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7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Hadoop技术的部队医院HRP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宗仁 韦哲 +1 位作者 王玉珍 陈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为了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程度,增强医疗数据安全性,提升医疗数据采集效率,保障医院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方法以Hadoop分布式平台作为底层平台,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并行计算等技术建设新型HRP系... 目的为了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程度,增强医疗数据安全性,提升医疗数据采集效率,保障医院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方法以Hadoop分布式平台作为底层平台,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并行计算等技术建设新型HRP系统。结果使医院医疗数据更加安全可靠,数据查询、修改更加便捷,网络去中心化效果明显,业务系统负载更加均衡。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医院人、财、物集中运营管理的建设,建立了“全过程、全要素”管理体系,使医院管理执行过程可视、可控,管理信息及时有效获知并且准确完整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oop分布式 医院HRP系统 医疗数据安全 管理体系
下载PDF
应急通信保障与医院通信网络建设策略
2
作者 蒋觐阳 《通信电源技术》 2022年第21期212-214,共3页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院发展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智慧医院的建设推进医院智能化、数字化以及专业化发展也被广泛关注。结合当前医院的盲点和痛点,分析了医院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优化完善管理体系、建...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院发展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智慧医院的建设推进医院智能化、数字化以及专业化发展也被广泛关注。结合当前医院的盲点和痛点,分析了医院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优化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先进技术模型,以满足医院整体信息数据和影像数据传输,提高医院网络通信系统构建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通信保障 通信网络建设 医院发展 信息安全
下载PDF
加强“互联网+”部队医院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3
作者 蒋觐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9期4-6,共3页
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安全建设已成为影响部队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医院信息化安全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仍需积极探索并努力解决,为“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该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安全建设已成为影响部队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医院信息化安全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仍需积极探索并努力解决,为“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该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策略,通过探索融合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多方位内容,为医院实现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 信息化安全建设 解决策略
下载PDF
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研究
4
作者 李宗仁 陈辉 +1 位作者 常俊 王能才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102-106,共5页
目的:设计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用于医院就诊患者诊前分流,加速患者就医流程。方法: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初次进入医院就诊患者的基础数据,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全过程,通... 目的:设计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用于医院就诊患者诊前分流,加速患者就医流程。方法: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初次进入医院就诊患者的基础数据,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全过程,通过改进Adaboost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2011—2020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0年间门诊患者的就诊数据为数据集,对患者在院内就诊进行快速甄别并引导就诊。分析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应用效果。结果:改进Adaboost算法设置自定义限制权重阈值为0.52时,算法准确率为95.56%,预检分诊准确率较传统Adaboost算法提高4.24%。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由采用预分检系统前的0.8 h缩短为0.5 h,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由6 min缩短为4.8 min。结论:基于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能够提前将医院就诊患者进行诊前分流,提高分检效率和分检准确率,缓解医院就诊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分检 实时采集 Spark大数据平台 改进Adaboost算法
下载PDF
超高海拔地区三级医院医护应急队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5
作者 张晓丽 陈健 +3 位作者 常德辉 冯霞 任洁 刘麟玲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了解超高海拔地区三级医院医护应急队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为应对超高海拔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海拔地区医护应急队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问卷,对阿里地区3支野战医疗队482名医护应急队员... 目的了解超高海拔地区三级医院医护应急队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为应对超高海拔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海拔地区医护应急队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问卷,对阿里地区3支野战医疗队482名医护应急队员进行调查。结果三级医院医护应急队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总分为(126.24±14.30)分,得分率为72.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t=7.368,P<0.001)、超高海拔地区训练(t=6.517,P<0.001)、救援经历(t=8.788,P<0.00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救治一线应对工作经历(t=6.003,P<0.001)是超高海拔地区三级医院医护应急队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超高海拔地区三级医院医护应急队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当结合高原病发病特点,注重三级医院医护应急队员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训练,制订系统的应急培训方案及预案,提升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医护应急队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能力
下载PDF
NK细胞特异性敲除UTX以性别差异方式调控黑色素瘤肺转移
6
作者 黄沛 王洪晨 +5 位作者 黄河 谢佳新 吴玉 周思敏 廖馨怡 管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815,共9页
