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光科技信息化建设研讨
1
作者 程翔 彭旭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10年第5期29-32,共4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高科技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品创新为中心,这些外部条件促进了聚光科技始终坚持建立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IT战略目标。
关键词 现代科技 信息化建设 聚光 产品全生命周期 高科技企业 经济全球化 产品创新 IT战略
下载PDF
聚光科技新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研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新奇 叶华俊 +3 位作者 张学锋 杨伟伟 陈智锋 马放均 《现代仪器》 2011年第5期19-23,共5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无损的绿色分析技术,该技术在粮油饲料、石化、纺织、制药等行业应用广泛,逐步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质量控制手段。为适用不同应用需求,聚光科技研制国产化的实验室、便携式以及在线分析三大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器,...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无损的绿色分析技术,该技术在粮油饲料、石化、纺织、制药等行业应用广泛,逐步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质量控制手段。为适用不同应用需求,聚光科技研制国产化的实验室、便携式以及在线分析三大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器,并且开发与仪器相配套的包含分析预测软件、化学计量学建模软件及网络远程管理软件三合一的软件系统。本文介绍聚光科技国产化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研究进展,以及所研制的近红外仪器软硬件组成模块、设计特点以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科技近 红外光谱 仪器研制
下载PDF
聚光科技水文水质一体化智能自动监测系统
3
《中国水利》 2014年第21期74-74,共1页
聚光科技水文水质一体化智能自动监测系统由水质分析单元、水情(雨量、水位)及流量监测分析单元、视频监控单元、智能采水单元、配水预处理单元、辅助分析单元、动力环境监控单元、水文水质数据传输子系统和数据分中心子系统组成,实... 聚光科技水文水质一体化智能自动监测系统由水质分析单元、水情(雨量、水位)及流量监测分析单元、视频监控单元、智能采水单元、配水预处理单元、辅助分析单元、动力环境监控单元、水文水质数据传输子系统和数据分中心子系统组成,实现水质监测过程中的水样自动采集、预处理及检测,以及水位、雨量、流量自动测报,视频信号自动保存和上传,实现对水文水质的实时连续、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感知区域水文水质状况,为区域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中小河流监测、城市排水与防涝、地下水和水功能区水质水量评价、纳污总量控制、应急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监测系统 分析单元 传输子系统 城市排水 自动测报 流量监测 水预处理 区域水资源 环境监控 中小河流
下载PDF
聚光科技科学仪器差异化创新战略探讨
4
作者 王欣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2年第5期98-102,共5页
聚光科技通过差异化创新,实施人才战略,摆脱跟随模仿,实现技术创新,在科学仪器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章重点介绍聚光科技差异化创新战略的内涵、具体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最后提出差异化创新对聚光科技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聚光科技通过差异化创新,实施人才战略,摆脱跟随模仿,实现技术创新,在科学仪器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章重点介绍聚光科技差异化创新战略的内涵、具体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最后提出差异化创新对聚光科技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科技 差异化创新 科学仪器设备 自主创新 人才战略 三维矩阵式管理模式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示--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案例
5
作者 张昊泽 黄会斐 +3 位作者 高凯拓 郭帅 刘冰心 周佳恒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1-67,91,共8页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型进行污染特征识别,明确了主要污染形式及来源,给出了针对性生态修复意见,提高了综合治理效率。进而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修复了流域生态系统。同时,基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及千岛湖水基金,构建了多元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生态补偿体系贡献了浙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 千岛湖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生态补偿 综合规划
下载PDF
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研究分析
6
