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胤 杨宗强 +6 位作者 王骞 施建党 王自立 金少举 刘海涛 岳学峰 赵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6-461,共6页
目的 :制备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聚乳酸-羟基乙酸(HRZ/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450mg)为载体,避光条件下称取H(40mg)、R(60mg)、Z(125mg),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HRZ/PLGA缓释微... 目的 :制备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聚乳酸-羟基乙酸(HRZ/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450mg)为载体,避光条件下称取H(40mg)、R(60mg)、Z(125mg),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HRZ/PLGA缓释微球,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采用溶出法、HPLC于3h、6h、12h、1d、2d、3d、6d、9d、12d、15d、20d、25d、30d、40d、50d测定H、R、Z三种药物的浓度,观察其是否均大于10倍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日均释药率、累计释药率。结果:HRZ/PLGA微球在电镜下观察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3±4.7μm;H、R、Z三种药物的载药量分别为(18.02±0.36)%、(22.46±0.24)%、(21.68±0.37)%,包封率分别为(54.79±1.13)%、(72.35±0.39)%、(67.21±0.68)%;体外缓释试验显示微球缓释前12d左右,三种药物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了50%,日均释药率分别为5.05%、4.89%、6.86%;第12天后三药的缓释基本趋于稳定,日均释药率分别为0.17%、0.26%、0.16%;三种药物缓释到50d时均大于10倍MIC。结论:HRZ/PLGA微球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抗结核药物缓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聚乳酸-羟基乙酸 微球 缓释
原文传递
载三联抗结核药物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体外缓释性能的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海涛 施建党 +5 位作者 王骞 王自立 耿广起 德向研 王洁 杨宗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载三联抗结核药物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避光环境下以100∶3∶3∶12的比例称取硫酸钙/氨基酸复合材料500mg、异烟肼(isoniazid,INH) 15mg、利福平(rifampicin,RFP) 15mg、吡嗪酰胺(p... 目的:探讨载三联抗结核药物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避光环境下以100∶3∶3∶12的比例称取硫酸钙/氨基酸复合材料500mg、异烟肼(isoniazid,INH) 15mg、利福平(rifampicin,RFP) 15mg、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60mg制备载药人工缓释材料,将其置于模拟体液中,分别于浸泡3h、12h、24h、36h、48h、60h、72h、1~14周时取材料浸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中INH、RFP、PZA三种药物的浓度,并据其计算单位时间段内药物释出质量.结果:载三联抗结核药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3h时浸提液中释出INH、RFP、PZA的浓度分别达到152.96±1.32μg/ml、92.90±2.17μg/ml和334.90±12.3μg/ml,在8周前各时间点的浸提液中,3种药物浓度均较高;至8周时PZA的释出浓度、10周时RFP释出浓度、11周时INH的释出浓度仍高于其10倍的最小抑菌浓度,之后逐渐降低;未载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有效检测时间内药物出峰时间处未见有意义杂质峰出现.结论: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具有较为平稳、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效缓释性能,三种药物在模拟体液中释出药物的浓度均可达到体内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硫酸钙/聚氨基酸 缓释 体外
原文传递
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缓释材料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体内的缓释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骞 耿广起 +5 位作者 丛晓明 刘海涛 施建党 王自立 马文鑫 孙宇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20-1526,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已对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进行了理化性能、体内体外缓释释药性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局部缓释性能。目的:探究在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中,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的药物... 背景:前期研究已对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进行了理化性能、体内体外缓释释药性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局部缓释性能。目的:探究在兔脊柱结核模型病灶中,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L_(4-5)椎体脊柱结核模型,清除结核病灶后,随机分2组干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载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痨药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材料。植入后2,4,6,8周,检测植骨处骨质及邻近腰大肌组织、下腔静脉血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浓度。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中,(1)异烟肼植入后8周在病椎骨和腰大肌中仍可维持最低杀菌浓度,植入后12周时尚处于最低抑菌浓度;在静脉血中最低杀菌浓度仅可持续2周,最低抑菌浓度仅可维持到植入后第8周;(2)利福平植入后4周在腰大肌和病椎骨组织中可为最低杀菌浓度,最低抑菌浓度能持续到植入后8周;静脉血中最低抑菌浓度度仅可持续到植入后4周;(3)吡嗪酰胺在腰大肌和病椎骨组织中最低杀菌浓度可持续到植入后8周,最低抑菌浓度度可持续到植入后12周;而静脉血中药物浓度到植入后8周仍可达到最低抑菌浓度。对照组植骨处骨质、下腔静脉血及邻近腰大肌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相关药物浓度,其结果可用于基线校对。结果表明,在兔脊柱结核模型病椎缺损处植入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后,3种抗痨药物均可持续、缓慢释放,局部药物浓度及持续时间均高于全身血液中的浓度和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局部缓释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4
