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临床免疫学PBL案例的设计及应用分析
2
作者 李学义 杨西超 +3 位作者 郑朝晖 丁进 吴振彪 朱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2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PBL统编教材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方法国内的PBL教学不能照搬国外的案例,而应根据PBL教学规律冷静思考、参照国外案例特点,编写适合我国特色的PBL案例。我们注重了PBL案例的内容和问题设计,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启发... 目的探讨PBL统编教材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方法国内的PBL教学不能照搬国外的案例,而应根据PBL教学规律冷静思考、参照国外案例特点,编写适合我国特色的PBL案例。我们注重了PBL案例的内容和问题设计,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特点。结果学生反映良好,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精神,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结论本文总结了临床免疫学PBL案例设计思路及应用分析,以期为PBL统编教材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PBL案例 临床免疫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浅谈临床免疫学的远程教育模式
3
作者 吴振彪 李学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5期271-272,共2页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基层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破坏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且临床表现纷繁复杂、严重危害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临床免疫学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目前单一的学历教育无法满足基层部队的需要,而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模式...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基层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破坏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且临床表现纷繁复杂、严重危害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临床免疫学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目前单一的学历教育无法满足基层部队的需要,而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模式可充分发挥军医大学和全军风湿病专科研究所的优势,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为基层部队医务工作者提供坚强的后盾,为建立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长城提供高效、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为早日实现我们强军梦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免疫学 风湿病 炎性关节病 远程教育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庞琳烜 杨西超 +2 位作者 郑朝晖 谢荣华 吴振彪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92-95,104,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确诊的AS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41例。A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确诊的AS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41例。A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B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C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症状改善时间,记录治疗前后外周关节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情况及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A、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治疗12周后3组疼痛评分及外周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ESR和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33、白介素-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B组低于C组(P<0.05);A、B组下腰背疼痛、外周关节疼痛、外周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依那西普则对AS治疗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且不良反应较轻,建议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Ⅱ型 免疫抑制剂 脊柱炎 强直性
下载PDF
口服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免疫耐受治疗佐剂关节炎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平 冷南 +5 位作者 王彦宏 王树宽 吴振彪 张惠琴 解惠 樊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 观察口服Ⅱ型胶原蛋白(typeIIcollagen, CII) 对大鼠佐剂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 AA) 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 提取牛软骨CII, 经口插管灌注将CII给予佐剂关节... 目的: 观察口服Ⅱ型胶原蛋白(typeIIcollagen, CII) 对大鼠佐剂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 AA) 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 提取牛软骨CII, 经口插管灌注将CII给予佐剂关节炎SD大鼠。结果: 口服CII可推迟AA的发病, 降低发病率, 明显减轻病变关节的炎症反应和使病程缩短。结论: 口服CII可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并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 而且此种免疫耐受作用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通过淋巴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蛋白 免疫耐受 佐剂关节炎 治疗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振彪 朱平 +3 位作者 王彦宏 冷南 樊春梅 张惠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 并分析其与其他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等), 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0份患者血清中, 有 36例(24% )抗P蛋白抗体呈阳性。抗P蛋白抗体阳性组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而与皮肤、关节、血液及肝脏的损害无关, 也与病情活动指数 (DAI)不相关。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相关。结论: SLE患者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欧美人群(13% )。该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及中枢神经损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欧盟斑点法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宏坤 朱平 +4 位作者 李晓燕 郑朝晖 贾俊峰 丁进 樊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2-744,共3页