作者 李光超 李燕 +1 位作者 刘艳奇 周绪申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为分析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开展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潮河入海口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分析,海水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浓度、潮河总氮排海量分析。结果表明:1)海水无机氮浓度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无机... 为分析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开展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潮河入海口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分析,海水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浓度、潮河总氮排海量分析。结果表明:1)海水无机氮浓度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无机氮浓度在7月、8月和9月最高,水质不能满足海水优良水体要求。无机氮浓度主要受硝酸盐氮影响,在7月、8月和9月硝酸盐氮分别占无机氮的84%、89.7%和82%;2)潮河贾家、邵家断面总氮浓度最低出现在汛期雨季,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7、-0.785,为负相关性,这与汛期雨季潮河水量增大有关;3)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与潮河总氮排海量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海水中无机氮浓度受总氮排海量影响较明显。贾家总氮排放量高是导致总氮排海量高的主要原因,总氮排海量受水流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潮河 总氮 无机氮
下载PDF
正确认识园区限值限量监控体系理论与实践
7
作者 陈刚 童颂颖 诸露露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国内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生态环境进行梳理,总结了企业环境管控和园区内部管理驱动的需求,从总体目标、管理要求、建设要求等角度阐述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途径,并对工业园区限值限量政策落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工业园区 限值限量 监测监控 重大理论 实践途径
下载PDF
高次旋转多项式的夹爪驱动盘设计分析
8
作者 巨刚 罗云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2期83-86,共4页
针对机械夹爪驱动盘运动轨迹平滑性设计问题,提出转盘类时间指数的高次多项式与一次旋转方程相融合的方法。在平面坐标系中对时间类指数高次多项式函数进行参数矩阵(基圆半径、联动圆盘类时间指数、运动行程角、运动行程)设定。将平面... 针对机械夹爪驱动盘运动轨迹平滑性设计问题,提出转盘类时间指数的高次多项式与一次旋转方程相融合的方法。在平面坐标系中对时间类指数高次多项式函数进行参数矩阵(基圆半径、联动圆盘类时间指数、运动行程角、运动行程)设定。将平面坐标系中相关高次多项式离散点带入旋转坐标系中实现偏转,得到高次旋转多项式轨迹方程。采用一次到八次多项式分别对机械夹爪驱动盘运动轨迹曲线的位移、类速度、类加速度、类超加速度进行分析,得知二次以上旋转多项式的机械夹爪驱动盘运动轨迹基本处于平滑状态。实验证明:机械夹爪驱动盘运动的平稳性与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夹爪 高次多项函数 旋转矩阵 类时间指数
下载PDF
长江下游某断面总磷溯源研究
9
作者 王恩强 《青海环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了研究某考核断面总磷污染情况,在其所在的干流及汇入支流共确定了29个采样点,采用无人机采样和人工采样结合的方式进行采样,监测总磷和溶解态总磷浓度,并估算年输入通量。通过三维荧光等手段进行水污染溯源,结果表明D3断面总磷浓度最... 为了研究某考核断面总磷污染情况,在其所在的干流及汇入支流共确定了29个采样点,采用无人机采样和人工采样结合的方式进行采样,监测总磷和溶解态总磷浓度,并估算年输入通量。通过三维荧光等手段进行水污染溯源,结果表明D3断面总磷浓度最高,达到Ⅲ类水,上游来水主要影响D3断面溶解态总磷浓度,而本地颗粒态总磷的上升是导致近期D3断面总磷超标的最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溶解态总磷 断面 监测 三维荧光 溯源
下载PDF
气相色谱-双极离子迁移谱现场快速检测空气中恶臭异味污染物
10
作者 李林 刘巍 +2 位作者 王静 胡文艳 朱颖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4期0133-0139,共7页
恶臭污染是典型的扰民污染,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异味物质的监测和治理已成为解决老百姓身边问题的重大需求。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气相色谱-双极离子迁移谱(GC-DIMS)联用系统,建立了国标及上海地标中要求管控的22种恶臭因... 恶臭污染是典型的扰民污染,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异味物质的监测和治理已成为解决老百姓身边问题的重大需求。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气相色谱-双极离子迁移谱(GC-DIMS)联用系统,建立了国标及上海地标中要求管控的22种恶臭因子现场检测方法,并优化了联用系统的分析条件。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实现22种恶臭因子的全覆盖检测,无需富集,检测限在ppt-ppb之间,通过玻尔兹曼拟合的标准曲线R2>0.98。将该系统应用于某污水治理企业废气现场检测,成功鉴定出30余种异味物质,并通过指纹谱比对的方法,溯源到导致总排口异味浓度超标的具体进水口。GC-DIMS联用技术是一种恶臭物质覆盖范围宽、灵敏度高的现场检测技术,可以为我国恶臭污染监测和管控提供装备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双极性离子迁移谱 现场检测 恶臭异味
下载PDF
聚光:聚焦创新之光
11
