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硬盘基片的亚纳米级抛光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雷红 雒建斌 +1 位作者 屠锡富 方亮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随着计算机磁头与磁盘间隙的不断减小,硬盘表面要求超光滑(亚纳米级粗糙度)。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是迄今几乎唯一的全局平面化技术。研究了抛光液特性与计算机硬盘基片的化学机械抛光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抛光后表面的波纹度(Wa)、粗糙度... 随着计算机磁头与磁盘间隙的不断减小,硬盘表面要求超光滑(亚纳米级粗糙度)。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是迄今几乎唯一的全局平面化技术。研究了抛光液特性与计算机硬盘基片的化学机械抛光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抛光后表面的波纹度(Wa)、粗糙度Ra)以及材料去除量强烈依赖于抛光液中磨粒的粒径、磨粒和氧化剂的浓度等因素。借助对抛光后表面的俄歇能谱(AES)分析,对其化学机械抛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CMP) 硬盘基片 亚纳米级粗糙度 CMP机理
下载PDF
基于AFM纳米氧化技术的金纳米粒子定点组装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启广 郑激文 刘忠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16-1218,共3页
Patterned nanoparticle arrays on solid surface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for fabricating nanoelectronic devices. Here, we report a novel method to realize the site selective assembly of gold... Patterned nanoparticle arrays on solid surface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for fabricating nanoelectronic devices. Here, we report a novel method to realize the site selective 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silicon, which combines the AFM nano oxidation technique and wet chemical assembly technique. Nanosized oxide dots were generated by AFM nano oxidation on OTS covered silicon, followed by modification of APTMS monolayer on the oxide dots.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 amino terminated APTMS monolayers,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only deposited on the oxidized regions. With this approach, we hav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site selective gold nanoparticle assemb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M 纳米粒子 定点组装 纳米氧化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发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顾宁 《新材料产业》 2002年第12期67-71,共5页
纳米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是其在生命科学以及人类健康关怀事业中的研究与发展。目前,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除了在生物大分子,如DNA、RNA、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检测方面的应用与开发研究之外,特别重要的是,在医学领域中形成... 纳米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是其在生命科学以及人类健康关怀事业中的研究与发展。目前,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除了在生物大分子,如DNA、RNA、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检测方面的应用与开发研究之外,特别重要的是,在医学领域中形成了众多的可运用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与技术在纳米药物体系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标记与单分子检测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在医学临床诊断与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应用与康复器械与人工器官等等。在对生物医药学纳米技术主要的应用研究进行概要的基础上,本文对东南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在生物医药学领域中的主要研发工作侧重进行了一些介绍,并对今后的相应发展进行概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生物医药学 发展 纲伙观测技术 纳米生物结构 纳米材料 临床应用 康复医学 生物医学 纳米药物体系
下载PDF
加强纳米科技研究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4
作者 顾宁 胡义东 +4 位作者 张晓兵 徐晖 徐丽娜 夏强 周健 《科技与经济》 2003年第5期34-37,64,共5页
