集血清并测定血清中内皮损伤指标VEGF、PLGF、sFlt-1、sEng,行超声检查并测定子宫螺旋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娩后测定胎盘组织中凋亡分子的含量。结果:切迹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切迹组(P〈0.05);孕24-30周、31-36周、37-41周时,切迹组孕妇血清中VEGF、PLGF的含量显著低于非切迹组(P〈0.05),sFlt-1、sEng的含量显著高于非切迹组,子宫螺旋动脉的PI和RI均显著高于非切迹组(P〈0.05);分娩后,切迹组胎盘组织中p57kip2、Bax、Caspase-3、Fas、FasL的含量显著高于非切迹组(P〈0.05)。结论:妊娠中期(妊娠22-24周)子宫动脉切迹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较高并且会造成母体内皮损伤、螺旋动脉重铸障碍、胎盘血流灌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子宫动脉切迹 内皮损伤 凋亡
下载PDF
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比较 被引量:41
11
作者 张瑜 刘大庆 惠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43例)于诊刮后第3日开始空腹服用米非司酮10 mg/d,5 d,并在以后3个月经的第1天起同法服5 d。对照组(38例)诊刮后第3天开始口服炔诺酮5 mg/d...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43例)于诊刮后第3日开始空腹服用米非司酮10 mg/d,5 d,并在以后3个月经的第1天起同法服5 d。对照组(38例)诊刮后第3天开始口服炔诺酮5 mg/d,血止后20 d停药。在以后2、3个月经周期的第15天开始服用甲羟孕酮10 mg/d,连服10 d后停药。停药后均随访18个月。结果两组均建立规律月经周期,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期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3次用药月经前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均得到有效控制,3次用药月经前及月经后平均子宫内膜厚度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黄体素(P)、雌激素(E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周期疗法在帮助患者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控制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恢复方面效果同孕激素,但月经期短,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孕激素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下载PDF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卵巢上皮癌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冬 欧俊 惠宁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6-678,共3页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一组可以被多种细胞外信号激活的丝/苏氨酸激酶,其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基因的转录、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细胞周期调控、诱导细胞凋亡和维持细胞生存以及细胞的...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一组可以被多种细胞外信号激活的丝/苏氨酸激酶,其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基因的转录、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细胞周期调控、诱导细胞凋亡和维持细胞生存以及细胞的恶性化等。在信号转导过程中,3种MAPK(ERK、JNK和p38)信号通路所调节的细胞反应有所不同,持续活化的ERK1/2途径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强抗凋亡能力;而JNK和p38的活化则可引起肿瘤抑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在卵巢癌细胞中MAPK级联可以被顺铂、TNF(肿瘤坏死因子)和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激活和调节。本文将对激素、生长因子和化疗药物作用于卵巢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后引起MAPK通路的变化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MAP激酶信号系统
下载PDF
细胞分化诱导剂与端粒酶活性调控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黎明 贺茜 +1 位作者 陈志龙 杨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细胞分化诱导剂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明显。本文介绍了维甲类化合物、维生素D3类化合物。茶多酚以及苦参碱等多种细胞分化诱导剂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端粒酶 细胞分化诱导剂 维甲类化合物 肿瘤 维生素D3类化合物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萍 汤蕴琦 +1 位作者 李文华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诊断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进行MRI(T1WI、T2WI、DWI和增强图像)检查,观察肿瘤信号、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情况和宫颈累及情况,判...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诊断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进行MRI(T1WI、T2WI、DWI和增强图像)检查,观察肿瘤信号、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情况和宫颈累及情况,判断深肌层浸润和宫颈浸润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成像表现为肿瘤明显强化。MRI判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为85.19%(23/27),特异度为96.04%(97/101),诊断准确率为91.60%(120/131)。MRI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宫颈的准确率为92.31%。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较准确,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诊断
下载PDF
顶体蛋白酶抑制剂KF-950对大鼠精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仲伟国 赵亚南 +5 位作者 纪亚忠 盛毅 沙金燕 曹霖 游根娣 吕加国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3-337,共5页
本文采用体外杀精实验检查KF-950对大鼠精子活力的影响和明胶底物膜法测定 KF-950对精子顶体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KF-950与大鼠精液作用 20 see 及 120 see,最低杀精浓度分别为 1. 56... 本文采用体外杀精实验检查KF-950对大鼠精子活力的影响和明胶底物膜法测定 KF-950对精子顶体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KF-950与大鼠精液作用 20 see 及 120 see,最低杀精浓度分别为 1. 56±0. 13 mg/ml和 0. 73±0. 07 mg/ml,其杀精能力 明显低于壬苯醇醚(P<0.01);当KF-950浓度为1× 10-12mg/ml时,平均晕轮阳性率 (%)及平均晕轮直径(μm)分别为83.00±7.10及18.27±1.94(与对照组比较P< 0.01),完全抑制浓度为 1×10-3mg/ml。抑制平均晕轮阳性率和平均晕轮直径的半数有效 浓度ED50分别为4.15×10-7mg/ml和2.34×10-7 mg/ml。本实验证明KF-950对精子顶 体蛋白酶具有高效抑制作用,而杀精子作用较弱,是一种新型的顶体蛋白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顶体蛋白酶抑制剂 明胶底物膜法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术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明娟 惠宁 +2 位作者 崔英 刘玉环 顾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不孕症患者 宫腔镜检查术 诊断价值 子宫碘油造影 子宫内膜活检 子宫内病变 育龄夫妇 子宫腔内 受孕率
