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语教学在神经生物学疼痛专题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层 解柔刚 +3 位作者 刘大路 邢俊玲 段建红 胡三觉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5期529-531,共3页
神经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崛起并发展迅猛的新兴学科,合理应用双语教学对推进和完善神经生物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在神经生物学中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在疼痛专题课堂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问题学习法在神经生物学教学中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帅 魏晓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0,共3页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 Marster大学创立,其基本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一自学解疑.重点讲授一总结归纳。PBL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学生与教师相互结合形成小...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 Marster大学创立,其基本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一自学解疑.重点讲授一总结归纳。PBL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学生与教师相互结合形成小组模式教学,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法 神经解剖学 器官系统基础 基础医学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医学研究生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0
3
作者 罗层 解柔刚 +2 位作者 韩文娟 王文挺 武胜昔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12期1804-1807,共4页
医学科研的目标是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探索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疾病诊治水平。医学科研的特点赋予了医学研究生们应具备更突出的创新思维、更全面的科研素质、更严谨的学术作风和更坚韧的探索精神。为此,本... 医学科研的目标是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探索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疾病诊治水平。医学科研的特点赋予了医学研究生们应具备更突出的创新思维、更全面的科研素质、更严谨的学术作风和更坚韧的探索精神。为此,本文结合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近2年的教学实践,开设了《医学研究生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课程新体系,旨在培养一支卓越的医学研究生队伍,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学术素养 科研能力
下载PDF
神经病理痛状态下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痛信息传递的A-C交叉兴奋效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春晓 谭超 +3 位作者 韩文娟 刘飞 袁建林 邢俊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利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确定,来自于外周的触、压刺激可以被有自发放电活动的背根节神经元(DRG)所放大,并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交叉兴奋,从而造成触诱发痛信号的传入。方法: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及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 目的:利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确定,来自于外周的触、压刺激可以被有自发放电活动的背根节神经元(DRG)所放大,并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交叉兴奋,从而造成触诱发痛信号的传入。方法: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及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损伤后,具有不同感受野性质的外周神经传入信号可以通过DRG胞体向中枢传递。在具有阈下膜电位振荡(SMPO)的DRG神经元,刺激坐骨神经后,外周传入信号可被放大。慢波振荡放电(SWO)是在损伤DRG神经元上观察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阵发放电形式,细胞内记录显示,其发生基于周期存在的去极-复极化膜电位变化。在每一阵发时相内,放电频率有一低-高-低的规律变化。在SWO放电神经元,坐骨神经刺激施加于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时,会诱发该放电的提前出现,且在A及C类神经元均可看到。在坐骨神经给予仅兴奋A类纤维的刺激,若该纤维上存在SWO放电的模式,则可在邻近的C类纤维记录到传入放电活动,即产生了神经节内A-C交叉兴奋现象。结论:外周传入信号在经过大鼠损伤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传时,信号可被放大。且在A类神经元发生慢波振荡放电时,在神经节内产生A-C交叉兴奋现象。该交叉兴奋现象的出现,与阻断神经元钠通道的失活,增强持续性钠电流的开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触诱发痛 自发放电 阈下膜电位振荡 慢波振荡 交叉兴奋 大鼠
原文传递
