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其工资收入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曾 腾芸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人生过程实质上是由一系列重要选择构成的。既然是选择就有风险,而风险的分析需要建立在长时间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对美国高中生12年的追踪调查,对大学生选择专业的风险进行分析发现,最普遍选择的专业大部分都不是收入最高的专业,... 人生过程实质上是由一系列重要选择构成的。既然是选择就有风险,而风险的分析需要建立在长时间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对美国高中生12年的追踪调查,对大学生选择专业的风险进行分析发现,最普遍选择的专业大部分都不是收入最高的专业,最高收入的专业常常不是普遍选择的专业,当然,很多专业既不是普遍选择的专业,也不是收入最高的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永远是动态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是应对就业风险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大学 学科 劳务市场
下载PDF
美国大学生视野中的中国教育
2
作者 林曾 郝娟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58,共6页
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教育是一个研究较少的课题。基于对美国40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学生一方面对中国教育的某些特点,诸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前教育的强调、对教师的尊重等方面倍加赞赏;另一方面却对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 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教育是一个研究较少的课题。基于对美国40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学生一方面对中国教育的某些特点,诸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前教育的强调、对教师的尊重等方面倍加赞赏;另一方面却对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严格的选拔制度、教学过程中对纪律的强调等方面提出异议。因而,我们对中国的教育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固步自封。要有针对性地批判和吸收美国的教育经验,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学生 中国教育 政府权力 教育方法
原文传递
从寒门走进象牙塔:中美大学教授社会流动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林曾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60,共9页
在滚滚的社会流动浪潮中,大学教授的社会流动显得特别耀眼。这种流动的耀眼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大部分"地位获取"模型中家庭背景具有明显影响的魔咒,断然宣称,教授的社会流动并无家庭背景的显著影响。以职称、收入和发表文章的... 在滚滚的社会流动浪潮中,大学教授的社会流动显得特别耀眼。这种流动的耀眼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大部分"地位获取"模型中家庭背景具有明显影响的魔咒,断然宣称,教授的社会流动并无家庭背景的显著影响。以职称、收入和发表文章的数量作为社会流动的指标,把家庭背景、人口统计特征以及个人成就作为影响学术职业流动的三大动因,用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中美之间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论是,学术职业是突破社会流动中家庭背景局限性的一条通道。中美两国是两个在发展程度上有巨大差距的国家,然而,教授社会流动的类型却有惊人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大学教授 家庭背景 中美比较
原文传递
影响本科生毕业去向的因素——基于W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曾 蔡蔚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8-134,共7页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下,本科毕业可以看成是个体生命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本科生毕业去向的选择受到历史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生命时间的三重制约。用多项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对6782个2014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下,本科毕业可以看成是个体生命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本科生毕业去向的选择受到历史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生命时间的三重制约。用多项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对6782个2014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科获得的成绩和综合能力是影响个体毕业去向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同时,性别、城乡的空间分布和政治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不同时空中的个体的生命轨迹,对个体生命历程中的能动性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 毕业去向 成绩 生命历程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8,共17页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举措,也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以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数据,将研究时间设置为2010—2021年,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举措,也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以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数据,将研究时间设置为2010—2021年,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高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高信息化程度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最为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步伐、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助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经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稳健。基于此,提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深度激发农村三产融合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农村三产融合 技术创新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学研究:用事实说话 关注弱势群体
6
作者 林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04,共1页
社会学相对于其它许多社会科学(例如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1838年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第一次使用社会学(sociology)这个名词,从而成为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用事实说话 社会转型 弱势群体 社会科学 哲学家 历史学 政治学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60,共14页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综合指数,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综合指数,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邻近区域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从区域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市场化水平看,相较于低水平市场化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水平市场化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从农业产区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我国应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聚力赋能;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注入新动力;提高技术创新效能,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不竭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农村三产融合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