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应用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于世宾 王美青 +1 位作者 张俊华 陈霜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5期832-835,共4页
通过对本校2005级口腔医学专业学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的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课程下一步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口腔解剖生理学 网络课程 应用
下载PDF
口腔医学网络教育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婧 王美青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349-352,共4页
为使优质的口腔医学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受益,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网络教育具有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可实现资源共享,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其次,针对我国当前网络教... 为使优质的口腔医学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受益,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网络教育具有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可实现资源共享,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其次,针对我国当前网络教育的现状,深入探讨了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当前网络教育的不足提出医学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四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网络教育 继续教育
下载PDF
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美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7-561,共5页
咬合接触问题是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其内容涉及多个口腔临床学科,其中口腔修复学是最早研究咬合接触问题的学科之一。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包括静态咬合接触(主要是牙尖交错时的咬合接触)和动态咬合接触(主要是咀嚼运动中的咬合接... 咬合接触问题是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其内容涉及多个口腔临床学科,其中口腔修复学是最早研究咬合接触问题的学科之一。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包括静态咬合接触(主要是牙尖交错时的咬合接触)和动态咬合接触(主要是咀嚼运动中的咬合接触)等内容,不仅修复体需要满足有关要求,基牙也同样需要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修复治疗从基牙预备时开始,就应当特别关注咬合接触问题,以确保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咬合 修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假性肌腱11例的组织病理学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哲 朱庆生 +1 位作者 张俊华 吕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1803-1804,共2页
目的 观察假性肌腱的组织病理结构 ,探讨其本质及临床意义 .方法 取 11例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的屈肌腱断端及假性肌腱 ,常规制备石蜡切片 ,镜下观察 (Pollak,HE) .结果 假性肌腱为疏松胶原结缔组织 ,其间大量毛细血管及胶原中纵型排... 目的 观察假性肌腱的组织病理结构 ,探讨其本质及临床意义 .方法 取 11例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的屈肌腱断端及假性肌腱 ,常规制备石蜡切片 ,镜下观察 (Pollak,HE) .结果 假性肌腱为疏松胶原结缔组织 ,其间大量毛细血管及胶原中纵型排列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 .结论 假性肌腱源於腱周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肌腱 腱周组织损伤 病理学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蕾 王美青 +1 位作者 孙磊 陈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时间点,雌雄各半,每组3只。以皮筋弹性力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时间点,雌雄各半,每组3只。以皮筋弹性力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移动,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后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及软骨厚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法分析髁突软骨中TNF-α的表达特点。结果实验4、6、8周组髁突软骨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实验组出现以无菌坏死为主的软骨退行性变。TNF-α主要集中表达于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实验2、6、8周组表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实验4周组与同龄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雌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结论TNF-α参与了异常咬合所导致的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随时间延长,咬合紊乱较重者,髁突软骨的分解代谢活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软骨 咬合紊乱 肿瘤坏死因子-Α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实验性单侧前牙反修复体对大鼠髁突软骨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和PTH/PTHrP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敏 张婧 +3 位作者 鹿蕾 王艳丽 张勉 王美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单侧前牙反修复体对大鼠髁突软骨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及PTH/PTHrP受体-1(PTH1R)表达的影响。方法在6周龄SD大鼠左侧上、下切牙粘接金属不良修复体,使其呈反关系,2、4、8周后取颞下颌关节(TMJ),苏木精-伊红(... 目的探讨实验性单侧前牙反修复体对大鼠髁突软骨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及PTH/PTHrP受体-1(PTH1R)表达的影响。方法在6周龄SD大鼠左侧上、下切牙粘接金属不良修复体,使其呈反关系,2、4、8周后取颞下颌关节(TMJ),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THrP、PTH1R的表达情况。结果 8周时,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明显退行性变,PTHrP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PTH1R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髁突软骨PTHrP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TH1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髁突软骨PTHrP的高表达因PTH1R的低表达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可能是髁突软骨骨关节病样变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软骨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PTH PTHrP受体-1