Kir 2.1在小鼠伏隔核中等多棘神经元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涵 李瑞 +5 位作者 刘海鹰 郭保霖 孙唐娜 任可可 王文挺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目的:分析内向整流钾通道2.1蛋白(Kir 2.1)在小鼠伏隔核区中等多棘神经元的表达分布模式。方法:成年Drd1-td Tomato/Drd2-e GFP双转基因小鼠,制备含伏隔核区冠状脑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Kir 2.1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目的:分析内向整流钾通道2.1蛋白(Kir 2.1)在小鼠伏隔核区中等多棘神经元的表达分布模式。方法:成年Drd1-td Tomato/Drd2-e GFP双转基因小鼠,制备含伏隔核区冠状脑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Kir 2.1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及应用Imaris等软件对表达Drd1的多巴胺受体1型(D1)中等多棘神经元(D1-MSNs)和表达Drd2的多巴胺受体2型(D2)中等多棘神经元(D2-MSNs)胞体上Kir 2.1免疫荧光阳性信号的密度进行分析。结果:Kir 2.1阳性信号颗粒在伏隔核区域的分布密度大概为0.3个/μm2。D1-MSNs胞体上Kir 2.1荧光像素值与D2-MSNs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Kir 2.1在伏隔核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介导的直接通路及间接通路上的表达含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 2.1 伏隔核 D1受体 D2受体 直接通路 间接通路 小鼠
原文传递
日本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江 赵湘辉 +1 位作者 高勃 Koichi Kato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8期574-576,共3页
如何保证和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当前口腔医学的主要课题之一。根据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特点,结合在日本医科大学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同时结合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 如何保证和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当前口腔医学的主要课题之一。根据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特点,结合在日本医科大学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同时结合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制定、导师职责、培养模式等方面,初步探索培养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在体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对不同单色激光闪光刺激的反应
7
作者 尚梦娟 毛宏晖 +6 位作者 李静 徐胜龙 林加金 何伟 王锐 邢俊玲 郭国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对不同单色激光闪光刺激的反应,为论证激光诱发的神经系统生物学效应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开颅钻孔暴露脑面,进行在体膜片钳记录。全细胞记录稳定后,采用4种不同波长的单... 目的:探讨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对不同单色激光闪光刺激的反应,为论证激光诱发的神经系统生物学效应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开颅钻孔暴露脑面,进行在体膜片钳记录。全细胞记录稳定后,采用4种不同波长的单色激光对其眼球进行闪光刺激,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反应。结果:给予大鼠闪光刺激后,其海马神经元对蓝色激光和紫色激光表现出明显的超极化反应,对红色和绿色激光刺激则没有明显的反应。蓝光引起的变化中,超极化的幅值为(8.32±1.10)m V,反应持续时间为(115.32±13.02)ms;紫光引起的超极化的幅值为(9.01±2.25)m V,刺激反应持续时间为(109.27±16.62)ms,蓝光和紫光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50 m W、75 m W、100 m W、125 m W功率的紫色激光刺激引起的超极化幅值,分别为(7.28±0.16)m V、(9.25±0.71)m V、(10.91±0.08)m V、(12.67±0.38)m V,相关性分析显示幅值变化与刺激功率高度正相关。结论:麻醉状态下,蓝光和紫色的闪光刺激可以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确的抑制性反应,红光和绿光没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在体膜片钳记录 超极化 激光刺激 大鼠
原文传递
动态压力刺激下BMSCs细胞膜片中LRP5/6及成软骨标记物的表达
8
作者 程百祥 陈宇江 +6 位作者 刘中博 屈凌寒 姚天华 杨利洒 陈永进 张旻 陈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6-436,共1页
目的适宜的力学刺激能够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膜片向软骨细胞分化,这为修复髁突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其中的力学信号转导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动态力学环境下BMSCs细胞膜片中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LRP)5/6... 目的适宜的力学刺激能够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膜片向软骨细胞分化,这为修复髁突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其中的力学信号转导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动态力学环境下BMSCs细胞膜片中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LRP)5/6及成软骨标记物的表达。方法使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细胞正负压加载系统装置,对BMSCs细胞膜片给予不同时段0~120 k Pa动态静水压力刺激。Real-time PCR检测LRP5/6、SOX9、Aggrecan及COL-Ⅱ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LRP5/6、SOX9、Aggrecan及COL-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0~120 k Pa,连续加压1~7 h时,BMSCs细胞膜片中LRP5/6、SOX9、Aggrecan及COL-Ⅱ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各实验组LRP5/6及成软骨标志物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0~120 k Pa,加压1 h/d,连续加压1~7 d时,BMSCs细胞膜片中LRP5/6、SOX9、Aggrecan及COL-Ⅱ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各实验组LRP5/6及成软骨标志物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动态压力加载条件下,BMSCs细胞膜片中LRP5/6及成软骨标志物表达量显著提高,说明LRP5/6参与了动态压力刺激下BMSCs细胞膜片成软骨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片 压力刺激 成软骨 多功能细胞 软骨细胞分化 力学刺激 低密度脂蛋白 SOX9
