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器智造拓疆土,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显锋芒
1
作者 王建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瓣膜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显著增加。瓣膜性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1]。如何优化诊断与治疗策略,... 瓣膜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显著增加。瓣膜性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1]。如何优化诊断与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当前医学界的重要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瓣膜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我国学者通过自主创新和多学科协作,不断将国产器械、临床研究及循证证据推向国际舞台,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诊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 诊疗体系 多学科协作 流行病学 治疗和预后 全球范围 自主创新
下载PDF
百花齐放,促进中国二尖瓣介入治疗事业蓬勃发展
2
作者 朱齐丰 刘先宝 王建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41-243,共3页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最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0%以上[1-2]。高龄重症二尖瓣反流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患者往往因心功能低下、合并症多、高龄等因素无法耐受外科手术,...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最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0%以上[1-2]。高龄重症二尖瓣反流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患者往往因心功能低下、合并症多、高龄等因素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凭借其创伤小的优势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发病率 二尖瓣反流 瓣膜疾病 外科手术 MITRAL 经导管 介入治疗 创伤小
下载PDF
机器学习驱动的冠心病风险评估:1999至2018年NHANES数据分析
3
作者 卢金 胡豪畅 +5 位作者 修佳明 杨艳芳 朱齐丰 戴晗怡 刘先宝 王建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5-1186,共12页
目的:全球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挑战。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CHD成为减轻这一负担的关键策略。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CHD早期筛查和风险评... 目的:全球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挑战。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CHD成为减轻这一负担的关键策略。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CHD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1999至2018年49490名研究对象,将数据集按7꞉3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研究对象是否被告知患有CHD为因变量(输出变量),并以此为依据分为CHD组和非CHD组。通过查阅CHD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最终纳入68个自变量。分析研究对象的变量特征,并比较其在CHD组与非CHD组之间差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randomForest_4.7-1.1)和XGBoost(xgboost_1.7.7.1)进行变量选择。综合分析这2种算法识别出的重要性排名前10的变量,选取这2个算法共同认定的变量。使用广义线性模型来分析变量与CHD之间的关系,采用经典的逻辑回归构建CHD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在区分CHD和非CHD个体方面的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校准测量,评估预测值与实际CHD比例之间的一致性;应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风险预测的临床益处;采用诺谟图直观展示最终模型风险评分。结果:总人群的年龄为(49.53±18.31)岁,男性占51.8%。与非CHD组相比,CHD组患者的年龄较大[(69.05±11.32)岁vs(48.67±18.07)岁,P<0.001],女性比例更高(67.1%vs 47.4%,P<0.001),且在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吸烟等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CHD组与非CHD组在能量摄入量、维生素E、维生素K、钙、磷、镁、锌、铜、钠、钾、硒等非经典心血管影响因素上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确定了6个与CHD发生最相关的关键变量。并构建CHD风险预测模型如下:logit(p)=−7.783+0.074×年龄+0.003×肌酐−0.003×血小板+0.257×糖化血糖蛋白+0.003×尿酸+0.1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模型在预测CHD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判别能力,其准确度为0.712,AUC值为0.841。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概率与实际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模型稳定、可靠。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范围内提供了净效益,支持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潜力。结论: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可能的CHD风险因素,并成功开发了一个简洁且实用的临床预测模型。未来需要进一步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医疗环境中提供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机器学习 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 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预测人群中抑郁症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龚旻炜 石佳琪 吴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776-781,共6页
在维普、万方、知网、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19~2023年间有关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抑郁症发病风险的文献,系统性地总结这些算法的特点、研究领域、模型效能和当前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共纳入92篇文献,结果显... 在维普、万方、知网、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19~2023年间有关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抑郁症发病风险的文献,系统性地总结这些算法的特点、研究领域、模型效能和当前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共纳入92篇文献,结果显示,机器学习预测抑郁症发病风险的模型效果较好,最佳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6030~0.9976。未来应当建立多中心、前瞻性的融合多模态的动态预测模型,为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预测模型 综述
下载PDF
红细胞在微通道中流动变形特征及医工应用
5
作者 杜亚辉 马淑浩 +1 位作者 戚晓菁 李学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9-279,共1页
