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基层医院病理进修医生的教学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程虹 杨守京 +1 位作者 惠延平 李青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年第4期375-376,共2页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作为临床病理医生的教学基地,在进修医生培养方面注重岗前培训、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材施教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进修医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病理学 教学方法 进修医生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高天文 孙东杰 +13 位作者 李春英 何弘 李青 刘友生 刁庆春 黄高升 郝飞 钟白玉 马福成 柳凤轩 闫小初 刘东梅 刘玉峰 刘荣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共纳入皮肤恶性肿瘤患者 190 5例 ,其中鳞状细胞癌 5 6 0例(2 9.4 % )、基底细胞癌 5 34例 (2 8.0 % )、皮肤恶性黑素瘤 30 5例 (16 .0 % )。 (2 ) 190 5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中 ,80年代 5 91例 ,90年代 1314例 ,占同期由于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患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0 .34%及 0 .5 8% ;此 2 0年间因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的患者总数年均增长 1.6 % ,而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活检数年均增长 3.5 % ,其中皮肤恶性黑素瘤年增长 3.9%。 (3)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肢端恶性黑素瘤占 6 3.3%。与非肢端恶性黑素瘤相比 ,肢端恶性黑素瘤患者年龄大、外伤比例高、男性多见。 (4 )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6 4例 (2 1% )原发部位有明确外伤史 ,4 7例 (15 .4 % )源于先天性小痣。结论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以及发生部位、年龄等与白色人种有很大差异。2 0年来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恶性黑素瘤 患者 医院 病理活检 回顾分析 先天性 总数 结论 中国西部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映梅 郭双平 +3 位作者 范超亮 韩铭 王璐 李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表现为乳腺肿块,其中3例为乳头溢血。所有病例大体界限清楚,肿瘤细胞围绕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呈实性结节状增生,肿瘤细胞形态单一,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5个/10 HPF,8例可见细胞内外黏液。免疫表型:ER、PR均弥漫强阳性,CK5/6和HER-2均阴性,5例在瘤巢周围可见稀少的p63阳性细胞,4例瘤巢周围可见CK5/6和CD10阳性细胞,3例伴浸润癌成分者,瘤巢周围无p63、CK5/6、CD10阳性细胞;5例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Syn,6例表达Cg A。9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老年女性的乳腺癌,以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乳头状结节为特征,常有细胞内外黏液分泌,为腺腔A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并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预后良好,较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 淋巴结转移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理特征研究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晓晖 晏培松 +5 位作者 张传山 王军 李青 胡佩臻 朱晓慧 黄高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38-140,T038,共4页
目的 本文报道 7例脑中枢神经细胞瘤 ,复习文献并探讨其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复习 1993- 2 0 0 1年间 17例脑室肿瘤 ,进行组织学观察 ,用免疫组化检测几种重要的肿瘤标记物的表达 ,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电镜观察。通过对... 目的 本文报道 7例脑中枢神经细胞瘤 ,复习文献并探讨其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复习 1993- 2 0 0 1年间 17例脑室肿瘤 ,进行组织学观察 ,用免疫组化检测几种重要的肿瘤标记物的表达 ,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电镜观察。通过对PCNA染色和DNA含量图像分析 ,研究本瘤的增殖活性和DNA倍体。结果  17例脑室肿瘤中 ,7例确诊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组织学检查该肿瘤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点如由大小一致的圆形细胞组成 ,核圆形 ,点彩状 ,细胞核周有明显的空晕 ,可见神经纤维小岛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为Syn阳性。电镜观察可见较多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及含微管结构的突触。PCNA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增殖指数 <5 %。DNA含量分析显示 ,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平均 78%为 2倍体细胞 ,提示为良性肿瘤。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一定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和电镜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病理特征 研究 文献复习 脑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难治性肾病30例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潘凯丽 曹玉红 +2 位作者 钱新宏 张静 刘彦仿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3 0例小儿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难治性肾病临床表现大多为蛋白尿 +血尿占 70 %。最常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占 43 .3...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3 0例小儿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难治性肾病临床表现大多为蛋白尿 +血尿占 70 %。最常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占 43 .3 % ;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占 2 0 % ;再次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 13 .3 % ,而IgA肾病、微小病变等病理类型少见。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组病理类型以系膜增殖性肾炎为主 ,临床表现多为对激素依赖、频复发 ;蛋白尿 +血尿组病理特征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炎最多 ,对激素治疗表现的反应为激素耐药。结论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 +血尿的小儿肾病大部分为难治性肾病 ,病理改变多样 ,以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最多见。