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蜘蛛丝聚合物结构及分子运动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邓益斌 胡炳文 周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27-1433,共7页
运用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聚丙氨酸多肽片段(Ala)5与高分子齐聚物聚苯乙烯(PS,分子量2000)及聚异戊二烯(PI,分子量2210)共聚而成的类蜘蛛丝蛋白聚合物———聚苯乙烯-co-聚丙氨酸聚合物(PS-co-PAL)和聚异戊二烯-co-聚丙氨酸聚合... 运用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聚丙氨酸多肽片段(Ala)5与高分子齐聚物聚苯乙烯(PS,分子量2000)及聚异戊二烯(PI,分子量2210)共聚而成的类蜘蛛丝蛋白聚合物———聚苯乙烯-co-聚丙氨酸聚合物(PS-co-PAL)和聚异戊二烯-co-聚丙氨酸聚合物(PI-co-PAL)的结构及分子运动.聚合物13CCP/MASNMR(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及其旋转坐标系中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13C))的结果表明,此两种聚合物中多肽片段(Ala)5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即相似的化学环境和二级结构,并具有相近的T1ρ(13C),即类似的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宏观力学性质明显不同:常温下,PS-co-PAL呈硬颗粒状,PI-co-PAL呈橡胶状且易拉伸.结果说明聚合物力学性质与高分子链段的性质密切相关.PI-co-PAL聚合物的PI链段,其骨架—CH2CH—的T1ρ为(5.3±0.4)ms,而PS-co-PAL聚合物的PS链段,其骨架—CH2CH—的T1ρ为(47.0±5.5)ms,说明二聚合物中PI链段较PS链段更为柔软.另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化学位移计算证明,聚合物PS-co-PAL和PI-co-PAL中多肽片段(Ala)5的二面角均为(-131°,142°),说明它们以β-折叠构象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类蜘蛛丝蛋白聚合物 高分子齐聚物 固体核磁共振
下载PDF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在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鹏 丁建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年第5期39-42,共4页
对于医用高分子材料而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至关重要;而在不改变材料本体性质的前提下实施表面改性是一种重要而相对实用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对于该技术用于表面改性的基本途径和目前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主要用... 对于医用高分子材料而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至关重要;而在不改变材料本体性质的前提下实施表面改性是一种重要而相对实用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对于该技术用于表面改性的基本途径和目前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主要用途进行了综述,尤其是总结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在提高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高分子材料 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一种具有光致变色特性的膜蛋白/聚合物复合膜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德旺 明明 +4 位作者 洪洁 吴佳 李庆国 黄伟达 丁建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8-1082,共5页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古紫质4(archaerhodopsin-4,AR4)膜蛋白的基因转入本身不表达该蛋白质、也不表达玉红素的嗜盐菌株L33中,去除了天然菌株xz515所获得的AR4膜蛋白脂环境中的玉红素,优化了AR4的光致变色性能.将重组古紫质4包埋于聚乙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古紫质4(archaerhodopsin-4,AR4)膜蛋白的基因转入本身不表达该蛋白质、也不表达玉红素的嗜盐菌株L33中,去除了天然菌株xz515所获得的AR4膜蛋白脂环境中的玉红素,优化了AR4的光致变色性能.将重组古紫质4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复合膜,并通过提高体系的pH值,延长了M态的寿命,进一步实现了简单图案记录,验证了该活性蛋白质与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具有光信息存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 古紫质 聚乙烯醇 信息存储 基因工程
下载PDF
变温反相悬浮聚合制备温度敏感性聚合物微凝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颖 丁建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9-923,共5页
报道了一种利用变温的途径制备具有温度敏感性聚合物凝胶微粒的悬浮聚合方法.以正庚烷为连续相,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为引发剂,采用将具有反向温敏性的可降解大分子单体水溶液在低温下分散好以后再升高到聚合温度的变温反相悬浮聚合... 报道了一种利用变温的途径制备具有温度敏感性聚合物凝胶微粒的悬浮聚合方法.以正庚烷为连续相,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为引发剂,采用将具有反向温敏性的可降解大分子单体水溶液在低温下分散好以后再升高到聚合温度的变温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反向温敏性的可降解微凝胶.该方法避免了由于分散相在聚合温度下发生物理凝胶化所导致的分散困难等问题.考察了微凝胶的温敏性、粒径分布和降解行为等,并研究了油水比对微凝胶形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反向温敏性 可降解 反相悬浮聚合
