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家庭结合模式运用蕾波训练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 被引量:7
1
作者 蒋英 胡贵珍 申洁琼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050-1053,共4页
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生儿抢救水平的提高,许多危重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脑性... 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生儿抢救水平的提高,许多危重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脑性瘫痪发生率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高危儿 训练法 中枢性运动障碍 姿势异常 非进行性 低出生体质量儿 危重新生儿 新生儿抢救 婴儿期
下载PDF
粤北地区新生儿破伤风103例治疗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玉华 廖万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2期93-93,共1页
本文对 10 3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行了总结 ,旨在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全部病例除常规治疗外 ,均给予大剂量安定、鲁米那交替鼻饲 :对反复窒息或呼吸不好者 ,予东莨菪碱静滴 ,每日 1次。结果 :治愈 6 8例 ,死亡 2 2... 本文对 10 3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行了总结 ,旨在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全部病例除常规治疗外 ,均给予大剂量安定、鲁米那交替鼻饲 :对反复窒息或呼吸不好者 ,予东莨菪碱静滴 ,每日 1次。结果 :治愈 6 8例 ,死亡 2 2例 ,放弃治疗 13例。结论 :大剂量安定、鲁米那交替鼻饲 ,止痉效果确切 ,可作为新生儿破伤风止痉的首选搭配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发现窒息及时处理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对于反复窒息或呼吸不好者 ,给予东莨菪碱静滴 ,可防治呼吸抑制、脑水肿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破伤风 苯巴比妥 安定 东莨菪碱
下载PDF
左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彭丽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8-0060,共3页
探索观察左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按照随机数表原则分为对照组(传统营养平衡饮食,25例)、观察组(左甲状腺素替代疗法,25例),对照分... 探索观察左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按照随机数表原则分为对照组(传统营养平衡饮食,25例)、观察组(左甲状腺素替代疗法,25例),对照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传统营养平衡饮食)相比,观察组(左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后身高、体重、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有效率均更高;但是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更低(P<0.05)。结论 采取左甲状腺素替代疗法干预儿童甲状腺功能,可显著调整其生长发育情况,加快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儿童 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功能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粤北地区8547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常见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建武 肖小兵 +1 位作者 刁诗光 马占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2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粤北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医生诊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已行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呼... 目的了解近年来粤北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医生诊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已行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1型(PIV 1)、副流感病毒2型(PIV 2)、副流感病毒3型(PIV 3)等检测的8547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资料,男5289例,女3258例,中位年龄1.0岁。结果8547例呼吸道咽拭子标本中,2063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阳性率为24.14%,单一病毒感染2029例,占98.35%(2029/2063),2种病毒同时感染者34例,占1.65%(34/2063)。7种呼吸道病毒中RSV检出率最高13.40%(1145/8547),其后依次为PIV 3、FluA、ADV、FluB、PIV 1、PIV 2[3.44%(294/8547)、2.78%(238/8547)、2.25%(192/8547)、1.33%(114/8547)、0.84%(72/8547)、0.49%(42/8547)]。各种病毒感染在性别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季中,冬季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占39.02%(862/2209),其次为春季,占22.85%(534/2337);FluA、FluB和RSV冬季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季,ADV以夏季感染多见,PIV 1和PIV 2感染以秋季多见,PIV 3感染以春季多见。FluA、FluB和ADV感染以3岁及以上儿童多见,新生儿感染少见,RSV、PIV 3感染以1岁以内的小婴儿及新生儿多见。结论近年来粤北地区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以RSV为主,冬季是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年龄较大儿童FluA、FluB和ADV感染率高,小婴儿及新生儿以RSV感染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儿童 病原学
下载PDF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邱燕玲 廖万清 陈宝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3-364,共2页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邱燕玲,廖万清,陈宝雄我科于1993年11月~1996年10月,对41例轮状病毒肠炎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并与17例用小儿利宝冲剂治疗作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邱燕玲,廖万清,陈宝雄我科于1993年11月~1996年10月,对41例轮状病毒肠炎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并与17例用小儿利宝冲剂治疗作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均是住院急性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炎 莪术油葡萄糖 注射液 治疗
下载PDF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肖小兵 刁诗光 +4 位作者 邱建武 马占忠 邓建荣 聂煜晢 阮豫才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S0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RRI患儿200例作为RRI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所有儿童均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RRI患儿200例作为RRI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所有儿童均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RRI组血清25(OH)D、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I组血清25(OH)D水平正常48例(24.00%)、不足100例(50.00%)、缺乏52例(26.00%),缺乏患儿血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不足患儿,不足患儿血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RRI患儿存在较为严重的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低下状况,其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密切相关,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维生素D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干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变化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4