临床及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变病综合征 临床 病理 分型 激素治疗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24例的病理和临床诊治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南林 张震 +3 位作者 王岭 马福成 李晓军 惠延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104-2106,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1 987 0 8/ 2 0 0 2 0 6我院收治的 2 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4例患者平均年龄37岁 ,按WHO分类标准 ,其中良性 1 3例 ,交界性 7例 ,恶性 4例...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1 987 0 8/ 2 0 0 2 0 6我院收治的 2 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4例患者平均年龄37岁 ,按WHO分类标准 ,其中良性 1 3例 ,交界性 7例 ,恶性 4例 .1 0例行局部切除术 ,9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 ,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随访 2 0例 ,平均随访时间 1 7mo (9~ 6 0mo) ,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 2mo复发 ,伴有广泛的肺转移 ,行左下肺叶切除术后 1a死亡 ,2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 .2例恶性患者术后行新辅助化疗 (泰索帝 +表阿霉素 ) 2个疗程 ,肿瘤无明显变化 ,其余病例术后均未行放疗和化疗 .结论 :对直径 <5cm的乳腺叶状肿瘤的应首选扩大局部切除术 ,切除肿瘤边缘不少于 2cm ;对直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瘤 诊断 治疗学 局部切除术 乳腺单纯切除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余璐 张静 +4 位作者 马世荣 陈玲 郭英 李擒龙 杨守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 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观察,采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CD31、CD34、CD99和S-10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下肢进行性增大的肌肉内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CT检查肌肉内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长T1和长T2弛豫时间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及区分良恶性。组织形态上,有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肿瘤细胞呈S-100、CD99阳性。结论: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以黏液样型多见,因该肿瘤富含脂肪,常伴有黏液变性或水肿("肺水肿样"表现),在CT成像时,往往出现低密度水肿样影像,MRI表现为长T1,长T2成像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MRI钆剂增强显影并结合病理学诊断以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黏液样 病理学 影像学 MRI
下载PDF
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传山 张静 +3 位作者 李增山 程虹 马福成 王文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分析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 2例具有肠道症状的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2例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镜下具有梅毒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特点 ,表现为淋巴细胞... 目的 分析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 2例具有肠道症状的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2例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镜下具有梅毒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特点 ,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构成的非特异性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 ;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表达。结论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常无特殊性 ,组织学检查浆细胞恒定浸润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梅毒性直肠炎既易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 ,又常易被误诊为其他肠道病变。在了解病史的基础上 ,根据其组织学特点 ,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 ,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梅毒性直肠炎 病理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性腺外畸胎瘤17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惠延平 马世荣 +2 位作者 程虹 张伟 朱少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17-20,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参照WHO(1999)卵巢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对172例手术切除的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2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男性85例(49.4%),女性87例(50.6%),男女之比约为1∶1;35岁以下... 目的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参照WHO(1999)卵巢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对172例手术切除的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2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男性85例(49.4%),女性87例(50.6%),男女之比约为1∶1;35岁以下患者131例(76.2%);肿瘤主要发生在身体中线部位,频率依次为纵隔、椎管内、颅内、骶尾部、腹膜后、肠系膜及下腹部等。172例畸胎瘤中18例(10.5%)为恶性,其患者男女之比为1.6∶1;发生频率依次为颅内、纵隔、骶尾部、椎管内、肝、腹膜后、下腹部。18例恶性畸胎瘤中7例为完全由胚胎性组织构成的未成熟性畸胎瘤,另11例为成熟性或未成熟性畸胎瘤合并其他类型生殖细胞肿瘤或伴有腺癌等恶性成分。结论性腺外畸胎瘤有以下特点:①多发生在身体中线两旁;②好发于小儿、青年,男性患者恶性率高于女性;③恶性率较高,尤以颅内畸胎瘤恶性多见;④未成熟性畸胎瘤多合并其他生殖细胞瘤成分;⑤可能有不同于性腺畸胎瘤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外畸胎瘤 病理诊断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复发1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红 杨昌伟 +2 位作者 杨巧 李静 杨守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瘤位于左大腿根部,曾以滑膜肉瘤手术,2年后复发。在组织学上,肿瘤无论是原发还是复发,均表现为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巢状嵌入硬化的纤维化间质中的特点。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呈vimentin染色阳性,但其它标记物阴性。电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粗面内质网丰富且扩张,偶见中间丝纤维,为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特征。从临床、影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等方面证实该肿瘤为典型的SEF。结论 SEF是一种罕见的、多发于深部软组织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相比,其病灶中细胞密度、核分裂数、Ki-67增殖指数、肿瘤坏死程度等明显增加,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的进展。尽管SEF被认为低度恶性,但更具有侵袭性和恶性潜能,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提高SEF此方面特点的认识,对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工作者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大腿