下载PDF
不同尺寸单分散PMMA/GMA/DVB聚合物荧光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宏波 汪长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9-1273,共5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及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200~800nm四种不同尺寸的单分散PMMA/GMA/DVB(PMGD)复合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DLS)对粒径尺寸、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单体滴加速度是影响种子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二次成核的...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及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200~800nm四种不同尺寸的单分散PMMA/GMA/DVB(PMGD)复合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DLS)对粒径尺寸、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单体滴加速度是影响种子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二次成核的关键因素.用乙二胺对微球表面的环氧基团开环后,通过在微球表面接枝树枝状PAMAM(d-PAMAM)达到微球表面的官能化的目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实验证明了微球表面d-PAMAM的存在.最后利用微球表面的活性氨基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反应,得到四种尺寸的水分散性的红色荧光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种子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 树枝状聚酰胺胺(d-PAMAM) 荧光微球
下载PDF
细菌视紫红质基因工程点突变体BR-D96V的获取及其与合成高分子聚乙烯醇的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迎春 明明 +5 位作者 洪洁 马德旺 吴佳 李庆国 黄伟达 丁建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670-1675,共6页
细菌视紫红质(BR)是嗜盐菌质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质,具有独特的光学响应,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复合有望提供一种信息功能材料.制备了第96位天冬氨酸被缬氨酸取代的BR突变体BR-D96V及其高分子复合膜,并进行了相关基础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 细菌视紫红质(BR)是嗜盐菌质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质,具有独特的光学响应,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复合有望提供一种信息功能材料.制备了第96位天冬氨酸被缬氨酸取代的BR突变体BR-D96V及其高分子复合膜,并进行了相关基础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本身不表达BR的嗜盐菌L33中实现了新突变体BR-D96V的表达.尽管缬氨酸侧链具有强疏水性,取代天冬氨酸后的蛋白质仍然具有光学响应,但与野生型BR相比,中性的盐溶液环境中突变体BR-D96V的M态寿命延长近两个数量级,有利于未来作为信息材料使用.将此突变体蛋白质与合成高分子聚乙烯醇(PVA)均匀混合后制备得到蛋白质/聚合物复合功能膜,M态寿命比液体条件下又有显著的延长.还发现BR-D96V中间态的寿命对于体系的含水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高分子 有机光电材料 复合材料 细菌视紫红质 基因突变 光活性蛋白质
原文传递
高分子囊泡和空心球的制备和几个研究亮点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晓霞 江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7-1019,共13页
聚合物囊泡和空心球是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的大分子组装体.本文综述了高分子囊泡及空心球的制备方法及某些新发展.其传统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法和聚合物胶束去核法以及模... 聚合物囊泡和空心球是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的大分子组装体.本文综述了高分子囊泡及空心球的制备方法及某些新发展.其传统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法和聚合物胶束去核法以及模板上合成.着重讨论了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非共价键合自组装法(NCCM)以及通过化学反应一步从单体获得聚合物空心球法等.这些新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方法需要预组织结构及去核等的繁琐步骤.还对近年来囊泡功能化方面的几个典型研究如胶束-囊泡转变、呼吸囊泡和囊泡崩解及囊泡表面的修饰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囊泡 空心球 制备方法 功能化
原文传递
我国的高分子研究如何走向世界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霞 江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共8页
回顾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分子科学走向世界的历程。重点对我国国际高分子期刊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发展、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和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等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高分子科学 改革开放 高分子论文 国际学术会议 派遣出国留学人员
原文传递
