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项目驱动的纺织类专业课程“两性一度”提升路径与实践——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1
作者 徐小萍 洪剑寒 邹专勇 《纺织服装教育》 2024年第5期59-64,76,共7页
通过发挥创新竞赛体系、交流平台及产业学院的优势,对接专业课程,实施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探索基于项目驱动的纺织类专业课程“两性一度”提升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实施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实现课程作业作品... 通过发挥创新竞赛体系、交流平台及产业学院的优势,对接专业课程,实施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探索基于项目驱动的纺织类专业课程“两性一度”提升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实施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实现课程作业作品化、作品产品化、产品市场化的过程,可以有效提升课程“两性一度”,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 “两性一度” 课程教学 纺织类
下载PDF
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智能纺织服用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剑寒 岳欣琰 +2 位作者 王华兵 王小虎 韩潇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可集成性、适形性和灵活的结构变化等特点,在智能纺织服用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通过对纤维和纱线制备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工艺及其优缺点的介绍,综述近年来纤维型和纱线型一维结构柔... 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可集成性、适形性和灵活的结构变化等特点,在智能纺织服用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通过对纤维和纱线制备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工艺及其优缺点的介绍,综述近年来纤维型和纱线型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智能纺织服用品设计与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智能可穿戴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智能纺织服用品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研究人员可不断优化和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和制备工艺,推动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智能纺织服用品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结构 柔性应变传感器 纤维式 纱线式 智能服装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纺织品检测的应用
3
作者 岳欣琰 洪剑寒 胡玲玲 《天津纺织科技》 2024年第6期40-43,共4页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作为纺织行业检测领域中重要的现代技术手段,具有高效分离能力、快速分析速度、低样品消耗等优势,实现了对样品高效分离与鉴定。文章详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其在纺织行业中纺织品的禁...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作为纺织行业检测领域中重要的现代技术手段,具有高效分离能力、快速分析速度、低样品消耗等优势,实现了对样品高效分离与鉴定。文章详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其在纺织行业中纺织品的禁用偶氮染料、有机氯载体、含氯酚类物质、有机锡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应用进展,总结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纺织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纺织品 检测技术 应用
原文传递
HDPE/PA6皮芯结构复合纺丝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缪宏超 赵德方 陈江炳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为了获得优秀的接触凉感,文章采用HDPE为皮层,PA6为芯层,利用一步法纺丝制备HDPE/PA6皮芯型复合长丝,并对制备得到的皮芯型复合长丝各项性能进行研究,以此获得该凉感复合长丝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牵伸倍数会对复合长丝的结构... 为了获得优秀的接触凉感,文章采用HDPE为皮层,PA6为芯层,利用一步法纺丝制备HDPE/PA6皮芯型复合长丝,并对制备得到的皮芯型复合长丝各项性能进行研究,以此获得该凉感复合长丝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牵伸倍数会对复合长丝的结构形态产生重要影响,当牵伸倍数较小时,复合长丝皮芯层结构较规整;当牵伸倍数增大时,长丝皮层出现破裂;最终确定牵伸倍数为2.6时,复合长丝各项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PE PA6 皮芯结构 性能
下载PDF
基于镀银锦纶/锦纶/水性聚氨酯复合纱的一维结构柔性电容传感器
5