目的:研究口服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CⅡ250-270)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为应用口服CⅡ250-270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测定加强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表达,ELISPO... 目的:研究口服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CⅡ250-270)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为应用口服CⅡ250-270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测定加强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表达,ELISPOT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抗原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结果: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小鼠血清中抗CⅡ和抗CⅡ250-270的IgG抗体水平[A值分别为(0.82±0.02)、(0.84±0.04)]比CⅡ免疫对照组[抗CⅡ的IgG抗体水平,A值为(1.01±0.06)]显著降低,而且特异性抗CⅡ250-270的IgG抗体反应在口服多肽组被明显抑制(P<0.01);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小鼠的CⅡ和CⅡ250-270特异性抗体形成脾细胞的增殖频率分别为(158±9计数/孔)、(181±10计数/孔),比CⅡ免疫对照组[CⅡ特异性抗体形成脾细胞的增殖频率为(247±16计数/孔)]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多肽具有抑制CIA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作用,可能是此疗法治疗CIA多发性关节炎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Ⅱ型胶原 Ⅱ型胶原250—270多肽 口服耐受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病的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治疗 被引量:38
8
作者 张浩 朱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在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着细胞因子不平衡的现象 ,导致机体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失调。Th1/ Th2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可以代表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从整体上评估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或纠正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失衡的 Th1/ ... 在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着细胞因子不平衡的现象 ,导致机体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失调。Th1/ Th2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可以代表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从整体上评估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或纠正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失衡的 Th1/ Th2细胞因子网络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 ,细胞因子平衡疗法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 自身免疫病 细胞因子平衡
下载PDF
305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荣华 吴振彪 +2 位作者 贾俊峰 韩青 朱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2135-2138,共4页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CTD-ILD的临床特征及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 ass...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CTD-ILD的临床特征及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和干燥综合征间质性肺病(Sjogren's syndrome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 SS-ILD)患者胸部高分辨CT特点。结果 CTD患者ILD的发病率为11.78%,其中多发性肌炎相关ILD的发病率最高(53.13%),其次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0.74%)、混合结缔组织病(35.14%)和硬皮病(29.73%)。p SS-ILD和RA-ILD在CTD-ILD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4.92%和23.61%,两者约占所有CTD-ILD的一半。结论 CTD患者ILD的发病率高,RA-ILD和p SS-ILD是CTD-ILD的主要疾病,加强对CTD-ILD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病 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生物制剂联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青 梁强 +2 位作者 吴振彪 冷南 朱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髋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8例确诊为AS伴髋关节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126),...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髋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8例确诊为AS伴髋关节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126),观察组患者在口服MTX和SSZ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制剂;对照组患者口服MTX和SSZ。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12、24周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S疾病活动评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Harri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后,对照组患者BASDAI、BASFI、CRP和ESR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2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ASAS20缓解标准51.7%vs.38.6%(P=0.135),ASAS40缓解标准40.0%vs.22.9%(P=0.035),ASAS部分缓解标准33.3%vs.12.8%(P=0.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物制剂治疗AS伴髋关节炎,可以更早期地达到诱导、缓解病情的目的,较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髋关节炎 生物制剂
