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内分泌自身免疫性功能减退综合征1例
1
作者 刘国庆 徐伟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功能减退 综合征 内分泌 面部色素沉着 多发 皮肤色素沉着 下肢水肿 mol/L 体重下降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中mi R-642a-3p下调HK1对胰岛素分泌和儿童1型糖尿病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边青霞 牛春华 任志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1,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外泌体中miR-642a-3p靶向HK1对1型糖尿病(T1DM)患儿胰岛β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GEO数据库筛选T1DM患儿血清中的差异表达miRNAs,Targetscan预测miRNAs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靶向关系。收集68... 目的:探讨血清外泌体中miR-642a-3p靶向HK1对1型糖尿病(T1DM)患儿胰岛β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GEO数据库筛选T1DM患儿血清中的差异表达miRNAs,Targetscan预测miRNAs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靶向关系。收集68例T1DM患儿外周血标本,分离并鉴定血清外泌体。高糖培养基处理胰岛β细胞。将转染后的外泌体与胰岛β细胞共培养并分组。采用qRT-PCR分别检测miR-642a-3p在外周血、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CCK-8试验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ELISA检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胰岛素分泌浓度。结果:相对于健康志愿者,T1DM患儿血清及血清外泌体中miR-642a-3p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HK1被证实为miR-642a-3p的靶点。相对于NC组,抑制血清外泌体中miR-642a-3p的表达后胰岛β细胞凋亡率降低,增殖活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GLP-1浓度上调(均P<0.05)。过表达miR-642a-3p能够提高胰岛β细胞凋亡率,减弱其增殖活性,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抑制GLP-1表达(均P<0.05),从而进一步促进T1DM,但该作用被HK1部分挽救(均P<0.05)。结论:血清外泌体源性miR-642a-3p能够通过调控HK1抑制胰岛β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从而促进儿童T1DM进展。血清外泌体源性miR-642a-3p有望在儿童T1DM的靶向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642a-3p 1型糖尿病 血清外泌体 胰岛Β细胞
下载PDF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纪锴 刘慧 +2 位作者 王蓓蓓 赵连礼 陈新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78-2881,共4页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指某些病理情况下内源性抗利尿激素持续不恰当分泌或活性增强,增加了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导致体内水分过多、尿钠排泄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本文总结了胜利油田中心医...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指某些病理情况下内源性抗利尿激素持续不恰当分泌或活性增强,增加了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导致体内水分过多、尿钠排泄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本文总结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3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生的病因及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诊断思路,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分泌不当综合征 低钠血症 病例报告 历史文献
下载PDF
内科患者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马磊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5例晚间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服用率占总患者的40.05%。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噪音、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心理障碍、躯...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5例晚间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服用率占总患者的40.05%。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噪音、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心理障碍、躯体疼痛或不适、药物因素、社会支持、经济原因。结论诸多因素影响着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因此,应降低影响因素的发生,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住院患者 镇静催眠药物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极度血小板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欣欣 刘国庆 王蓓蓓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8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极度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极度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否认血小板增多病史及血液系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极度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极度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否认血小板增多病史及血液系统其他疾病病史,急性起病,血小板极度增多(多次报危急值),后完善骨髓穿刺活检及相关基因检测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考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在充分补液,纠正酮症酸中毒的过程中血小板水平也随之降低,4天内血小板降至正常范围,且在日后随访过程中血小板维持正常水平。结论查阅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外尚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血小板极度增多的病例报道,现就此例病例进行报道,以期在临床上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血小板极度增多时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极度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1例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6