作者 岳欣琰 邵剑波 +3 位作者 王小虎 韩潇 赵晓曼 洪剑寒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为制备新型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在镀银锦纶(SCN)芯纱表面包覆锦纶拉伸变形丝(PA),并对其浸渍水性聚氨酯(WPU)得到SCN/PA/WPU复合纱,然后利用复合纱设计制备了一维结构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对SCN芯纱、SCN/PA包覆纱、SCN/PA/WPU复合纱进行形... 为制备新型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在镀银锦纶(SCN)芯纱表面包覆锦纶拉伸变形丝(PA),并对其浸渍水性聚氨酯(WPU)得到SCN/PA/WPU复合纱,然后利用复合纱设计制备了一维结构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对SCN芯纱、SCN/PA包覆纱、SCN/PA/WPU复合纱进行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传感器的应变传感性能,并应用于人体生理活动的监测。结果表明:SCN/PA/WPU复合纱和SCN/PA包覆纱的力学性能较SCN芯纱有明显提升;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应变-电容传感性能,具有0%~140%的工作响应范围;在10%的拉伸应变下,其灵敏度系数为0.66,且重复性良好,能够承受1200次以上的拉伸-卸载循环,可用于人体运动与生理活动的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银锦纶 锦纶 包覆纱 一维结构 电容式传感器 人体运动监测 水性聚氨酯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纤维包芯纱的电容式扭转传感器构建及其传感性能
6
作者 范梦晶 岳欣琰 +3 位作者 邵剑波 陈雨 洪剑寒 韩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为拓展柔性传感器的研发思路,开发出高质量的柔性电容式扭转器件,采用水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镀银锦纶(SCN)为芯纱,聚丙烯腈(PAN)为包覆层的静电纺纤维包芯纱(EFCY),利用EFCY构建电容式扭转传感器,分析了纱线的性能,探讨了扭转传感器的传... 为拓展柔性传感器的研发思路,开发出高质量的柔性电容式扭转器件,采用水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镀银锦纶(SCN)为芯纱,聚丙烯腈(PAN)为包覆层的静电纺纤维包芯纱(EFCY),利用EFCY构建电容式扭转传感器,分析了纱线的性能,探讨了扭转传感器的传感原理与性能。结果表明:静电纺纤维在SCN芯纱表面包覆完整且均匀,直径分布较为均匀,结构疏松多孔,力学性能较芯纱有所提升;扭转传感器的电容值随着捻度的增大而增大,极限捻度可达13捻/cm左右;速度变化会使传感器电容稍有变化但影响不显著;在加捻—解捻—反向加捻—解捻循环测试中,传感器显示出较优异的重复稳定性。该传感器在扭转监测用柔性电子领域初步具备优良的应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静电纺纤维包芯纱 电容 扭转传感器 传感性能
下载PDF
氧化铋-硅橡胶基X射线防护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李鑫 叶培培 +3 位作者 赵晓曼 王鸿博 杨国荣 洪剑寒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5,共9页
为研发质轻、无毒的X射线柔性辐射防护材料,采用涂层法制备氧化铋-硅橡胶基无铅X射线柔性防护涤纶织物,研究氧化铋含量对其刚柔性、密度、力学性能及其X射线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每100 g硅橡胶中氧化铋含量为240 g时,防护材... 为研发质轻、无毒的X射线柔性辐射防护材料,采用涂层法制备氧化铋-硅橡胶基无铅X射线柔性防护涤纶织物,研究氧化铋含量对其刚柔性、密度、力学性能及其X射线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每100 g硅橡胶中氧化铋含量为240 g时,防护材料的刚柔性最优;不同氧化铋含量的柔性防护材料的密度为0.8~1.6 g/cm^(3),显著低于常规含铅防护材料(3.79 g/cm^(3));当氧化铋含量为180~240 g时,防护材料的强伸性更好,并且其断裂伸长率优于未处理涤纶织物;综合考虑氧化铋-硅橡胶基无铅X射线柔性防护织物的X射线防护性能、柔软性和力学性能,每100 g硅橡胶中含240 g氧化铋为最优方案,涤纶织物单位体积的X射线防护比例为2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功能纺织品 涤纶织物 氧化铋 硅橡胶 X射线防护 涂层法
下载PDF
TGIC增容PBAT/PP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喻咏 滕明才 +4 位作者 程前 陶春风 占海华 孟继承 赵德方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通过添加增容剂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材料进行改性,探究了PBAT切片、PPC切片和TGIC的不同配比对PBAT/PPC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与相容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BAT含... 通过添加增容剂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材料进行改性,探究了PBAT切片、PPC切片和TGIC的不同配比对PBAT/PPC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与相容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BAT含量的增加,PBAT/PP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加入少量的TGIC可提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加入TGIC后,C=O峰强度明显增加,且峰值位置发生了偏移,形成支化或交联结构,TGIC在2种聚合物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两者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得以改善。TGIC加入后,复合材料的熔点和结晶温度降低,结晶率提高。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随PBA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加入TGIC可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聚碳酸异丙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原文传递
色纺纱用黏胶纤维的连续染色工艺与染色性能
9