本文简述了纳米科技研究与发展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着重介绍了纳米科技与其相关产业近期研发的重点,特别提出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与医学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几个最重要的方向。对基于纳米科技发展促进相关的高新技术... 本文简述了纳米科技研究与发展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着重介绍了纳米科技与其相关产业近期研发的重点,特别提出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与医学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几个最重要的方向。对基于纳米科技发展促进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技 高新技术产业 纳米电子学 纳米加工技术
下载PDF
共溶剂对超临界CO_2注入技术制备聚丙烯/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爱琴 颜蔚 +3 位作者 施立群 施利毅 方建慧 金鹿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3-648,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注入技术制备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以乙醇作为共溶剂,在超临界CO2中将正硅酸乙酯(TEOS)注入到聚丙烯(PP)中,重点研究共溶剂乙醇对TEOS在PP中注入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入率随着共溶剂加入先增加后减小.同时研究... 采用超临界CO2注入技术制备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以乙醇作为共溶剂,在超临界CO2中将正硅酸乙酯(TEOS)注入到聚丙烯(PP)中,重点研究共溶剂乙醇对TEOS在PP中注入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入率随着共溶剂加入先增加后减小.同时研究了在共溶剂的存在下其他实验条件对注入率的影响.并采用卢瑟福背散射能谱法(RBS)分析了聚丙烯/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注入元素深度分布,发现Si元素在PP中的浓度分布不均匀,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溶剂 超临界CO2 注入 聚丙烯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不同煅烧介质中纳米氧化镁的合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庆波 冯欣 +2 位作者 施利毅 方建慧 时雯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以化学沉淀法首先制备了氢氧化镁(Mg(OH)_2)纳米材料,并且进一步在LiNO_3和NaCl2种盐介质中分别进行液相和固相辅助煅烧使其转变成纳米氧化镁。研究表明,液相LiNO_3熔盐介质比固相NaCl熔盐介质更有利于纳米MgO的生成,并且纳米MgO产率也... 以化学沉淀法首先制备了氢氧化镁(Mg(OH)_2)纳米材料,并且进一步在LiNO_3和NaCl2种盐介质中分别进行液相和固相辅助煅烧使其转变成纳米氧化镁。研究表明,液相LiNO_3熔盐介质比固相NaCl熔盐介质更有利于纳米MgO的生成,并且纳米MgO产率也更高。简要分析了2种熔盐辅助煅烧的不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介质 氧化镁 纳米材料
下载PDF
餐饮油烟VOCs催化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超仲 傅月 +1 位作者 黄垒 于东麒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24-34,共11页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餐饮油烟(COFs)排放量与日俱增,其释放的油烟颗粒物(CFPM)和气态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持续增加,由此引发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传统的油烟净化技术如高压静电法、离心分离法...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餐饮油烟(COFs)排放量与日俱增,其释放的油烟颗粒物(CFPM)和气态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持续增加,由此引发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传统的油烟净化技术如高压静电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和液体洗涤法等,已经不能满足排放要求;一些成熟的VOCs治理技术在这个背景下被应用到餐饮油烟的VOCs净化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鉴于此,本综述总结了高温催化氧化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技术的最新进展,着重分析了餐饮油烟VOCs消除应用中催化材料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餐饮油烟VOCs高效净化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油烟 有机化合物 颗粒物 催化 废物处理
下载PDF
钒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桂华 梁华定 +3 位作者 葛昌华 韩德满 王芳 杨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3-1248,1260,共7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前驱体,偏钒酸铵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V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并使用TGA-DSC、XRD、BET、SEM对其晶化温度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掺入促进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抑制晶粒长大、增大比表面积...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前驱体,偏钒酸铵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V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并使用TGA-DSC、XRD、BET、SEM对其晶化温度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掺入促进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抑制晶粒长大、增大比表面积,纳米粉体颗粒呈分布较均匀的类球形晶粒。