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军医大学军事毒理学教研室
1
作者 王欣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959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首批22所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军事毒理学教研室属于学校下设的军事预防医学系,组建于19世纪50年代(前称防化教研室),主要承担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959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首批22所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军事毒理学教研室属于学校下设的军事预防医学系,组建于19世纪50年代(前称防化教研室),主要承担毒理学与防化医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以及各种相关的军事医学卫勤保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军事毒理学 教研室 “211工程” 卫勤保障任务 重点大学 防化医学 军事医学
下载PDF
补硒与锌对梭曼中毒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兴斌 杨会宣 +3 位作者 蒋宁 赵燕 谷小刚 海春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硒 (Se)和锌 (Zn)预防梭曼中毒的可能性。方法 雄性大鼠 4 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毒组、硒治疗组、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和染毒组每日 5mL·kg- 1的生理盐水(NS)ig ;硒治疗组每日 1mg·kg- 1Na2...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硒 (Se)和锌 (Zn)预防梭曼中毒的可能性。方法 雄性大鼠 4 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毒组、硒治疗组、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和染毒组每日 5mL·kg- 1的生理盐水(NS)ig ;硒治疗组每日 1mg·kg- 1Na2 Se0 3的NS液ig和锌治疗组每日 4mg·kg- 1Zn(C6 H11O7) 2 的NS液ig ,共ig 9d。d 10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sc 0 .9LD50 梭曼 ,2h后断头处死并取样 ,测定大鼠全血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及血清、大脑、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总抗氧化力 (T AOC)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结果 梭曼中毒大鼠后 ,染毒组大鼠全血AChE活性被明显抑制 ,血清、大脑、肝脏的SOD活性、T AOC显著下降 ,NOS含量明显升高 ,而硒和锌预防组大鼠对梭曼引起的AChE、SOD、NOS活性和T AOC变化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曼中毒 乙酰胆碱酯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抗氧化力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活性氧调控炎症诱发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于卫华 周庆彪 +4 位作者 刘颖 师腾瑞 王帅 张晓迪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58-160,F0003,共4页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由生物、物理、化学因素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也证实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是导致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氧化应激与炎症紧密相连,炎症可导致氧化应激,氧化...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由生物、物理、化学因素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也证实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是导致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氧化应激与炎症紧密相连,炎症可导致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亦可引发炎症。在致癌因素和致炎因素刺激下,机体会生成大量活性氧(ROS),如果无法及时清除,便可能造成周围组织细胞的DNA损伤和恶性转化。本文阐述了ROS参与调控慢性炎症诱发肿瘤的可能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炎症 恶性转化 肿瘤 治疗
下载PDF
硒、锌对梭曼诱导大鼠过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兴斌 海春旭 +2 位作者 赵燕 冯安吉 杨会宣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 研究梭曼 (Soman)对大鼠急性中毒的自由基损伤作用及硒、锌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 雄性大鼠 4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组 (正常对照组 )、阳性组 (损伤对照组 )、硒组 (加硒保护组 )及锌组 (加锌保护组 )。测定指标有血清... 目的 : 研究梭曼 (Soman)对大鼠急性中毒的自由基损伤作用及硒、锌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 雄性大鼠 4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组 (正常对照组 )、阳性组 (损伤对照组 )、硒组 (加硒保护组 )及锌组 (加锌保护组 )。测定指标有血清、大脑、肝脏的维生素 E(VE)、总抗氧化能力 (T- AOC)及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结果 : 梭曼中毒后 ,T- AOC水平、VE含量明显下降 ,NOS活性显著提高 ;硒、锌组较阳性对照组损伤指标变化幅度较小。结果 : 梭曼中毒有明显的自由基损伤 ,硒、锌对梭曼中毒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曼中毒 自由基损伤 总抗氧化能力 过氧化损伤
下载PDF