下载PDF
妇女反复人工流产行为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陶华露 郭月琴 +2 位作者 韩青凤 江玉军 张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索影响妇女反复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行为的社会人口学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11月,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手术室人流登记册中的数据,描述接受人流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点... 目的探索影响妇女反复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行为的社会人口学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11月,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手术室人流登记册中的数据,描述接受人流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点,并通过单因素和二分类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的社会人口学因素。结果人流妇女中,反复人流者占57.6%,人流次数从2次至11次不等。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生育史及文化程度的人工流产患者在人工流产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已生育和年长均是妇女反复人流行为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人流妇女中反复人流行为及不良避孕行为较为常见,可干预性差,未来需在系统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探索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有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人工流产 反复人流 社会人口学因素
下载PDF
ERK1/2在曲普瑞林逆转卵巢癌OVCAR-3细胞顺铂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冬 惠宁 欧俊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4-728,共5页
目的:研究曲普瑞林在抑制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的同时可否逆转顺铂耐药,并探讨MAP-ERK1/2在其中的变化及调节机制。方法:筛选建立耐顺铂的亚细胞系OVCAR3-DDP;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比较不同浓度下顺铂、曲普瑞林及两药联... 目的:研究曲普瑞林在抑制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的同时可否逆转顺铂耐药,并探讨MAP-ERK1/2在其中的变化及调节机制。方法:筛选建立耐顺铂的亚细胞系OVCAR3-DDP;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比较不同浓度下顺铂、曲普瑞林及两药联合对耐药卵巢癌OVCAR3-DDP细胞生长的影响,测定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癌OVCAR3-DDP细胞耐药指数为3.87;顺铂与曲普瑞林联合化疗增敏倍数为2.23;ERK1/2蛋白活性在顺铂处理组升高,在曲普瑞林处理组、顺铂与曲普瑞林联合处理组降低。结论:曲普瑞林增加了卵巢癌OVCAR3-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曲普瑞林 卵巢肿瘤 抗药性 肿瘤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孕期补锌对母胎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泓 杨祖菁 +1 位作者 惠宁 刘军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补锌对孕妇及胎儿的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根据孕中、晚期孕妇的血汞值选取病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的血汞、血锌水平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应用脂质过氧化试剂盒检测3组胎盘的... 目的探讨孕期补锌对孕妇及胎儿的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根据孕中、晚期孕妇的血汞值选取病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的血汞、血锌水平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应用脂质过氧化试剂盒检测3组胎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孕晚期母血中汞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病例组,锌质量浓度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晚期母血中汞质量浓度低于孕中期,锌质量浓度高于孕中期,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头围、身长、出生体质量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胎盘的GSH-PX、SOD和CAT活性高于病例组,但低于正常组;治疗组胎盘的MDA含量低于病例组,但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补锌可拮抗汞对孕妇及胎儿的毒性作用,锌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生长发育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惠宁 高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21-425,432,共6页
目前医学已进入微创时代,在许多同等适应证情况下,经腹手术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替代。妇科腹腔镜手术技术不断完善,涵盖疾病范围扩大,已从单纯检查性腹腔镜发展为治疗性腹腔镜,已成为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是妇科最常见的... 目前医学已进入微创时代,在许多同等适应证情况下,经腹手术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替代。妇科腹腔镜手术技术不断完善,涵盖疾病范围扩大,已从单纯检查性腹腔镜发展为治疗性腹腔镜,已成为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肿瘤、子宫出血等疾病。子宫切除手术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可使患者避免开腹痛苦,在创伤、术后恢复、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的广泛开展,其局限性亦进一步被大家所认知。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该术式的优势及缺点,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有效开展及全子宫切除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气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