目的探究X染色体编码的表观调节因子UTX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Ncr1-i Cre工具雄鼠与UTX^(fl/fl)雌鼠杂交,获得F1代Ncr1-i Cre^(+)UTX^(fl/-)雄鼠,进而将F1代小鼠与UTX^(fl/fl)雌鼠杂交,获得... 目的探究X染色体编码的表观调节因子UTX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Ncr1-i Cre工具雄鼠与UTX^(fl/fl)雌鼠杂交,获得F1代Ncr1-i Cre^(+)UTX^(fl/-)雄鼠,进而将F1代小鼠与UTX^(fl/fl)雌鼠杂交,获得对照雄鼠Ncr1-i Cre^(-)UTX^(fl/-)(M-对照)和NK细胞特异性敲除UTX雄鼠Ncr1-i Cre^(+)UTX^(fl/-)(M-敲除);以及对照雌鼠Ncr1-i Cre^(-)UTX^(fl/fl)(F-对照)和UTX基因敲除雌鼠Ncr1-i Cre^(+)UTX^(fl/fl)(F-敲除)。UTX基因敲除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观察肺脏转移的肿瘤结节数量;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肺脏NK细胞比例(CD3~-CD19~-NK1.1^(+))、数量、成熟分子KLRG1和CD11b、表达活化受体NKG2D和CD69及效应分子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改变;继而将分选的NK细胞与B16F10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B16F10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与M-对照雄鼠相比较,M-敲除雄鼠肺脏黑色素瘤结节数量显著减少(P<0.05);肺脏NK细胞比例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1);NK细胞成熟标志分子KLRG1和CD11b比例无显著改变;NK细胞毒性分子穿孔素表达增加(P<0.01),而效应分子颗粒酶B、脱颗粒标志分子CD107a,以及细胞因子IFN-γ无统计学差异;NK细胞与B16F10细胞共培养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相比于F-对照雌鼠,F-敲除雌鼠肺脏黑色素瘤结节数量无统计学差异;肺脏NK细胞比例和数量显著增加(P<0.05);KLRG1和CD11b比例显著减少(P<0.01);NK细胞穿孔素表达增加,颗粒酶B、CD107a和IFN-γ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NK细胞与B16F10细胞共培养,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NK特异性敲除UTX以性别差异方式调控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 黑色素瘤 NK细胞 性别 UTX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搔刮与宫腔灌注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张宗翠 马薇 +2 位作者 王玲 阎一鑫 石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搔刮、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TE)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到2023年6月在中...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搔刮、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TE)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到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ICSI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204例。移植前未行特殊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A组,52例),行子宫内膜搔刮治疗者为搔刮组(B组,60例),行G-CSF宫腔灌注者为灌注组(C组,48例),行内膜搔刮联合宫腔灌注者为联合组(D组,44例)。比较对照组与各治疗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移植胚胎情况、移植时子宫内膜情况以及移植后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以及活产率。结果:对照组与各治疗组间患者的年龄(F=1.392,P=0.246)、体质指数(F=1.969,P=0.120)、不孕年限(F=0.416,P=0.742)、不孕类型(χ^(2)=4.693,P=0.196)、不孕因素(χ^(2)=7.206,P=0.616)、内膜准备方法(χ^(2)=11.289,P=0.256)、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F=1.736,P=0.161)、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F=1.894,P=0.132)、雌二醇(estradiol,E2)(F=1.614,P=0.181)、既往移植次数(χ^(2)=4.041,P=0.257)、妊娠次数(F=0.024,P=0.995)、流产次数(F=0.118,P=0.949)、移植胚胎个数(F=0.345,P=0.793)、移植胚胎发育天数(χ^(2)=1.638,P=0.6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A组(7.93±1.34、8.06±0.85、7.79±1.20 vs.6.81±0.91,F=13.88,P<0.001),B组、C组、D组移植日Ⅲ型内膜血流较A组均增高(56.7%、54.2%、56.8%vs.28.8%,χ^(2)=13.70,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51.1%、39.2%、48.6%vs.22.0%,χ^(2)=18.095,P<0.001)、(65.0%、58.3%、54.5 vs.28.9%,χ^(2)=16.1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生化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68.3%、66.7%vs.40.4%,χ^(2)=10.936,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的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45.8%vs.20.5%、10.7%,χ^(2)=9.476,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的活产率均明显高于A组(55.0%、47.9%、47.7%vs.19.2%,χ^(2)=16.4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C组、D组之间的早期流产率及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之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搔刮、宫腔灌注G-CSF单一治疗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均能增加TE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且均能改善TE患者行IVF-ET/ICSI后的妊娠结局,但3种治疗措施间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且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能增加TE患者行IVF-ET/ICSI的多胎妊娠率,增加病理妊娠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灌注 内膜搔刮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薄型子宫内膜 冻融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T细胞耗竭在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史婷婷 王顺娜 杨妹霞 于晓辉 张久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7,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微环境(TME)时,T细胞会因持续受到抗原刺激,进而陷入T细胞耗竭(Tex)状态。这一状态不但会使患者身体免疫力降低,还会导致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等。因此,深入剖析Tex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并探寻逆转Tex的有效策略,是HCC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关键所在。故本文旨在总结HCC患者发生Tex的作用机制及现阶段逆转Tex药物研发的现状与不足,以期为HCC患者免疫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耗竭(Tex) 肝细胞癌(HCC)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TME) 综述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杜晓宇 马建国 +7 位作者 夏任捷 姚伟晴 许威 欧思易 王东山 缪佰纹 宋雷(综述) 阎龙(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1,共6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黑色素瘤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时机不断提前,为新辅助治疗的发展和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契机。黑色素瘤新辅助ICIs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CIs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黑...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黑色素瘤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时机不断提前,为新辅助治疗的发展和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契机。黑色素瘤新辅助ICIs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CIs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学缓解率。近期研究表明,ICIs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可以在黑色素瘤患者新辅助治疗中增强抗肿瘤的疗效。ICIs在黑色素瘤患者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的优化治疗方案、防控不良事件、识别假性进展与处理寡进展事件已成为目前重点研究内容,寻找免疫治疗标记物将成为热点研究方向。本文就ICIs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面临的争议和挑战,以及未来探索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ICIs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联合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LCN2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永泰 杨朕钰 +2 位作者 李岩 吴嘉静 赵波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7,共8页