下载PDF
CsA通过抑制免疫突触的形成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巨噬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
11
作者 朵瑞雪 戎梦瑶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经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经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100μg/L)包被后与活化的Jurkat T细胞(human acute T-cell leukemia cell line)共培养促免疫突触形成,加或不加CsA(1 mg/L),置于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诱导凋亡16 h后,以Annexin V-PI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临床收集10例健康对照及10例确诊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法阴性分选CD4+T细胞并将其与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共培养,亦设加或不加入CsA(1 mg/L)组,研究CsA对免疫突触调控巨噬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细胞株、健康人及RA患者外周血由单核细胞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免疫突触后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2.9±2.8)%、(24.7±1.6)%、(14.5%±1.2)%,较相应单独培养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61.4±2.4)%、(45.5±2.6)%、(22.9±1.5)%显著降低(P<0.05)。而在加CsA组,细胞株来源的巨噬细胞及RA患者来源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8.8±2.0)%、(16.9±1.1)%,较相应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有所升高(P<0.05),而加入CsA对健康对照巨噬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外周血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后可显著抑制其凋亡率,而CsA能减弱突触对巨噬细胞的这一保护功能,起到促进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该结论为减少RA炎性因子的分泌、减弱关节破坏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突触 巨噬细胞 凋亡 类风湿性关节炎 环孢素A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胶原蛋白免疫原性多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宏坤 朱平 +2 位作者 王彦宏 赵旭东 陈常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 构建编码人Ⅱ型胶原蛋白 2 5 0 2 70多肽片段(HuCⅡ 2 5 0 2 70 )的多聚基因 ,以获得高效表达、高度可溶和便于纯化的重组多肽基因。方法 选用大肠杆菌 (E .coli)偏爱密码子优化HuCⅡ 2 5 0 2 70的基因组成。通过化学合成和PCR... 目的 构建编码人Ⅱ型胶原蛋白 2 5 0 2 70多肽片段(HuCⅡ 2 5 0 2 70 )的多聚基因 ,以获得高效表达、高度可溶和便于纯化的重组多肽基因。方法 选用大肠杆菌 (E .coli)偏爱密码子优化HuCⅡ 2 5 0 2 70的基因组成。通过化学合成和PCR法 ,获得HuCⅡ 2 5 0 2 70的基因 ,并利用BamHI和BglⅡ同裂酶进行酶切位点串联获得 6聚体。对影响重组HuCⅡ 2 5 0 2 70表达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 ,以获得优化表达的条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 ,6聚目的基因的构建正确。融合表达的量明显高于非融合表达 ,在优化条件下 ,可达 30 %。表达产物的可溶性明显提高 (在 90 %以上 ) ,其相对分子质量 (Mr)与预期的相符 ,纯化后的纯度达 90 %以上。结论 实现了HuCⅡ 2 5 0 2 70的高效表达 ,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的胶原蛋白的功能性小片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蛋白 表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肽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与外周血BAFF/BAFF-R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西超 吴振彪 +1 位作者 朱平 王彦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外周血B细胞/唇腺组织中BAFF受体(BAFF-R)的表达,进一步观察和研究BAFF在S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将唇腺组织BAFF-R水平检测作为SS病理诊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外周血B细胞/唇腺组织中BAFF受体(BAFF-R)的表达,进一步观察和研究BAFF在S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将唇腺组织BAFF-R水平检测作为SS病理诊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确诊pSS患者唇腺组织及外周血样本35例,并选择35例非SS颌面部手术患者的正常唇腺组织及外周血作为对照。同步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唇腺组织BAFF-R表达情况,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细胞表面BAFF-R的表达水平,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清中可溶性BAFF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35例唇腺组织BAFF-R弱阳性着色相比,32/35例(91.4%)pSS患者唇腺组织中BAFF-R特异性染色呈强阳性;SS患者外周血中CD19+B淋巴细胞膜表面BAFF-R表达(24.6±8.3%vs 3.8±2.2%,),以及其血清中可溶性BAFF的表达(8.2±1.1 ng/ml vs 1.9±0.7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SS患者唇腺组织与外周血中B细胞膜表面BAFF-R,以及血清可溶性BAFF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可能通过激活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参与pSS的发病过程;检测唇腺组织B细胞膜表面BAFF-R可能有助于pSS的诊断和疾病活动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免疫学 @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 @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模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浩 朱平 王彦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滑膜液及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nzymelinkedimmunospotassay ,ELISPOT) ,检测RA患者滑膜液单个核细胞 (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滑膜液及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nzymelinkedimmunospotassay ,ELISPOT) ,检测RA患者滑膜液单个核细胞 (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Th1和Th2细胞 ,并分析Th1/Th2细胞的比值与血沉 (ESR)和C 反应蛋白 (CRP)的相关性。结果 与PBMC相比较 ,RA患者SFMC中CD3 +T细胞的百分率 ,Th1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比值显著升高P <0 0 1) ,且此比值与患者的ESR和CRP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 84,P <0 0 1和r =0 74,P <0 0 2 )。结论 在RA患者关节中Th1细胞明显增多并占优势 ,Th1/Th2细胞的比值与疾病的活动程度明显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H1/TH2细胞 细胞因子 ELISPOT