7
作者 肖小兵 刁诗光 +4 位作者 邱建武 邓建荣 聂煜晢 黄粤华 马占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究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干预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12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则以阿奇霉素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 目的:探究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干预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12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则以阿奇霉素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观察组中治疗总效率不同患儿之间的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和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MEF50)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1.87%(P<0.05)。观察组无效组IgA、IgG、IgM明显低于有效组,而FEV1、FVC、PEF、MEF50则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IgA、IgG、IgM与其FEV1、 FVC、PEF、MEF50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干预的疗效显著,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其免疫功能和肺功能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阿奇霉素 疗效 免疫功能 肺功能 关系
下载PDF
D-二聚体及vWF因子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何敏 邱建武 +3 位作者 黄洁平 邓行江 何建发 伍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75-77,共3页
目的监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在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中的变化,探讨DD及v WF因子在AR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肾内科和儿科住院... 目的监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在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中的变化,探讨DD及v WF因子在AR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肾内科和儿科住院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肌酐、尿素氮、DD及v WF因子的水平。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肌酐、尿素氮、DD及v WF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ARF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可激活纤溶系统,凝血功能异常在ARF的形成中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V WF
下载PDF
小儿脓毒症生物标志物风险模型在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检生 谢慧君 +1 位作者 谢基华 肖小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症生物标志物风险模型在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1~2016-09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55例,在发病24 h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因子3(CCL3)、70 kDa热休克蛋白1B(HS... 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症生物标志物风险模型在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1~2016-09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55例,在发病24 h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因子3(CCL3)、70 kDa热休克蛋白1B(HSPA1B)、颗粒酶B(GZMB)、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并对其同期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进行评价.采用分类回归树分析比较SOFA评分〈11.5分和SOFA评分≥11.5分患儿的各生物标志物血清水平以及年龄〈0.5岁和年龄≥0.5岁儿童比例,分析小儿脓毒症生物标志物风险模型在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35例脓毒症患儿中SOFA评分〈11.5分患儿比例和SOFA评分≥11.5分患儿比例分别为88.45%(314/355)和11.55%(41/355).分类回归树分析结果显示,小儿脓毒症生物标志物风险模型评估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其评估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的价值良好.结论 小儿脓毒症生物标志物风险模型评估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的价值良好,可能用于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和病情评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改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脓毒症生物标志物风险模型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患儿 诊治
下载PDF
5岁以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与其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小兵 邓建荣 +3 位作者 聂煜哲 覃洁 彭丽君 王彩凤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4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支气管哮喘(BA)发病与其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岁以下BA患儿100例作为BA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健康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资料...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支气管哮喘(BA)发病与其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岁以下BA患儿100例作为BA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健康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组和健康组母亲孕期过敏家族史、吸烟及新生儿时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机械通气、母乳喂养时间、胎盘粗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过敏家族史、吸烟及新生儿时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机械通气、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胎盘粗糙,是5岁以下儿童BA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5岁以下儿童BA发病与母亲孕期及新生儿时期多种因素有关,应对母亲孕期过敏家族史、吸烟及新生儿时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机械通气、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胎盘粗糙等因素进行加强监测和干预,以减少5岁以下儿童BA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岁以下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发病 母亲孕期 新生儿时期 因素
