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医学背景下心内科研究生教学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袁铭 吴宾 +1 位作者 邓龙祥 张亮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18-620,共3页
转化医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纽带。在心血管病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中运用转化医学理念,培养具有转化医学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心内科研究生教学还有很多不足,转化医学理念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转化医学 研究生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军 李雪 +5 位作者 刘丽文 刘兵 段云燕 李金芳 温江田 崔明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40例,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40例,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使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最大位移达峰时间,并将平均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的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1),LVEF显著减低(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比正常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的达峰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正常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正相关,但较正常组低(r=0.419,P<0.05)。结论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成为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单中心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毅 韩雅玲 +6 位作者 王守力 李成洋 麦晓燕 王效增 荆全民 王祖禄 王冬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整、优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305例,计算机随机分为优化组(n=154)及标准组(n=151)。氯吡格雷抵抗(CR)... 目的探讨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整、优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305例,计算机随机分为优化组(n=154)及标准组(n=151)。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标准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非CR患者接受标准两联抗血小板治疗,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6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死亡、心肌梗死(MI)和缺血性卒中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死亡、MI、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及外周动脉闭塞的复合终点。结果优化组及标准组CR患者分别为41例和33例。优化组CR患者PAR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后(64.5%±12.1%)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77.5%±12.1%,P<0.001)。随访1年后,优化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5.8%)较标准组(9.3%)下降37%,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257)。优化组心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及下肢动脉闭塞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7%,标准组为14.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197),但优化组有降低趋势。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优化组CR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9.5%,与标准组CR患者(36.4%)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心肌组织速度成像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付建莉 张军 +5 位作者 刘丽文 李军 刘兵 朱永胜 张海滨 薛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脏同步化治疗(CRT)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18例心衰患者于三腔起搏器置人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Philips IE33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双平面Simpson'...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脏同步化治疗(CRT)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18例心衰患者于三腔起搏器置人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Philips IE33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LVEF);心肌组织速度成像采集3个标准心尖切面图像,应用Q- 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室基底部和中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12)及各节段心肌射血期峰值速度(Sm)、左室收缩后收缩(PSS)的峰值速度。结果心脏同步化治疗后,左室收缩同步性改善,Ts-SD-12减低,从(48.4±17.87)ms下降到(35.16±19.4)ms(P<0.05),左心室内径、容积缩小,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P<0.05),各节段Sm明显提高(P<0.01)、PSS的峰值速度减低(P<0.05)。结论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组织速度成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病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耀 李良寿 +2 位作者 万志恒 李兰荪 贾国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16,共5页
对125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与165例对照进行职业类型、负性生活事件、A型性格等社会心理因素及冠心病相关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提示:职业类型是与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相关的变量之一,负性生活事件所... 对125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与165例对照进行职业类型、负性生活事件、A型性格等社会心理因素及冠心病相关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提示:职业类型是与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相关的变量之一,负性生活事件所致应激反应表现出的神经内分泌和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致死性心血管病发作有关,而 A 型性格者相应血液理化指标的特点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冠心病的促发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性格 致病 冠心病 病理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栾荣华 马梃光 +3 位作者 区晋禧 汤朝武 李学荣 贾国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10-6molL-1阿霉素造成急性心肌细胞毒性模型,CGRP作用浓度为10-8molL-1。测定培养基中LDH活...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10-6molL-1阿霉素造成急性心肌细胞毒性模型,CGRP作用浓度为10-8molL-1。测定培养基中LDH活性及心肌细胞内丙二醛(MDA)、钙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阿霉素引起心肌细胞LDH漏出明显增加;细胞内MDA、钙含量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排列不整齐、断裂或消失,肌浆网明显扩张,染色质凝集。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LDH漏出与细胞内MDA含量水平呈正相关。CGRP可明显减轻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LDH漏出及细胞内MDA、钙的蓄积,明显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阿霉素 心肌细胞毒性 CGRP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和节段心功能 被引量:21
7