作者 苏明明 姚珊珊 +2 位作者 刘晓静 牛嘉坪 王蓓蓓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总结1例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期给予补液扩容、精准降糖、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稳定期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给予全程营养管理及控糖管理;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依托瞬感动... 总结1例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期给予补液扩容、精准降糖、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稳定期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给予全程营养管理及控糖管理;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依托瞬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实施连续血糖监测。出院后实施“线上+线下”同步随访管理及延续护理。经过多学科协作管理和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后随访3个月血糖均控制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1型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糖监测 营养管理 护理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蓓蓓 陈新焰 +2 位作者 张杉杉 刘国庆 赵连礼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进行'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选择10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进行'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选择10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项目包括甲状腺功能、颈动脉超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经过年龄等因素校正后,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斑块个数及低回声斑块所占比例及狭窄≥30%比例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TSH轻度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4.81~9.9m IU/L)斑块个数、低回声斑块所占比例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在超重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体重指数≥24.0 kg/m2),TSH同斑块个数,低回声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且经过年龄、性别、甘油三酯、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进行校正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TSH轻度增高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TSH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年龄、血脂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低回声斑块 动脉狭窄 甘油三酯 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山东沿海地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世华 陈新焰 +3 位作者 王颜刚 闫胜利 李长贵 苗志敏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29-732,共4页
目的调查山东沿海地区20岁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DM)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和东营常住居民5000人的DM患病情况。结果(1)DM的患病率为8.37%,按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 目的调查山东沿海地区20岁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DM)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和东营常住居民5000人的DM患病情况。结果(1)DM的患病率为8.37%,按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年龄调整标化后,标化患病率为7.98%。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10.5%,标化后为9.84%。(2)新诊断的DM有215例,占患病总人数的51.3%。(3)男性DM、IGR30岁以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1);女性则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0.01)。(4)由正常糖耐量(NGT)、IFG、IGT至DM,年龄、BMI、腰臀比(WHR)、SBP、DBP、TG、TC、血尿酸(UA)和FPG、胰岛素(Ins)、HOMA-IR逐渐升高,且IFG、IGT、DM组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均<0.01),HDL-C显著降低(P<0.01);而UA在IGT组最高。(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TG、TC、BMI、WHR为DM危险因子,HDL-C为保护因素。结论山东沿海居民DM的患病人群明显年轻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中心性肥胖和增龄为糖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流行病学 山东沿海地区
下载PDF
穿山龙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新焰 许凤 +4 位作者 赵世华 阎胜利 王伟 王娈 王颜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穿山龙对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制备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穿山龙组、文迪雅组、对照组。正常组一直以普通饲料饲养。实验组分别给予穿山龙、文迪雅、... 目的:观察穿山龙对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制备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穿山龙组、文迪雅组、对照组。正常组一直以普通饲料饲养。实验组分别给予穿山龙、文迪雅、蒸馏水灌胃,至血糖下降至正常组平均水平或与造模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为治疗有效,有效者处死,若至总灌胃时间3个月时则无论是否治疗有效均处死,并测定不同时期的体重、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结果:高脂饮食1月斤实验组大鼠体重及胰岛素明显升高,注射STZ后实验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药物干预后各实验组大鼠各实验阶段GLU、BUN、CRE、TC、TG、ins和体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穿山龙组利文迪雅组GLU明显下降,穿山龙纤血-糖较治疗前平均下降8.49mol/L(约40%),文迪雅组血糖下降7.03mmol/L(约33%):两组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文迪雅组高于穿山龙组,但均未达到正常水平;各实验组的TC、TG均明显下降。结论:穿山龙与文迪雅有相似的降糖作用,且胰岛素增敏作用可能优于文迪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穿山龙 文迪雅
原文传递
复方中药生芪降糖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颜刚 许凤 +1 位作者 陈新焰 赵世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生芪降糖颗粒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后,大鼠血糖等血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并分析该变化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将其作用效果与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的药物罗格列酮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生芪降糖颗粒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后,大鼠血糖等血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并分析该变化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将其作用效果与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的药物罗格列酮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6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罗格列酮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养,其余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从中选取体质量增长80%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以随机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乳剂(蒸馏水配制)10mL/(kg·次),2次/d。