梭曼中毒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剂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兴斌 蒋宁 +3 位作者 杨会宣 赵燕 谷小刚 海春旭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以大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力变化为梭曼 (soman)中毒程度指标 ,研究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急性中毒大鼠的血清、大脑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总抗氧化力 (T AOC)的影响 ,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A... 目的 以大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力变化为梭曼 (soman)中毒程度指标 ,研究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急性中毒大鼠的血清、大脑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总抗氧化力 (T AOC)的影响 ,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梭曼中毒大鼠AChE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大鼠 4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维生素A组、维生素E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 5ml kg的菜籽油 ;维生素A组每日灌胃 2ml kg的维生素A ;维生素E组每日灌胃 2 5ml kg的维生素E ,共灌胃 9d。第 10日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 0 9LD50 梭曼 ,2h后断头处死并取样。测定大鼠血清、大脑、肝脏的T AOC、SOD和NOS及血清AChE活力。结果 梭曼中毒 2h后 ,血清乙酰胆碱酯酶 (AChE)及血清、大脑、肝脏组织中SOD活力和T AOC水平下降 ,NOS活力提高 ;维生素A和维生素E均能提高SOD、T AOC和AChE活力 ,而降低NOS活力。结论 经皮下注射0 9LD50 梭曼可引起AChE活力显著下降 ,表明大鼠已严重中毒 ,中毒时伴有明显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中毒前大鼠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E预处理 ,能够保护AChE活力 ,降低NOS活力 ,减少NO自由基的生成 ,同时 ,提高SOD、T AO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曼中毒 大鼠 脂质过氧化损伤 抗氧化剂 维生素A 维生素E 血清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合酶 总抗氧化力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
下载PDF
硒、锌对索曼神经毒剂诱导大鼠过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英文)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兴斌 赵燕 +2 位作者 海春旭 腾增辉 张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9期1792-1793,共2页
目的:研究索曼对大鼠急性中毒的自由基损伤作用及硒、锌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损伤对照组)、硒组(加硒保护组)和锌组(加锌保护组)。测定指标有血清、大脑、肝脏的维生素E、总抗氧... 目的:研究索曼对大鼠急性中毒的自由基损伤作用及硒、锌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损伤对照组)、硒组(加硒保护组)和锌组(加锌保护组)。测定指标有血清、大脑、肝脏的维生素E、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结果:索曼中毒后,大鼠大脑与肝脏中的T-AOC分别从(80.60±9.87),(174.63±6.67)mmol/g降至(38.69±3.57),(97.40±5.97)mmol/g(t=16.22,14.8,P<0.01);维生素E含量从(3.78±0.49),(37.40±3.36)μmol/g降至(1.52±0.38),(17.94±2.75)μmol/g(t=13.91,13.50,P<0.01),血清中的T-AOC和维生素E也有所降低(t=2.31,2.85,P<0.05);而血清NOS活性从(6.70±0.30)mmol/L升高至(15.60±2.78)mmol/L(t=14.92,P<0.01),大脑与肝脏中的NOS活性也有所升高;硒、锌组较阳性对照组损伤指标变化幅度较小。 结论:索曼中毒有明显的自由基损伤作用,硒、锌对索曼中毒有显著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曼神经毒剂 大鼠 过氧化损伤 保护机制 自由基损伤 神经性中毒
下载PDF
蓖麻毒素修饰物脂质体的研制及其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霖 邹伯英 +1 位作者 王文学 朱德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为了降低蓖麻毒素(RT)的毒性,保留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3-(2-吡啶二硫基)N-羟基丙酸琥珀酰亚胺酯(SPDP)修饰RT,用改良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包裹RT修饰物,实验观察脂质体包裹前后RT修饰物急性毒性... 目的:为了降低蓖麻毒素(RT)的毒性,保留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3-(2-吡啶二硫基)N-羟基丙酸琥珀酰亚胺酯(SPDP)修饰RT,用改良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包裹RT修饰物,实验观察脂质体包裹前后RT修饰物急性毒性及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脂质体包裹RT修饰物小鼠腹腔LD50比原毒素大3.23倍,体外对胃癌细胞(SGC-7901)有较强的杀伤性,体内对S180实体癌的抑癌率54.5%(P<0.01),能显著延长荷癌小鼠的存活期,(P<0.01)。结论:脂质体包裹RT修饰物的毒性较原毒素低,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SPDP 脂质体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疗法对梭曼染毒家兔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献清 穆士杰 +3 位作者 赵康涛 夏爱军 孙文利 海春旭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疗法 (AUVIB)对梭曼染毒家兔全血胆碱酯酶 (ChE)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阴性对照组 ,中毒组 ,常规治疗组及AUVIB治疗组 ,观察染毒家兔血常规及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 :AUVIB治...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疗法 (AUVIB)对梭曼染毒家兔全血胆碱酯酶 (ChE)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阴性对照组 ,中毒组 ,常规治疗组及AUVIB治疗组 ,观察染毒家兔血常规及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 :AUVIB治疗组ChE活性明显高于中毒组及常规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AUVIB疗法显著提高全血ChE活性 ,可应用于梭曼急性中毒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疗法 梭曼 胆碱酯酶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和控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文 海春旭 +2 位作者 杨晨 李嘉琳 王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和控制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CLA治疗组。腹腔内注射150 mg/kg四氧嘧啶,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用CLA 1.6 g/(kg.d)灌胃治疗5周,实验结束后大鼠颈动脉插管取血...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和控制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CLA治疗组。