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神经外科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根 郭艳 +2 位作者 章翔 易声禹 王志祥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71-74,共4页
长期以来,显微神经外科一直是治疗颅内疾病的重要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限度和有时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放射外科的诸多好处.如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和疗效满意等,已经成为显微神经外科的一个强有力的替代者。放射外科开展的时间不长... 长期以来,显微神经外科一直是治疗颅内疾病的重要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限度和有时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放射外科的诸多好处.如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和疗效满意等,已经成为显微神经外科的一个强有力的替代者。放射外科开展的时间不长,到目前为止尚无长期随访资料可供研究。但是回顾一下现有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神经外科 现状 展望 显微神经外科 颅内疾病
原文传递
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晓帆 李侠 +2 位作者 高大宽 林伟 费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分为4种类型:鞍内型、鞍上脑室外型、脑室型和复杂型。手术采用额下入路36例,前纵裂入路12例,翼点入路115例,经胼胝体-脑室入路20例,...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分为4种类型:鞍内型、鞍上脑室外型、脑室型和复杂型。手术采用额下入路36例,前纵裂入路12例,翼点入路115例,经胼胝体-脑室入路20例,经蝶窦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56例(83.9%),次全切除14例(7.5%),部分切除16例(8.6%)。术后出现尿崩症89例,其中暂时性尿崩症62例;视力恶化30例;手术死亡4例(2.1%)。术后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18例;GOS预后评分:5分150例,4分23例,3分5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和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重度烧伤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牟欢 刘洋 +5 位作者 李俊杰 刘剑 周新立 强廷会 杜兴国 马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2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1)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2)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1)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2)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背部暴露于95℃热水浴18 s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对照组暴露于37℃水浴18 s。水浴后即刻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50 mL/kg),水浴后3 h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100μL生理盐水,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100μL(2.5×107/mL)BMSCs。处理后48 h收集3组大鼠心脏组织标本及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心脏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10及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所培养的BMSCs表达CD44、CD90、CDl05的阳性率分别为96.8%、99.72%、95.93%,而CD34、CD45阳性率分别为1.42%、2.17%;模型组大鼠血清CK、LD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K、LDH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中caspase-3、Bax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心脏组织中caspase-3、Bax的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中Bcl-2的mRNA表达量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心脏组织中Bcl-2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心脏组织中IL-1β、TNF-α的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中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心脏组织中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BMSCs可显著降低烧伤后大鼠CK、LDH水平,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心肌损伤 细胞凋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转染P21 WAF1基因对BT-325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传山 王文亮 +3 位作者 王占祥 胡沛臻 张衍国 马福成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p2 1WAF1基因对BT - 32 5细胞的作用 ,探讨p2 1WAF1表达水平的改变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CEP -WAF1质粒导入BT - 32 5细胞中 ,细胞克隆转移扩大培养后 ,采用TRAP -PCR -ELISA、TUNEL和... 目的 :观察外源性p2 1WAF1基因对BT - 32 5细胞的作用 ,探讨p2 1WAF1表达水平的改变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CEP -WAF1质粒导入BT - 32 5细胞中 ,细胞克隆转移扩大培养后 ,采用TRAP -PCR -ELISA、TUNEL和电镜等技术检测外源性p2 1WAF1基因对BT - 32 5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较对照组相比 ,转染外源性p2 1WAF1基因的BT - 32 5细胞端粒酶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伴有显著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外源性p2 1WAF1基因的表达可促进BT - 32 5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 ,诱发细胞显著凋亡。提示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端粒酶 P^21WAF1 细胞凋亡 基因转染 BT-325细胞
下载PDF
