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东北部下陆坡20 ka以来稀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变化及其对物源的指示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芳 杨楚鹏 +1 位作者 常晓红 廖泽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8-158,共11页
本文通过对南海东北部STD235沉积柱状样品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及特征参数的分析,结合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探讨了STD235柱状样沉积物REE指示的物质来源及其纵向变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 ka以来STD235站位的沉积物具有基本... 本文通过对南海东北部STD235沉积柱状样品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及特征参数的分析,结合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探讨了STD235柱状样沉积物REE指示的物质来源及其纵向变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 ka以来STD235站位的沉积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质来源,以陆源物质输入为主。通过与周边河流沉积物的对比分析发现,STD235柱状样沉积物REE上地壳标准化的配分模式及其特征参数分布与台湾东南部河流沉积物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表明该站位陆源物质主要来源于台湾东南部河流输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台西南河流沉积物对该站位也有所贡献,沉积物的搬运过程主要受到了北太平洋深海流及黑潮的影响。沉积物中REE和主量元素的纵向变化指示20 ka以来南海东北部下陆坡的沉积物源区在冰期时风化作用较弱,间冰期则相对增强。该变化与沉积物源区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关,指示了20 ka以来台湾地区气候由相对冷干向暖湿转变,由此推测20 ka以来台湾岛和华南地区应该受相同环境因素的制约,东亚季风系统是控制该区域环境变化的主因。此外,在约16~13 ka BP的末次冰消期期间,STD235柱状样沉积物中的各项指标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都指示了风化作用的逐渐增强,代表了该阶段沉积物源区逐渐向暖湿的气候环境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稀土元素 沉积物来源 古气候
下载PDF
从海洋地震资料直达波提取震源子波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福元 韦成龙 +3 位作者 邓桂林 张宝金 张衡 杨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521,483-484,共11页
震源信号在地震偏移成像、正演模拟、全波形反演、多次波压制等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是获取震源信号子波。本文通过推导直达波时距曲线,考虑了震源和接收系统组合效应,结合气泡振荡理论,得到直达波与震源信号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了... 震源信号在地震偏移成像、正演模拟、全波形反演、多次波压制等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是获取震源信号子波。本文通过推导直达波时距曲线,考虑了震源和接收系统组合效应,结合气泡振荡理论,得到直达波与震源信号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了频率域利用直达波计算震源信号远场子波的解析解。当地震数据接收位置满足震源组合阵列远场条件时,可利用直达波计算震源信号远场子波。即避开地层反射信息对地震子波提取的影响,先从地震数据中分离出直达波,再利用直达波以精确的解析解公式计算震源信号远场子波。合成数据计算和实际地震处理的结果均表明,本文方法经济实用、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信号 子波提取 直达波 远场子波 鬼波 检波器组合 气泡压制
下载PDF
北极阿拉斯加北坡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楚鹏 刘杰 +4 位作者 杨睿 胡小三 姚永坚 王哲 李学杰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9-321,共13页
北极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是全球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对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具有示范作用。在大量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归纳了阿拉斯加北坡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认为阿拉斯加... 北极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是全球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对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具有示范作用。在大量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归纳了阿拉斯加北坡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认为阿拉斯加北坡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系统是下伏下白垩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在浅部的衍生,是由下伏气源、断裂、岩性、北极的特殊环境(永久冻土、地层温压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模拟计算和分析,将阿拉斯加北坡地区划分了3级远景资源区,估算出整个阿拉斯加地区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为6.0×10^12 m^3标准天然气,其中I级远景区主要分布于阿拉斯加北坡的滨岸冻土区和陆架区,资源量为2.83×10^12 m^3标准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成矿模式 资源潜力