低温诱导桑蚕体内腺体相行为的高分辨^(13)C固体核磁共振研究(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平 胡炳文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什么蚕在常温常压水溶液条件下即能纺出力学性能优异的蚕丝纤维,一直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人们曾用多种表征手段,如双折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电子散射等,在界观尺度下对蚕在吐丝过程中腺体的相行为进行研究... 为什么蚕在常温常压水溶液条件下即能纺出力学性能优异的蚕丝纤维,一直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人们曾用多种表征手段,如双折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电子散射等,在界观尺度下对蚕在吐丝过程中腺体的相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腺体在靠近吐丝口时呈液晶态,并认为这是导致蚕丝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则在分子水平尺度下利用核磁共振方法,对五龄蚕活体在常温和6℃下存储数天后解剖的腺体进行研究.经对化学位移及其线型的各向异性分析发现,当将体内腺体沿吐丝方向分为3部,即后部、中部及靠近吐丝口的前部时,常温下,腺体后部和中后部分子呈无规线团,而腺体中中部、中前部和前部分子呈液晶态.6℃时,中后部分子亦呈液晶态,前部分子排列则各向异性更大,说明更为有序.这种液晶态呈分形结构,在小于纳米尺度下为无规线团,大于纳米尺度呈有序排列.这表明,降温过程可使呈无规线团的丝素蛋白分子转变为液晶态,其效果如同蚕在吐丝过程中对其腺体施加的剪切应力.该结果对于人们探索人工合成高性能类丝素纤维的纺丝工艺和条件将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丝素蛋白 相变 温度影响
下载PDF
嵌段共聚物和星型均聚物共混体系相行为的自洽场理论研究
10
作者 韩文驰 唐萍 +1 位作者 张红东 杨玉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707-1712,共6页
用自洽场理论方法(Self-consistent field theory,SCFT)计算了嵌段共聚物AB和三等臂星型均聚物A共混体系的微相形态.为了简化计算,着重讨论了固定嵌段共聚物本体的相形态(如层状相)时,所加入的均聚物的体积分数及均聚物与嵌段共聚物链... 用自洽场理论方法(Self-consistent field theory,SCFT)计算了嵌段共聚物AB和三等臂星型均聚物A共混体系的微相形态.为了简化计算,着重讨论了固定嵌段共聚物本体的相形态(如层状相)时,所加入的均聚物的体积分数及均聚物与嵌段共聚物链长之比对体系相形态的影响;并结合体系的熵和相互作用能的变化,讨论了星型均聚物在体系微相结构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洽场理论 嵌段共聚物 星型均聚物 共混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超临界CO_2作用聚合物体系中的应用
11
作者 时静雅 武培怡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3-1033,共11页
超临界CO2(scCO2)作为一种物理化学性质优良、具有高扩散速率及优良溶解性能的溶剂,在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中广受青睐。将scCO2应用于聚合物体系中,CO2与聚合物间特殊的相互作用有利于CO2分子在聚合物中的吸附与扩散。同时通过CO2的吸附... 超临界CO2(scCO2)作为一种物理化学性质优良、具有高扩散速率及优良溶解性能的溶剂,在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中广受青睐。将scCO2应用于聚合物体系中,CO2与聚合物间特殊的相互作用有利于CO2分子在聚合物中的吸附与扩散。同时通过CO2的吸附及其对聚合物的溶胀和塑化作用,聚合物所处微观化学环境以及整体结构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能够有效地考察化学环境变化对分子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一表征技术在超临界CO2作用体系中广为应用。本文主要选取了近年来利用FTIR技术考察scCO2作用于聚合物体系的一些实例,从CO2-聚合物相互作用机理,scCO2对聚合物或生物大分子的加工过程的影响两方面,阐述了红外光谱技术在scCO2作用体系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超临界CO2 溶剂诱导结晶 CO2-聚合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甘蔗渣的生物降解材料研究(Ⅰ)甘蔗渣的液化反应和聚醚酯多元醇的制备 被引量:39
12
作者 戈进杰 吴睿 +3 位作者 邓葆力 施兴海 王珉 李文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198,共5页
通过对甘蔗渣液化反应的研究 ,以探索一种甘蔗渣新的利用方法。在以硫酸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讨论了液化试剂、液固比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甘蔗渣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甘蔗渣在 PEG# 4 0 0中的液化率可达到 96% ,而且其中的木质素全部... 通过对甘蔗渣液化反应的研究 ,以探索一种甘蔗渣新的利用方法。在以硫酸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讨论了液化试剂、液固比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甘蔗渣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甘蔗渣在 PEG# 4 0 0中的液化率可达到 96% ,而且其中的木质素全部被液化 ,所得液化物为聚醚酯多元醇 ,羟值为 2 80 mgKOH/ g~ 380 mg KOH/ g,能满足中强度硬质聚氨酯泡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生物降解材料 研究 制备 液化反应 多元醇 聚氨酯
下载PDF
应用单宁与淀粉为交联剂改性聚氨酯 被引量:17
13
作者 戈进杰 吴睿 +2 位作者 施兴海 刘颖俊 王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9-815,共7页