作者 洪剑寒 金国周 +4 位作者 何林伟 宋希雨 方帅军 韩潇 郑国全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38,共4页
采用散纤维连续染色技术对黏胶散纤维进行连续浸渍染色后再冷堆固色,然后进行连续式水洗。分析了固色时间对黏胶纤维外观形貌、色泽指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染色黏胶纤维成品的色牢度、pH和甲醛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连续浸渍染色... 采用散纤维连续染色技术对黏胶散纤维进行连续浸渍染色后再冷堆固色,然后进行连续式水洗。分析了固色时间对黏胶纤维外观形貌、色泽指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染色黏胶纤维成品的色牢度、pH和甲醛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连续浸渍染色后的黏胶纤维,经冷堆24 h固色后,可获得较好的匀染性;染色黏胶纤维的力学性能略有下降,其中强度下降约15%,断裂伸长率下降约16%;染色黏胶纤维的各项色牢度、pH和甲醛含量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胶 散纤维 连续染色 固色时间 色泽指标 色牢度
下载PDF
纳米纤维在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琪 徐佳琦 +3 位作者 吴阳阳 褚涵祺 李成德 葛烨倩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普适性,操作简便,可调控纤维直径,制备纳米级到微米级的纤维材料等特点。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是一种拥有特殊三维网络状微孔结构的材料,具有孔隙小、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个人防护、清洁能源、生物医疗、...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普适性,操作简便,可调控纤维直径,制备纳米级到微米级的纤维材料等特点。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是一种拥有特殊三维网络状微孔结构的材料,具有孔隙小、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个人防护、清洁能源、生物医疗、电子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基于此,综述静电纺纳米纤维在防水透湿膜、污水处理膜、电池隔膜、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空气过滤膜中的应用,并展望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纤维材料 纳米纤维膜 微孔结构
下载PDF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文静 张欣睿 +3 位作者 赵晓曼 洪剑寒 王鸿博 韩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5-243,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满足当今社会对可持续能源的迫切需求,首先,列举了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芯材和壁材的分类及其选择原则;其次,分析总结了相变材料微胶囊不同制备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比归纳了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物理化学... 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满足当今社会对可持续能源的迫切需求,首先,列举了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芯材和壁材的分类及其选择原则;其次,分析总结了相变材料微胶囊不同制备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比归纳了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物理化学法等制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然后,综述了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医疗、建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分析总结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最后,针对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生产制备和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其潜在解决方案和优先发展方向,以推进相变材料微胶囊不断向绿色化、多功能化方向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芯材 壁材 绿色化 多功能化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过渡金属掺杂效应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徐佳琦 曹琪 +2 位作者 杨佳琪 李成德 葛烨倩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1,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煅烧工艺,分别制备Cu^(2+)和Fe^(3+)掺杂的TiO_(2)纳米纤维。通过SEM、XRD和TG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态、晶体结构以及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评估Cu^(2+)和Fe^(3+)掺杂TiO_(2)纳米纤维的催化...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煅烧工艺,分别制备Cu^(2+)和Fe^(3+)掺杂的TiO_(2)纳米纤维。通过SEM、XRD和TG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态、晶体结构以及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评估Cu^(2+)和Fe^(3+)掺杂TiO_(2)纳米纤维的催化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染料质量浓度为10 mg/L,0.2%Cu^(2+)掺杂的TiO_(2)纳米纤维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催化10 min降解率达到了89.52%,50 min时提升至99.83%,比Fe^(3+)掺杂的TiO_(2)纳米纤维降解率高1.74%,比商用的纳米TiO_(2)高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过渡金属掺杂 光催化 染料降解
