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测微血管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磊 乔岗 +1 位作者 韩丽 王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及其预测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10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微血管病变的405例患者设为微血管病变组,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603例患者设为非微血管...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及其预测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10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微血管病变的405例患者设为微血管病变组,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603例患者设为非微血管病变组。比较2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血糖(FBG)、24 h平均血糖(MBG)、24 h血糖波动(BGFR)、24 h血糖标准差(SD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分析IL-6、IL-1β、CRP、TNF-α与HOMA-IR、HOMA-β、FBG、MBG、BGFR、SDBG、TC、TG、HDL、LDL水平的相关性。分析IL-6、IL-1β、CRP、TNF-α联合检测对微血管病变的预测效能。结果微血管病变组IL-6、IL-1β、CRP、TNF-α、HOMA-IR、HOMA-β、FBG、HbA1c、MBG、BGFR、SDBG、TG、TC、LDL水平高于非微血管病变组,HDL低于非微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6、IL-1β、CRP、TNF-α与HOMA-IR、HOMA-β、FBG、MBG、BGFR、SDBG、TC、TG、LDL呈正相关(P<0.001),与HDL呈负相关(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T2DM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IL-6、IL-1β、CRP、TNF-α的阈值分别为34.42 pg/mL、1.53 pg/mL、6.84 mg/mL、44.11 pg/mL。结论T2DM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多种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微血管病变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炎症反应 炎性因子 微血管病变 糖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与美学效果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冬梅 黄灿 吕维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上关于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患者经过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后,分析比较临床展现的治疗疗效以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的45例(86眼)患者... 目的:探究临床上关于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患者经过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后,分析比较临床展现的治疗疗效以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的45例(86眼)患者作为改良组,按1∶1比例收集同期进行常规眼轮匝肌缩短术的45例(80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改良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同时评估美学效果以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改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改良组睑裂宽度(32.12±1.11)mm,短于对照组(34.34±1.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睑裂角(51.28±2.07)°,大于对照组的睑裂角(48.12±1.75)°;睑裂倾斜度为(10.11±0.38)°,大于对照组睑裂倾斜度的(8.4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概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更好,不仅改善眼部美学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眦韧带 眼轮匝肌缩短术 退行性下睑内翻 眼睑松弛 美学效果
下载PDF
高良姜素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王海峰 向晓欢 +1 位作者 杨周赟 李奕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研究高良姜素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高良姜素组、高眼压组和高眼压+高良姜素组,每组12只(12眼)。对照+高良姜素组和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接受高良姜素滴眼液治疗,... 目的研究高良姜素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高良姜素组、高眼压组和高眼压+高良姜素组,每组12只(12眼)。对照+高良姜素组和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接受高良姜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和高眼压组大鼠则接受相同剂量二甲基亚砜溶剂滴眼。于造模后第0~28天监测大鼠眼压,并于造模后第28天处死大鼠,收集各组大鼠右眼球,并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各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Toll样受体4(TLR4)和NOD样受体3(NLRP3)表达。从4只4 d龄大鼠视网膜中分离RGC,分为空白组、光气组和CoCl 2+高良姜素组。光气组和光气+高良姜素组RGC与200μmol·L-1 CoCl 2一起孵育48 h,光气+高良姜素组RGC中加入20μmol·L-1高良姜素干预48 h。收集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RGC的凋亡率及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检测空白组、光气组和光气+高良姜素组RGC中IL-18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第3~28天,与对照组比较,高眼压组大鼠眼压均显著升高(均为P<0.001),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第0~28天,对照组与对照+高良姜素组大鼠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第18~28天,与高眼压组比较,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眼压均持续显著降低(均为P<0.05)。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厚度、RGC生存率与对照+高良姜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眼压组大鼠视网膜厚度、RGC生存率均显著减少(均为P<0.01),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视网膜厚度、RGC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眼压组比较,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视网膜厚度、RGC生存率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眼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LR4、NLRP3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均为P<0.001),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LR4、NLRP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对照+高良姜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LR4、NLRP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眼压组比较,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LR4、NLRP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在体外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光气组RGC中IL-18和IL-1β表达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与光气组比较,光气+高良姜素组RGC中IL-18和IL-1β表达均显著减少(均为P<0.001);光气组RGC中TLR4、NLRP3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加(均为P<0.001);且光气+高良姜素组RGC中TLR4、NLRP3蛋白表达较光气组均显著减少(均为P<0.01)。结论高良姜素在青光眼模型中可降低眼压并防止RGC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青光眼 大鼠 炎症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血清炎症因子和补体水平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4
作者 宋蕾 陈龙 +2 位作者 吴子镜 董万江 乔岗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补体(complement,C)水平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108例POAG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50...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补体(complement,C)水平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108例POAG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IL-4、IL-6、IL-12、IL-18、干扰素(interferon,IFN)-γ、C3、C4水平及视神经损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IL-1β、sIL-2R、IL-4、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6、IL-12、C3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例组中,轻度视神经损害45例,中度视神经损害32例,重度视神经损害31例,随着视神经损害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血清IL-1β、sIL-2R、IL-4、IL-18水平逐渐升高,血清IL-6、IL-12、C3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IL-1β、sIL-2R、IL-4、IL-18水平与视神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IL-6、IL-12、C3水平与视神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POAG患者多种血清炎症水平的异常和补体水平的下调,与患者视神经程度损害相关,系统性免疫炎症紊乱可能是促进POAG视神经损害进展的重要机制,相关血清标志物可用于辅助病情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补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SMILE围手术期管理策略