脑膜瘤组织VEGF/VPF、KD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步星耀 章翔 +1 位作者 于耀宇 易声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研究脑膜瘤血管生成及瘤周脑水肿与VEGF/VPF及其受体KDR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脑膜瘤组织VEGF/VPF mRNA、VEGF/VPF和KD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瘤周脑水肿度(DPTBE)的关系。结... 目的 研究脑膜瘤血管生成及瘤周脑水肿与VEGF/VPF及其受体KDR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脑膜瘤组织VEGF/VPF mRNA、VEGF/VPF和KD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瘤周脑水肿度(DPTBE)的关系。结果 47例脑膜瘤均表达4.2Kb的VEGF/VPF mRNA片段,VEGF/VPF蛋白表达与其mRNA的表达一致,80.9%的肿瘤KDR蛋白表达阳性,VEGF/VPF和KDR分别定位于脑膜瘤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VPFmRNA表达与脑膜瘤MVD和DPTBE呈正相关(r=0.67,P<0.01;r=0.54,P<0.01);KDR阳性组脑膜瘤VEGF/VPF mRNA表达水平、MVD、DPTBE均显著高于KDR阴性组(P<0.01)。结论 脑膜瘤细胞可产生VEGF/VPF,通过KDR介导促肿瘤血管生成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血管生成 瘤周脑水肿 VEGF/VPF KDR
下载PDF
侧方入路在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费舟 蒋晓帆 +2 位作者 高大宽 刘恩渝 张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生长方式等影像学特点,选择侧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58例,包括翼点入路37例,扩大翼点入路8例,颞下入路10例及经乙状窦前...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生长方式等影像学特点,选择侧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58例,包括翼点入路37例,扩大翼点入路8例,颞下入路10例及经乙状窦前后入路3例,术中避免损伤下丘脑和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结果肿瘤SimpsonⅠ~Ⅱ级切除49例,Ⅲ级切除6例,Ⅳ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神经功能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随访3个月~3年,复发5例。结论正确运用侧方入路治疗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可获良好疗效;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 侧方入路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48例诊治分析
7
作者 傅西安 张剑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7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分析
8
作者 彭卫华 段强 郭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手术治疗 诊断
下载PDF
颅脑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5
9
作者 章翔 张志文 章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营养支持 机体代谢 糖代谢 适应证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β-EP、强啡肽Al-13和AN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云辉 梁瑞奇 +1 位作者 朱蓉 易声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23,共2页
本文对1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β-EP、强啡肽 Al-13和 ANF 等三种神经肽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颅脑损伤后24小时三种神经肽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重残和死亡病例的β-EP 高于40pg/ml、ANF 高于1000pg/ml。伤后... 本文对1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β-EP、强啡肽 Al-13和 ANF 等三种神经肽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颅脑损伤后24小时三种神经肽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重残和死亡病例的β-EP 高于40pg/ml、ANF 高于1000pg/ml。伤后6~10天三种物质含量降低。提示,β-EP、强啡肽 A 与 ANF 可能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继发病理过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这三种神经肽含量的动态变化,对判断脑损伤伤情及其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脊液 神经肽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癫痫的临床指导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其华 张剑宁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如何控制病人的临床发作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单一的治疗方法已不能很好的控制病人的症状,如何综合治疗、如何指导病人的治疗将成为一个焦点。
关键词 癫痫 指导治疗 诱发因素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神经细胞钙通道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20
12
作者 徐如祥 易声禹 +1 位作者 陈长才 杨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9-161,共3页
采用细胞内Ca2+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突触体胞浆中游离Ca2+浓度([Ca2+]i),以研究神经细胞钙通道变化,并选用Ca2+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神经细胞Ca2+通道变化和超微结构... 采用细胞内Ca2+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突触体胞浆中游离Ca2+浓度([Ca2+]i),以研究神经细胞钙通道变化,并选用Ca2+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神经细胞Ca2+通道变化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细胞钙通道开放,突触体胞浆中游离[Ca2+]i在伤后0.5小时即已升高为1.09±0.08×10-6M/L水平(P<0.001),伤后6、24、48和72小时,[Ca2+]i持续处于10-6M/L水平以上。同时发现神经细胞Ca2+超载时,其超微结构损害。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后,神经细胞胞浆游离[Ca2+]i明显下降,超微结构损害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钙通道 尼膜地平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表达及其拮抗剂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卫东 费舟 +2 位作者 章翔 王西玲 梁景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a(metat-ropicglutamatereceptor1a,mGluR1a)的表达规律及其选择性拮抗剂1-氨基茚-1,5-二羧酸(1-aminoindan-1,5-dicarboxylicacid,AIDA)的保护作用。