以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考察了V掺杂量、煅烧温度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掺杂的TiO2粉体降解亚甲基蓝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晶格中V4+能够作为电荷转移物种,有效的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增加了表面空穴浓度,提高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当掺杂量为1.5 mol%,煅烧温度为450℃时,TiO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Fe/TiO_2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桂华 葛昌华 +3 位作者 潘富友 赵波 杨辉 王明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3-439,共7页
以TiCl4为钛前驱体,氨水为沉淀剂,氯化铁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纯的与铁掺杂的TiO2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RD、差热-热重等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Fe3+掺... 以TiCl4为钛前驱体,氨水为沉淀剂,氯化铁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纯的与铁掺杂的TiO2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RD、差热-热重等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Fe3+掺杂量、苯酚溶液的pH值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抑制了晶粒长大,细化了晶粒。Fe3+取代晶格中Ti4+的位置或进入间隙位置,引起晶格畸变。适量的Fe3+掺杂能减少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提高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本实验条件下,Fe3+掺杂量为0.1 mol%,苯酚溶液的pH为9时,纳米TiO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20 W紫外灯照射下降解16 h,降解率达到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化学沉淀法 苯酚 二氧化钛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铝的热处理及纳米氧化铝的颗粒特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冬云 杨辉 +2 位作者 谢田甜 郭兴忠 连加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0,共5页
利用IR、XRD、TG-DTA和T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醇铝的水解产物——水合氧化铝的特性及水合氧化铝的热处理过程,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对纳米氧化铝颗粒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醇铝的水解产物水合氧化铝为富含吸附水和结构水的非晶态一水铝石,... 利用IR、XRD、TG-DTA和T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醇铝的水解产物——水合氧化铝的特性及水合氧化铝的热处理过程,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对纳米氧化铝颗粒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醇铝的水解产物水合氧化铝为富含吸附水和结构水的非晶态一水铝石,300℃煅烧后出现部分非晶态γ-Al2O3;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均能影响纳米氧化铝粒子的晶型、大小和形貌,其中煅烧温度影响最大,冷却方式影响次之,保温时间影响最弱;在750℃/3h、800℃/4h、900℃/4h、950℃/4h和1000℃/4h随炉冷却工艺条件下,分别得到粒径为3 ̄5nm、3 ̄5nm、5 ̄10nm、10 ̄15nm和50 ̄100nm的纤维状或球状、α相或γ相的纳米氧化铝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氧化铝 水合氧化铝 特性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抗菌防雾膜的制备表征及对草莓的保鲜效果(英文) 被引量:12
11
作者 隋思瑶 马佳佳 +3 位作者 陆皓茜 王毓宁 丁鹏 李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2-310,共9页
为延长果蔬的货架期,制备了由防雾剂(司班-20和吐温-20)和纳米二氧化钛组成的防雾膜。测定了该膜的光学性能、防雾性能、水蒸气透过率(WVTR)、接触角(CA)、扫描电镜(SEM)等性能,并与对照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P-ST膜和P-ST-Ti O2膜均... 为延长果蔬的货架期,制备了由防雾剂(司班-20和吐温-20)和纳米二氧化钛组成的防雾膜。测定了该膜的光学性能、防雾性能、水蒸气透过率(WVTR)、接触角(CA)、扫描电镜(SEM)等性能,并与对照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P-ST膜和P-ST-Ti O2膜均有具有良好的防雾性,但P-ST-TiO_2膜的防雾性更加稳定长效。P-ST-TiO_2膜的接触角最小为12.5°,水蒸气透过率最高达到4.871 g/m2·d。通过添加纳米二氧化钛,P-TiO_2膜和P-ST-TiO_2膜均具备了紫外线阻隔性。草莓保鲜试验显示,P-ST-TiO 2膜可在室温下延长草莓货架期1周。P-ST-Ti O2膜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防雾包装材料来提高果蔬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表征 防雾
下载PDF
碳纳米管电极电吸附脱盐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代凯 施利毅 +2 位作者 方建慧 张登松 余昺鲲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9-544,共6页