原文传递
慢性炎性痛诱致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前扣带回TRPC3和TRPC6通道的表达上调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旭 杜祎康 +3 位作者 吴文斌 王福东 罗层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痛诱致小鼠焦虑样行为情况下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TRPC 3/6通道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小鼠痛行为检测方法、旷场行为检测方法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结果:小鼠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痛诱致小鼠焦虑样行为情况下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TRPC 3/6通道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小鼠痛行为检测方法、旷场行为检测方法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结果:小鼠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痛行为检测结果显示足底皮下注射CFA可以诱致小鼠产生长时程的机械性和热痛觉过敏现象。旷场实验可见CFA致炎致痛后的小鼠较正常小鼠在旷场中央区活动距离明显降低,停留时间明显减少,提示慢性炎性痛小鼠表现为显著的焦虑样行为。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发现炎性痛焦虑样小鼠前扣带回脑区的TRPC3和TRPC6通道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动物显著上调。结论:CFA引发的慢性炎性痛模型中,小鼠产生焦虑样情绪,TRPC3和TRPC6通道蛋白在ACC部位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这些焦虑样痛情绪的发生与疼痛痛觉通路中ACC脑区的TRPC3及TRPC6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A 慢性炎性痛 焦虑样行为 ACC TRPC3 TRPC6 小鼠
原文传递
亦正亦邪——T淋巴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10
作者 赵湘辉 郑晶晶 +2 位作者 程鹏 王键 鞠躬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脊髓损伤作为一种高致残率的疾病,一直倍受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将近年来有关免疫反应,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文献回顾。从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入手,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列举了T淋巴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 脊髓损伤作为一种高致残率的疾病,一直倍受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将近年来有关免疫反应,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文献回顾。从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入手,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列举了T淋巴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主要作用,并提出可能存在的新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T淋巴细胞 治疗
下载PDF
如何把握原创性研究
11
作者 胡三觉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6,共2页
如何增强原创性研究的力度是当今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亲身体会认为研究者"选准题,看清路,用好法"是加快进入原创性研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原创性 灼性痛 交感神经
下载PDF
外周伤害性感受器PKG-I介导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吗啡耐受过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褚文广 肖梅梅 +3 位作者 王福东 吴文斌 解柔刚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蛋白激酶G-I(protein kinase G-I,PKG-I)在慢性炎性痛吗啡耐受中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吗啡镇痛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方法:根据Cre-Loxp原理,使用携带了在等位基因prkg1两侧加入Lox P的PKG-I^(fl/fl)小鼠与以Nav1.... 目的:探讨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蛋白激酶G-I(protein kinase G-I,PKG-I)在慢性炎性痛吗啡耐受中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吗啡镇痛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方法:根据Cre-Loxp原理,使用携带了在等位基因prkg1两侧加入Lox P的PKG-I^(fl/fl)小鼠与以Nav1.8为启动子的SNS-Cre(sensory neuron specific-Cre)小鼠交配,从而特异性敲除了外周伤害性感受器中的PKG-I(SNS-PKG-I^(-/-))。建立CFA慢性炎性痛吗啡耐受模型,并观察外周伤害性感受器PKG-I在慢性炎性痛敏和吗啡耐受中的作用。结果:通过Cre/Lox P系统建立的SNS-PKG-I^(-/-)小鼠已达到特异性敲除外周伤害性感受神经元PKG-I的目的。野生型小鼠足底注射CFA诱致慢性炎性痛条件下,单次注射吗啡可诱致显著的镇痛效应。然而,连续吗啡注射(共5 d,每天2次)可诱致其镇痛效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即耐受现象。外周伤害性感受器PKG-I敲除后,连续吗啡注射诱致的耐受现象被显著削弱,而单次吗啡诱致的急性镇痛作用不受影响。结论:外周伤害性感受器PKG-I在慢性炎性痛下的吗啡耐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伤害性感受器 PKG-I 慢性炎性痛 吗啡耐受 小鼠