作者 郑烨 张军 +4 位作者 刘丽文 徐晖 李成祥 李伟杰 付建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RT3DE对2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41例正常人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比较两组的整体和节段舒...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RT3DE对2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41例正常人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比较两组的整体和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rEDV)、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射血分数(EF、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结果急性前壁心梗组整体EDV、ESV及梗死区域、邻近梗死区域的rEDV、rESV较对照组增大,整体EF值及其rEF、rgEF减小(P<0.05),远离梗死区域无差异(P>0.05)。结论RT3DE能客观评价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左室整体和节段心功能,是一项能运用于临床的准确、可行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MP-9、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殷忠 李兰荪 +3 位作者 张荣庆 刘安恒 栾荣华 王海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MMP-9、CRP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7月-2005年4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3例,其中最后诊...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MMP-9、CRP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7月-2005年4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3例,其中最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17例;对照者1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MMP-9的水平,CRP由检验科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①AMI组、UA组与SA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②AMI组、U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而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AMI组、UA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P<0.01)。④AMI组患者MMP-9、CRP水平与U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MMP-9、CRP水平升高。ACS患者MMP-9、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二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联合检测血清MMP-9及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分层,应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8
9
作者 杨省利 惠昭岚 +3 位作者 蔚虎文 周小燕 李雪 赵志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5期76-77,共2页
目的 建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入院至出院后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制定冠心病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内容包括:入院后 个别宣教,阅读、宣传栏与集体授课结合;术前 集体上课讲解、看录像、演示、训练为主,与单人指导讨论结... 目的 建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入院至出院后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制定冠心病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内容包括:入院后 个别宣教,阅读、宣传栏与集体授课结合;术前 集体上课讲解、看录像、演示、训练为主,与单人指导讨论结合;术中 讲解示范指导为主;术后 床旁指导为主,听录音及陪伴管理参与结合;出院 出院指导+手册+康复教育模式,定期书信或电话随访指导,开通教育咨询热线。通过自身前后和历史对照的方法评价效果。结果 教育后冠心病及介入治疗相关知识测试优良率由教育前的16.8%提高到88.1%(P<0.01);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程度有48.35下降到38.53(P<0.01),术后并发症降低了7.5%.结论 全程冠心病介入治疗健康教育模式是提高患者冠心病及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术前紧张焦虑、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保证手术全面成功,巩固手术疗效,促进医护患建立良好关系和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康艳霞 闵婕 +6 位作者 张东伟 附舰 单宇鹏 师弘 刘理礼 苏海川 张贺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46-1948,共3页
目的:观察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5年1~6月行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阿瑞匹坦+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及对照组B组(托烷司琼... 目的:观察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5年1~6月行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阿瑞匹坦+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及对照组B组(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药物对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恶心有效率为88.3%,优于对照组的67.4%(P<0.05);试验组预防急性呕吐有效率为83.7%,优于对照组的65.1%(P<0.05);试验组预防延迟性呕吐有效率为79%,优于对照组的55.8%(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注射液、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预防高致吐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瑞匹坦 托烷司琼 化疗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文帅 李兰荪 +5 位作者 王海昌 栾荣华 兑宏志 张荣庆 蔚丽萍 殷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7-530,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大鼠CMECs,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白藜芦醇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大鼠CMECs,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白藜芦醇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MECs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白藜芦醇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1);CMECs凋亡率、caspase-3相对活性、MDA含量、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吸光度值、SOD活性明显升高[(0.47±0.06)vs(0.14±0.04),(28.9±2.9)μU/L vs(22.4+2.2)μU/L,P<0.01];CMECs凋亡率、caspase-3相对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0.4)%vs(38.6±0.6)%,(152.1±13.3)vs(307.2±25.3),(9.2±0.7)μmol/L vs(13.5±1.2)μmol/L,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减轻CMECs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和抗调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属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冠心舒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代谢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霍煜 姚天明 +3 位作者 梁卓 李杰 游洋 韩雅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对高脂喂养诱导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普通饲料喂养加冠心舒...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对高脂喂养诱导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普通饲料喂养加冠心舒通胶囊喂养组(NG),高脂饲料喂养组(HG),高脂加冠心舒通胶囊喂养组(GG),连续喂养6周,实验末测定大鼠血脂(TC,TG,LDL)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GG组与HG组相比各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NG组与NC组相比未得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保护血管,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舒通胶囊 脂代谢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白介素-6对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守力 韩雅玲 +2 位作者 刘丽军 阎承惠 康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心绞痛患者17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8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84例,另40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IL-6水平...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心绞痛患者17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8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84例,另40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IL-6水平,免疫浊度法(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测定hs-CRP.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IL-6,hs-CRP水平分别为(35.5±10.2)pg/L,(2.1±0.7)μg/L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的(22.2±8.4)pg/L,(1.9±0.7)μg/L(P<0.01),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16.1±6.2)pg/L,(1.2±0.5)μ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IL-6与hs-CRP正相关(rs=0.715,P<0.05).结论:IL-6可能通过激发炎症反应,导致hs-CRP水平增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与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袁铭 贾国良 王海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8期3-5,共3页