下载PDF
富含木质素生物质中甲氧基的有机地球化学演化特征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敏 王浩哲 +1 位作者 赵冠宇 廖泽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9-416,共8页
木质素是组成树木、泥炭和低熟煤等生物质的重要结构单元,它的单体和聚合物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甲氧基(–OCH_(3)),其含量最初随着生物质腐殖化过程中木质素与纤维素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成岩过程中快速下降,在此过程中甲氧基含量及其稳... 木质素是组成树木、泥炭和低熟煤等生物质的重要结构单元,它的单体和聚合物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甲氧基(–OCH_(3)),其含量最初随着生物质腐殖化过程中木质素与纤维素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成岩过程中快速下降,在此过程中甲氧基含量及其稳定C、H同位素(δ^(13)C、δ^(2)H)演化特征具有重要的有机地球化学意义。本文综述了富含木质素生物质中甲氧基的研究进展,包括甲氧基定量评价方法,甲氧基δ2H在古气候、古环境方面(如大气降水、温度、海拔等)的应用,甲氧基含量及δ13C在甲烷资源(如煤层气)评价方面的应用等,指出建立外标定量曲线是生物质中甲氧基定量评价的有效方法,同时强调了在样品处理、实验分析过程中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的注意要点。生物质进入沉积体系后甲氧基演化特征及其有机地球化学信息,如甲氧基演化对沉积地层中甲烷聚集的资源效应,以及生物质沉积演化过程中伴随甲烷的生成与释放进入大气引起的环境问题等,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 木质素 稳定C、H同位素 演化特征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构造成因及大地构造演化
5
作者 刘松峰 杨楚鹏 +2 位作者 鞠东 熊量莉 李学杰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白令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形成历史跨越整个新生代,其构造成因和演化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处于北太平洋消减、北冰洋扩张和北美板块总体向西南运动的大地构造体系。通过总结白令海区域最新... 白令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形成历史跨越整个新生代,其构造成因和演化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处于北太平洋消减、北冰洋扩张和北美板块总体向西南运动的大地构造体系。通过总结白令海区域最新地球物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关键地质证据认为:(1)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块)沿白令海陆架边缘-阿拉斯加半岛南缘向北俯冲;(2)始新世,太平洋板块转向导致俯冲跳跃至阿留申岛弧,库拉板块残余形成阿留申海盆,经历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希尔绍夫海岭的雏形;(3)晚始新世至渐新世,阿留申海盆向鲍尔斯海岭下俯冲形成鲍尔斯岛弧,弧后扩张形成鲍尔斯海盆;(4)中新世,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到阿留申岛弧之下,形成右行走滑断裂,发生板片撕裂软流圈上涌,导致堪察加海盆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海 白令海 阿留申海盆 捕获板块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广东“三防”重在“防风”
6
作者 李国胜 罗嘉琦 任颖芝 《广东安全生产技术》 2023年第7期44-45,共2页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有 5-7 个,较常年略多偏强,登陆台风有 3-4 个,将对广东省沿海地区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沿海地区 登陆台风 气象部门 广东省
下载PDF
海南岛东南海域碎屑锆石年代学物源示踪及构造指示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松峰 李顺 +2 位作者 聂鑫 邹俪琦 蔡观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84-4096,共13页
为探索海南岛东南海域表层沉积物来源,揭示物源区主要地质构造演化事件,采用箱式取样法获取8个站位沉积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773个有效年龄分布在33~3 205 Ma,主要年龄峰集中在燕山期(100 Ma、140 Ma和159 Ma)、印支期(242... 为探索海南岛东南海域表层沉积物来源,揭示物源区主要地质构造演化事件,采用箱式取样法获取8个站位沉积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773个有效年龄分布在33~3 205 Ma,主要年龄峰集中在燕山期(100 Ma、140 Ma和159 Ma)、印支期(242 Ma)和加里东期(439 Ma),次要年龄峰集中在新元古代(776 Ma、965 Ma)和古元古代(1 836 Ma、2 487 Ma),并零星保留太古宙基底年龄信息.少量变质锆石记录了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强烈的变质事件.与潜在物源区对比分析表明,海南岛东南海域沉积物以约100 Ma的年龄峰值为识别标志,主要来源于海南岛.结合前人资料,本研究年龄频谱指示加里东期华夏武夷-云开造山带可延伸到海南岛,海西-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印支-华夏地块的碰撞导致其强烈的构造-岩浆-变质作用,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海域 沉积物 碎屑锆石 物源示踪 地质演化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