原文传递
老年小鼠大脑mGluR5表达变化的^(18)F-FPEB micro-PET显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会琳 蔡国洪 +2 位作者 赵锁 朱媛媛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联合利用18F-FPEB micro-PET显像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老年小鼠大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 Glu R5)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选取2月龄(青年组)和16月龄(老年组)的雄性C57BL/6小鼠,每组6... 目的:联合利用18F-FPEB micro-PET显像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老年小鼠大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 Glu R5)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选取2月龄(青年组)和16月龄(老年组)的雄性C57BL/6小鼠,每组6只。将两组小鼠分别行18F-FPEB micro-PET显像,对比分析两组全脑各脑区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内m Glu R5的表达情况。应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水平的变化。结果:Micro-PET结果显示:与青年鼠相比,m Glu R5在全脑多个脑区(纹状体、海马、皮层、丘脑、下丘脑、杏仁核)18F-FPEB摄取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老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内m Glu R5的表达量减少,与青年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为学检测提示,与青年组相比,老年鼠具有焦虑样的行为。结论:老年小鼠具有焦虑样的症状,可能与全脑多脑区m Glu R5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焦虑 PET MGLUR5 小鼠
原文传递
CD226分子对小鼠海马相关恐惧记忆的影响
14
作者 金敬一 王宁 +3 位作者 曾汉玉 赵广超 解柔刚 陈丽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CD226分子对C57BL/6小鼠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对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和CD226基因敲除(CD226 knockout,Cd226^(-/-))小鼠进行非伤害性声音刺激和/或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刺激联合匹配训练建立场景性恐惧条件化和线索性恐惧... 目的:探讨CD226分子对C57BL/6小鼠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对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和CD226基因敲除(CD226 knockout,Cd226^(-/-))小鼠进行非伤害性声音刺激和/或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刺激联合匹配训练建立场景性恐惧条件化和线索性恐惧条件化模型,分别检测此两种小鼠在不同恐惧条件化模型中的行为反应,利用僵立时间占总测试时间的百分比来评估小鼠的恐惧程度。结果:(1)在场景性恐惧记忆(即海马相关恐惧记忆)检测中,Cd226^(-/-)小鼠僵立时间占总测试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90)。(2)在线索性恐惧记忆(即非海马相关恐惧记忆)检测中,结果无显著差异和趋势(P=0.641)。结论:Cd226^(-/-)小鼠海马相关恐惧记忆能力有增强趋势,提示CD226分子可能参与了小鼠海马相关恐惧记忆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26 场景性恐惧记忆 线索性恐惧记忆 海马区
原文传递
基因编辑技术和光遗传学技术联合钙成像在疼痛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褚文广 赵芝威 +3 位作者 王福东 吴文斌 解柔刚 罗层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55-861,共7页
背景疼痛的机制以及环路十分复杂,涉及外周、脊髓和脊髓上多个水平,并且相互交叉、抑制或促进,要解决疼痛的问题,就要清晰认识疼痛环路和机制。目的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光遗传技术的发展,联合在体的光纤和显微成像记录技术,推进这... 背景疼痛的机制以及环路十分复杂,涉及外周、脊髓和脊髓上多个水平,并且相互交叉、抑制或促进,要解决疼痛的问题,就要清晰认识疼痛环路和机制。目的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光遗传技术的发展,联合在体的光纤和显微成像记录技术,推进这些方法的联合使用,为探究复杂的外周、脊髓和脊髓以上水平疼痛环路提供新的机会。内容综述迄今在疼痛研究领域的钙成像技术,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光遗传学技术,联合在体的光纤和显微成像记录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脊髓水平在体的光纤和显微镜固定问题的解决,并阐明其在疼痛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趋向上述方法的联合使用为探究复杂的外周、脊髓和脊髓以上水平疼痛环路和机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人们终将解决有关疼痛的未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钙成像 光遗传学 脊髓 在体光纤记录 在体超微型显微镜记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