下载PDF
单侧部分后牙反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美青 胡敏 +3 位作者 陈金武 姚秀芳 颜朝云 柴田考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4名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 I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用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1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4名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 I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用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1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反牙合组出现同出同入型、对出对入型等异常咀嚼环及“8”字型、出入轨重合型、桃型、平顶型、紊乱型等异常牙合期轨迹 ;2反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 ,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 ,咀嚼终末平均速度明显增大。结论 :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 ,可以对咀嚼运动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HE 咀嚼运动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下载PDF
实验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PTHrP及其受体PTH1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付玉婷 熊利峰 +4 位作者 于世宾 张婧 花翠 蔡淑静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致大鼠髁突软骨异常改建过程中PTHrP及其受体PTH1R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在8周龄SD大鼠第二、三磨牙之间填塞正畸用橡皮筋推第三磨牙向远中移动,8周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致大鼠髁突软骨异常改建过程中PTHrP及其受体PTH1R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在8周龄SD大鼠第二、三磨牙之间填塞正畸用橡皮筋推第三磨牙向远中移动,8周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PTHrP及其受体PTH1R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髁突软骨后部明显增厚(P=0.032),且出现典型退行性变,软骨中PTHrP(P=0.034)及PTH1R(P=0.03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PTHrP及其受体PTH1R参与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异常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颞下颌关节 软骨 PTHRP PTH1R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恒河猴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美青 元方 +2 位作者 颜朝云 姚秀芳 段小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突面接触关系 ,8个月后取双侧髁状突、关节盘常规制备 ,喷金镀膜后扫描电镜观察。另 1只动物作空白对照。结果 :对照组髁状突和关节盘表面凝胶样物质覆盖 ,有明显的波纹 ,髁状突断面可见界限明显、有一定厚度的三层结构。实验组髁状突和关节盘 ,主要是髁顶附近内前向外后走行的一个区域 ,表面凝胶样物质卷曲、甚至丧失 ,髁状突表面出现纤维暴露区。断面显示 ,软骨变薄 ,蜂窝状软骨陷窝层局部不连续 ,关节盘中后带部分区域表面沟纹紊乱 ,在下表面后带观察到类似弹坑样变。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牙HE 渐进性咬合紊乱 恒河猴 扫描电镜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
下载PDF
单侧部分后牙锁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颜朝云 王美青 +1 位作者 陈金武 姚秀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6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 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6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 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锁牙合组多为垂直出入形 ( 5 9.3 8% )或咀嚼侧出入型 (同出同入型 ,2 1.88% )咀嚼环 ;②锁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随意咀嚼终点平均速度 ,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He 咀嚼运动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代康 焦凯 +2 位作者 于世宾 刘晓东 王美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致大鼠髁突软骨异常改建过程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32只8周龄SD雌性大鼠,在实验组大鼠第一、第二和第二、第三磨牙之间填塞正畸用橡皮筋,推第一、第三磨牙移动约0.8mm,分别于8周和12周后...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致大鼠髁突软骨异常改建过程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32只8周龄SD雌性大鼠,在实验组大鼠第一、第二和第二、第三磨牙之间填塞正畸用橡皮筋,推第一、第三磨牙移动约0.8mm,分别于8周和12周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周(4/8)和12周(6/8)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典型退行性变,IL-1β的表达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8周实验组IL-6(P=0.009)和TNF-α(P=0.001)的表达显著高于8周对照组;12周实验组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8周实验组(P=0.004),与同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实验早期,IL-6和TNF-α参与了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异常改建活动,但在观察期内,IL-1β无明显参与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关节 软骨 IL-1Β IL-6 TNF-Α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的临床描述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振 王美青 +1 位作者 李楠 贺建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描述情况,分析TMD患者疼痛的特点。方法选择以口颌面部疼痛为主诉的TM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疼痛的强度和相关功能丧失的程度,记录患者自述的疼痛规律和描述疼痛的词汇。结果9... 目的通过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描述情况,分析TMD患者疼痛的特点。方法选择以口颌面部疼痛为主诉的TM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疼痛的强度和相关功能丧失的程度,记录患者自述的疼痛规律和描述疼痛的词汇。结果90例患者主要为轻到中等强度的疼痛,男女之间以及急、慢性期之间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D疼痛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心情状况有比较大的影响。急、慢性期患者下颌静止时疼痛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患者常用酸痛、隐痛、刺痛和抽着痛来描述疼痛,慢性期患者常用的词汇是钝痛、木痛和胀痛。结论急、慢性期TMD导致的疼痛强度均较低,主要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心理状态。急、慢性TMD疼痛的描述词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 描述