腹腔内注射150 mg/kg四氧嘧啶,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用CLA 1.6 g/(kg.d)灌胃治疗5周,实验结束后大鼠颈动脉插管取血,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取胰腺组织,计算胰腺B细胞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结果:CLA显著降低了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HbA1 c及血清MDA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增加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SOD活性;增加了胰腺B细胞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P<0.05),使血清胰岛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CLA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血脂状况,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四氧嘧啶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不同浓度氨水对小鼠光气染毒的现场防护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瑞 海春旭 +4 位作者 梁欣 王鹏 李文丽 张晓迪 陈宏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69-271,共3页
背景与目的:检测小鼠光气染毒后肺部氧化指标的改变及不同浓度氨水对其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对光气肺损伤现场防护的新方法。材料与方法: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10ml/L)氨水组,中剂... 背景与目的:检测小鼠光气染毒后肺部氧化指标的改变及不同浓度氨水对其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对光气肺损伤现场防护的新方法。材料与方法: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10ml/L)氨水组,中剂量(20ml/L)氨水组及高剂量(40ml/L)氨水组。染毒柜内光气浓度23.8mg/m3,染毒5min。其中氨水组染毒柜内同时分别放置10ml/L、20ml/L和40ml/L氨水。染毒后3h,将动物断头处死,采血并取肺脏。荧光法分别检测肺脏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性谷胱甘肽(Reducedglutathione,GSH)和氧化性谷胱甘肽(Oxidizedglutathione,GSSG)以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_Px),同时进行全血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剂量氨水组肺脏的MDA、GSSG含量均有减少,而肺脏GSH、全血GSH_P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各组WBC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下降,RBC、HGB、PLT各组相似。结论:光气中毒后肺部有氧化损伤,暴露于光气时给予挥发性氨水进行现场消毒,可以减轻这种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气 氨水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蓖麻毒素修饰物的制备和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霖 王文学 邹伯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为了降低蓖麻毒素(RT)的毒性,保留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3-(2-吡啶二硫基)N-羟基丙酸琥珀酰亚胺酯(SPDP)修饰RT,实验观察修饰前后RT的急性毒性及体外对三株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变化.结果:RT-PD... 目的:为了降低蓖麻毒素(RT)的毒性,保留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3-(2-吡啶二硫基)N-羟基丙酸琥珀酰亚胺酯(SPDP)修饰RT,实验观察修饰前后RT的急性毒性及体外对三株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变化.结果:RT-PDP小鼠腹腔LD50为68.2μg/kg,比RT大2.45倍,并且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cels),胃癌细胞(SGC-7901)及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均有较强杀伤性.结论:RT-PDP较RT毒性低并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细胞毒性 抗癌药
下载PDF
维生素A和E抗辐射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欣 王璐 +4 位作者 陈宏莉 柏桦 王钊 刘江正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A(vitamin A,V_A)和维生素E(vitamin E,V_E)抗辐射氧化损伤的相互作用。方法:实验分为V_A、V_E抗辐射氧化损伤实验和V_A、V_E联合应用抗辐射氧化损伤实验。前者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V_A(30mg/kg)组、V_E(30mg/kg)... 目的:探讨维生素A(vitamin A,V_A)和维生素E(vitamin E,V_E)抗辐射氧化损伤的相互作用。方法:实验分为V_A、V_E抗辐射氧化损伤实验和V_A、V_E联合应用抗辐射氧化损伤实验。前者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V_A(30mg/kg)组、V_E(30mg/kg)组及V_A+V_E半量(均为15mg/kg)联合用药组。各组大鼠每天用受试物灌胃1次,连续灌胃6d,第7天除阴性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大鼠均以6Gy的^(60)Co照射,再继续灌胃3d后处死大鼠,取血、脑和肝组织,测定MDA、SOD、CAT等指标。V_A、V_E联合应用抗辐射氧化损伤实验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V_E组(30mg/kg)、V_E(30mg/kg)与4个不同V_A剂量(分别为2.5、5、10、20mg/kg)的联合应用组,共7组。各组大鼠的处理同前述。结果:与阳性对照相比,单独补充V_A、V_E均可以对辐射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血清、脑、肝脏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固定V_E剂量(30mg/kg)与不同V_A剂量联合应用时,大鼠血清、脑、肝脏的MDA含量均显著增加,CAT和SOD活性降低,脑、肝脏组织中V_E含量显著减少(P均<0.05),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V_A、V_E联合应用时产生的抗氧化作用明显弱于V_A、V_E单独使用的效果。结论:维生素A和维生素E均具有抗辐射氧化损伤的作用,但在一定的剂量下,V_A、V_E联合应用可以产生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E 辐射损伤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蓖麻毒素诱导小鼠肝脏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巨莹 王文学 王剑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78-78,共1页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作为候选化学战剂,它是一种剧毒的生物战剂.近期资料表明:国外的军事机构和普通院校从没有放弃对该毒物的研究.我们探讨了小鼠RT中毒以后,体内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组织出...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作为候选化学战剂,它是一种剧毒的生物战剂.近期资料表明:国外的军事机构和普通院校从没有放弃对该毒物的研究.我们探讨了小鼠RT中毒以后,体内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组织出现广泛性的细胞变性、细胞坏死、血管破裂和组织出血等病理现象[Flexner S.J ExptlMed,1987;2;197],以及这些现象是否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肝脏