下载PDF
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13
作者 赵晓曼 刘文静 +3 位作者 陈单单 洪剑寒 王鸿博 CAVACO-PAULO Artur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7,共9页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改性方法,分析归纳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为后续聚酯纤维亲水改性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其在纺织和环保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分析表明,未来应该在优化现有聚酯纤维改性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发展更环保的亲水改性新方法,提高改性纤维的稳定性并实现多功能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亲水基团 亲水改性 后整理 多功能化
下载PDF
雀翎有语
14
作者 叶培培 赵晓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5-I0005,共1页
设计说明作品选用羽毛作为组织图纹样图案,以深色的经组织点形成斜纹凸显羽毛细致的纹理,以渐变的纱线颜色展示羽毛之绚烂多彩,呈现出自然、清新和浪漫的风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羽毛,每片羽毛都记录着它曾去过的某片天空,遇见的某... 设计说明作品选用羽毛作为组织图纹样图案,以深色的经组织点形成斜纹凸显羽毛细致的纹理,以渐变的纱线颜色展示羽毛之绚烂多彩,呈现出自然、清新和浪漫的风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羽毛,每片羽毛都记录着它曾去过的某片天空,遇见的某个云朵,拂面的某阵微风,停留的某棵青树。羽毛是大自然的亲近者,它用多彩的颜色展示自然的旖旎,用完美的肌理述说飞翔的自由。本组作品灵感来源正是这些美妙轻盈、似是大自然使者的羽毛。经纱全为锦纶绣花线,纬纱选用锦纶绣花线、棉纱、金银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来源 金银丝 经组织点 纱线颜色 设计说明 羽毛 棉纱 锦纶
下载PDF
接收滚筒转速对静电纺聚氨酯纳米纤维的影响
15
作者 杨雅晴 王小虎 洪剑寒 《天津纺织科技》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为探究接收滚筒转速对静电纺聚氨酯(PU)纳米纤维直径、纤维取向的影响,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四氢呋喃(THF)作为溶剂,使用静电纺丝法,利用正交试验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配比与注射速率以确定合适的纺丝参数,在此基础上改变接... 为探究接收滚筒转速对静电纺聚氨酯(PU)纳米纤维直径、纤维取向的影响,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四氢呋喃(THF)作为溶剂,使用静电纺丝法,利用正交试验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配比与注射速率以确定合适的纺丝参数,在此基础上改变接收滚筒转速,研究滚筒转速与纤维直径与取向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PU质量分数18%,THF与DMF体积比2:1,注射速率3mL/h,电压20kV,接收滚筒转速200r/min,接收距离20cm为参数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纤维形态较好;随接收滚筒转速提高,静电纺PU纳米纤维直径先减小后少量增大,纤维取向度先提高后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纤维取向
原文传递
静电纺丝制备抗菌性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冯笑琳 李旭明 《塑料科技》 2025年第3期176-180,共5页
聚乳酸(PLA)是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随着人们环保以及安全意识的提高,关于PLA抗菌性能的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单针头静电纺丝法、同轴静电纺丝法、乳液静电纺丝法对所制备的抗菌性PLA纳米纤维膜的影响,介绍抗菌性PLA纳米... 聚乳酸(PLA)是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随着人们环保以及安全意识的提高,关于PLA抗菌性能的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单针头静电纺丝法、同轴静电纺丝法、乳液静电纺丝法对所制备的抗菌性PLA纳米纤维膜的影响,介绍抗菌性PLA纳米纤维膜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总结抗菌性PLA纳米纤维膜在医用敷料、包装、过滤等领域的应用。结果表明:不同的静电纺丝技术对PLA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性能有一定影响,其中同轴静电纺丝和乳液静电纺丝可缓解抗菌剂突释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不同种类的抗菌剂与PLA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而成的纳米纤维膜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静电纺丝技术的制备效率较低,无法做到产业化生产,因此未来需要对静电纺丝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率。此外,抗菌性PLA纳米纤维膜的重复使用性以及抗菌的持久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静电纺丝 抗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