《经贸实践》 2017年第3期53-54,共2页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分析仪器行业和环保监测仪器行业龙头企业,专注于为各行业用户提供领先的技术应用服务和绿色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关键词 创新 聚焦 行业龙头企业 分析仪器行业 监测仪器 应用服务 行业用户 公司
原文传递
OMI和TROPOMI的中国对流层NO_(2)污染数据的时空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美欣 吴莹 鲍艳松 《海洋气象学报》 2023年第1期75-86,共12页
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臭氧层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和对流层观测仪(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TROPOMI)遥感反演产品数据,统计两种数据在中国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缺失率,分析得出两者的时空... 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臭氧层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和对流层观测仪(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TROPOMI)遥感反演产品数据,统计两种数据在中国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缺失率,分析得出两者的时空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该时间段内,两种传感器数据缺失率呈现“S”形的变化趋势,TROPOMI月数据缺失率低于OMI,TROPOMI年平均数据缺失率为3.98%,OMI年平均数据缺失率为36.22%,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不同仪器的分辨率不同。(2)在中国区域内,两种数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4,但TROPOMI获得的对流层NO_(2)年平均柱浓度值大于OMI;从季节差异上来看,TROPOMI获得的结果同样相对OMI的结果高出57.5%,造成OMI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OMI传感器在有云(非晴空)情况下用其他卫星观测进行校正,使得结果平均降低15%,但不会影响季节变化趋势。(3)季节相关性方面,秋、冬两季相关性较好,春、夏两季相对较差,是由于春、夏季节NO_(2)柱浓度易受其他气体污染物的影响,且两种传感器在反演方法上有所不同,会造成一定的系统误差。(4)在重污染情况下,TROPOMI传感器获得的地域范围相比于OMI大1.54%,只有在冬季污染最为严重的情况下,TROPOMI获得的污染区域相比于OMI小0.86%。(5)在时空差异上,东部地区两者差异明显,TROPOMI获得的月平均结果相比于OMI的结果大10.21%,西部差异不大,中国不同城市群之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NO_(2)柱浓度 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 臭氧层观测仪(OMI) 中国 时空分布差异
下载PDF
长江下游典型城市江段有机氮磷识别及传输路径
13
作者 余明星 苏海 +5 位作者 李名扬 吴效俭 张凯 马攀 马煜宁 胡冠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04-3615,共12页
采集长江下游典型城市江段干流、河汊以及入江涵闸口、支流汇入口共8个点位水样,基于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目标江段水中有机氮磷污染物种类、来源和传输路径,结果表明:目标江段共识别出60种有机污染物,其中... 采集长江下游典型城市江段干流、河汊以及入江涵闸口、支流汇入口共8个点位水样,基于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目标江段水中有机氮磷污染物种类、来源和传输路径,结果表明:目标江段共识别出60种有机污染物,其中有机氮包括氨基甲磺酸、尿素、苯甲腈等11种,有机磷包括4-羟基苯基膦酸和硫代磷酸三甲酯2种,主要涉及医药、农药原辅料、个人护理品和材料制造原辅料.目标江段有机氮磷污染物存在3条传输路径:路径Ⅰ为有机氮叠加有机磷传输;路径Ⅱ以无机磷传输为主,也存在一定的有机氮传输;路径Ⅲ以有机氮传输为主,也存在一定的有机磷传输.目标江段有机氮磷污染物传输,主要受水文要素控制,与水流向基本一致.此外还存在上游来水汇入和区域内自身产生两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指纹图谱 非靶向筛查 气质联用仪 有机氮磷污染溯源
下载PDF
典型沿海化工园区PM_(2.5)与O_(3)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刚 童颂颖 +3 位作者 於有利 金周军 王倩 朱伟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10期131-138,共8页
当前沿海地区化工园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研究为精准管控做好支撑。在此背景下,基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如东沿海化工园区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园区空气质量污染变化,重点研究PM_(2.5)和O_(3)时... 当前沿海地区化工园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研究为精准管控做好支撑。在此背景下,基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如东沿海化工园区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园区空气质量污染变化,重点研究PM_(2.5)和O_(3)时序特征,并在典型污染事件中借助后向轨迹追踪PM_(2.5)和O_(3)污染潜在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园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2%,PM_(10)、PM_(2.5)、SO_(2)、NO_(2)、CO及O_(3)年评价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从浓度变化来看,PM_(2.5)月均值表现出“冬春高、秋夏低”的季节变化特征,臭氧8 h平均值(O_(3)-8 h)呈M型变化趋势且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从小时季节特征来看,高浓度PM_(2.5)主要集中在冬季的上午和夜间,O_(3)小时高值通常出现在夏秋季的中午和下午。