目的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对 80例 (女性均为绝经 1年以上者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男 4 2例 ,女 38例 )和 70例正常对照组 (男 36例 ,女 34例 )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放... 目的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对 80例 (女性均为绝经 1年以上者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男 4 2例 ,女 38例 )和 70例正常对照组 (男 36例 ,女 34例 )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放射免疫法同时观察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的变化。用酶法观测空腹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变化。结果 :男性冠心病组与女性冠心病组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差异 ,空腹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餐后 2h血糖高于对照组 (P <0 .0 1)。男性冠心病患者TC、TG、LDL -C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HDL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女性冠心病患者TC、TG、LDL -C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HDL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论男性或女性冠心病患者均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异常。它们相互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胰岛素抵抗 血脂 氧化酶法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心功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段云燕 张军 +6 位作者 刘丽文 何新民 周晓东 张海滨 李成祥 朱霆 李红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6-479,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后对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4例男性AMI患者作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发病24 h内均接受PCI...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后对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4例男性AMI患者作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发病24 h内均接受PCI,试验组患者于术后7~14天内接受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D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DI测量二尖瓣瓣环及左心室壁相应梗死部位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Sa、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Am),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Sa、Sm、Em、Ea/Aa及Em/Am均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及6个月LVEF及Ea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自体BMMNC移植较常规PCI更有助于AMI患者局部及整体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善;利用TDI可对其进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肌梗死 移植 心室功能
下载PDF
男性冠心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绍生 李兰荪 +3 位作者 郭文仪 程何祥 张莉莉 苏德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194-4195,共2页
目的:研究在男性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08例男性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确定ApoE的基因型,分析比较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目的:研究在男性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08例男性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确定ApoE的基因型,分析比较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病情的关系。结果:E2/2,E2/3,E2/4,E3/3,E3/4和E4/4基因型分别占1.85%,10.19%,5.6%,39.81%,37.04%,5.6%,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72%,63.43%和26.85%。E3基因型的HDL水平明显高于E2(P=0.005)。E4基因型患者的病变最长长度明显长于E2基因型者(P=0.023),病变积分E4基因型者明显大于E2,E3者(P均=0.014)。多重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积分与病变支数、范围及基因型明显相关(b=8.118,10.356,5.187;P=0.002,0.020,0.0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胆固醇浓度、三酰甘油浓度、HDL-C浓度和病变积分与基因型明显相关(b=0.079,0.893,-1.014,-3.413,0.049;P=0.033,0.032,0.027,0.040,0.039)。结论:男性冠心病患者ApoE的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代谢和病情,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冠心病 APOE 基因多态性 疾病严重程度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库资料 被引量:43
17
作者 韩雅玲 王海昌 +17 位作者 陈韵岱 黄岚 丁世芳 吴宗贵 祝之明 向定成 姜铁民 赵仙先 杨丽霞 王冬梅 刘惠亮 宋治远 曹雪滨 荆全民 李毅 柏书轶 徐凯 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数据,其中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资料。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通过患者年龄及心梗部位进行分层,探讨这...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数据,其中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资料。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通过患者年龄及心梗部位进行分层,探讨这两个因素对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军92家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8878例STEMI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从发病到罪犯血管开通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开通时间≤3h(n=2999)、开通时间3~6h(n=2369)及开通时间〉6h(n=3510)。3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2.9%和3.0%(P=0.405)。其中非前壁心肌梗死且年龄〈50岁的患者,若发病3h内接受介入治疗,院内死亡发生率为0.5%;若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且年龄〉70岁,超过6h才接受介入治疗,则院内死亡发生率可高达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与罪犯血管开通时间相关,老年及前壁心梗患者是院内死亡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医院死亡率 血管开通时间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久仪 徐德忠 +7 位作者 李良寿 贾国良 李兰荪 石丘玲 何耀 孙长生 王嫣 阎明晓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9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对434例冠心病患者以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分成中青年组、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三个年龄层比较早发和晚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异同。单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吸烟史、冠心... 对434例冠心病患者以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分成中青年组、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三个年龄层比较早发和晚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异同。单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家族史,其优势比(OR)分别为3.45、2.58、2.14、2.07和2.08,早发冠心病组每日吸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筛选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是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和冠心病家族史、每日吸烟量、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年龄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26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卫生 刘兵 +2 位作者 李成祥 李伟 王海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7-83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 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治疗 病因学
下载PDF
老年和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代政学 贾国良 +6 位作者 王海昌 郭文怡 张玉顺 李伟杰 李成祥 李兰荪 曾国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青年人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