作者 施建党 岳学锋 +3 位作者 王骞 牛宁奎 丁惠强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4-911,共8页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7例单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经后外侧入路组26例,经侧前方入路组21...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7例单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经后外侧入路组26例,经侧前方入路组21例.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病变节段、突出类型、脊髓受压情况、临床表现、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d、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Otani分级评定其临床疗效,采用改良胸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测算椎管矢状径残余率评估椎管减乐程度,CT薄层扫描审建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动态X线片对固定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后外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优于经侧前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侧前方入路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4例、肺炎4例、脑脊液漏2例、肠麻痹5例,经后外侧入路组术后无上述并发症出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tani分级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经后外侧入路组VAS评分优于经侧前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神经功能及椎管有效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VAS评分、JOA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和椎管矢状径残余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三维重建显示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X线片检查脊柱连续性及稳定性良好,无钉棒断裂和松动现象,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间cage无下陷及移位。结论:后外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减压 椎间融合术 后外侧入路 侧前方入路
原文传递
后前路手术中应用病椎间与超病椎间固定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文鑫 朱禧 +6 位作者 王骞 王自立 丁惠强 金卫东 施建党 乔永东 赵浩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6,共9页
目的:探讨后前路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并观察病椎间或超病椎间固定时相邻节段(未施行融合术)自发融合的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4月°2011年5月采用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儿童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其中... 目的:探讨后前路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并观察病椎间或超病椎间固定时相邻节段(未施行融合术)自发融合的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4月°2011年5月采用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儿童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2±0.6岁(7°14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破坏及后凸畸形;21例有脓肿形成;8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手术方法为后路病椎间或超病椎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椎间后外侧植骨融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减压、病椎间髂骨支撑植骨融合。病椎间固定(病变未累及椎弓根者)17例,超病椎间固定6例,术后均行超短程化疗。对患者后凸角、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植骨融合情况、Frankel分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8.43±23.40个月(36°120个月)。所有患者的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6个月均恢复正常。前中柱植骨愈合时间平均4.26±0.81个月。病椎间固定者,后凸畸形矫正率(72±5)%,末次随访丢失1.29°±0.85°;病变共累及28个节段,固定融合28个节段,末次随访共30个节段的小关节融合,自发性融合2个节段。超病椎间固定者,后凸畸形矫正率(77±6)%,末次随访丢失1.00°±1.10°;病变共累及10个节段,固定22个节段,手术融合10个节段,末次随访共25个节段的小关节融合,自发性融合15个节段。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后前路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疗效优良,病变未累及椎弓根者采用病椎间固定可以减少未施行融合的相邻节段自发融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腰椎结核 后前路手术 病椎间固定
原文传递
患椎间短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骶椎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骞 金卫东 +2 位作者 王自立 朱禧 张家林 《脊柱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证明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并探讨其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4例诊断明确、脊柱后凸畸形〈35°,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节段腰、骶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先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同期或二期... 目的证明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并探讨其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4例诊断明确、脊柱后凸畸形〈35°,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节段腰、骶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先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同期或二期进行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支撑植骨融合术。其中短钉组104例,选用长20~35 mm的短椎弓根钉置于患椎椎弓根。如1个患椎剩余骨质〈1/3,而另1个患椎剩余骨质〉1/3,则行短钉、常规螺钉固定。长钉组:常规椎弓根螺钉置于患椎相邻的正常椎骨中,固定范围跨越患椎上、下各1个正常间隙。所有患者均采用四联化疗方案。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62.1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植骨平均愈合时间,短钉组4.3个月,长钉组4.6个月,Cobb角矫正度及丢失率2组分别为13.26°±3.76°,6.22%和16.35°±2.63°,5.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与C反应蛋白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2年生活、工作基本恢复正常。短钉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长钉组好。结论腰、骶椎结核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钉固定、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术具有仅融合、固定病变节段,保留相邻正常的脊柱运动单元功能,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骨移植 清创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手术内固定方法及节段的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骞 施建党 王自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2-336,共5页