通过植物原料单宁与淀粉对聚氨酯的改性可提高聚氨酯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 ,单宁成分的导入还能有效提高聚氨酯交联点密度、组分相容性和体系的形态结构均匀性 .当单宁的含量占投入的植物原料的6 0wt%时 ,单宁和淀粉聚氨酯网络互相贯穿表... 通过植物原料单宁与淀粉对聚氨酯的改性可提高聚氨酯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 ,单宁成分的导入还能有效提高聚氨酯交联点密度、组分相容性和体系的形态结构均匀性 .当单宁的含量占投入的植物原料的6 0wt%时 ,单宁和淀粉聚氨酯网络互相贯穿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 ,其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分别提高到 5 1 9MPa和 30 8 4MPa ,积分程序分解温度达到 375℃ .同时单宁成分有望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聚氨酯的降解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 单宁 淀粉 交联剂 机械性能 热性能 高分子材料 可降解性能
下载PDF
疏水缔合效应对聚丙烯酰胺类水溶液结构和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孙焕泉 张坤玲 +3 位作者 陈静 曾胜文 平郑骅 许元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0-814,共5页
以聚合物驱油为背景,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缔合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AHPAM)水溶液的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差别.通过粘度法和静态激光光散射法得到了所分析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和粘度法分析了特定AHPAM分... 以聚合物驱油为背景,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缔合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AHPAM)水溶液的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差别.通过粘度法和静态激光光散射法得到了所分析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和粘度法分析了特定AHPAM分子缔合形态,并用流变学法测定了AHPAM在地层温度与矿化度条件下的线性粘弹性与非线性流变特性.着重讨论了临界缔合浓度的概念,研究了结构和流变性质的关系,以及分析了缔合对聚合物驱油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HPAM水溶液在宽浓度范围存在分子缔合;一般临界缔合浓度的概念实际反映在进入亚浓溶液范围分子间缔合的效应,剪切速率约为10 s-1时,剪切粘度突降数倍,反映缔合结构在剪切场中的变化,该现象在高缠结浓度下较不明显;拉伸粘度随拉伸速率变化与HPAM定性不同,该拉伸特性反映了疏水缔合近程作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合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临界缔合浓度 流变性 强化采油 聚合物驱油
下载PDF
新型降解型抗菌聚氨酯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8
15
作者 戈进杰 蔡美琴 +4 位作者 施兴海 吴睿 王珉 高岷 李文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7-190,共4页
论述了以黑荆树皮单宁(WT)为原料的聚氨酯(WT-PU)的制备方法,并通过WT和WT-PU的抗菌试验,表明不仅WT对十种致病菌和一种霉菌具有明显抗菌作用,而且WT-PU也显示了类似的抗菌性质。WT既是聚氨酯的抗菌剂又是聚氨酯交联剂,因此WT-PU的抑菌... 论述了以黑荆树皮单宁(WT)为原料的聚氨酯(WT-PU)的制备方法,并通过WT和WT-PU的抗菌试验,表明不仅WT对十种致病菌和一种霉菌具有明显抗菌作用,而且WT-PU也显示了类似的抗菌性质。WT既是聚氨酯的抗菌剂又是聚氨酯交联剂,因此WT-PU的抑菌作用具有长效稳定的特点。可望在玩具、家具、汽车和医疗卫生等行业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型 抗菌聚氨酯 制备 多元醇 抑菌作用 黑荆树皮单宁
下载PDF
含氟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及其聚氨酯复合疏水膜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超 郭述忠 +1 位作者 汪伟志 刘天西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01-1007,共7页
利用羟基碳纳米管上的羟基与2-溴异丁基酰溴之间的简单反应,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了含溴ATRP引发剂,并进一步引发含氟丙烯酸酯的ATRP聚合,从而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上了低表面能的含氟聚合物.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 利用羟基碳纳米管上的羟基与2-溴异丁基酰溴之间的简单反应,在碳纳米管上引入了含溴ATRP引发剂,并进一步引发含氟丙烯酸酯的ATRP聚合,从而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上了低表面能的含氟聚合物.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的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与含氟聚合物之间为化学键连接.以此低表面能聚合物包裹的碳纳米管作为填充粒子,采用溶液浇铸方法制备了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膜,并利用溶剂四氢呋喃(THF)刻蚀表面获得了不同碳纳米管裸露程度的复合膜材料.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羟基碳纳米管还是低表面能修饰的碳纳米管均可提高其复合膜的疏水性能,且其疏水性能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含量时,含氟聚合物接枝后的碳纳米管使复合膜具有更佳的疏水性能,膜表面经溶剂刻蚀后可显著提高其疏水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加入碳纳米管和溶剂刻蚀对聚合物表面微观结构以及材料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利用接枝聚合物可改变碳纳米管本身的疏水性能,并可进一步制备新型的具有表面疏水性能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含氟聚合物 疏水膜
原文传递