3)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月变化趋势和O_(3)-8 h相反,季节顺序大小依次为冬、春、秋、夏,且夏季优良率显著低于年优良率水平;全年O_(3)超标天集中分布在5—11月,这与对应月份空气质量优良率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PM_(2.5)作为首要污染物和超标污染物仅发生在冬季,亦是影响冬季空气质量优良率的唯一污染指标。4)基于典型污染事件后向轨迹及聚类分析,事件1(O_(3)主导型污染案例)中O_(3)污染气团来源以西北方向的远距离传输为主,事件2(PM_(2.5)主导型污染案例)中的PM_(2.5)污染气团主要归于临近省份的局地污染输送和国外及中国西北地区的远距离气流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化工园 大气超级站 PM_(2.5)与O_(3) 时序特征 后向轨迹
下载PDF
一种改进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复杂场景下的车牌识别模型
15
作者 洪顺贺 胡宸滔 +1 位作者 铁治欣 丁成富 《建模与仿真》 2023年第3期2498-2504,共7页
识别自然场景图像中的汽车牌照是一项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许多现有方法对于在固定场景下收集的牌照表现良好,但它们的性能在诸如车牌角度倾斜、光照强度过亮或过暗、图片模糊等复杂的环境中显著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卷积... 识别自然场景图像中的汽车牌照是一项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许多现有方法对于在固定场景下收集的牌照表现良好,但它们的性能在诸如车牌角度倾斜、光照强度过亮或过暗、图片模糊等复杂的环境中显著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卷积循环神经网络车牌识别模型,在网络中加入幻影模块(Ghost Block)和卷积块注意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CBAM),能够提高车牌字符特征提取的丰富程度的同时在通道和空间方向上对车牌字符特征进行加权,提高模型对车牌字符识别的准确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车牌识别 车牌字符识别 自然场景图像 汽车牌照 复杂场景 空间方向 卷积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提取和LSTM的PM 2.5浓度预测模型
16
作者 舒莹 胡宸滔 +1 位作者 铁治欣 丁成富 《建模与仿真》 2023年第3期2525-2533,共9页
PM2.5是空气污染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类污染物之一,对PM2.5的准确预测可以为人们社会活动的决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使用自编码器(Auto-encoder)能够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但是需要训练的参数量大,所需的计算资源也会增加,于是本文提出了... PM2.5是空气污染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类污染物之一,对PM2.5的准确预测可以为人们社会活动的决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使用自编码器(Auto-encoder)能够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但是需要训练的参数量大,所需的计算资源也会增加,于是本文提出了一种待训练参数比Auto-encoder减少了24%的PM2.5预测模型FE-LSTM (Feature Extraction-LSTM)。FE-LSTM模型基于SE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模块,先使用CNN提取出输入张量的初始特征,再通过SE注意力对特征张量按通道加权,通过全连接和重构后使用LSTM得出污染浓度的预测值。在北京PM2.5数据集上,对FE-LSTM模型及对比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FE-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浓度 空气污染 浓度预测 注意力机制 特征提取 参数量 决策制定
下载PDF
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性能
17
作者 陈昊 周溦溦 +5 位作者 郑兴兴 胡婕 苏哲 杨天宇 曹爽 骆立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5-596,共12页
采用不同类型分子筛浸渍负载活性组分Ru制备Ru/M(M=β、MCM-41、Y、ZSM-5)催化剂,考察其对甲苯的催化性能,并通过XRD、BET、SEM、XPS、H_(2)-TPR、NH_(3)-TPD等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孔道结构、酸性位等物化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采用不同类型分子筛浸渍负载活性组分Ru制备Ru/M(M=β、MCM-41、Y、ZSM-5)催化剂,考察其对甲苯的催化性能,并通过XRD、BET、SEM、XPS、H_(2)-TPR、NH_(3)-TPD等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孔道结构、酸性位等物化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以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Y为载体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优,在300℃左右,甲苯基本完全降解,CO_(2)选择性接近99%,几乎无副产物生成.由此说明,适宜的孔径尺寸、丰富的酸性位、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促进分子筛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甲苯 分子筛 孔道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走航监测的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恶臭污染特征分析