方法孕15-16d昆明...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a(metat-ropicglutamatereceptor1a,mGluR1a)的表达规律及其选择性拮抗剂1-氨基茚-1,5-二羧酸(1-aminoindan-1,5-dicarboxylicacid,AIDA)的保护作用。方法孕15-16d昆明种小鼠胚胎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以微量移液器塑料滴头在培养孔内划割,造成机械性损伤,伤后不同时间点(10,30min、1,3,6,12,24,72h)行神经元免疫组化染色,并留取培养液上清,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活性;对照组除不划伤神经元,其他处理同损伤组。AIDA处理组在损伤前30min,每孔加入AIDA使其终浓度为20μmol/L,其余步骤同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IDA处理前后神经元细胞内Ca2+含量变化。结果mGluR1a在正常神经元中表达呈弱阳性,染色颗粒分布于胞浆、胞膜及突起;机械性损伤后10min起,mGluR1a表达明显增强,胞核周围胞浆内染色明显加深,持续至伤后24h,神经元突起中也有明显表达,伤后72h,存活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mGluR1a染色呈弱阳性。对照组LDH活性为(80.5±21.9)U/L,损伤后30min,LDH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6h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2-72h,LDH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伤后12-72h,AIDA处理组LDH活性较单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机械性损伤 表达及 脑皮层神经元 receptor 细胞内CA^2+ 选择性拮抗剂 CA^2+含量 体外培养 免疫组化染色 对照组 1-氨基茚 微量移液器 乳酸脱氢酶 moL/L 显微镜检测 神经元突起 神经元数量 脑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小鼠局灶性脑损伤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机制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占祥 章翔 +5 位作者 易声禹 费舟 张志文 张剑宁 付洛安 刘卫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应激状态下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神经元中c -fos基因的表达机制及其意义。 方法 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 2 8只 ,随机分为 7组 ,1组为正常对照组 ,其余 6组为致伤组。以小鼠局灶性脑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 ...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应激状态下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神经元中c -fos基因的表达机制及其意义。 方法 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 2 8只 ,随机分为 7组 ,1组为正常对照组 ,其余 6组为致伤组。以小鼠局灶性脑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 ,采用原位杂交法对脑损伤后不同时间PVN神经元中c -fos基因表达状况进行检测。 结果 脑损伤后 5min ,小鼠双侧PVN中有散在分布的c -fos阳性细胞 ;损伤后 15min ,c-fos阳性细胞呈低密度 ,较同期皮层神经元中密度要高 ,30min时达到最高密度 ,而后回到基线水平 ;损伤后 2 4h仍有低密度表达。 结论 脑损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可以通过不同于皮层神经元的其他途径诱发PVN中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FOS 室旁核 神经元 基因表达 应激状态
原文传递
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保护时间窗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扬 张勇刚 +2 位作者 刘卫平 费舟 黄本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保护时间窗的影响。方法522只雄性SD大鼠建立侧向液压打击模型后,分别置于无电磁场中和频率为15HZ强度为1G、3G、5G的电磁场中[分别为N-EMF组、EMF-1G(15Hz)组、EMF-3G(15Hz)组、EMF-5G(...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保护时间窗的影响。方法522只雄性SD大鼠建立侧向液压打击模型后,分别置于无电磁场中和频率为15HZ强度为1G、3G、5G的电磁场中[分别为N-EMF组、EMF-1G(15Hz)组、EMF-3G(15Hz)组、EMF-5G(15Hz)组],时间分别为0.5h、1h、6h、12h、18h、24h、30h,然后腹腔注射海人酸诱导海马部位神经元凋亡模拟颅脑损伤后的二次损伤。应用水迷宫实验观察二次损伤后各组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部位神经元凋亡情况,脑组织含水量检测大鼠脑水肿情况,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MF-1G(15Hz)组、EMF-3G(15Hz)组、EMF-5G(15Hz)组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保护窗口时间(损伤后1~12h)与N-EMF组(损伤后1-6h)相比明显延长。在神经保护时间窗内(1h、6h、12h),EMF-1G(15Hz)组、EMF-3G(15Hz)组、EMF-5G(15Hz)组大鼠到达高台所需时间比N-EMF组相对时间点明显缩短,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少于N-EMF组相对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N-EMF组相应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MF-1G(15Hz)组、EMF-3G(15Hz)组、EMF-5G(15Hz)组侧向液压打击后12h、18h、24h注射海人酸后,HIF-1α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N-EMF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场照射可以明显延长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时间窗,并加强神经保护时间窗内的保护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极低频电磁场 神经保护 时间窗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损伤后小鼠海马区Toll样受体4的表达与神经干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玉勤 顼红雨 +1 位作者 李泽 贺晓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海马区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干细胞(NPCs)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Mamarou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备小鼠TBI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NPCs,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 目的探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海马区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干细胞(NPCs)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Mamarou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备小鼠TBI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NPCs,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LR4表达变化规律及NPCs时程变化特征。结果伤后1d海马区NPCs数量增多,3d达到高峰,7、14、21d逐渐减少(P〈0.05)。TLR4表达于海马区NPCs的胞膜和胞质,于伤后1d表达显著上调,高峰出现在伤后3d,于7、14、21d表达逐渐下调(P〈0.05)。结论TBI后海马区TLR4表达与NPCs变化趋势在时程上一致,TLR4可能是激活NPCs修复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TOLL样受体4 神经干细胞