研究了碳纳米管电极电吸附苦咸水脱盐.对碳纳米管的预处理、电极炭化、碳纳米管孔径以及不同操作条件,包括不同电压、初始浓度、水通量和电极片数等对脱盐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使电极脱盐性能大为提高;炭化... 研究了碳纳米管电极电吸附苦咸水脱盐.对碳纳米管的预处理、电极炭化、碳纳米管孔径以及不同操作条件,包括不同电压、初始浓度、水通量和电极片数等对脱盐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使电极脱盐性能大为提高;炭化将加强电极片的强度,碳纳米管电极的最佳脱盐孔径为2~10 nm;并且这种新型脱盐器最佳脱盐的电压和水通量分别为2.0 V和10 ml/min.在此最佳条件下,盐水的浓度越高,脱盐效果越好;并且电极片越多,脱盐性能越好.同时文中也对脱盐器循环寿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脱盐器脱盐效率高、循环周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咸水 脱盐 碳纳米管
下载PDF
纳米SiO_2包覆Al_2O_3浓悬浮体制备及其凝胶注模成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孔德玉 王家邦 +2 位作者 韦苏 程本军 杨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2-447,共6页
采用硅溶胶等制备纳米SiO2包覆Al2O3微复合体系,凝胶注模工艺制备莫来石陶瓷,着重研究了低粘度高固含量浓悬浮体系的特性及其凝胶注模成型坯体的性能。研究表明:按莫来石理论组成将Al2O3颗粒分散于质量分数为30.3%的硅溶胶中,纳米SiO2... 采用硅溶胶等制备纳米SiO2包覆Al2O3微复合体系,凝胶注模工艺制备莫来石陶瓷,着重研究了低粘度高固含量浓悬浮体系的特性及其凝胶注模成型坯体的性能。研究表明:按莫来石理论组成将Al2O3颗粒分散于质量分数为30.3%的硅溶胶中,纳米SiO2胶粒吸附于颗粒表面,形成30~50nm的SiO2包覆层,其中已形成Si—O—Al—O键。纳米SiO2包覆Al2O3浓悬浮体系的最佳分散条件在pH=9.0左右,利用SiO2包覆层的静电位阻稳定作用,可直接制备低粘度、高固含量浓悬浮体系,固相质量分数为76%的浓悬浮体表观粘度为975mPa·s;固相质量分数为76%,有机单体质量分数为7.7%,采用凝胶注模工艺,所得坯体结构均匀、致密,相对密度达63%,抗折强度达5.8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成型 硅溶胶 莫来石 微复合
下载PDF
PVC/重晶石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形态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妍 张小哲 +3 位作者 周持兴 吴卫生 施利毅 杨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4-147,151,共5页
研究了新型无机功能填料——纳米硫酸钡(nano-BaSO4)的表面处理及添加量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添加1%经过硬脂酸处理的纳米硫酸钡可以对PVC基体产生显著的增韧补强作用,其冲击断... 研究了新型无机功能填料——纳米硫酸钡(nano-BaSO4)的表面处理及添加量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添加1%经过硬脂酸处理的纳米硫酸钡可以对PVC基体产生显著的增韧补强作用,其冲击断面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且SEM微观形貌观察表明,纳米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纳米硫酸钡 表面处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碳管电极上氧的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19
15
作者 褚有群 马淳安 朱英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以聚四氟乙烯为粘结剂制成了多壁纳米碳管(MWNT)电极.采用恒电位阶跃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WNT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对碱性溶液中溶解氧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WNT电极具有比石墨电极更高的孔... 以聚四氟乙烯为粘结剂制成了多壁纳米碳管(MWNT)电极.采用恒电位阶跃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WNT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对碱性溶液中溶解氧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WNT电极具有比石墨电极更高的孔隙率和电化学表面积;MWNT电极上O2还原成HO2-的反应为准可逆过程;在5~50mV·s-1的扫描速率范围内,阴极峰电流与扫描速度成线性关系,表明MWNT电极上O2还原成HO2-的反应受吸附控制;对碱性溶液中的氧还原反应,MWNT比石墨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电极 氧还原反应 电催化 聚四氟乙烯 恒电位阶跃法 循环伏安法 碱性溶液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水性纳米复合散热降温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聂钰节 金鹿江 +2 位作者 杭建忠 张静 施利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6-739,743,共5页
以水性有机硅树脂为基料,采用SiC为填料制备了水性散热降温涂料。实验考察了SiC填料的添加量、粒径以及涂层厚度等因素对涂层散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涂层的耐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当SiC填料的粒径为60nm,用量为基体质量... 以水性有机硅树脂为基料,采用SiC为填料制备了水性散热降温涂料。实验考察了SiC填料的添加量、粒径以及涂层厚度等因素对涂层散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涂层的耐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当SiC填料的粒径为60nm,用量为基体质量的30%,涂层厚度为42μm时,散热涂层的降温温差最大,为11.5℃;另外,涂层的SEM照片显示,在SiC填料用量为基体质量的30%时,相对于微米SiC填料,纳米SiC填料分散均匀且填料彼此间粘结更为紧密;利用TGA测试显示,在SiC用量为基体质量的30%时,涂层在200℃下的热失重在0.4%以内,都能在200℃高温下长期使用;介电常数测试表明,在SiC用量为基体质量的30%时,涂层的介电常数都不超过6.0,表现出良好的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纳米涂料 降温涂料 耐高温