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是人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的一员,已被证明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研究表明,LCN2通过介导炎症、氧化应激反应、铁死亡等路径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是人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的一员,已被证明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研究表明,LCN2通过介导炎症、氧化应激反应、铁死亡等路径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从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及焦虑症等方面,阐述LCN2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机制,以期加深临床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运载蛋白2 脑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焦虑症 抑郁症
下载PDF
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刘斌 杨艳丽 马迎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细胞内及腔内黏液,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中4例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4例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Adcc由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和筛孔状,腔内可见黏液;MEC由黏液细胞、上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腔内含有黏液。免疫表型:4例Adcc中CKpan、p40和p63均阳性,例4 Ki67增殖指数约70%,其余Ki67增殖指数为15%~25%。4例MEC中CKpan、CK8/18、CK5/6和p63均阳性,p40部分阳性,AB-PAS染色显示细胞内及腔内黏液蓝染,Ki67增殖指数均约15%。结论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罕见,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不同亚型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有差异,因此掌握各型特点尤为重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等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自噬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
12
作者 邢国静 王丽菲 +4 位作者 罗龙龙 郑晓凤 高春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4,共6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的胞质蛋白和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在AILI的病理生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机制涉及APAP蛋白加合物、氧化应激、JNK活化、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本文通过阐述自噬在AILI中的生物学机制,为AILI的治疗和自噬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醋氨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过程
下载PDF
miR-129-3p模拟物对尾吊小鼠发生骨流失的影响
13
作者 武艺 安梓栋 +5 位作者 庞永杰 王立强 王新扬 高玉海 李雪雁 陈克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09,共7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miR-129-3p模拟物(agomir)是否可对抗后肢废用引起的骨流失,为预防微重力环境骨流失提供新思路。方法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模型组(TS)、尾吊+miR-129-3p agomir给药组(miRNA)和尾吊+miR-129-3...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miR-129-3p模拟物(agomir)是否可对抗后肢废用引起的骨流失,为预防微重力环境骨流失提供新思路。方法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模型组(TS)、尾吊+miR-129-3p agomir给药组(miRNA)和尾吊+miR-129-3p阴性序列agomir对照组(NC)。miRNA组通过内眦静脉注射给予4 mg·kg-1 miR-129-3p agomir,一周2次,NC agomir组的给药剂量、方法和次数与miR-129-3p agomir组一致,CON组和TS组只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所有小鼠取材,进行股骨Micro-CT扫描、股骨三点弯曲试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和骨组织中成骨相关蛋白表达量分析。结果4周后TS组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Tb.BMD、Tb.Th、Tb.N、Tb.BS/TV和Tb.BV/TV明显低于CON组(P<0.01);而Tb.Sp TS组明显高于CON组(P<0.05),股骨最大载荷及弯曲强度明显下降(P<0.01),血清骨形成指标PINP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而骨吸收指标CTX-I含量明显高于CON组(P<0.01),血清氧化损伤指标8-iso-PGF2α和8-OHdG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骨组织中成骨相关蛋白表达量都明显下降(P<0.01),而miRNA组所有指标的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TS组。结论miR-129-3p模拟物可显著降低后肢废用引起的骨流失。该实验为预防微重力环境骨流失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9-3p基因 骨质疏松 模拟失重 成骨细胞分化 微重力 内眦静脉注射
下载PDF
胃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王顺娜 史婷婷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350-352,共3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给全球医疗带来极大负担[1]。尽管目前临床上GC的治疗策略多样化,但对GC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其5年生存率仅约6%[2],因此进一步探索驱动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给全球医疗带来极大负担[1]。尽管目前临床上GC的治疗策略多样化,但对GC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其5年生存率仅约6%[2],因此进一步探索驱动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是活细胞分泌到周围微环境中的微小囊泡,通过旁分泌信号传导和其他各种机制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肿瘤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并能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运输载体和治疗靶点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外囊泡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王顺娜 史婷婷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筛查率似乎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内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前两...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筛查率似乎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内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前两者检查方式由于有创性、费用昂贵、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并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早期筛查,故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筛查EGC是未来研究的必经之路。血清学生物标志物检查微创、费用相对较低、简易方便。本文就当前不同类别的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包括传统生物标志物、胃功能类生物标志物、DNA及相关基因类生物标志物、非编码RNA类生物标志物、抗体或抗原类生物标志物等在EGC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早期胃癌 血清学 筛查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预后预测指标研究进展
16