5
作者 田俊琳 李姣燕 余素英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眼科门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围手术期管理和疫情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实施SMILE患者601例(1178眼)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疫情管控措施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眼科门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围手术期管理和疫情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实施SMILE患者601例(1178眼)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疫情管控措施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检查、健康宣教等工作。观察患者手术配合度,术后效果、并发症、疫情防控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配合度高,术后视力恢复好,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无医源性和交叉感染及手术并发症,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执行防疫规定及预防措施,严格遵守眼科诊疗防控措施,可有效保障SMILE围手术期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及手术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门诊手术 管理策略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黄灿 吕维娜 +1 位作者 雷先明 余素英 《大医生》 2023年第14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50例患儿编为观察组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另外50例患...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50例患儿编为观察组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另外50例患儿编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均治疗8个月,以两组患儿的临床总体治疗效果、视力水平改善情况及观察组中不同弱视程度患儿、不同注视性质患儿、不同屈光度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评价标准,就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体治疗总有效率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水平测定值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中患儿视力水平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轻度弱视程度患儿、中度弱视程度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高于重度弱视程度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中心注视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高于旁中心注视患儿;观察组中屈光度高于2.50 D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屈光度2.25~2.50 D患儿,但是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综合疗法效果显著,对于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作用显著,尤其是对于中轻度弱视患儿、中心注视患儿、屈光度较小患儿,其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疗法 微小度数 斜视性弱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0.1%氟米龙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疗效
7
作者 姜兰兰 冯梅 谭萨 《实用防盲技术》 2023年第2期59-61,58,共4页
目的 探讨0.1%氟米龙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协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视其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 目的 探讨0.1%氟米龙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协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视其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1滴/次,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1%氟米龙滴眼液点眼,1滴/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d,观察两组入选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同时对比两组入选者治疗前后眼压水平,统计两组入选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入选者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5、12.007,P=0.000、0.000);两组入选者治疗前后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氟米龙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协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且不会增加眼压及不良反应,利于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季节性 0.1%氟米龙滴眼液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下载PDF
医护联合门诊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8
作者 田俊琳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医护联合门诊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收治的228例慢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14例。研究组患者在管理中使用医护联合门诊模式,对照组患者在管理中使... 目的:观察医护联合门诊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收治的228例慢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14例。研究组患者在管理中使用医护联合门诊模式,对照组患者在管理中使用常规慢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管理依从性、慢病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管理依从性、慢病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病管理中应用医护联合门诊模式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联合门诊模式 慢病管理 管理依从性
下载PDF
血清Omentin-1、TGF-β1、TNF-α表达水平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天荣 王晓莉 董万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1期1334-1336,1347,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Omentin-1、TGF-β1、TNF-α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13例受试者血清中Omentin-1、TGF-β1、TNF-α表达水平,其中2型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Omentin-1、TGF-β1、TNF-α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13例受试者血清中Omentin-1、TGF-β1、TNF-α表达水平,其中2型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60例,2型糖尿病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53例。另外有57例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PC),4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NC)。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DR组、NPDR组、PC组)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低于NC组,PDR组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低于NPDR组、PC组患者(P<0.001);2型糖尿病患者(PDR组、NPDR组、PC组)血清TGF-β1、TNF-α水平明显高于NC组,PDR组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PC组患者(P<0.001)。结论血清Omentin-1水平降低、TGF-β1、TNF-α表达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清Omentin-1、TGF-β1、TNF-α水平有助于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网膜素-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0.5g/L环孢素A滴眼液对中重度干眼患者眼部症状及体征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余素英 傅承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0.5g/L环孢素A滴眼液对中重度干眼患者眼部症状及体征评分的影响。