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以人鼠单位体质量用药量直接换算后剂量的5,10,20倍灌胃生芪降糖颗粒溶液(三九集团,批号0401021,相当于生药当量2.5g/mL)。罗格列酮组:灌胃100g/L的马来酸罗格列酮悬浊液(葛兰素史克公司,批号04120005)。复方中药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1次;复方中药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2次;共灌胃3个月。测定实验开始时、高脂饮食1个月后、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治疗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除自然死亡和造模失败的大鼠外,数据保留完整的大鼠分别为正常组10只、中药复方低剂量组7只、中剂量组8只、高剂量组7只、罗格列酮组7只、糖尿病模型组7只。①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②高脂饮食1个月后:中药各剂量组、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胰岛素均较实验起始时明显提高(P<0.01)。血糖、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与正常组相近(P>0.05)。③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各治疗组和模型组血糖、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比较(P<0.01),而胰岛素水平则与正常组相近(P>0.05)。④治疗3个月后:中药各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较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明显下降(P<0.05~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血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生芪降糖颗粒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血生化指标,作用效果与罗格列酮相当,并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中药疗法 胰岛素抗药性 黄芪
下载PDF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握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国庆 王蓓蓓 +3 位作者 陈新焰 徐伟民 赵连礼 司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9-1053,1062,共6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握力与维生素D的相关关系,探讨维生素D对握力的影响。方法对126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121名健康人群进行研究,测定体重指数、股骨颈的骨密度、25(OH)D_3水平,应用握力计测定双手握力。分析维生素D水平对握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握力与维生素D的相关关系,探讨维生素D对握力的影响。方法对126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121名健康人群进行研究,测定体重指数、股骨颈的骨密度、25(OH)D_3水平,应用握力计测定双手握力。分析维生素D水平对握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偏低[男:(12.45±6.93)ng/m L对(16.25±6.73)ng/m L;女:(10.67±6.23)ng/m L对(13.29±6.24)ng/m L,均P<0.05],握力低于正常对照组[男:(35.34±8.86)kg对(37.67±10.27)kg;女:(23.30±5.95)kg对(35.34±8.86)kg,均P<0.05],女性股骨颈密度低于对照组[(0.89±0.13)kg对(1.05±0.16)g/cm^2,P<0.05];(2)126名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8.7±11.7岁,男女比例65:61,男女患者分别按照25(OH)D_3水平分为3组:严重缺乏组(<10 ng/m L);缺乏组(≥10 ng/m L而<20 ng/m L);不足组(≥20 ng/m L而<30 ng/m L)。男性患者中,与维生素D不足组相比较,严重缺乏组的骨密度降低,握力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33.54±7.77)kg对(39.34±5.91)kg,P<0.05]。女性患者中,与维生素D不足组相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严重缺乏组的骨密度减低,握力降低[(18.03±5.32)kg对(22.68±6.78)kg、(28.10±0.07)kg,P均<0.05];(3)多元直线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_3与握力呈正相关(r=0.239,P=0.031),且独立于年龄、性别、股骨颈骨密度。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同握力之间存在独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2型 握力
下载PDF
黄芪多糖联合Smac shRN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司文 郭壮 周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Smac shRN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Smac shRNA慢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EVC-304,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干扰效果。EVC-304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处理,黄芪多糖组给予300 mg/L黄...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Smac shRN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Smac shRNA慢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EVC-304,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干扰效果。EVC-304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处理,黄芪多糖组给予300 mg/L黄芪多糖,干扰组感染Smac shRNA慢病毒,黄芪多糖+干扰组用300 mg/L黄芪多糖培养感染Smac shRNA慢病毒的EVC-304细胞,随后4组均给予高糖处理。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生化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激活型Caspase-3(C-Caspase-3)、C-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Smac shRNA慢病毒的EVC-304细胞Smac表达水平降低(P <0. 05)。Smac shRNA干扰或黄芪多糖处理均可降低高糖条件下EVC-304细胞凋亡率,提高SOD和CAT活性,减少MDA含量,抑制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蛋白表达,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P <0. 05)。结论:黄芪多糖联合Smac干扰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血管内皮细胞 黄芪多糖 SMAC 凋亡