原文传递
重视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翔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分子病理学 创伤性脑水肿 弥漫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锐峰 章翔 +1 位作者 莲尾博 赤须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43-847,共5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液压打击脑损伤(FPT)模型,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进行细胞内记录,观察神经元输入一输出关系、双脉冲易化、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等电生理指标。结果FPI损伤...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液压打击脑损伤(FPT)模型,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进行细胞内记录,观察神经元输入一输出关系、双脉冲易化、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等电生理指标。结果FPI损伤同侧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的斜率比对照组增加(P<0.05);牡丹荷包碱存在时,20 V刺激诱发的FPI损伤同侧的锥体神经元放电数量高于对侧和对照组(P<0.05);刺激间期为60 ms时,损伤对侧组双刺激易化的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刺激间期为70 ms时,损伤同侧组双刺激易化的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FPI损伤双侧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问期比对照组减小(P<0.01),而其幅值无显著改变。结论液压脑损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了高兴奋性,这可能是因为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易化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海马 突触传递
原文传递
不同血清浓度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玉石 刘卫平 +4 位作者 刘阳 龙乾发 王孝安 陈晓燕 李娟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浓度对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集成人志愿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6组:第一组(无血清诱导组),10ng/mlbFGF+10ng/mlEGF预诱导72h后,0.1umol/LRA、10ng/mlGDNF+10ng...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浓度对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集成人志愿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6组:第一组(无血清诱导组),10ng/mlbFGF+10ng/mlEGF预诱导72h后,0.1umol/LRA、10ng/mlGDNF+10ng/mlBDNF正式诱导,其余各组分别加入1%FBS、2%FBS、5%FBS、10%FBS、20%FBS。在倒置显微镜下每6~8h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各组经正式诱导1d后有部分BMSC开始收缩,加血清组的BM-SC生长速度快,部分细胞出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形态。7d完成分化后,2%血清组NSE显色最多,GFAP最少,而20%血清组NSE显色最少,2%血清组细胞平均分化率为26.5%,20%血清组平均分化率为12.5%。结论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时,2%血清浓度可起促进作用,而高浓度血清则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胎牛血清 神经元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1拮抗剂Box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急性期海马区域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黑悦 魏礼洲 +4 位作者 依西才 周跃飞 玉石 高大宽 刘卫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1618-1623,共6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拮抗剂BoxA脑室立体定向注射对双侧颈总动脉闭塞(2VO)后大鼠海马区域神经炎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即S...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拮抗剂BoxA脑室立体定向注射对双侧颈总动脉闭塞(2VO)后大鼠海马区域神经炎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即Sham组)、PBS组以及BoxA组(各组n=20),分别在行2VO(n=40,正常手术)或假手术(n=20,仅暴露不结扎)后,立即用BoxA(10μg在10uL PBS溶液中,n=20)或者等体积PBS(n=20)立体定向注射到左侧侧脑室中。造模3 d后,用HMGB1和NeuN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 blot观察HMGB1出核现象,伊文思蓝(EB)染色和脑水含量测量评价血脑屏障(BBB)通透性,Iba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相比Sham组,PBS组海马CA1亚区HMGB1阳性细胞核(%)以及HMGB1&NeuN阳性细胞/HMGB1阳性细胞(%)显著下降(P<0.01),而BoxA组以上改变较PBS组部分减少(P<0.05)。PBS组EB渗漏、脑含水量均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01),而BoxA组以上指标均较PBS组明显减轻(P<0.05)。PBS组Iba1阳性细胞相比Sham组明显增多(P<0.01),且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相比PBS组,BoxA组Iba1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且炎症因子(IL-1β、IL-6 and 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HMGB1抑制剂BoxA立体定向注射能够有效缓解急性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域的神经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BoxA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