18
作者 陈刚 王旭涛 +6 位作者 童颂颖 张丽晨 王培城 鲍雅莉 王栋 操晚 金辰晨 《环境科技》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探究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恶臭污染特征,分别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于下午、夜间及凌晨进行走航监测。结果表明:工业区检出硫化氢(H2S)、氨(NH3)、苯乙烯(SM)、甲硫醇(MT)、甲硫醚(DMS)和三甲胺(TMA)6种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厂界排放标准;居民... 为探究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恶臭污染特征,分别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于下午、夜间及凌晨进行走航监测。结果表明:工业区检出硫化氢(H2S)、氨(NH3)、苯乙烯(SM)、甲硫醇(MT)、甲硫醚(DMS)和三甲胺(TMA)6种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厂界排放标准;居民区检出的4种恶臭污染物(H2S,NH3,SM和TMA),仅H2S出现超标现象;工业区和居民区污染物种类差异不大,但工业区污染物浓度整体高于居民区,尤其是NH3和H2S;从嗅阈值角度分析,工业区和居民区主要受NH3和H2S影响,此外,居民区还受到SM,TMA影响。运用特征雷达图分区域和时段呈现恶臭污染情况,有助于认识恶臭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可为恶臭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 恶臭污染 走航监测 嗅阈值 特征雷达图
下载PDF
江苏省如东沿海化工园VOC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19
作者 陈刚 童颂颖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为研究江苏省如东沿海化工园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园区年主导风向下风向空气超级站对VOCs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VOCs时序浓度水平、环境影响程度,并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 为研究江苏省如东沿海化工园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园区年主导风向下风向空气超级站对VOCs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VOCs时序浓度水平、环境影响程度,并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ρ(TVOC)为14.6~751.7μg/m^(3),年均值为138.5μg/m^(3),呈现夏低、冬高的季节特征,浓度高值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7:00—09:00和19:00—21:00,其中烯烃占比最高;根据月均质量浓度排名筛选优控因子有乙烯、乙烷、丙烯腈、丙烷和二氯甲烷;(2)对臭氧(O_(3))生成贡献关键活性物种为乙烯、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乙烷和甲苯,其中乙烯占所有因子贡献率为90%以上;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贡献相对于O_(3)有着明显的秋冬高、春夏低的季节特征,烯烃和芳香烃为主要贡献组分,关键活性物种为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甲基环己烷和环戊烷;(3)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7个因子对人体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苯、苯乙烯和1,3丁二烯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水平内,但仍须关注夏、冬季卤代烃类排放水平以及冬季苯和1,3丁二烯排放;综合环境影响指数(CEI)分析表明,烯烃依旧是园区重点关注的VOCs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VOCs走航观测在化工园区污染源排查中的应用——以江苏省如东园区为例
20
作者 陈刚 童颂颖 +2 位作者 王旭涛 诸露露 金辰晨 《环境科技》 2023年第3期66-70,共5页
基于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PI-TOFMS)数据,研究如东化工园夏季大气中VOCs排放水平、变化特征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走航观测VOCs质量浓度范围为16.65~107.91μg/m3,均值为37.66μg/m3,主要组分为含氧有机物、芳香烃、卤代烃、有机硫... 基于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PI-TOFMS)数据,研究如东化工园夏季大气中VOCs排放水平、变化特征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走航观测VOCs质量浓度范围为16.65~107.91μg/m3,均值为37.66μg/m3,主要组分为含氧有机物、芳香烃、卤代烃、有机硫和有机胺等;前10位VOCs组分依次为2-己酮、氯苯、甲苯、2-丁酮、DMF、二甲苯、二甲二硫醚、四氯乙烯、苯和丙酮,占总VOCs浓度的78.7%;累计32次走航样本共出现高值点60次,出现高值频次的组分主要为芳香烃(40%)、卤代烃(35%)和OVOCs(15%);观测期间二甲苯、2-己酮、甲苯和异戊二烯对臭氧生成贡献较大,OFP贡献前3的组分为芳香烃、OVOCs和烯烃。利用走航观测能够快速获取VOCs排放特征,且时空分辨率较高,在化工园区污染源排查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TOFMS VOCS 走航观测 化工园区 污染源排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