下载PDF
小儿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玉华 何凤屏 +2 位作者 罗君 刁诗光 王江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多种病因就诊患儿的血液、尿液、大便、伤口分泌物等标本429份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K-B法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12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分析。结...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多种病因就诊患儿的血液、尿液、大便、伤口分泌物等标本429份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K-B法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12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分析。结果小儿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部位主要见于伤口、肠道、泌尿道;抗生素耐药率依次分别为氨苄西林90.0%、头孢唑啉79.5%、头孢呋辛75.9%、美洛西林69.7%、庆大霉素63.0%、阿米卡星7.8%等。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我院小儿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且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耐药,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抗生素类 耐药性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少萍 邱燕玲 +1 位作者 戴朝福 马红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4-965,共2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nse,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09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1种可能影响CAL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性别、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入选单因...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nse,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09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1种可能影响CAL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性别、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入选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性别、血浆白蛋白和血浆球蛋白入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男性、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是KD发生CAL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玉华 李湘玲 +1 位作者 李伟群 李成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尿路感染 (UTI)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8月住院治疗 2 8例细菌培养阳性NS患儿UTI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NS患儿UTI发生率...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尿路感染 (UTI)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8月住院治疗 2 8例细菌培养阳性NS患儿UTI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NS患儿UTI发生率为 33.7% ,其中 78.4 %为无症状菌尿症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 94 .6 % ,其中大肠杆菌占 4 3.9% ,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第 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及其他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绝大多数病原菌敏感 ,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抗生素已被大多数病原菌耐受。结论 革兰阴性菌仍是NS患儿UTI的主要病原菌 ,第 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对绝大多数病原菌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变病综合征 泌尿道感染 病原体 药物敏感分析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小兵 管振琪 +2 位作者 刁诗光 邱建武 邓建荣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诊断和治疗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86例,采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服用孟鲁司特治疗,2... 目的探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诊断和治疗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86例,采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服用孟鲁司特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儿的呼吸功能进行测定,并运用颗粒凝集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的MP-lgM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FEV1%和PEF%,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儿MP-lgM的阳性率为37.21%,治疗后MP-lgM的阳性率为10.4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MP-lgM的滴度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 MP感染与CVA存在高度关联性,建议临床上MP感染的CVA患儿可先采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服用孟鲁司特治疗,以尽量避免对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无效再给予抗M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炎支原体 相关性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rCBF显像分级诊断与预后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昌辉 马志海 +2 位作者 李秀江 龙桂芳 温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 :通过预后探讨局部脑血流 (rCBF)断层显像分级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2例HIE患儿行rCBF显像 ,根据放射性分布情况将显像结果分为 0、Ⅰ、Ⅱ、Ⅲ级 ;随访全部对照 3~ 6年 ,正常记 0分 ,有癫痫表现... 目的 :通过预后探讨局部脑血流 (rCBF)断层显像分级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2例HIE患儿行rCBF显像 ,根据放射性分布情况将显像结果分为 0、Ⅰ、Ⅱ、Ⅲ级 ;随访全部对照 3~ 6年 ,正常记 0分 ,有癫痫表现记 1分 ,智力低下记 2分 ,脑瘫记 3分 ;将各级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HIE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 (8/ 32 ) ,Ⅲ级平均得分 (0 .5分 )明显高于 0 (0分 )、Ⅰ (0 .0 7分 )、Ⅱ (0 .5分 )级 (t=5 .89、10 .82、4 .2 7,P <0 .0 1) ,Ⅰ、Ⅱ级间差异有显著性 (t =2 .79,P <0 .0 5 )。