下载PDF
关于《石膏牙雕刻方法》课程的调查和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于世宾 王美青 +2 位作者 邢向辉 王新文 张俊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过对本校77名2005级口腔医学本科学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石膏牙雕刻方法》课程的授课情况及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门新兴课程的下一步优化方案。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牙体形态学 牙齿雕刻
下载PDF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美青 曹鸿涛 +1 位作者 刘晓东 张俊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 :12具尸体的 2 3侧颞下颌关节 ,5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 :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 ;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 :12具尸体的 2 3侧颞下颌关节 ,5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 :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 ;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牙合。 7具尸体没有上述表现者设为对照组。TMJ石蜡切片 ,HE染色观察。动物实验 :18只新西兰大白兔 ,9只以固定矫治技术将第一前磨牙拉向其近中的自然间隙 ,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 ,另 9只作对照 ,3个月后TMJ切片观察。结果 :尸体解剖及动物实验均表明 ,咬合紊乱组关节盘明显厚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关节盘可随咬合紊乱而作厚度方面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解剖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动物实验 咬合紊乱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软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代康 焦凯 王美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91-493,共3页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损,表现为关节软骨的破坏和软骨下骨的吸收或异常增生,细胞因子通过各种机制调节该过程中软骨细胞的活动。本文就相关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软骨病变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细胞因子 关节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储岚岚 王美青 +1 位作者 李晓峰 于世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5,110,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bFGF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bFGF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表...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bFGF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bFGF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FGF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的增殖层、过渡层和肥大层。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从6周龄到10周龄bFGF的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成年实验组和幼年实验组在实验2、6、8周时,bFGF的表达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4周时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髁突软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晓峰 王美青 +1 位作者 储岚岚 于世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2的表达。结果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关节软骨 骨形成蛋白-2 咬合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储岚岚 王美青 +1 位作者 李晓峰 于世宾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GFR1的表达,并通过比较阳性细胞密度,分析...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GFR1的表达,并通过比较阳性细胞密度,分析FGFR1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GFR1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增殖层很少;正常组大鼠髁突软骨从6周龄到10周龄FGFR1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成年组和幼年组实验4、6周时FGFR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8周时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幼年组尤为明显,实验2周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GFR1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髁突软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颞颌关节磁共振成像方法探索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满生 刘豆豆 +1 位作者 贺建军 王美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0-442,共3页
关键词 颞颌关节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MR冠状影像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建军 王美青 +1 位作者 刘满生 张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1-483,490,共4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冠状面形态结构的关系。方法 将福尔马林液浸泡 1年以上的 ,能将下颌固定在牙尖交错位的 15具尸头的 2 8侧TMJ,斜冠状位磁共振质子加权扫描 ,以下颌升支中线为基准 ,作相应测量。结果 ①横径由大到小排序为 :关...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冠状面形态结构的关系。方法 将福尔马林液浸泡 1年以上的 ,能将下颌固定在牙尖交错位的 15具尸头的 2 8侧TMJ,斜冠状位磁共振质子加权扫描 ,以下颌升支中线为基准 ,作相应测量。结果 ①横径由大到小排序为 :关节窝内外径、髁突内外径、关节窝内径、髁突内径、髁突外径、关节窝外径。②髁突外径与关节窝外径间 ,髁突内径与关节窝内径间 ,髁突内外径和关节窝的内外径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③变异系数关节窝外径大于髁突外径、内径大于其他横径。④关节间隙面积与关节盘断面面积正相关。结论 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冠状形态及大小具有高度协调性 ,髁突相对于关节窝的内外位置关系具有较大的变异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 解剖学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