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6与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及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远杨 周嘉彬 +6 位作者 汪凯 龙乾发 伊西才 罗强 樊才瑞 阳昊 刘卫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人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其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2例垂体腺瘤标本,其中侵袭组30例,非侵袭组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6和CD34在肿瘤中的...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人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其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2例垂体腺瘤标本,其中侵袭组30例,非侵袭组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6和CD34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组中IL-6表达阳性率为73.33%,明显高于非侵袭组的50.00%(P<0.05),且IL-6阳性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57,P<0.001)。结论垂体腺瘤IL-6的表达与MVD和侵袭性相关,提示IL-6可能参与影响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血管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白介素6 CD34 微血管密度 侵袭性
下载PDF
LRIG2蛋白表达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研究
2
作者 刘远杨 龙亁发 +5 位作者 汪凯 伊西才 罗强 樊才瑞 魏礼洲 刘卫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索研究LRIG2蛋白表达水平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9例垂体标本(8例正常人垂体标本,151例人垂体腺瘤标本)中LRIG2和MMP-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RIG2在正常人垂体中无阳性反应,... 目的探索研究LRIG2蛋白表达水平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9例垂体标本(8例正常人垂体标本,151例人垂体腺瘤标本)中LRIG2和MMP-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RIG2在正常人垂体中无阳性反应,LRIG2蛋白表达水平在侵袭性垂体腺瘤比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增高(P<0.001),且LRIG2蛋白与MMP-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98,P<00.001)。结论 LRIG2可能作为一个新的垂体腺瘤侵袭性预测指标,检测LRIG2表达水平可指导临床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侵袭性 LRIG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曹锐峰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利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修复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存在巨大潜力。NSCs可在多种哺乳动物胎脑或成年个体的脑组织中分离得到,也可以从小鼠和人的胚胎干细胞诱导产生。这些细胞可在体外长期增殖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NSC... 利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修复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存在巨大潜力。NSCs可在多种哺乳动物胎脑或成年个体的脑组织中分离得到,也可以从小鼠和人的胚胎干细胞诱导产生。这些细胞可在体外长期增殖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NSCs被移植入成年CNS后,在无神经组织发生的区域主要分化为胶质细胞。移植入损伤的脑和脊髓后,NSCs的正常分化明显受到抑制。植入的NSCs和谱系限制性的前体细胞(lineage—committed preeur-sors)可在宿主CNS中存活并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移植 前体细胞
原文传递
EGF、bFGF、NGF、RA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 被引量:8
4
作者 姬西团 章翔 +7 位作者 费舟 张剑宁 刘卫平 蒋晓帆 林绿标 王西玲 曹锐峰 潘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观察EGF、bFGF、NGF、RA对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无血清培养与单细胞克隆技术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随后分别加入EGF、bFGF、NGF、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EGF培养的小鼠NSC... 目的观察EGF、bFGF、NGF、RA对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无血清培养与单细胞克隆技术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随后分别加入EGF、bFGF、NGF、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EGF培养的小鼠NSCs,2d后见细胞集落形成(典型克隆球);克隆球中的细胞成圆形,形态规则,未见细胞突起,呈桑椹状聚集;经血清诱导分化后,则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个别的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生长良好,但克隆球数目较EGF组少,克隆球体积略小。3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除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细胞性质与EGF组的不同外,其余同EGF组。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的影响。RA组的克隆球数目量很少,形态以球形为主,部分细胞贴壁并出现突起。结论EGF,bFGF对NSCs的增殖及分化种类均有一定的影响。而NGF与RA则主要影响其细胞的分化,且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促使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EGF NGF 细胞定向分化 RA 小鼠 神经干 单细胞克隆技术 NSCs 调控 细胞集落形成 星形胶质细胞 诱导分化 胚胎脑组织 无血清培养 克隆球 增殖及分化 细胞突起 共同培养 细胞性质 细胞贴壁 神经元 桑椹状 神经球 形态
原文传递
急性颅脑损伤时的水与电解质问题 被引量:16
5
