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冻融循环下大兴安岭粉质黏土中优先流水热效应显色示踪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如轩
张虎
+6 位作者
何瑞霞
金晓颖
李善珍
王文辉
周刚义
车富强
金会军
《冰川冻土》
2025年第2期490-503,共14页
优先流是水分沿特定通道快速迁移的现象,与土壤孔隙特性密切相关。在多年冻土区,浅表层优先流主要由降雨、融水及人类活动产生。野外观测研究发现,浅表层优先流对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冻土稳定性构成影响,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文聚焦于大兴安...
优先流是水分沿特定通道快速迁移的现象,与土壤孔隙特性密切相关。在多年冻土区,浅表层优先流主要由降雨、融水及人类活动产生。野外观测研究发现,浅表层优先流对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冻土稳定性构成影响,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文聚焦于大兴安岭地区浅表层沉积物中常见的粉质黏土,通过室内显色示踪试验,引入四类优先流——随机与规则大孔隙优先流、有机质夹层中微裂隙优先流、标准砂/粉质砂土夹层中指状优先流及碎石夹层中的漏斗状优先流,分析其对大兴安岭粉质黏土冻融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参照试样密实的粉质黏土试样相比,微裂隙和大孔隙优先流使试样冻结和融化时间分别增加65%~87%和39%~57%,最低温度降低0.4~2.5℃,稳定时间延长1.9~2.4倍,体积含水率提高18%~25%,着色率提升15%~56%,优先流指数高于参照试样48%以上。进一步分析发现,优先流类型、水传输效率及通道连通性显著影响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温度与水分分布。本研究可为应对气候暖湿变化下冻土退化及管道维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优先流
水热影响
显色示踪
粉质黏土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SR理论-综合云理论的中俄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失效类型研究
2
作者
朱美全
金晓颖
+11 位作者
车富强
王宏伟
王文辉
周刚义
李国玉
李新宇
何瑞霞
杨如轩
唐建军
李善珍
张泽
金会军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25-636,共12页
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与评价指标变化的随机性密切相关,以往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评价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为了提升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模型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理论、综...
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与评价指标变化的随机性密切相关,以往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评价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为了提升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模型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理论、综合云理论和迭代运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适用于中俄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的评价模型。为了验证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以中俄管道沿线(漠河—大庆段)四处典型监测区域MDX007、MDX113、MDX304和MDX364为实例,应用评价模型对管道保温层效果的失效类型和失效可能性概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评价模型可以科学指导中俄原油管道保温层效果的评估,并依据相应的保温层效果失效类型结果给出对应的措施建议。综合云模型能够结合不同理论模型的优势,保证冻土工程环境评价的科学性,通过置信度值验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中俄原油管线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战略性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管道
保温措施热效果
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
综合评价云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冻融循环下大兴安岭粉质黏土中优先流水热效应显色示踪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如轩
张虎
何瑞霞
金晓颖
李善珍
王文辉
周刚义
车富强
金会军
机构
东北
林业
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冻土研究所/教育
部
东北冻土地质系统与环境观测试验研究站
黑龙江省
自然资源
调查院大兴安岭冻土与寒区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自然资源
部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
资源
研究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
重点
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出处
《冰川冻土》
2025年第2期490-50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130
U20A2082)
东北林业大学成栋领军人才启动项目(LJ2020-01)资助。
文摘
优先流是水分沿特定通道快速迁移的现象,与土壤孔隙特性密切相关。在多年冻土区,浅表层优先流主要由降雨、融水及人类活动产生。野外观测研究发现,浅表层优先流对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冻土稳定性构成影响,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文聚焦于大兴安岭地区浅表层沉积物中常见的粉质黏土,通过室内显色示踪试验,引入四类优先流——随机与规则大孔隙优先流、有机质夹层中微裂隙优先流、标准砂/粉质砂土夹层中指状优先流及碎石夹层中的漏斗状优先流,分析其对大兴安岭粉质黏土冻融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参照试样密实的粉质黏土试样相比,微裂隙和大孔隙优先流使试样冻结和融化时间分别增加65%~87%和39%~57%,最低温度降低0.4~2.5℃,稳定时间延长1.9~2.4倍,体积含水率提高18%~25%,着色率提升15%~56%,优先流指数高于参照试样48%以上。进一步分析发现,优先流类型、水传输效率及通道连通性显著影响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温度与水分分布。本研究可为应对气候暖湿变化下冻土退化及管道维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冻融循环
优先流
水热影响
显色示踪
粉质黏土
大兴安岭北部
Keywords
freeze-thaw cycles
preferential flow
hydrothermal effects
color tracer
silty clay
northern Da Xing’anling Mountains
分类号
P642.1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SR理论-综合云理论的中俄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失效类型研究
2
作者
朱美全
金晓颖
车富强
王宏伟
王文辉
周刚义
李国玉
李新宇
何瑞霞
杨如轩
唐建军
李善珍
张泽
金会军
机构
东北
林业
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冻土研究所
东北
林业
大学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育
部
东北冻土地质系统与环境观测试验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25-63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119,U20A2082,41871052)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2FY100703)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FSE201913)资助。
文摘
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与评价指标变化的随机性密切相关,以往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评价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为了提升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模型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理论、综合云理论和迭代运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适用于中俄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的评价模型。为了验证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以中俄管道沿线(漠河—大庆段)四处典型监测区域MDX007、MDX113、MDX304和MDX364为实例,应用评价模型对管道保温层效果的失效类型和失效可能性概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评价模型可以科学指导中俄原油管道保温层效果的评估,并依据相应的保温层效果失效类型结果给出对应的措施建议。综合云模型能够结合不同理论模型的优势,保证冻土工程环境评价的科学性,通过置信度值验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中俄原油管线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战略性的科学支撑。
关键词
冻土区管道
保温措施热效果
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
综合评价云模型
Keywords
buried pipelin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thermal effects of insulation measures
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model
comprehensive cloud model
分类号
P642.1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冻融循环下大兴安岭粉质黏土中优先流水热效应显色示踪试验研究
杨如轩
张虎
何瑞霞
金晓颖
李善珍
王文辉
周刚义
车富强
金会军
《冰川冻土》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DSR理论-综合云理论的中俄冻土区管道保温层效果失效类型研究
朱美全
金晓颖
车富强
王宏伟
王文辉
周刚义
李国玉
李新宇
何瑞霞
杨如轩
唐建军
李善珍
张泽
金会军
《冰川冻土》
CSCD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