在目前临床上胸腰椎脊柱结核重建手术中,对于固定方法及固定节段的选择较为混乱,存在内固定及融合范围过长的局面。长节段固定、融合虽可获得坚强的固定,但牺牲了更多的脊柱运动功能。作者对胸腰椎结核手术融合、内固定的适应证、操... 在目前临床上胸腰椎脊柱结核重建手术中,对于固定方法及固定节段的选择较为混乱,存在内固定及融合范围过长的局面。长节段固定、融合虽可获得坚强的固定,但牺牲了更多的脊柱运动功能。作者对胸腰椎结核手术融合、内固定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提出来一些看法,试图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读者对此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选择性 方案评价
下载PDF
32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虢剑 王骞 +4 位作者 马文鑫 王自立 丁惠强 乔永东 赵浩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2期-,共4页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3年1月-2015年5月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患者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3年1月-2015年5月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患者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5±4.0)岁(16~81岁).浅部感染12例,给予清创换药治疗;深部感染20例,给予彻底清创、对流冲洗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病原学检查结果 ,同时对治疗前、治疗2周、1个月后的白细胞(WBC)计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切口渗出占62.5%(20/32)、发热占43.8%(14/32)、局部疼痛占25.0%(8/32)、神经症状加重占6.3%(2/32).治疗2周后的WBC计数、ESR、CRP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1月后的WBC计数、ESR较治疗2周后降低(P均<0.05),但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1.9%(23/32),其中G+菌占69.6%(16/23).MRI表现为皮下、椎旁肌的炎性水肿,合并脓肿形成者占31.3%.结论 脊柱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致病菌以G+为多;临床表现以切口渗出最为常见,其次有发热、局部疼痛;CRP是诊断感染与疗效评价的良好指标;MRI检查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 急性感染 诊断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患椎间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 被引量:2
9
作者 施建党 王骞 +3 位作者 王自立 耿广起 张纬 张峻山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患椎间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38例。38例共发生病变88处,平均每例2.3处;共累及190个椎体,平均每处2.1个椎体。病变相隔1个正常椎间... 目的:探讨经患椎间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38例。38例共发生病变88处,平均每例2.3处;共累及190个椎体,平均每处2.1个椎体。病变相隔1个正常椎间者12例、相隔≥2个椎间者2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15例。常规术前抗结核2~4周后手术,后路矫形、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26例;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12例。结果3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6年。术后后凸Cobb角为8.7°±6.1°,矫正率为71.3%;末次随访丢失率为7.8%。34例至术后平均4.9个月时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术后平均5.4个月植骨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经患椎间彻底病灶清除、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骨移植 清创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成人下颈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虢剑 雷蕾 +5 位作者 王骞 马文鑫 王自立 丁惠强 乔永东 赵浩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成人下颈椎结核的手术有效性和术后中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彻底病灶清除、髂骨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成人下颈椎结核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43.23±12...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成人下颈椎结核的手术有效性和术后中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彻底病灶清除、髂骨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成人下颈椎结核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43.23±12.27)岁。术后给予超短程化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ESR与CRP变化、病灶治愈及植骨融合、Frankel分级、后凸角纠正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52.18±29.20)个月、手术时间(122.24±25.18)min、术中出血量(150.30±35.42)m L。39例于病灶清除彻底术后6个月治愈;1例因术中病灶残留,于术后2年治愈;1例术后出现取髂骨处切口感染,前路支撑植骨平均(4.84±1.21)个月达到了骨性融合。6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6个月时均达到Franke E级。后凸畸形矫正率为(80±8)%,末次随访后凸角丢失为(3.50±1.50)°。结论 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成人下颈椎结核疗效优良,具有利于病灶清除、减压,椎间髂骨植骨支撑效果好、融合率高、前路钢板螺钉固定可靠、远期后凸角无明显丢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结核 成人 前路手术 超短程化疗
