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关怀对急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王力傲 苗东 +1 位作者 张磊 王梅英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823-3826,共4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急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急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人文关怀,比较2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脱管率,有创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脱管率显著降低(P<0.05),有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护理满意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理念适当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降低脱管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人文关怀 急诊 护理
下载PDF
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王力傲 张磊 +2 位作者 王梅英 李争俏 侯云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50-56,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50例接受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50例接受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B组50例接受仰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2组治疗0、12、24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及pH值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24 h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入院到开始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与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心率、MAP、呼吸频率、PaCO_(2)均呈下降趋势,PaO_(2)、SpO_(2)、氧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入院0、12、24 h 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24 h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患者入院到开始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与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34,P<0.01)。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氧合指数等相关指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俯卧位 无创正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饱和度 氧合指数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研究
3
作者 王梅英 董俊婵 +5 位作者 阳绪华 侯云生 贾丽君 付丽娜 张磊 王力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于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60 min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及入院24 h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心功能及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B型脑钠肽(BNP)、血乳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24 h内气管插管率),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d)与入院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min)的相关性。结果入院24 h,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MAP以及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_(2)、SpO_(2)、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内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创正压通气时间(d)和入院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min)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r=0.323,P=0.010)。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应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早期 平均动脉压 动脉血氧分压 B型脑钠肽 乳酸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微小RNA物质、血栓标志物、Wells评分系统联合预测高龄髋部骨折DVT风险价值
4
作者 赵亚茹 张磊 王铭震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物质、血栓标志物、下肢深静脉栓塞评分(Wells评分)系统联合对高龄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预测价值,为减少DVT发生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术后1... 目的探究微小RNA物质、血栓标志物、下肢深静脉栓塞评分(Wells评分)系统联合对高龄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预测价值,为减少DVT发生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术后1周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34例)、未DVT组(7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于入院后术前进行Wells评分评估,并检测两组微小RNA物质[微小RNA-374b-5p(miR-374b-5p)、微小RNA-664b-3p(miR-664b-3p)]、血栓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分析DVT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分析(DCA)Wells评分、miR-374b-5p、miR-664b-3p、sTM、PIc、TAT、t-PAIC联合对高龄髋部骨折DVT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结果DVT组术前血浆FDP水平及Wells评分高度可能占比高于未DVT组(P<0.05);DVT组miR-374b-5p相对表达量高于未DVT组,miR-664b-3p相对表达量低于未DVT组(P<0.05);DVT组血浆sTM、PIC、TAT、t-PAIC水平均高于未DVT组(P<0.05);FDP、Wells评分、miR-374b-5p、miR-664b-3p、sTM、PIC、TAT、t-PAIC均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P<0.05);Wells评分、miR-374b-5p、miR-664b-3p、sTM、PIC、TAT、t-PAIC预测高龄髋部骨折DVT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666、0.734、0.750、0.730、0.764、0.761、0.800,各指标联合预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AUC最大,为0.921,且具有良好临床效用(P<0.05)。结论miR-374b-5p、miR-664b-3p、sTM、PIC、TAT、t-PAIC、Wells评分系统联合预测高龄髋部骨折DVT风险的预测效能较高,临床效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 WELLS评分 miR-374b-5p miR-664b-3p
下载PDF
血液净化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抢救1例超大剂量钙通道阻滞剂中毒的护理
5
作者 付丽娜 王梅英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8-439,共2页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s),临床上多用于抗高血压治疗。2022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1例超大剂量CCBs中毒重症患者,采用血液净化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s),临床上多用于抗高血压治疗。2022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1例超大剂量CCBs中毒重症患者,采用血液净化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滞剂 中毒 血液净化 体外膜肺氧合(ECMO) 护理
原文传递
黑热病诊治分析1例
6
作者 贾丽君 魏晓贝 +1 位作者 董冲霄 赵可俭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5-486,共2页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是由利什曼原虫通过雌性白蛉叮咬经血液传播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具有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脾脏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特征。可通过骨髓涂片检查发现利什曼原虫确诊,采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是由利什曼原虫通过雌性白蛉叮咬经血液传播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具有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脾脏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特征。可通过骨髓涂片检查发现利什曼原虫确诊,采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本文报道1例黑热病患者的诊治经过,经积极治疗患者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黑热病 降钙素原(PCT) 葡萄糖酸锑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