方法:中重度干眼症患者80例160眼依据随机双盲试验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80眼,采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5g/L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对照组40例80眼,采... 目的:探讨0.5g/L环孢素A滴眼液对中重度干眼患者眼部症状及体征评分的影响。方法:中重度干眼症患者80例160眼依据随机双盲试验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80眼,采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5g/L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对照组40例80眼,采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部症状和体征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未治疗时症状积分分别为36.1±4.4、36.4±4.5分,经治疗后,观察组1、3mo时症状积分下降至25.2±3.2、11.09±3.9分,对照组下降至29.4±4.1、22.05±3.1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1、3mo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生活质量(OSDI)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四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仅FL和OSDI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四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用药14~28d时3眼出现刺痛感,对照组2眼刺痛感,1眼结膜充血,继续用药时2d后全部消失。结论:0.5g/L环孢素A滴眼液能够有效缓解中重度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促进泪液分泌,改善患者眼表环境,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滴眼液 干眼症 症状评分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宋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选取四川省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眼科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750例(75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未发生恶性青光眼...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选取四川省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眼科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750例(75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500例(500眼)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眼球解剖结构参数,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房角结构、术前眼压、手术方式情况,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晶体厚度[(4.5±0.4)mm]、眼轴长度[(21.3±0.6)mm]均低于对照组[(5.1±0.4)、(23.1±1.2)mm],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青光眼类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房角结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眼轴长度是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轻、眼轴长度较短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措施,降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C-PR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万江 陈龙 +4 位作者 罗忠 余素英 何苗 吴娟 雷先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可植入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PR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对患者裸眼视力、视网膜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10例(220只眼)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PRL植入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 目的研究可植入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PR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对患者裸眼视力、视网膜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10例(220只眼)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PRL植入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人工晶状体位置(前房深度、拱高),分析视网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68.18%患者0.6≤UCVA≤0.9,31.81%患者UCVA≥1.0,100.00%患者BCVA≥1.0;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BCVA、UCVA值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1周及1、3、6个月BCVA、UCVA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周眼压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1、3、6个月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前房深度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前房深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出现角膜水肿7例,高压眼4例,6个月内出现屈光回退2例,视近困难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结论PC-PR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裸眼及矫正视力,同时视网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PC-PRL植入术 裸眼视力 视网膜并发症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野缺损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奎 何春梅 邹强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7期2474-2475,2478,共3页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野缺损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钴...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野缺损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片进行治疗。5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具体的指标包括出血斑计数、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血斑计数、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斑数量、视野的灰度值、血管瘤、黄斑厚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激肽原酶 甲钴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野缺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MMC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奎 刘华 +2 位作者 余素英 董万江 谈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的疗效。方法:对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122例156眼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下方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结果:患者122例156眼术后2mo眼部症状有不同...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的疗效。方法:对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122例156眼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下方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结果:患者122例156眼术后2mo眼部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泪河恢复正常者136眼(87.18%);泪膜破裂时间(BUT)≥10s者117眼(75.00%);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球与下睑缘、内外眦部之间无松弛结膜皱褶者147眼(94.23%);下睑缘位置正常者142眼(91.03%)。手术后观察6mo~4a,胬肉复发5眼(3.21%),结膜松弛复发15眼(9.62%)。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下方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手术简单易行,取材容易,安全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适合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结膜瓣 翼状胬肉 结膜松弛症 手术
下载PDF
高度屈光参差近视患者眼轴长度与黄斑形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先明 乔岗 +3 位作者 谢俪君 余素英 蒋慧 董万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9-801,共3页