作者 石蕊 冯淑娴 +1 位作者 马薇 张宗翠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57-60,65,共5页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手段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带来广阔前景,但部分患者仍表现出不良预后。因此,对ICI免疫治疗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变得尤为迫切。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肿瘤及...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手段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带来广阔前景,但部分患者仍表现出不良预后。因此,对ICI免疫治疗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变得尤为迫切。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肿瘤及其宿主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已有证据显示三级淋巴结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及肿瘤突变负荷与ICI免疫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ICI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预后预测指标进行综述,以期推动精准免疫肿瘤学领域的发展,并为未来基于ICI免疫治疗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中的临床试验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性宫颈癌 免疫治疗 三级淋巴结构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 肿瘤突变负荷
下载PDF
血清CCR3、CXCL13、CCL20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17
作者 石鑫 张克钊 +1 位作者 申旭龙 吴伟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3(CCR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与腹腔镜结直肠癌(CRC)根治术(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LRRCC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3(CCR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与腹腔镜结直肠癌(CRC)根治术(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LRRCC治疗的CRC患者220例,根据术后3年是否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对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220例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8.64%(63/220)。与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升高(P<0.05)。复发转移组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CCR3≥310 pg/mL、CXCL13≥240 pg/mL、CCL20≥24 pg/mL均是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CR3、CXCL13、CCL20联合预测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3(95%CI:0.856~0.939),大于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3.805、4.339、4.487,P<0.001)。结论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与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血清CCR3、CXCL13、CCL20联合预测对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CR3 CXCL13 CCL20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NK细胞与CD8+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免疫耗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伍杨 李甜 +8 位作者 王顺娜 张润兵 朱惠娟 朱玲玲 张亚妮 史婷婷 郭佩佩 于晓辉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58-46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进行治疗,但由于HBV感染后将其共价闭合环状DNA嵌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上述药物无法彻底清除HBV,多数临床...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进行治疗,但由于HBV感染后将其共价闭合环状DNA嵌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上述药物无法彻底清除HBV,多数临床HBV患者表现为功能性治愈,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大意义。HBV感染后宿主免疫反应的强弱是影响HBV能否被清除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CD8+T细胞在清除病毒感染和抑制病毒复制中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NK细胞和CD8+T细胞会表现出一种功能和数量低下的免疫耗竭状态,这极大减弱了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免疫耗竭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仍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当前慢性HBV感染中NK细胞和CD8+T细胞发生免疫耗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CHB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 CD8+T细胞 免疫耗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顺娜 伍杨 +2 位作者 郑晓凤 于晓辉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43-447,452,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外泌体(MSCs-exosomes,MSCs-EXO)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生存的特性,现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新兴治疗...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外泌体(MSCs-exosomes,MSCs-EXO)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生存的特性,现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新兴治疗方式。它们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抗炎因子来抑制炎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缓解。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中许多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就MSCs及MSCs-EXO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治疗 炎症性肠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N^(6)-甲基腺苷RNA修饰相关调节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伍杨 李甜 +4 位作者 朱玲玲 张润兵 吴楚江 杨妹霞 张久聪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07-212,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并已成为全球增长率最快的癌症之一。然而,尽管当前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对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改善,但针对晚期HCC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仍较低,...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并已成为全球增长率最快的癌症之一。然而,尽管当前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对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改善,但针对晚期HCC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仍较低,因此探究新的治疗手段势在必行。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最丰富的内部RNA修饰之一,在调节RNA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m6A相关调节因子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m6A相关调节因子在HCC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临床HCC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 RNA修饰 调节因子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