作者 章翔 吴景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在急性颅脑损伤及其处理过程中,由于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病理改变的影响,可造成机体的水分供给、排泄和电解质在血管内外、细胞内外的分布紊乱,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电解质 紊乱 治疗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姬西团 章翔 +5 位作者 林绿标 费舟 王西玲 梁景文 曹锐峰 潘灏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4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条件培养基及 10ml·L-1、2 0ml·L-1、30ml·L-1、4 0ml·L-1、5 0ml·L-1、10 0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 目的 探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条件培养基及 10ml·L-1、2 0ml·L-1、30ml·L-1、4 0ml·L-1、5 0ml·L-1、10 0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培养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随后对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10ml·L-1、2 0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组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比单独条件培养基组克隆球多而大 ;30ml·L-1、4 0ml·L-1、5 0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组既有部分贴壁细胞 ,也有大量的克隆球形成 ,克隆球有伪足样突起 ,克隆球间存在着广泛网络结构 ,且单一神经干细胞核分裂旺盛 ;10 0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组以贴壁细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培养条件 小鼠
原文传递
SV40大T抗原在人脑肿瘤中的表达
7
作者 甄海宁 章翔 +4 位作者 张志文 黄文晋 张萍 梁景文 刘先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 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 T抗原(Tag)的表达及与抑癌蛋白 p5 3,p 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 6 5例人脑肿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 18例... 目的 探讨 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 T抗原(Tag)的表达及与抑癌蛋白 p5 3,p 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 6 5例人脑肿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 18例和 15例 Tag阳性瘤组织分别检测Tag- p5 3和 Tag- p Rb复合物的形成 .结果  SV40 Tag在人脑肿瘤中广泛表达 ,阳性率为 6 6 % (4 3/ 6 5 ) ,而 8例正常人脑组织均无 Tag表达 ,二者差异显著 (P<0 .0 5 ) ;分别检测 18例和 15例 Tag阳性瘤组织 ,均发现 Tag可与 p5 3,p 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结论  SV40 Tag的表达与人脑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SV40 Tag与 p5 3,p 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并导致其失活 ,可能是 SV40致人脑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0 大T抗原 脑肿瘤 P53 PRB 病因
下载PDF
人脑转移癌和胶质瘤Ki67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学明 章翔 +5 位作者 费舟 吴景文 王占祥 郑鲁 陈援朝 吕福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2051-2053,共3页
目的 观察 Ki6 7在颅内转移癌和胶质瘤中表达及数量变化 .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人脑 5 0例胶质瘤 (JPA- L GA 15例、AA 15例、GBM 2 0例 )、14例转移癌、2 0例脑膜瘤 (良性 17例、恶性 3例 )中 Ki6 7阳性指数的变化 .正常脑... 目的 观察 Ki6 7在颅内转移癌和胶质瘤中表达及数量变化 .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人脑 5 0例胶质瘤 (JPA- L GA 15例、AA 15例、GBM 2 0例 )、14例转移癌、2 0例脑膜瘤 (良性 17例、恶性 3例 )中 Ki6 7阳性指数的变化 .正常脑组织标本 3例作为阴性对照 .结果 在颅内肿瘤中 ,JPA- L GA的 Ki6 7L I为 0 .5 1± 0 .49,AA为 4.37± 2 .44 ,GBM为 6 .6 9± 1.79,转移癌为 14.3± 6 .10 ,恶性脑膜瘤为10 .2 1± 6 .2 7,良性脑膜瘤为 0 .5 8± 1.79. JPA- L GA,AA,GBM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胶质瘤 - 级与良性脑膜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892 ) .结论  Ki6 7表达与脑转移癌和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可用以辅助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 ,还可作为评估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脑肿瘤 Ki67LI
下载PDF
次声作用后大鼠CA1区GLAST m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仝武军 费舟 +2 位作者 章翔 张磊 晁晓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61-963,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次声作用后大鼠CA1区GLAST(谷氨酸转运蛋白亚型Ⅰ)mRN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1、7和14次组,将大鼠暴露于8Hz 130dB次声,2h/次/d,按上述规定次数在次声压力仓内作用后,采用原位杂交、... 目的:研究次声作用后大鼠CA1区GLAST(谷氨酸转运蛋白亚型Ⅰ)mRN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1、7和14次组,将大鼠暴露于8Hz 130dB次声,2h/次/d,按上述规定次数在次声压力仓内作用后,采用原位杂交、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A1区的GLAST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GLAST mRNA比较,8Hz、130dB的次声作用1次后,GLAST mRNA表达水平即发生了上调,7次组显著上调,14次组则略有恢复,但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次声脑损伤后,谷氨酸在细胞外堆积,产生神经毒性,可能与谷氨酸转运蛋白下调,重吸收障碍有关。上调GLAST或促进其核酸表达可能对次声脑损伤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脑损伤 谷氨酸转运蛋白
下载PDF
LRIG2蛋白在人催乳素腺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10
作者 刘远杨 伊西才 +4 位作者 龙乾发 汪凯 罗强 樊才瑞 刘卫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1期4038-4040,4078,共4页