目的分析高度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双眼眼轴长度(AL)与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FAZ)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绵... 目的分析高度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双眼眼轴长度(AL)与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FAZ)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就诊的高度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70例(140眼)。患者双眼中屈光度低眼纳入低屈光度组,屈光度高眼纳入高屈光度组。经睫状肌麻痹验光获得双眼等效球镜度(SE),生物测量仪测量AL,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获得双眼SCP血流密度、DCP血流密度、FAZ和CMT,分析AL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低屈光度组SE为+1.75--4.50(-0.92±1.57)D,AL为22.04-26.09(24.01±0.91)mm;高屈光度组SE为-3.00--7.50(-4.89±1.29)D,AL为23.54-27.77(25.33±0.89)mm;双眼SE参差平均为3.97 D,AL参差平均为1.32 mm。两组患者间SE、AL、SCP血流密度、DCP血流密度、FAZ和CM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与SE(Y=-1.862X+43.046,R^(2)=0.714,P=0.000)、SCP血流密度(Y=-1.517X+83.430,R^(2)=0.446,P=0.000)、DCP血流密度(Y=-0.766X+69.111,R^(2)=0.166,P=0.000)、CMT(Y=-5.419X+404.485,R^(2)=0.617,P=0.000)均呈负相关,与FAZ呈正相关性(Y=0.007X+1.33,R^(2)=0.232,P=0.000)。结论高度近视眼随AL增长出现SCP及DCP血流密度下降,CMT变薄,FAZ面积增大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屈光参差 近视 眼轴长度 黄斑 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 黄斑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泪道阻塞的术前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忠 董万江 +2 位作者 陈龙 胡紹柱 宋蕾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对泪道阻塞的术前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到医院就诊泪道阻塞患者80例,其中15例患者为骨性阻塞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扫描,并采用MPR技术进行后处理。检测所有患者不同方位健... 目的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对泪道阻塞的术前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到医院就诊泪道阻塞患者80例,其中15例患者为骨性阻塞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扫描,并采用MPR技术进行后处理。检测所有患者不同方位健侧及患侧泪囊面积,统计不同阻塞部位的CT检出符合率,检测骨性阻塞患者健侧及患侧的骨性鼻泪管的相关指标。结果患者患侧泪囊面积在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均大于健侧(P<0.05);以内镜为金标准,CT检查对鼻泪管上段、中段、下段及泪囊鼻泪管结合部位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6.49%、85.71%、83.33%及100.00%;骨性阻塞患者患侧垂直径及横径的起始段、中段、末段及高处数据均小于健侧(P<0.05)。结论MSCT的MPR技术检测泪道阻塞对不同阻塞部位检出符合率较高,利于术后手术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平面重组 泪道阻塞
下载PDF
TICL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疗效及对术后稳定性、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子镜 董万江 +5 位作者 陈龙 罗忠 余素英 何苗 吴娟 雷先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1783-1787,共5页
目的:探究TICL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疗效及对术后稳定性、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TICL植入术治疗的110例(174眼)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TICL植入术,随访时间为12个月。以UCVA、BCVA、散光值变化为指标评价... 目的:探究TICL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疗效及对术后稳定性、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TICL植入术治疗的110例(174眼)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TICL植入术,随访时间为12个月。以UCVA、BCVA、散光值变化为指标评价治疗有效性;以术后不同时期患眼的屈光度变化、术后不同时期人工晶体轴位的旋转角度变化为指标判断手术治疗的稳定性。结果:术后患眼的UCVA、BCVA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眼的散光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患眼的屈光度均明显减小(P<0.05);以术后第1天的人工晶体轴位为基准,术后患眼植入的人工晶体的旋转度数均明显减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眼压、拱高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接受TICL植入术矫正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视觉质量明显改善,且术后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角膜散光 TICL植入术
下载PDF
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维娜 黄灿 +1 位作者 李冬梅 余素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对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调节功能、矫正视力、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绵阳万江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遮盖疗法、精细... 目的探讨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对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调节功能、矫正视力、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绵阳万江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压抑疗法等常规矫正治疗)和观察组(46例,在常规矫正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调节功能及矫正视力、屈光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矫正视力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调节滞后量、屈光度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改善患儿视力水平,提高眼的调节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 弱视 儿童 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 矫正视力 屈光度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凡 余素英 董万江 《实用防盲技术》 2018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84)、对照组(n=84)。对照组行传统遮盖法,观察组行切削术。术后...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84)、对照组(n=84)。对照组行传统遮盖法,观察组行切削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52%(71/84),术后12个月高眼压发生率13.10%(11/84),视功能下降发生率17.86%(15/8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K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视力,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性弱视 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
下载PDF
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联合577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春梅 邹强性 +1 位作者 曹奎 乔岗 《实用防盲技术》 2022年第3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联合577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Ⅱ-Ⅲ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52)... 目的 探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联合577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Ⅱ-Ⅲ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52)。对照组予以577微脉冲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1.5mg/次,3次/d,连续用药治疗4周)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并分别比较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3,P=0.017);两组治疗2周、4周后视力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86、4.584,P均为0.000);观察组复发率1.92%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P=0.038)。结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联合577微脉冲激光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 卵磷脂络合碘胶囊 577微脉冲激光 视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