下载PDF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世荣 李康樗 +4 位作者 徐玉乔 余璐 陈玲 马婉玲 杨守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6例(包括2例细针穿刺组织)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等。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细...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6例(包括2例细针穿刺组织)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等。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细胞呈片状、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CD21、CD23、CD35、fascin、clusterin、D2-40、EMA,部分病例表达CXCL-13。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表现为梭形细胞呈漩涡状脑膜瘤样结构,CD21、CD35、EMA对于确诊有重要意义。Fascin、clusterin及CXCL-13可能成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新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穿刺活检诊断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旭春 颜临丽 +1 位作者 储玮 王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通过穿刺活检诊断的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合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7例中男性4例,女...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通过穿刺活检诊断的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合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7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胀痛,少数仅于体检时发现肝占位,2例肝功异常,5例影像学显示肝多发性占位。镜下上皮样或梭形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条索状和巢状分布,可见细胞质内空泡及红细胞,伴有黏液样或纤维样间质,免疫组化染色ERG、CD31、CD34、F8因子均弥漫(+),CD10大部(+),少数AE1/AE3、SMA和CK8/18(+)。3例出院后1~3个月内死亡,3例带瘤生存,1例失访。结论 HEHE为少见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必要时用FISH或RT-PCR检测WWTR1-CAMTA1融合基因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亚青 晏伟 +2 位作者 杨守京 王映梅 张春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53-256,i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免疫表型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从900余例乳腺癌中筛选出符合IMC形态学和免疫标记标准的病例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该组病例进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热休克蛋白以...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免疫表型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从900余例乳腺癌中筛选出符合IMC形态学和免疫标记标准的病例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该组病例进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热休克蛋白以及p53表达的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发病年龄24~71岁,平均53岁,发生率占同期乳腺癌的3.3%,占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4.6%,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5例(68.2%)。形态上,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由纤细的纤维血管或纤维胶原间质分隔,两者间有一透明、扩张的腔隙,呈弥漫或结节样浸润生长;IMC微乳头边缘EMA强(+),C031(-),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E-cadherin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而微乳头朝向间质面的细胞膜则表达减弱或消失。该肿瘤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53.3%、60%、13.3%;HSP70、grp94、p53阳性率分别为100%、90%、63.3%;Ki-67标记显示肿瘤细胞生长指数为5%~75%,平均27.3%。结论 IMC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结合EMA、E-cad、CD31等标记物有助于IM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热休克蛋白与p53在1MC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在IM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乳头 浸润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儿童室管膜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双平 李青 +3 位作者 马福成 徐玉乔 郭玲 李擒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4-266,i0006,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19例发生于儿童的室管膜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儿童室管膜瘤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5岁,平均7.9岁。位于幕下者13例,位... 目的 探讨儿童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19例发生于儿童的室管膜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儿童室管膜瘤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5岁,平均7.9岁。位于幕下者13例,位于幕上者5例,其中4例位于脑室外的大脑实质;发生于脊髓者仅1例。根据WHO分级Ⅰ级1例、Ⅱ级15例、Ⅲ级3例。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为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形成,瘤细胞放射状排列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周围无细胞核区。部分病例还可见室管膜裂隙和室管膜菊形团。9例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显示大部分瘤细胞GFAP、S-100和vimentin(+),部分瘤细胞EMA(+),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室管膜菊形团的腔面,呈线、点状分布。结论 室管膜瘤是儿童颅内肿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最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血管周围形成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室管膜瘤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媛 贾旭春 +4 位作者 李擒龙 李増山 陈玲 颜临丽 王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内突出。镜下肿瘤在胃壁之间呈结节状、丛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交错排列,肿瘤富于小的薄壁血管,细胞间富含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瘤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MA、MSA和h-caldesmon(+),个别细胞PR(+),CD117、CD34和S-100(-)。电镜示肿瘤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论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丛状纤维黏液瘤 丛状血管黏液样肿瘤