下载PDF
涂饰PLGA载三联抗痨药人工骨的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军法 王骞 +4 位作者 施建党 刘海涛 王自立 耿广起 王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涂饰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的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体外药物释放情况。方法避光环境下按照优化配方,制备载药与非载药人工骨,用PLGA溶液浸润涂饰,干燥、灭菌后,以模拟体液为介质进行浸泡释放实验。用HPLC法... 目的探讨涂饰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的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体外药物释放情况。方法避光环境下按照优化配方,制备载药与非载药人工骨,用PLGA溶液浸润涂饰,干燥、灭菌后,以模拟体液为介质进行浸泡释放实验。用HPLC法检测不同时段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三种药物的释放浓度。结果涂饰PLGA载三联抗痨药人工骨在第3天的释药浓度:INH为(62.32±1.20)μg·m L-1,RFP为(2.84±0.32)μg·m L-1,PZA为(214.28±9.53)μg·m L-1。INH在第19周的检测浓度为(0.52±0.12)μg·m L-1,后未检测到;RFP第18周的检测浓度为(1.46±0.33)μg·m L-1,后未检测到;PZA第20周的检测浓度为(0.69±0.03)μg·m L-1,后未检测到。涂饰PLGA载三联抗痨药人工骨,在17周时异烟肼的释放量占总载药量的43.51%;16周时,利福平与吡嗪酰胺的释放量占各自总载药量的15.92%、48.42%。空白对照组在有效检测时间段未出现药物峰。结论涂饰PLGA载三联抗痨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可以稳定缓慢释放药物,使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抗痨药 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 PLGA 缓释
下载PDF
通过预防脑卒中来预防痴呆——柏林宣言
12
作者 曹传海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0年第1期70-70,共1页
近期美国的“Alzheimer's&Dementia”杂志(July 2019 V 15,Issue 7,p865-1008)以“Zaven S.Khachaturian”联合其它26名作者(来自7个国家)发表了一篇专题文章,题为“通过预防脑卒中来预防痴呆”,又称“柏林宣言”。这一宣言是... 近期美国的“Alzheimer's&Dementia”杂志(July 2019 V 15,Issue 7,p865-1008)以“Zaven S.Khachaturian”联合其它26名作者(来自7个国家)发表了一篇专题文章,题为“通过预防脑卒中来预防痴呆”,又称“柏林宣言”。这一宣言是在当前痴呆治疗药物研发屡屡受挫的状况下提出的一个针对控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纲领性学术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脑卒中 ALZHEIMER 宣言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脑经颅电磁疗法的临床试验——认知改善及脑脊液,血液和脑成像的相关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宁 曹传海 Arendash Gary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0年第1期46-47,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高发的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能够有效减缓或逆转疾病发展的药物。最新研究表明,在神经元内部形成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的寡聚体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寡聚体对于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高发的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能够有效减缓或逆转疾病发展的药物。最新研究表明,在神经元内部形成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的寡聚体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寡聚体对于疾病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鉴于此,针对分解这些有毒寡聚体的神经介导措施将可能成为现今用于替代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替代药物 神经变性疾病 电磁疗法 临床试验 tau 寡聚体 ALZHEIMER
下载PDF
病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施建党 刘园国 +14 位作者 王骞 金卫东 王自立 马文鑫 陈军 丁惠强 乔永东 赵浩宁 蔺治凯 戈朝晖 司建炜 耿广起 牛宁奎 孙国良 杨宗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81-690,共10页
目的探讨病椎间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22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病椎间手术组(内固定在病变侵及的运动单元中完成,共191例),男91例、女100例,平均年龄41.53岁;非病... 目的探讨病椎间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22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病椎间手术组(内固定在病变侵及的运动单元中完成,共191例),男91例、女100例,平均年龄41.53岁;非病椎间手术组(采用长节段、短节段内固定,共131例),男61例、女70例,平均年龄42.72岁。两组患者术中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矫形、减压均在病变运动节段内完成。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结核病灶治愈率、畸形矫正程度、神经功能及疼痛的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5.52个月、76.21个月。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手术组总病变节段数分别为277个、218个,平均病变节段数分别为每例1.45个、1.66个,总固定节段数分别为277个、485个,平均固定节段数分别为每例1.45个、3.70个。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手术组结核病灶治愈率术后6个月分别为85.86%、85.4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8.95%、9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分别为89.00%、89.3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8.38%、9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手术组腰椎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2.4°、13.1°,平均丢失角度分别为1.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腰段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0.9°、11.1°,平均丢失角度分别为1.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椎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0.2°、12.7°,平均丢失角度分别为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0.45 min、270.3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726.12 ml、848.2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4%、1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椎间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可有效保留与病椎相邻正常运动单元。胸椎病椎间手术的矫形效果略差于腰椎及胸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骨移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胸、腰椎结核融合及内固定范围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施建党 王骞 王自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5-752,共8页