目的:明确LRIG2蛋白在人催乳素腺瘤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LRIG2蛋白在人催乳素腺瘤原代细胞中表达情况,人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设为阳性对照。结果:LRIG2蛋白在原代培养的人催乳素腺瘤细胞中高表达(86.6... 目的:明确LRIG2蛋白在人催乳素腺瘤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LRIG2蛋白在人催乳素腺瘤原代细胞中表达情况,人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设为阳性对照。结果:LRIG2蛋白在原代培养的人催乳素腺瘤细胞中高表达(86.6±2.15)%,与其在U87细胞中表达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时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提示LRIG2蛋白在人催乳素腺瘤细胞中定位于胞浆,也与其在U87细胞中表达一致。结论:LRIG2蛋白在人催乳素腺瘤细胞中高表达,定位于胞浆,提示其可能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垂体腺瘤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LRIG2 U87 原代细胞
原文传递
HT2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池操纵钙通道蛋白中STIM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磊 饶维 +6 位作者 苏宁 王凯 惠浩 王利 彭程 郝野陆 费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0-893,共4页
目的 探讨钙池操纵钙通道蛋白组成成分——基质相互作用因子(STIM)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方法 将HT22细胞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6、12、24h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各组细胞... 目的 探讨钙池操纵钙通道蛋白组成成分——基质相互作用因子(STIM)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方法 将HT22细胞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6、12、24h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各组细胞通过无糖培养基和氮气箱内培养6h建模.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STIM1和STIM2的空间表达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IM1和STIM2的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 (1)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特别是损伤后12 h,STIM1染色呈阳性,阳性染色呈颗粒状,分布在胞膜、胞浆和部分胞核上.而STIM2的阳性颗粒则主要表达在细胞核上;(2)RT-PCR检测发现,STIM1在正常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HT22细胞中高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TIM2则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h、6h和24 h有3个表达高峰,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TIM1持续稳定高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IM2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中均明显升高,其中1h、3h、6h及12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血性损伤后,STIM1和STIM2均在HT22细胞上表达,但其空间和时间表达变化规律不同,可能通过影响钙库调控的钙内流等机制在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质相互作用因子 钙池操纵钙通道
原文传递
NDRG1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孙博谦 初大可 +2 位作者 李威 林伟 魏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1-883,888,共4页
目的分析NDRG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83例胶质瘤患者的瘤组织(Ⅰ级19例、Ⅱ级22例、Ⅲ级25例、Ⅳ级17例)及12例正常脑组织,... 目的分析NDRG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83例胶质瘤患者的瘤组织(Ⅰ级19例、Ⅱ级22例、Ⅲ级25例、Ⅳ级17例)及12例正常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NDRG1mRNA和NDR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胶质瘤组织中NDRGlmRNA表达量和NDRG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且PCR结果显示除Ⅱ、Ⅲ级比较无明显变化外,分级从Ⅰ级到Ⅳ级逐渐上升的过程中,NDRG1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NDRG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低表达,而且其表达高低与胶质瘤的分级有关,提示其对胶质瘤的发生或发展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RG1 神经胶质瘤 实时荧光定量PCR 蛋白印迹
原文传递
Simian virus 40 large tumor antigen forms specific complexes with p53 and pRb in human brain tumors
13
作者 甄海宁 章翔 +6 位作者 张志文 费舟 贺晓生 梁景文 刘先珍 黄文晋 张萍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50,106,共6页
目的 探讨SV4 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 (Tag)的表达及其与抑癌蛋白p53、p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 6 5例人脑肿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 1... 目的 探讨SV4 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 (Tag)的表达及其与抑癌蛋白p53、p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 6 5例人脑肿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 18例和 15例Tag阳性瘤组织分别检测Tag p53和Tag pRb复合物的形成。结果 Tag在 8例室管膜瘤及 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中全部表达 ,垂体腺瘤Tag阳性率为 90 % (9/ 10 ) ,星形细胞瘤为 73% (11/ 15) ,脑膜瘤为 70 % (7/ 10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 50 % (4 / 8) ,髓母细胞瘤为 33% (2 / 6 ) ;5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松果体细胞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无Tag表达 ;检测 18例和 15例Tag阳性瘤组织 ,均发现Tag可与p53、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结论 在人脑肿瘤组织中Tag不仅可以表达 ,而且还可与p53、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Tag p53及Tag pRb特异性复合物的形成导致p53和pRb失活 ,这可能是SV4 0导致人脑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ian virus 40·large tumor antigen (Tag)·brain tumor ·p53·pRb·tumor suppress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