原文传递
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传山 闫庆国 +3 位作者 李青 韩月东 马福成 王文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 :分析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 (desmoplasticinfantileastrocytoma,DIA)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DIA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 目的 :分析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 (desmoplasticinfantileastrocytoma,DIA)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DIA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 2例DIA的CT检查表现均为左颞叶巨大的囊性病变 ;组织学表现在丰富的纤维性间质中 ,含有灶状或巢状的向星形细胞分化的神经上皮成分 ;免疫表型显示瘤细胞呈GFAP阳性 ,Vim阳性 ,NSE阴性 ;网织纤维染色示在致密的嗜银纤维区之间可见岛屿状的空染区。结论 :DIA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婴幼儿的中枢神经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点 ,结合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婴幼儿
下载PDF
胃黏膜活检中黏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文亮 张传山 +3 位作者 张晓晖 佟晓 胡沛臻 马福成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分析胃黏膜活检中黏液细胞癌的病变特点 ,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通过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PAS、AB染色法 ,对 93例胃黏液细胞癌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根据组织学特点 ,将癌组织分布形式分为黏膜固... 目的 分析胃黏膜活检中黏液细胞癌的病变特点 ,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通过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PAS、AB染色法 ,对 93例胃黏液细胞癌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根据组织学特点 ,将癌组织分布形式分为黏膜固有层浅层、黏膜固有层深层、弥漫分布、黏膜边缘及坏死组织周围 5种病变类型 ,其在 93例标本中分别占 8 6 %、31 2 %、30 1%、11 8%和 18 3%。每种黏液细胞癌类型的细胞形态、排列方式及细胞周围的组织变化均有所不同 ,其癌细胞也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黏液分泌特点。结论 胃黏液细胞癌的形态特征与组织分布具有相对的特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活检 黏液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Fabry肾病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静 刘彦仿 +4 位作者 刘健 程虹 王汉民 崔继红 任丽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63-266,i0006,共5页
目的阐明具有肾损害的Fabry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具有肾损害的Fabry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2例患者出现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 目的阐明具有肾损害的Fabry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具有肾损害的Fabry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2例患者出现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间质成分也可出现泡沫样变;病变晚期,肾小球出现节段性和/或球性硬化;超微结构显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内具有嗜锇性髓鞘样包涵体,表现为“斑马”样外观。结论Fabry病少见。具有肾损害的患者临床可出现蛋白尿,晚期常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内出现嗜锇性髓鞘样小体是Fabry病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RY病 超微结构 Α-半乳糖苷酶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兔体后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晏培松 鲁开化 +6 位作者 晏伟 王映梅 雷永红 张阳 张琳西 马显杰 马福成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注入兔体后,对组织细胞形态学及Bcl-2、P53、HsP70、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色家兔分为三组,注入奥美定5ml/kg的10只为Ⅰ组,注入奥美定10ml/kg的11只为Ⅱ组,未注入任何材料的3只为对照... 目的动态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注入兔体后,对组织细胞形态学及Bcl-2、P53、HsP70、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色家兔分为三组,注入奥美定5ml/kg的10只为Ⅰ组,注入奥美定10ml/kg的11只为Ⅱ组,未注入任何材料的3只为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分别于注入3、6、14个月时处死白色家兔,即刻切取标本切片,经10%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24只新西兰白色家兔中有6只兔(注入奥美定的4只,对照组的2只),分别观察到支气管肺炎、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肝点状坏死、间质性心肌炎等病理改变;其余18只兔均无明显改变。免疫组化Bcl-2、p53均为阴性,Hsp70、PCNA仅在极少数的肝、肾小管上皮细胞有阳性表达。结论奥美定注入兔体后动态观察3、6、14个月时处死,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坦坦 张兆祥 +3 位作者 马世荣 王映梅 胡沛臻 杨守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23-1628,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合随访结果进行讨论。结...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合随访结果进行讨论。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3~72岁,平均47.9岁。发生部位:肾脏、前列腺、腹膜后、小脑幕、肩胛区、枕部和足底。肿瘤直径2.8~11.2cm。镜下:尽管部分病例中仍保留良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特殊形态学特征,但所有病例都具备一些恶性的指征,包括瘤细胞密度较高、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4个/10HPF)以及出血和坏死。除以上特点之外,本文病例中有一例局灶出现上皮样分化,即卵圆形或圆形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或假腺样排列。免疫表型:vimentin呈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CD99和BCL-2表达情况各不相同,STAT6阳性率为85.7%。另外,2例病例局灶表达Keratin,1例局灶表达EMA,1例局灶表达Calponin。结论:本文综合分析了七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而且首次报道了1例"具有上皮样特征的"MSFTs。与经典型良性SFT不同,大部分MSFTs或多或少缺失三种标志物(CD34、CD99和BCL-2)的表达。MSFTs的预后不佳,易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