结论 :rCBF显像能客观反映HIE的严重程度 ,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可作为临床分度诊断的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RCBF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4种检测项目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建武 刁诗光 +1 位作者 肖小兵 冯奔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5期2005-2006,共2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血红蛋白、肝酶、心肌酶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为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9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为观察组,4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酶及... 目的探讨胆红素、血红蛋白、肝酶、心肌酶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为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9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为观察组,4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酶及心肌酶,记录黄疸出现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浓度稍高于对照组,而谷酰转肽酶、总胆汁酸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增高,乳酸脱氢酶增高,黄疸时间出现早,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黄疸消退时间长,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溶血性黄疸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联合IL-12、IL-15处理增强PBMC对Raja细胞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莉华 曾雅丽 +4 位作者 胡亮杉 贺艳杰 黄宇贤 宋朝阳 郭坤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IL-15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处理后的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锥虫蓝拒染法检测NCTD对Raji细胞和...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IL-15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处理后的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锥虫蓝拒染法检测NCTD对Raji细胞和PBMC细胞增殖的影响;LDH释放法检测IL-2、IL-15激活后的PBMC对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IL-2、IL-15诱导后PBMC表面NKG2D的表达,以及NCTD作用前后Raji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结果:NCTD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但对PBMC增殖无影响(P>0.05)。在效靶比为10∶1、20∶1时,IL-2、IL-15激活的PBMC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较未激活的PBMC明显增高[(52.42±3.89)%vs(15.82±5.12)%,(79.55±9.22)%vs(27.67±3.66)%,P<0.05];PBMC对NCTD处理后Raji细胞杀伤率较未经NCTD处理的Raji细胞明显增高[(23.63±6.20)%vs(5.04±1.25)%,(41.80±4.09)%vs(8.59±2.19)%;P<0.05],且IL-2、IL-15激活的PBMC对NCTD处理后Raji细胞的杀伤率较NCTD处理前明显提高[(38.97±2.76)%vs(13.19±3.67)%,(63.09±7.30)%vs(19.89±4.15)%;P<0.05]。激活后PBMC表面NKG2D表达率升高[(44.91±5.85)%vs(25.28±7.69)%,P<0.05]。NCTD作用后Raji细胞表面NKG2D的配体ULBP2表达显著升高[(12.69±3.99)%vs(1.03±0.42)%,P<0.05],而其他配体MICA、MICB、ULBP1、ULBP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CTD联合细胞因子IL-2、IL-15处理能增强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其机制与NCTD上调Raji细胞表面ULBP2表达和细胞因子上调PBMC表面NKG2D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IL-2 IL-15 淋巴瘤 RAJI细胞 NKG2D NKG2D配体 ULBP2
原文传递
俯卧位鼻导管吸氧对早产儿氧合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刁诗光 黄鹏 +5 位作者 蒋英 刘晓燕 刘玉华 李湘玲 余国珍 邱燕玲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12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鼻导管吸氧对早产儿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美国STAT携带式手持血液血气分析仪,检测我院前瞻性采用俯卧位鼻导管吸氧的早产儿60例,吸氧前和吸氧1h后做血气分析,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相关因素采用与氧合... 目的探讨俯卧位鼻导管吸氧对早产儿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美国STAT携带式手持血液血气分析仪,检测我院前瞻性采用俯卧位鼻导管吸氧的早产儿60例,吸氧前和吸氧1h后做血气分析,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相关因素采用与氧合指数、pH值的偏相关分析,再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氧合指数(OI)与吸氧体位呈正相关即俯卧体位吸氧可增加OI,与性别、胎龄、体重及apgar评分无相关。两种体位OI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鼻导管吸氧能明显改善早产儿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吸氧 早产儿 氧合功能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邱建武 何敏 刁诗光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0期3670-3673,共4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胆红素过高可对器官、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胆红素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毒性物质,对机体免疫系统主要成分的功能都有一定影响,是功能强大的免疫介质,对免疫系统有损害,可导致机体多方面的免疫功能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胆红素过高可对器官、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胆红素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毒性物质,对机体免疫系统主要成分的功能都有一定影响,是功能强大的免疫介质,对免疫系统有损害,可导致机体多方面的免疫功能异常,造成黄疸患儿易并发感染性疾病。胆红素对免疫功能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免疫
下载PDF
青少年体重指数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世瑜 邹浪平 +2 位作者 黄绪进 何永贵 刘晓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9期792-793,共2页
目的 评价青少年体重指数 (BMI)与心血管病几大生物学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的关系。方法 调查 2 12 2名 11~ 2 0岁不同BMI青少年的高血压、高血清胆固醇 (高Tch)、高血清甘油三酯 (高TG)的情况。结果 青少年高血压、高Tch、高TG三种... 目的 评价青少年体重指数 (BMI)与心血管病几大生物学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的关系。方法 调查 2 12 2名 11~ 2 0岁不同BMI青少年的高血压、高血清胆固醇 (高Tch)、高血清甘油三酯 (高TG)的情况。结果 青少年高血压、高Tch、高TG三种危险因素发生率随BMI上升而明显升高 ,此三种危险因素中具有至少一种和至少二种的个体在人群中所占百分比亦随BMI上升而明显升高。结论 青少年BMI对于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和一级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可用于检出青少年心血管病高危个体和人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重指数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聚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