下载PDF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静力性平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蓓蓓 杨乃龙 +1 位作者 李颖 赵连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76-1579,1596,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之间静力性平衡指标的差异,探讨维生素D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6名年龄32~7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测定体重指数、跟骨骨密度、25(OH)D3水平等指标,应用Foot Scan Balance7.7平板式足...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之间静力性平衡指标的差异,探讨维生素D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6名年龄32~7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测定体重指数、跟骨骨密度、25(OH)D3水平等指标,应用Foot Scan Balance7.7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评估静力性平衡功能,获得压力中心的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两项平衡参数,分析维生素D对平衡参数的影响。结果 86名受检者平均年龄(54.99±10.19)岁,男女比例40∶46,按照25(OH)D3水平分为3组:严重缺乏组(〈10 ng/ml,n=32);缺乏组(≥10 ng/ml而〈20 ng/ml,n=40);不足组(≥20 ng/ml而〈30 ng/ml,n=14)。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明显高于不足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0.66±4.42)mm对(97.0±20.1)mm;(11.55±8.78)mm2对(6.58±2.68)mm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5(OH)D3水平与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835和-0.247,P〈0.05。且独立于年龄、性别、跟骨骨密度等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水平同静力性平衡之间存在独立负相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维生素D的筛查及补充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静力性 平衡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胰岛素抵抗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蓓蓓 赵连礼 +1 位作者 陈新焰 边青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355-2357,共3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本文报道了1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该患者同时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严重胰岛素抵抗,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胰...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本文报道了1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该患者同时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严重胰岛素抵抗,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后,随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好转胰岛素抵抗也同样得到改善,胰岛素用量降低,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目前,我国关于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胰岛素抵抗的报道较少,希望本文可以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螺杆菌感染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山东沿海女性居民血尿酸影响因素及与代谢综合征防治切点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颜刚 赵世华 +4 位作者 陈新焰 许凤 宋娓 李长贵 闫胜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147-151,共5页
背景:沿海居民血尿酸的影响因素如何?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防治切点如何?目前尚无中国人资料。目的:明确山东沿海2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设计: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对象:于20... 背景:沿海居民血尿酸的影响因素如何?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防治切点如何?目前尚无中国人资料。目的:明确山东沿海2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设计: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对象:于2004-05/10对山东沿海五市(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和东营)常住女性居民进行调查。年龄20~80岁,常住5年及5年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人群。方法:采用入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第1天填写调查问卷,第2天清晨采空腹血做血尿酸检测,对尿酸值高于正常的第3天复查并进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教育。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健康状况、饮食、体力活动、劳动强度和经济情况。②营养调查:分食物摄入频率调查和膳食调查两部分。③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体质量指数。④测定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含量。结果:①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也逐渐升高,血尿酸280~319μmol/L、血尿酸320~349μmol/L、血尿酸>350μmol/L(高尿酸血症)三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血尿酸<280μmol/L组(P<0.05~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血尿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均<0.01)。②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超重和肥胖、糖代谢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尿酸值的升高而升高;与血尿酸<280μmol/L组比较,血尿酸280~319μmol/L、血尿酸320~349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发生代谢综合征的OR值分别为2.29(95%CI:1.81~2.89),4.15(95%CI:3.10~5.55),4.96(95%CI:3.85~6.39)。③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食贝类量、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腰臀比、轻体力活动为女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结论:山东沿海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血尿酸值的升高而升高,血尿酸超过280μmol/L应作为代谢综合征防治切点。控制代谢综合征,减少贝类等含高嘌呤海产品的摄入是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的措施之一。临床医师应警惕高尿酸血症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尿酸 女(雌)性 山东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力性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新焰 王蓓蓓 +1 位作者 赵连礼 牛嘉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动力性平衡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并根据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所有患者测定身高...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动力性平衡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并根据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所有患者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Hb A1c、25羟基维生素D,测定股骨骨密度、下肢震动阈值、踝臂指数,测定动力性平衡指标:站起测试(CRT)、走直线步态测试(TGT)、2.4米行走测试。