下载PDF
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分光光度测定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文学 周四元 李文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以普通紫外分光光度计代替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贵重仪器,建立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测定方法.方法:选择最佳酶反应条件和操作程序,排除非酶反应干扰,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观察了50例正常人血清GST... 目的:以普通紫外分光光度计代替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贵重仪器,建立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测定方法.方法:选择最佳酶反应条件和操作程序,排除非酶反应干扰,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观察了50例正常人血清GST活性,x±s为4.6±3.1,正常小鼠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鼠血清GST活性分别为34.4±4.2和2157±524,差别非常显著(P<0.01),这些数据与文献中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法检测血清GST活性简便、经济、可靠、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 转移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复合抗氧化剂对大鼠肝癌阿霉素化疗外周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绪军 海春旭 +2 位作者 何伟 梁欣 刘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290-229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肝癌模型腹腔阿霉素化疗引起的外周血的变化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将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肝脏,制成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将肝癌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 目的观察大鼠肝癌模型腹腔阿霉素化疗引起的外周血的变化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将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肝脏,制成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将肝癌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单纯化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经手术但未接种肿瘤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灌胃,单纯化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大鼠每2天进行1次腹腔阿霉素化疗,剂量为2mg/kg体重,第8周末处死大鼠,取抗凝全血测定外周血各项指标。结果与阴性组和模型组相比较,单纯化疗组的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数(LYM)、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MO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单核细胞数(MON)、中性粒细胞数(GRA)、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活力(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活力(PDW)显著升高,而抗氧化剂保护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呈现出了明显的拮抗保护作用。结论大鼠肝癌腹腔阿霉素化疗可以造成外周血损伤,引起血象的明显改变,而复合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外周血 副作用 腹腔注射 抗氧化剂
下载PDF
降脂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帅 金磊 +4 位作者 王欣 姬秋和 张伟 海春旭 李文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观察降脂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正常对照组5只、双高加t BHP(HF+t BHP)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5-6周隔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F+t BHP组,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5-6周隔天腹... 目的观察降脂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正常对照组5只、双高加t BHP(HF+t BHP)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5-6周隔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F+t BHP组,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5-6周隔天腹腔注射t BHP。第6周末,将HF+t BHP组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5只,降脂酮组5只。模型组,双高饮食+t BHP,生理盐水灌胃;降脂酮组,双高饮食+t BHP,降脂酮200 mg/kg灌胃。6周末,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指数。12周末,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大鼠ALT和AST。取肝脏作HE染色石蜡切片和制作电镜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0.05)。降脂酮治疗后,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排列整齐,肿胀减轻;电镜下观察肝脏线粒体肿胀减轻,内质网扩张不明显。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降脂酮能够保护高脂高果糖饮食加腹腔注射t BHP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酮 胰岛素抵抗 叔丁基过氧化氢 肝损伤
下载PDF
复合抗氧化剂对荷瘤大鼠放射治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绪军 海春旭 +5 位作者 何伟 梁欣 赵康涛 张晓迪 陈宏莉 刘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4期2677-2679,共3页