稀土β成核剂对高抗冲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柴振中 郭绍辉 +3 位作者 冯嘉春 郑德 钱玉英 黄锐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0-685,共6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示差扫描量热和广角X射线衍射等方法,考察了稀土β成核剂(W BG)对高抗冲聚丙烯(H IPP)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W BG可使H IPP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变形温度大幅度提高。当W BG添加量(质量...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示差扫描量热和广角X射线衍射等方法,考察了稀土β成核剂(W BG)对高抗冲聚丙烯(H IPP)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W BG可使H IPP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变形温度大幅度提高。当W BG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5%时,试样中β晶的相对含量达到90%以上。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加入W BG导致H IPP体系在非等温结晶条件下结晶速率减慢,但W BG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当W BG添加量为0.10%时,可使初始结晶温度升高10℃以上。含W BG的H IPP体系经多次加热-冷却处理后β晶的相对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W BG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丙烯 稀土Β成核剂 晶型 力学性能 结晶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玉米棒的环境友好材料研究(Ⅰ)玉米棒的液化反应及植物多元醇的制备 被引量:20
18
作者 戈进杰 张志楠 徐江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在以聚乙二醇 4 0 0 (FEG4 0 0 )和一缩二乙二醇 (DEG)作为液化试剂 ,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玉米棒(CB)主要成分聚多糖和木质素能被液化 ,液化率可达 90 % ,所得液化多元醇羟值为 2 mmol/ g KOH~3.5 mmol/ g KOH,粘度在 4 0 0 m Pa.s~ 1 2 ... 在以聚乙二醇 4 0 0 (FEG4 0 0 )和一缩二乙二醇 (DEG)作为液化试剂 ,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玉米棒(CB)主要成分聚多糖和木质素能被液化 ,液化率可达 90 % ,所得液化多元醇羟值为 2 mmol/ g KOH~3.5 mmol/ g KOH,粘度在 4 0 0 m Pa.s~ 1 2 0 0 m Pa.s,符合半硬质聚氨酯泡沫体要求。同时考察了各种液化参数对液化效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棒 植物多元醇 聚氨酯 生物降解 环境友好材料 液化反应
下载PDF
结晶分级技术在支化聚乙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9
作者 宋士杰 冯嘉春 +2 位作者 武培怡 杨玉良 乔金梁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28,共14页
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几种结晶分级技术及其在支化聚乙烯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方面的应用。利用升温淋洗分级技术(TREF),可根据结晶特性的不同将高分子分离成多个分布较窄的级份,通过分别表征各级份的链结构,从而可获得高分子链结构方面... 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几种结晶分级技术及其在支化聚乙烯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方面的应用。利用升温淋洗分级技术(TREF),可根据结晶特性的不同将高分子分离成多个分布较窄的级份,通过分别表征各级份的链结构,从而可获得高分子链结构方面较为准确的信息。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发展起来的两类热分级技术,主要包括逐步结晶热分级(SC)和连续自成核退火分级(SSA)技术,虽然不能从物理上对高分子进行分级,但通过选择适当的操作参数,也能得到一系列与升温淋洗分级实验类似的链结构信息,并且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用量少、耗时短等优点。本文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对各种分级技术的原理、实验操作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展望了结晶分级技术发展的某些可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聚乙烯 升温淋洗分级 逐步结晶 连续自成核退火
下载PDF
稀土β晶型成核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秦亚伟 冯嘉春 +3 位作者 郭绍辉 郑德 黄锐 钱玉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8,76,共4页
研究了稀土类β晶成核剂(WBG)在不同添加量下,对聚丙烯(PP)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测试方法对其成核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成核剂用量的增加,β晶相对含量随之单调增加,体系... 研究了稀土类β晶成核剂(WBG)在不同添加量下,对聚丙烯(PP)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测试方法对其成核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成核剂用量的增加,β晶相对含量随之单调增加,体系的冲击强度也随之提高;添加量为0.1%时,β晶相对含量>90%,诱导生成的β晶PP(β-PP)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比纯PP(-αPP)提高了近2倍;当成核剂用量>0.1%时,虽然体系中β晶相对含量保持稳定值,但热变形温度随着成核剂浓度的增加而持续逐渐增大。同时,经历多次热处理后,β晶的相对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显示出该成核剂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Β晶型 成核剂 稀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