【技术要点】1.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方式、后路手术方式、后前路联合手术方式。2.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彻底病灶清除、椎管减压、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3.脊柱结核的固定、融合方式:长节段固定、病椎间融合;... 【技术要点】1.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方式、后路手术方式、后前路联合手术方式。2.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彻底病灶清除、椎管减压、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3.脊柱结核的固定、融合方式:长节段固定、病椎间融合;短节段固定、病椎间融合;单节段手术、病椎间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械内固定 腰椎结核 手术方式 短节段固定 脊柱结核 椎间融合 病灶清除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文鑫 王骞 +6 位作者 王自立 丁惠强 闫军法 金卫东 施建党 乔永东 赵浩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57-1362,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1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2.3)岁(17~76岁)。早期感染17例,迟发性感...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1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2.3)岁(17~76岁)。早期感染17例,迟发性感染4例;其中浅部感染8例,深部感染13例。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浅部感染采用搔刮、冲洗、引流等换药措施;深部感染采用彻底清创、对流冲洗术治疗。对上述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的白细胞计数、ESR、CRP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44.95±24.83)个月(16~128个月)。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占66.6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8例浅部感染,切口平均(14.15±5.60)d愈合;13例深部感染者,12例经一次清创治愈、1例经二次清创治愈,11例保留内置物、2例去除内置物,平均治愈时间为(35.12±18.10)d。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ESR、CRP在治疗后2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浅部感染经局部换药、深部感染经及时彻底清创及对流冲洗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 感染 治疗 彻底清创 对流冲洗术
原文传递
KLF4调控的TLR-2/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在脊柱结核发病机制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骞 牛宁奎 +3 位作者 王自立 耿广起 施建党 金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6-642,共7页
[目的]探讨KLF4调控的TLR-2/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在脊柱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为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脊柱结核患者,对照组为5例健康人群。收集并对比分析A、B两组的临床表现、血常规、ESR、C-RP。采集外周静脉血10 ml... [目的]探讨KLF4调控的TLR-2/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在脊柱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为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脊柱结核患者,对照组为5例健康人群。收集并对比分析A、B两组的临床表现、血常规、ESR、C-RP。采集外周静脉血10 ml,提取总RNA,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A、B两组外周血白细胞差异表达的mRNA基因,筛选出在脊柱结核患者中高表达的KLF4基因。初步验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应用RT-PCR检测外周血中KLF4、TLR-2、p38、NF-κB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应用ELISA法对IFN-r、TNF-α、IL-1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KLF4、TLR-2、磷酸化p38(p-p38)、p38、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临床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对照组,脊柱结核组ESR、CRP、中性粒细胞相对值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相对值及血红蛋白值降低。芯片结果提示脊柱结核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共68条,上调基因16条,下调基因52条,其中KLF4基因在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最为显著,升高2.89倍。RT-PCR结果显示脊柱结核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KLF4、TLR-2、p38、NF-κB基因在mRNA水平均高表达,IFN-γ、TNF-α、IL-1表达亦升高,同时KLF4、TLR-2、p-p3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但p38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病灶活动期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KLF4基因表达升高可能通过TLR-2/p38MAPK/NF-κB途径参与脊柱结核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4 P38MAPK TLR-2 NF-ΚB 脊柱结核
原文传递
硫酸钙/聚氨基酸复合三联抗痨药人工缓释材料的制备及物理性能测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海涛 施建党 +4 位作者 王骞 王自立 耿广起 杨宗强 王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984-1988,共5页