目的:探讨荷瘤大鼠60Coγ射线局部辐射引起的全身氧化损伤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摘除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的右后腿皮下,制成大鼠荷瘤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 目的:探讨荷瘤大鼠60Coγ射线局部辐射引起的全身氧化损伤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摘除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的右后腿皮下,制成大鼠荷瘤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肿瘤模型组、单纯放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同批正常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灌胃,分次对单纯放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的荷瘤大鼠进行60Coγ射线局部照射4次,每次间隔1周,累计剂量为47Gy,最后一次照射后7d,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分别检测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总抗氧化力(TAC)。结果:与阴性组相比单纯放疗组血清NO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5),抗氧化剂保护组NO含量和NOS活性较单纯放疗组显著降低(P<0.01,P<0.05)。单纯放疗组GSH,CuZn-SOD,Mn-SOD和TAC显著低于非照射组(P<0.05),而抗氧化剂保护组T-SOD,Mn-SOD,GSH和TAC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60Coγ射线局部放疗引起的全身氧化损伤很可能是通过提高NOS活性,诱导NO的大量生成而导致的。高效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以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合成,以及提高GSH,Cu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辐射 电离 疾病模型 动物 一氧化氮 抗氧化药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在肝微粒体和相关自由基模型中反应性的筛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海春旭 王文亮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86-289,共4页
背景与目的 :检验“抗氧化剂复合链”假说指导筛选的复合抗氧化剂在大鼠肝微粒体自由基反应模型中的反应性。材料与方法 :微粒体模型和动物模型和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活化体系包括 :CCl4、Vc/Fe+ + 、CHP、耗氧量等模型以及相关自由基反应... 背景与目的 :检验“抗氧化剂复合链”假说指导筛选的复合抗氧化剂在大鼠肝微粒体自由基反应模型中的反应性。材料与方法 :微粒体模型和动物模型和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活化体系包括 :CCl4、Vc/Fe+ + 、CHP、耗氧量等模型以及相关自由基反应模型包括羟胺竞争法发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抗坏血酸/铜产生羟自由基等模型 ,筛选和测定了中药的水和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以及经过筛选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对自由基的综合抑制效应。结果 :当归、人参、枸杞、黄芪、党参的水提取液在微粒体CCl4、VC/Fe+ + 、CHP激发模型及自由基模型中 ,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但是 ,人参水提取液除了对VC/Fe+ + 激发模型的抑制作用较弱外 ,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枸杞、党参、黄芪水提取液除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模型和枸杞乙醇提取液对CHP模型呈现较强的过氧化刺激作用外 ,各种乙醇提取液对CCl4、VC/Fe+ + 、CHP和摄氧量激发模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复合抗氧化剂_安体欣对所选模型均呈现较强的自由基生成抑制作用。结论 :中药当归、人参、枸杞、黄芪、党参的水或乙醇单独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存在局限性 ,在不同模型系统中呈现不同的反应性_即抑制或刺激作用。经过按“抗氧化剂复合链假说”筛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体模型 抗氧化剂 自由基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硫辛酸对细胞DNA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宏莉 海春旭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3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H2O2 DNA 单细胞凝胶电泳 硫辛酸
下载PDF
急性双光气染毒兔肺泡灌洗液表面张力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茜 赵康涛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日本大耳兔双光气肺损伤后肺泡灌洗液蛋白和表面张力变化的测定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S)在双光气肺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纯种日本大耳白兔 40只 ,性别不拘 ,体重为 (3 0 4± 0 78)kg,随机分为对照组 (1 0只 )... 目的 通过对日本大耳兔双光气肺损伤后肺泡灌洗液蛋白和表面张力变化的测定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S)在双光气肺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纯种日本大耳白兔 40只 ,性别不拘 ,体重为 (3 0 4± 0 78)kg,随机分为对照组 (1 0只 )、即刻组 (5只 )、2h组 (5只 )、4h组 (5只 )、8h组 (5只 )、1 2h组 (5只 ) ;处理前 1 2h停喂饲料和水 ;染毒的浓度为 (30 0± 2 0 ) μg L ,染毒时间为 2 0min。染毒后 ,对于按不同时间分组的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 0、2、4、8和 1 2h处死。处死后立即取出肺脏 ,按 30ml kg体重的剂量 ,用肺灌洗液分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离心 ,80 0r min× 1 0min ,取上清备用。结果 发现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随着染毒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P <0 0 1 ) ,并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 ,直线方程为 :^y =0 92 1 2 +0 842 8×T ,r=0 952 0 (^y :蛋白总量 ,T :时间 )。肺泡灌洗液最大表面张力变化不明显。肺泡灌洗液收缩时最小表面张力升高 ,迟滞环面积减小 ,且在染毒后立即就迅速下降 (P <0 0 1 )。同时 ,随着染毒后动物中毒时间的延长 ,最大表面张力和最小表面张力的差距也逐渐缩小。由此可见 ,肺泡表面张力改变 ,除了与磷脂发生变化有关外 ,还与蛋白质大量渗入、以及相关活性蛋白成分进入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气 急性染毒 肺泡灌洗液 表面张力 肺损伤 发生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