原文传递
乙肝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免疫学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解慧 樊春梅 +1 位作者 王彦宏 韩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抗乙肝核糖核酸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腹部慢性窦道治疗1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培西 郭颖华 +5 位作者 常瑛 王靖雯 刘渝 朱艳荣 王志睿 文爱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年第12期956-957,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复杂危重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临床药师在会诊中参与临床实践的慢性窦道迁延不愈典型病例1份,分析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干预的内容和结果。结果:临床药师在病情分析、合理选择药物、指...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复杂危重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临床药师在会诊中参与临床实践的慢性窦道迁延不愈典型病例1份,分析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干预的内容和结果。结果:临床药师在病情分析、合理选择药物、指导药物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特长,协助临床医师调整用药方案,使患者的药物治疗更为安全、有效、经济,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会诊 慢性窦道 药学服务
下载PDF
老年发病的SLE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振彪 朱平 +2 位作者 冷南 张慧琴 贾筠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人 临床特点 SLE
下载PDF
口服胶原蛋白诱导免疫耐受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冷南 朱平 +5 位作者 王彦宏 韩捷 吴振彪 张惠琴 解慧 樊春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01-704,共4页
目的 探讨口服 II型胶原蛋白 (CII)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 )的治疗作用及给药时间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在给予完全福氏佐剂 (CFA)致关节炎同时及之前或之后 2 wk开始经口胃饲不同剂量 (0 .3,3.0 ,30 .0 ,30 0 .0 μg及1.0 mg)的 ... 目的 探讨口服 II型胶原蛋白 (CII)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 )的治疗作用及给药时间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在给予完全福氏佐剂 (CFA)致关节炎同时及之前或之后 2 wk开始经口胃饲不同剂量 (0 .3,3.0 ,30 .0 ,30 0 .0 μg及1.0 mg)的 CII治疗 SD大鼠的 AA,疗程均为 3m on.结果 给予 CII口服治疗的 SD大鼠 ,AA的关节症状明显减轻(MMAI43.4± 2 1.0 vs13.8± 15 .9,15 .1± 8.8,19.1± 11.4,P<0 .0 1) ,病程缩短 (10 1.8± 14.5 vs34.6± 31.1,5 4.3±31.1,45 .4± 37.3,P <0 .0 1) ,晚期致肢体畸形比例下降(10 0 .0 % vs30 .0 % ,33.3 % ,40 .0 % ,P<0 .0 1) ,病程中关节外表现亦减少 (80 .0 % vs2 6 .7% ,2 0 .0 % ,2 0 .0 % ,P<0 .0 1) ;其中 ,似以致关节炎前开始治疗的 CII- A组疗效更好 .结论 口服 CII诱导免疫耐受对大鼠 AA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预防性用药 ,疗效似更佳 .此结果为口服 CII用于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胶原蛋白 佐剂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一种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制备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彦宏 吴振彪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7年第2期27-29,共3页
本文对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0的制备条件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探索。用乙肝疫苗免疫山羊,待抗HBs达1:256(对冯免疫电泳地)时,放血处死羊,取新鲜肝脏用肝碱缓冲液-冷酚法iRNA。采用体外过继免疫及动物试验,证明... 本文对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0的制备条件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探索。用乙肝疫苗免疫山羊,待抗HBs达1:256(对冯免疫电泳地)时,放血处死羊,取新鲜肝脏用肝碱缓冲液-冷酚法iRNA。采用体外过继免疫及动物试验,证明RNA制剂对乙肝患者白细胞过继免疫活性,动物试验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HBs表明其具有过继HBsA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活性。制剂经无菌试验,毒性试验、过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核糖核酸 乙肝疫苗 过继免疫 制备
下载PDF
腔内泌尿外科若干技术的评价
20
作者 邱建新 贾筠 +1 位作者 孙青 杨增悦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2期26-27,共2页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各种多功能的内镜技术,已可将电、激光、超声及机械力转入到整个泌尿系统的腔道内,不仅可以诊断疾病,还可以治疗疾病。回顾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历史,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腔内泌尿外科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各种多功能的内镜技术,已可将电、激光、超声及机械力转入到整个泌尿系统的腔道内,不仅可以诊断疾病,还可以治疗疾病。回顾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历史,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腔内泌尿外科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了腔内泌尿外科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泌尿外科 发展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