下载PDF
疏水纳米颗粒在油层微孔道中的吸附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顾春元 狄勤丰 +3 位作者 沈琛 王掌洪 施利毅 王新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9,共6页
基于对疏水纳米颗粒在储集层微孔道系统中的受力分析,建立了作用对象间的微观作用能数学模型,计算了疏水纳米颗粒和水分子所受的微观作用能量级,进而阐述了两者的竞争吸附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疏水纳米颗粒受到的综合作用为指向孔壁的引... 基于对疏水纳米颗粒在储集层微孔道系统中的受力分析,建立了作用对象间的微观作用能数学模型,计算了疏水纳米颗粒和水分子所受的微观作用能量级,进而阐述了两者的竞争吸附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疏水纳米颗粒受到的综合作用为指向孔壁的引力作用,总作用能量级约10-18~10-17J,是水分子与孔壁的作用能量级的103倍左右,在竞争吸附中占绝对优势,这使得疏水纳米颗粒可以突破孔壁表面的水化层并与孔壁产生牢固吸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检测了疏水纳米颗粒在岩心孔壁的吸附状况。结果显示,经纳米液处理过的岩样表面具有大量纳米颗粒组成的微结构,说明纳米颗粒确实突破了水化层并在岩心孔壁形成了吸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机制 降压增注 疏水纳米颗粒 SIO2 作用能 SEM测定
下载PDF
天然橡胶基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国璋 施利毅 +3 位作者 卓靖 冯欣 丁鹏 付继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4,79,共7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天然橡胶(NR)基凹凸棒土(A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硫化特性,探讨了AT补强NR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T能在NR基体中达到均匀分散并形成良好的聚合物-填料界面,显示出优异的补强效果...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天然橡胶(NR)基凹凸棒土(A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硫化特性,探讨了AT补强NR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T能在NR基体中达到均匀分散并形成良好的聚合物-填料界面,显示出优异的补强效果。AT不但在胶料硫化过程中充当了交联点,而且在试样拉伸过程中沿拉伸方向取向,起了诱导结晶的作用。复合材料的拉伸结晶行为与填料量及填料粒子表面交联点数量有关。改性剂不同导致胶料交联行为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拉伸结晶及应力-应变行为。改性及胶料混炼未破坏AT的层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凹凸棒土 纳米复合材料 硫化特性 结晶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粒子密度与SERS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梓华 朱涛 +1 位作者 王健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利用纳米粒子组装技术制备出金基底/巯基苯胺自组装膜偶联层/金纳米粒子的“三明治”结构.实验结果显示 ,该结构对偶联层分子的喇曼光谱显示出很好的增强效应 ,增强因子可达105 ;在表面粒子密度(粒子覆盖度)较低时 ,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 利用纳米粒子组装技术制备出金基底/巯基苯胺自组装膜偶联层/金纳米粒子的“三明治”结构.实验结果显示 ,该结构对偶联层分子的喇曼光谱显示出很好的增强效应 ,增强因子可达105 ;在表面粒子密度(粒子覆盖度)较低时 ,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强度与表面粒子密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随着表面粒子密度的增加 ,这种线性关系出现负偏差并在表面粒子密度较高区域出现一个平台 ;在60 -110nm范围内大粒径金粒子对喇曼光谱的增强效果强于小粒径金粒子.高增强因子出现的原因是体系中存在化学增强效应以及纳米粒子与金基底之间的电磁偶合作用 ,初步解释了喇曼强度随粒子密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组装 SERS 喇曼光谱 粒子密度
下载PDF
纳米AlN/EP导热绝缘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时雯 冯欣 +1 位作者 施利毅 朱惟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0-473,共4页
采用纳米AlN作为导热填料,经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后与环氧树脂(EP)共混制备了导热绝缘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方法对改性后纳米AlN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KH-570成功包覆到了纳米AlN表面,粉体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对于纳... 采用纳米AlN作为导热填料,经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后与环氧树脂(EP)共混制备了导热绝缘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方法对改性后纳米AlN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KH-570成功包覆到了纳米AlN表面,粉体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对于纳米AlN/EP导热绝缘胶,随着改性纳米AlN填充量的增加,导热率呈上升趋势;当KH-570用量为3.5%、纳米AlN量为20%时,导热率达到0.632W/(m.K),是纯环氧树脂胶的3倍多;此时体积电阻率为2.6×1013Ω.cm,剪切冲击强度为11.9×1015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N改性 环氧树脂 导热绝缘 剪切冲击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