目的红细胞在储存过程或长周期循环挤压下会出现疲劳损伤,影响微循环血流动和输血疗效。探究典型疲劳损伤过程对红细胞几何形态、流动变形性能动态影响规律,为提高红细胞的输注疗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微管吮吸技术研究红细胞的几何... 目的红细胞在储存过程或长周期循环挤压下会出现疲劳损伤,影响微循环血流动和输血疗效。探究典型疲劳损伤过程对红细胞几何形态、流动变形性能动态影响规律,为提高红细胞的输注疗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微管吮吸技术研究红细胞的几何特征(表面积、体积、球形度等)和力学性能(膜剪切模量和弯曲模量等),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观察红细胞的流动变形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红细胞膜表面形态进行成像并识别其细胞骨架结构。结果长周期循环挤压会对红细胞膜微结构造成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红细胞的几何形态(球形度增加、棘形/球形红细胞增多),致使其流动变形性能下降。通过系统分析红细胞在典型机械疲劳过程中的几何形态、力学性能和流动变形动态变化规律,探究了红细胞膜微观结构损伤对其力学及流动性能的跨尺度力学影响机制。结论明确了典型疲劳进程对红细胞质量变化及其对微循环过程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输血效果及降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血流 流动变形 红细胞膜 几何形态 机械疲劳 疲劳损伤 不良反应 微通道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房颤病人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刘笑语 林洪涛 +3 位作者 钱姜宏 蔡声泽 樊红光 高琪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I0001,共8页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房颤病人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内的血流动力学规律,比如速度场和压力场,是评估血栓形成风险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对于心血管问题的传统研究方法是计算流体力学,尽管...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房颤病人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内的血流动力学规律,比如速度场和压力场,是评估血栓形成风险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对于心血管问题的传统研究方法是计算流体力学,尽管其精度被认可,但高昂的计算成本限制了其在临床快速诊断方面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器学习方法开始被引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卷积层和双通道的神经网络架构。经过训练,该架构可以由左心耳的点云模型,预测出内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该架构对测试集中样本的速度场预测误差约为10%,压力场预测的误差约为5%。应用本文方法对314例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及左心耳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内流速低于正常人,而左心房平均压力高于正常人,男性相比于女性更容易患有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机器学习 房颤 左心耳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评估
7
作者 王建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精准诊断和风险分层对于优化其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心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评估手段,已成为临床决策的关键工具。《中国心血管杂志...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精准诊断和风险分层对于优化其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心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评估手段,已成为临床决策的关键工具。《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年第2期发表了多篇有关心血管影像学评估专题研究[1-6]。基于此,笔者试总结近年来CVD相关影像学评估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着重探讨当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该领域的应用探索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心血管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 人工智能 评估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变革与展望——技术创新驱动未来
8
作者 王建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心脏瓣膜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尤其在老龄化社会中,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脏瓣膜病的负担愈加沉重。传统的外科手术在治疗高龄或伴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时,存在较高风险。近年来,经导管... 心脏瓣膜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尤其在老龄化社会中,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脏瓣膜病的负担愈加沉重。传统的外科手术在治疗高龄或伴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时,存在较高风险。近年来,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全球心脏瓣膜病治疗的重要选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关键研究、技术创新、临床应用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技术的不断拓展和经导管二、三尖瓣介入治疗的成功应用使得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且国产器械在全球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未来,随着多组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新型瓣膜器械的发展和无植入治疗的突破等,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将在精准性、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取得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经导管介入治疗 国产器械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王建安:推动发展国际医疗服务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安 《健康中国观察》 2024年第3期34-35,共2页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此次会议期间,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带来了一份《关...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此次会议期间,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发展国际医疗服务的提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历程中,健康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国际交流日趋深入,我国国际医疗市场需求旺盛。建议通过‘先行先试’推动发展国际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疗卫生领域 重点实验室 国际交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 需求旺盛 国际医疗市场 先行先试
原文传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新驱动 走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发展之路
10
作者 王建安 《中国卫生》 2025年第4期97-99,共3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在迈向世界一流医院的征程中,深入剖析全球医学科技发展态势,分析自身积淀与挑战,以“创新驱动”为发展内核,通过系统性布局,探索出一条以解决重大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为抓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在迈向世界一流医院的征程中,深入剖析全球医学科技发展态势,分析自身积淀与挑战,以“创新驱动”为发展内核,通过系统性布局,探索出一条以解决重大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为抓手、以人才战略为基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标杆,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创新驱动 浙大二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