结果四组间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重指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相比,严重缺乏组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臂指数也显著降低;与不足组及充足组相比,缺乏组的踝臂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足组及充足组相比,严重缺乏组及缺乏组下肢震动阈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相比,严重缺乏组的站起测试时间明显延长,缺乏组的站起测试时间较不足组延长,且缺乏组的站起测试较不足组及充足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相比,严重缺乏组的2.4米行走测试时间明显延长,缺乏组的2.4米行走测试时间较不足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相比,严重缺乏组走直线步态测试正常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站起测试、2.4米行走测试为25羟基维生素D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羟基维生素D及年龄与走直线步态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站起测试、2.4米行走测试之间存在独立负相关,与走直线步态测试之间存在独立的正相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25羟基维生素D的筛查及补充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基维生素D 动力性平衡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新焰 王颜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536-3539,共4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在对山东沿海居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被调查者中选择正常人42例(CON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59例(UA1组),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患者36例(UA2组),高尿酸血症同...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在对山东沿海居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被调查者中选择正常人42例(CON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59例(UA1组),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患者36例(UA2组),高尿酸血症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者43例(UA3组),填写调查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糖(FBG)、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hs-CRP从CON组到UA3组依次升高,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以LOGhs-CRP为因变量,以SBP、DBP、BUN、CRE、TG、TC、HDL-C、LDL-C、UA、BMI、WHR、LOG Ins、LOGHOMA-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UA、BMI、DBP纳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是0.507、0.182、0.152,P值分别是0.000、0.006和0.012。结论血清CRP浓度与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肥胖相关。高尿酸血症的合并症越多,其血清CRP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可溶性P选择素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鲁梅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0-1301,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Ps)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变化,探讨Ps、CRP与踝臂指数(ankle artery-brachial pressureratio,ABI)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单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Ps)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变化,探讨Ps、CRP与踝臂指数(ankle artery-brachial pressureratio,ABI)的相关性及其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67例T2DM患者,按ABI测定结果分为下肢血管正常组(NPAD组)和病变组(PAD组),7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测定Ps、CRP。结果①与NPAD组、对照组相比,PAD组Ps、CRP、HbA1c显著升高(P<0.05)。②PAD组、NPAD组Ps与ABI呈明显负相关(r=-0.554,P<0.01;r=-0.359,P<0.05)。PAD组、NPAD组CRP与ABI呈负相关(r=-0.435,P<0.01;r=-0.342,P<0.05)。PAD组Ps、CRP与病程、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5);血浆CRP、Ps之间呈正相关(r=0.977,P<0.01)。CRP、Ps与血脂、年龄、空腹C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高Ps、CRP水平是2型糖尿病PAD的重要危险因素,与PA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血浆Ps、CRP将有助于预测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其预后的严重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下肢 糖尿病血管病变 踝臂指数 C反应蛋白 P选择素
原文传递
非诺贝特致肝损伤和横纹肌溶解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连礼 于纪风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肝功能不全 非诺贝特
下载PDF
穿山龙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P65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新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穿山龙对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 P65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养一个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制备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以非空腹血糖(GLU)≥16.7mmol/L为造模成功。分组为正常组... 目的:探讨穿山龙对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 P65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养一个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制备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以非空腹血糖(GLU)≥16.7mmol/L为造模成功。分组为正常组、穿山龙组、罗格列酮组、对照组。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实验组分别给予穿山龙、罗格列酮、蒸馏水灌胃,至血糖下降至正常组平均水平或与造模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为治疗有效,有效者处死,若至总灌胃时间三个月时则无论是否治疗有效均处死。留取肾脏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行肾脏NF-κB活性检测。结果:对照组NF-κB P65活性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罗格列酮组和穿山龙组肾脏NF-κB P65活性较对照组分别下降50.0%及36.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穿山龙可能通过抑制NF-κB,NF-κB又抑制了它下游的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药物疗法 NF-κB/分析 @穿山龙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