[目的]通过压缩强度的测定和扫描电镜的观察,评价本研究制备的载三联抗痨药HRZ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的物理性能,从而制定构成缓释材料各成分的优化配比方案。[方法]实验组分为A1、A2、A3、A4、A5五个亚组,避光环境下分别根据五... [目的]通过压缩强度的测定和扫描电镜的观察,评价本研究制备的载三联抗痨药HRZ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的物理性能,从而制定构成缓释材料各成分的优化配比方案。[方法]实验组分为A1、A2、A3、A4、A5五个亚组,避光环境下分别根据五种不同比例的配比方案,称取适量硫酸钙/聚氨基酸、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制备成直径9 mm、高6 mm圆柱状载药人工缓释材料,每一亚组制备8块,干燥。对照组B组为不含任何药物的人工缓释材料,以同法制备8块。将制备好的人工缓释材料在电子力学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压缩强度;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结构。[结果](1)实验组各亚组药占比重量A19.09%、A212.28%、A313.79%、A416.67%、A528.57%时,压缩强度分别依次为(11.63±0.18)MPa、(10.74±0.25)MPa、(10.11±0.24)MPa、(3.48±0.22)MPa、(1.18±0.18)MPa;对照组不含药物,压缩强度为(18.62±0.16)MPa;6组数据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 141.068,P=0.000);(2)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晶体之间存在大量的空隙,为承载药物提供了丰富的空间。[结论]载三联抗痨药HRZ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缓释材料随着抗痨药物药占比的增加,压缩强度逐渐降低;但在一定药物含量范围内,人工材料的强度变化并不明显;硫酸钙晶体间的空隙是该人工材料承载抗痨药物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痨药 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 抗压缩强度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载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莫西沙星骨水泥物理性能及洗脱性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文鑫 金卫东 +7 位作者 王骞 王自立 蔺治凯 姜敏 孙宇航 孙国良 马妍妮 杜江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35-744,共10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ifampicin,RFP)、异烟肼(isoniazid,INH)、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分别与Palacos R PMMA骨水泥混合制备用于关节结核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载抗结核药物骨水泥(an...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ifampicin,RFP)、异烟肼(isoniazid,INH)、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分别与Palacos R PMMA骨水泥混合制备用于关节结核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载抗结核药物骨水泥(antituberculotic-loaded bone cement,ATLBC)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含抗生素的Palacos R PMMA骨水泥分别与RFP、INH、PZA、MFX按40 g∶1 g、40 g∶2 g的比例混合,依据ISO 5833:2002标准制备载药骨水泥标准试件共8组;对照组为未混合抗结核药物的Palacos R PMMA骨水泥,同法制备标准试件。对各组分别进行物理特性(平均面团时间、平均凝固时间、平均最高温度)测定、混合后20 min及硬化后的机械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模量)测定及不同时间点洗脱液药物浓度测定。结果 RFP(1 g)组、RFP(2 g)组、INH(1 g)组、INH(2 g)组平均面团时间、平均凝固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超过了ISO标准的规定范围,平均最高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NH(1 g)组、INH(2 g)组于混合后14 d硬化,RFP(1 g)组、RFP (2 g)组混合后30 d硬化;且混合后20 min及硬化后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模量测定结果均低于ISO标准的规定值。PZA(1g)组、PZA(2g)组、MFX(1g )组、MFX(2g)组及对照组的物理特性、机械强度测定结果均符合ISO标准的规定,且混合后20 min即硬化。RFP(1g)组、RFP(2g)组、INH(1g)组、INH(2g)组、PZA(1g)组、PZA(2g)组、MFX(1g)组和MFX(2g)组洗脱液药物浓度分别可维持3 d、7 d、90 d、90 d、45 d、60 d、60 d和60 d。结论 RFP、INH与Palacos R PMMA骨水泥混合后均会阻碍骨水泥的聚合,不适于制备载药骨水泥。PZA、MFX与Palacos R PMMA骨水泥混合后不影响其物理特性,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且有较好的洗脱性能。但因PZA最低抑菌浓度较高,故其抗菌活性维持时间较短;MFX抗菌活性维持时间较长,更适于制备载药骨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异烟肼 吡嗪酰胺 聚甲基异丁烯酸 骨黏合剂 迟效制剂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外周血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牛宁奎 王骞 +3 位作者 施建党 王自立 耿广起 金卫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3-915,共3页
目的 探讨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与外周血mRNA基因表达谱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27例脊柱结核患者,分为3组:A组(未治疗时段组)8例、B组(治疗结束时段组)9例、C组(1年随访时段组)10例.对照组为5例非结核患者.利用基因芯片... 目的 探讨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与外周血mRNA基因表达谱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27例脊柱结核患者,分为3组:A组(未治疗时段组)8例、B组(治疗结束时段组)9例、C组(1年随访时段组)10例.对照组为5例非结核患者.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及核转录因子(NF)-κB检测.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A组结核病灶活动;B、C两组结核病灶治愈.基因表达谱提示实验组、对照组有1 89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A、B组之间显著差异表达基因942个,上调936个,下调6个,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及宿主的免疫调节机制;B、C组之间表现为30条非特异性差异基因.A组较B、C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y)、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与NF-κB的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 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外周血mRNA基因表达水平相一致;外周血mRNA表达谱芯片可用于评估超短程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周血 基因表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